海洋岩石分类(海洋地壳岩石)

江南官网app 2023-03-28 22:18 编辑:jing 227阅读

1. 海洋地壳岩石

地球是由外部圈层和内部圈层两大部分构成的。外部圈层包括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内部圈层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三部分。地壳是内部圈层的最外层,由风化的土层和坚硬的岩石组成,所以地壳也可称为岩石圈。地壳只占地球体积的0.5%。如果把地幔、地核比作蛋清和蛋黄,那地壳就像蛋壳。

地壳的厚度在地球各地是不同的。有的地方较厚,如我国青藏高原厚度可达60~80公里;有的地方较薄,如大西洋海盆厚度仅有5~6公里,太平洋海盆厚约8公里。海陆地壳的平均厚度约为33公里,仅占地球半径的二百分之一。

地壳虽然很薄,但它上下层的物质结构并不相同。地壳的上部主要由密度较小、比重较轻的花岗岩组成。它的主要成分是硅、铝元素,因此,这一层又称为“硅铝层”。地壳的下部主要由密度较大、比重较重的玄武岩组成。它的主要成分是镁、铁、硅元素,所以这一层又称“硅镁层”。在大洋底部,由于地壳已经很薄,一般只有硅铝层而没有硅美层。此外,在地壳的最上层,还有一些厚度不大的沉积岩、沉积变质岩和风化土,它们构成地壳的表皮。

地壳并不是静止不动和永久不变的。在漫长的地球历史中,沧海桑田的巨变时有发生。大陆漂移、板块运动、火山爆发、地震等等都是地壳运动的表现形式。地壳还受到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的影响和侵蚀,形成各种不同形态和特征的地壳表面。其中土壤与人类的活动关系最为密切。

在地壳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矿床资源。现在已探明的矿物就有2000多种,其中金、银、铜、铁、锡、钨、锰、铅、锌、汞、煤、石油等,都是人类物质文明不可缺少的资源。

2. 海洋岩体

礁石,一方面是指高出海蚀平台的海蚀残留体;同时指子著名诗人艾青著作的现代诗《礁石》。江河海洋中距水面很近的岩石。

生长在大陆沿岸和海岛周围的边缘地带,它隐伏于水下,分布宽度从十米到百米,分布范围与形态,与沿岸水下地形特征和水深情况密切相关。岸礁石珊瑚生长发展的初期,一般规模较小,但它分布的范围较广。我国海南岛四周就有零星的珊瑚岸礁分布。

3. 地壳 岩石

一、岩浆岩(也称火成岩),它是通过火山喷发等原因形成的,简单一点说就是,火山喷发出来的岩浆冷却之后形成的岩石.

二、沉积岩是岩浆岩经过风化、水蚀等形成小颗粒,在地面堆积成一层,在经过一系列的地壳变动等外力作用下形成的.

三、变质岩是沉积岩在火山喷发是与岩浆相互融合、变质冷却后形成.

4. 海洋地壳岩石有哪些

主要由长石和石英等矿物组成,主要成分是氧、硅、铝元素。

1、地壳中含有92种元素,其中是氧占地壳总重量的48.6%,硅占地壳总重量的6.3%。除此之外,地壳中还含有铝、铁、钙、钠、钾、镁等元素。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铝占地壳总量的8.3%,大约占地壳中金属元素总量的三分之一。

2、上层化学成分以氧硅铝为主,平均化学组成与花岗岩相似,称为花岗岩层,亦有人称之为硅铝层此层在海洋底部很薄,尤其是在大洋盆底地区,太平洋中部甚至缺失,是不连续圈层,下层富含硅和镁,平均化学组成与玄武岩相似,称为玄武岩层,所以有人称之为硅镁层另一种说法,整个地壳都是硅铝层,因为地壳下层的铝含量仍超过镁;而地幔上部的岩石部分镁含量极高,所以称为硅镁层,在大陆和海洋均有分布是连续圈层两层以康拉德不连续面隔开。

3、在108种已知化学元素中,自然界存在92种,其中,只有21种为单元素,其余都是两种或两种以上同位素的混合物,自然存在的92种元素有300余种同位素,同位素又可分为稳定同位素和放射性同位素。

5. 海洋底部的岩石

海洋矿物资源有石油、海滨砂矿、可燃冰、锰结核、富钴结壳等。

1、石油

石油,地质勘探的主要对象之一,是一种粘稠的、深褐色液体,被称为“工业的血液”。地壳上层部分地区有石油储存。主要成分是各种烷烃、环烷烃、芳香烃的混合物。

石油的成油机理有生物沉积变油和石化油两种学说,前者较广为接受,认为石油是古代海洋或湖泊中的生物经过漫长的演化形成,属于生物沉积变油,不可再生;后者认为石油是由地壳内本身的碳生成,与生物无关,可再生。石油主要被用来作为燃油和汽油,也是许多化学工业产品,如溶液、化肥、杀虫剂和塑料等的原料 。

2、海滨砂矿

海滨砂矿是指在海滨地带由河流、波浪、潮汐和海流作用,使重矿物碎屑聚集而形成的次生富集矿床。它既包括现处在海滨地带的砂矿,也包括在地质时期形成于海滨,后因海面上升或海岸下降而处在海面以下的砂矿。它主要有金红石、钽铁矿、磁铁矿、磷钇矿、金矿、铁矿、金刚石、石英砂、煤等矿种组成。

海底及海底以下埋藏着丰富的固体矿物,主要包括海滨砂矿和锰结核、海底热液矿等深海矿产。其中海滨砂矿广泛分布于沿海国家的滨海地带和大陆架。世界上已探明的海滨砂矿达数十种,主要包含金、铂、锡、钍、钛、锆、金刚石等金属和非金属。

3、可燃冰

天然气水合物(Natural Gas Hydrate/Gas Hydrate),有机化合物,化学式CH4·xH2O。即可燃冰,是分布于深海沉积物或陆域的永久冻土中,由天然气与水在高压低温条件下形成的类冰状的结晶物质。

因其外观像冰一样而且遇火即可燃烧,所以又被称作“可燃冰”(Combustible ice)或者“固体瓦斯”和“气冰”。其实是一个固态块状物。天然气水合物在自然界广泛分布在大陆永久冻土、岛屿的斜坡地带、活动和被动大陆边缘的隆起处、极地大陆架以及海洋和一些内陆湖的深水环境。

4、锰结核

锰结核又称多金属结核、锰矿球、锰矿团、锰瘤等,它是一种铁、锰氧化物的集合体,颜色常为黑色和褐黑色。锰结核的形态多样,有球状、椭圆状、马铃薯状、葡萄状、扁平状、炉渣状等。锰结核的大小尺寸变化也比较悬殊,从几微米到几十厘米的都有,重量最大的有几十公斤。

大洋底蕴藏着极其丰富的矿藏资源,锰结核就是其中的一种。锰结核是沉淀在大洋底的一种矿石,它表面呈黑色或棕褐色,形状如球状或块状,它含有30多种金属元素,其中最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锰、铜、钴、镍等。

5、富钴结壳

富钴结壳又称钴结壳、铁锰结壳。生长在海底岩石或岩屑表面的皮壳状铁锰氧化物和氢氧化物。因富含钴,名富钴结壳。表面呈肾状或鲕状或瘤状,黑色、黑褐色,断面构造呈层纹状、有时也呈树枝状,结壳厚05~6厘米,平均2厘米左右,厚者可达10~15厘米。

构成结壳的铁锰矿物主要为二氧化锰和针铁矿。其中,含锰2.47%、钴0.90%、镍0.5%、铜0.06%(平均值)、稀土元素总量很高,很可能成为战略金属钴、稀土元素和贵金属铂的重要资源。

6. 构成地壳的岩石大陆和海洋中有什么区别

地球内部结构 ◆ 岩石圈 岩石圈的定义为:“地球的刚性外壳层,是由一些能够相互独立运动的离散型板块构成的,概而言之,板块这种组合就成为岩石圈。” ◆ 上地幔 厚度为20~400千米。

地震波速在其内部随深度增加的梯度较小,在60~150千米间,许多大洋区及晚期造山带内有一低速层,可能是由地幔物质部分熔融造成的。 ◆ 过渡层 厚度为400~670千米。地震波速随深度加大的梯度大于其它两部分,是由橄榄石和辉石的矿物相转变吸热降温形成的。

◆ 下地幔 厚度为670~2900千米。目前认为下地幔的成分比较均一。但因处于极端高温和高压环境,地幔岩石呈现为塑性状态。 ◆ 大陆地壳 大陆地壳覆盖地球表面的45%,主要表现为大陆、大陆边缘海以及较小的浅海。

地壳的化学组成以硅铝质为特点,可分为两大类岩石:一类是地壳上部的相对未变形的沉积岩或火山岩堆积,另一类是已经变形变质的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带。后者构成地球表面的山脉或在地壳深部,前者多在地壳表层的盆地及其边缘。

地壳可以承受强烈的板块构造运动,所以目前能寻找到38亿年前的地壳。 ◆ 大洋地壳 大洋地壳极薄,其上海水深度平均为4。5千米。大洋地壳从上到下由下列三部分组成:a。 海洋沉积物层,平均厚度约为300米,但其厚度可以从零(特别是洋中脊附近)变化到几千米(大陆附近),VP=2,d=1。

93~2。3;b。 镁铁质火成岩,以玄武岩和辉长岩为主,其厚度为1。7±0。8千米,VP =4~6,d=2。55; c。 海洋层,主要是地幔顶部水化作用形成的蛇纹石,其厚度为4。8±1。4千米,VP =6。

7,d=2。95。洋壳的厚度、年龄随距洋中脊的距离加大而变厚、变老。但洋壳的年龄远远低于陆壳,多晚于中生代。 ◆ 古登堡面 1914年,美国学者古登堡(Gutenberg)发现地下2900千米处存在地震波速的间断面,首先是发现距震中11500~16000千米的范围内存在地震波的阴影区,解释为存在地核,其次是传播速度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纵波存在一次由13。

6千米/秒突然降低的截面,而横波则突然消失了。后证实这是地核与地幔的分界层。该不连续面称为古登堡面。 ◆ 莫霍面 南斯拉夫地震学家莫霍洛维奇(Mohorovicic)1909年研究萨拉布地区一次地震时发现在地下33千米处地震波的波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由原

7. 海底岩石类型

基岩(bedrock),是陆壳表层风化层下面的完整的新矿物岩石。经过风化作用使得原来高温高压下形成的矿物被破坏,在常温常压下形成的一种较稳定的新矿物,存在于陆壳表层风化层下面,而露出地表的基岩称为露头。

海底基岩矿床。海底基岩矿包括非固态的石油、天然气和固态的硫磺、岩盐、钾盐、煤、铁、铜、镍、锡和重晶石等。海底石油和天然气分布范围最广,石油可采储量估计为1350亿吨。海底煤矿分布广储量丰富。

下一篇:海洋特色展厅(海洋特色展厅设计理念)
上一篇:光裕海洋节活动(光遇海洋节活动怎么做)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