裸斑鱼特征(裸斑鱼的特点)

江南官网app 2023-03-23 05:03 编辑:jing 170阅读

1. 裸斑鱼特征

斑鱼是杂交的,斑鱼为典型的凶猛肉食性鱼类,自然界斑鱼主要以小鱼、虾、蛙、和蝌蚪、水生昆虫及其它水生动物为食。因鱼体大小和栖息环境的不同,其摄食的食物种类也不同。

鱼苗期主要以桡足类、枝角类和摇蚊幼虫为食,当体长达3厘米以上时,转向以水生昆虫为主,也吃一些小型鱼虾,当体长达8厘米以上时,则以鱼虾为主要摄食对象。值得注意的是,随着鱼体的长大,当食物不足或规格大小相差悬殊时,斑鱼有自相残杀的习性,因此,养殖斑鱼要注意放养规格一致,尤其种苗培育阶段,应根据大小实行多级分养。

在自然条件下,2龄前为斑鱼体长加速生长阶段,生长旺盛,2龄后进入性成熟阶段,鱼体增长速度减慢。

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使用膨化饲料投喂,夏季高温时节养殖4个月后,斑鳢(港种)可达1·0—1·2斤,杂交种养殖3个月可达2斤。

2. 裸斑鱼的特点

一、形态特征

石斑鱼:体一般呈椭圆或长椭圆形,侧扁;头长大于体高;背鳍鳍棘部强大,与鳍条部相连,背鳍鳍棘7~11根,鳍条10~21根;臀鳍鳍棘3根,一般第2根最为强大,臀鳍鳍条数7~13根;胸鳍宽大,位低,一般呈圆形;腹鳍位于胸鳍下方;口大,两颌齿内行齿倾倒;体被小栉鳞;侧线达尾鳍基部;尾鳍圆形、截形或凹型。

斑鱼:斑鱼的形态特征身体前部呈圆筒形,后部侧扁;一般体长25—40厘米。头长,前部略平扁,后部稍隆起。体色呈灰黑色,体背和头顶色较黑,腹部淡白,体侧各有不规则黑色斑块,头顶各有2行黑色斑纹。背鳍很长,几乎与尾鳍相连,无硬棘,始于胸鳍基底上方。

腹鳍短小,胸鳍圆形,鳍端伸越腹鳍中部。臀鳍短于背鳍,尾鳍圆形,末端不达肛门。肛门紧位于臀鳍前方。全身披有中等大小的圆鳞,头顶部覆盖有不规则鳞片。侧线平直,在肛门上方有一小曲折,向下移2行鳞片,位于体侧中部,后延至尾基。

二、生活习性

石斑鱼:石斑鱼为底栖性鱼类,其成鱼主要栖息于珊瑚礁及近岸岩礁区域,也有部分栖息于底质为沙质、泥质或淤泥质的海域。大多数石斑鱼为独居性鱼类,除了在繁殖期集群外一般不成群;但也有些种类的生活方式为一尾雄鱼和若干尾雌鱼组成的小群体。

斑鱼:斑鱼的生存水温0℃—41℃,最适水温26℃—28℃。当春季水温达到8℃以上时,常在水体中上层活动,夏令季节常活动于水体上层,秋季水温下降到6℃以下时,游动缓慢,常潜伏于水底深处,当冬季水温过低时,其将身体后半部潜埋于淤泥或草堆里,头露在水中不吃不动。

斑鱼有很强的跳跃能力,当天气闷热、下雨涨水时,斑鱼往往会跃出水面,沿堤岸逃逸;在有流水冲击时往往也会激起鱼跃而逃跑,逃逸时身体似蛇形,缓缓向前移动。

三、分布范围

石斑鱼:石斑鱼类广泛分布于大西洋、印度洋和太平洋的热带和亚热带海域。中国沿海主要分布于东海、台湾海峡和南海,其中常见种类有斜带石斑鱼、豹纹鳃棘鲈、驼背鲈、青石斑鱼等。

斑鱼:斑鱼是底栖性鱼类,通常栖息于水草丛生、底泥细软的静水或微流水中,遍布于湖泊、江河、水库、池塘等水域内。

3. 裸斑鱼别名

裸斑鱼体背部呈黄褐色或灰褐色,腹部为浅黄色或灰白色,体侧有大型不规则的块状暗斑;各鳍均带浅红色。

裸斑,裸鲤裸鲤属、尖裸鲤属、裸裂尻鱼属和高原鱼属的鱼类,除臀鳞和肩带部分有少数不规则鳞片外,体表鳞片退化,身体裸露,常被称为"无鳞鱼"

4. 裸斑鱼学名

答案是;裸斑鱼它本身是没有毒的,但它的卵巢和精巢有毒。

裸斑鱼也叫镜鲤,原产欧洲,中国从西德引进的品种,经过黑龙江水产研究所20多年的系统选育,已选育出适于中国大部分地区养殖的德国镜鲤选育系。

因表皮有光泽,好像镜面一样光滑且光泽明显,故称呼为镜鲤,和其他鲤鱼不同的是,裸斑鳞片很少甚至没有,鱼刺也比较少,脂肪含量比普通鲤鱼高。

5. 裸斑鱼种类

裸斑鱼学名叫裸鲤

属鲤形目,鲤科,裂腹鱼亚科,裸鲤属。俗称:湟鱼、花鱼、狗鱼、藏龙鱼、无鳞鱼。

外形特征

体长,稍侧扁,头锥形,吻钝圆,

口裂大,亚下位,呈马蹄形。上颌略微突出,下颌前缘无锐利角质。下唇细狭不发达,分为左右两叶;唇后沟中断,相隔甚远;无须。体裸露,胸鳍基部上方、侧线之下有3-4行不规则的鳞片;肛门和臀鳍两侧各有1列发达的大鳞,向前达到腹鳍基部,自腹鳍至胸鳍中线偶具退化鳞的痕迹。侧线平直,侧线鳞前端退化成皮褶状,后段更不明显。背鳍具发达而后缘带有锯齿的硬刺。体背部黄褐色或灰褐色,腹部浅黄色或灰白色,体侧有大型不规则的块状暗斑;各鳍均带浅红色。生殖期间雄性个体的吻部和臀鳍、尾鳍以及体后部均有白色颗粒状的珠星。

下一篇:东营古海洋(东营海洋公园)
上一篇:海洋动物支队(海洋动物归哪个部门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