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海洋的论文(中国海洋发展论文)

江南官网app 2023-02-14 23:22 编辑:jing 131阅读

1. 中国海洋发展论文

至少需要八年左右的时间,当然也可能会是十年,具体要看博士毕业前的论文

本硕博连读的本意就是缩短了读书的年限,按照本科四年,硕士三年,博士三年的时间算一共需要十年,但是连读的话,最多需要八年,当然,具体是否能够在第八年毕业,取决于博士毕业前论文是否能够通过答辩

2. 关于中国的海洋的发展

海洋丝绸之路,人类共同发展。

3. 中国海洋发展报告

1、海洋哺乳动物,我国现有各种海兽39种。如:各种鲸类、海豚、海豹、海狮、儒艮等。

2、海洋爬行动物,爬行动物是体被角质鳞片,在陆上繁殖的变温动物。

3、海洋鸟类,海洋鸟类的种类不多,在中国海共记录了183种海鸟。如红喉潜鸟、黑脚信天翁、海燕、小军舰鸟、海雀、白鹭、海鸥等等。

4、海洋鱼类,鱼类是脊椎动物中最低级的一个类群。在我国海域里,目前已记录到海洋鱼类3023种,其中软骨鱼类237种、硬骨鱼类2786种,约占我国全部海洋生物种类的1/7。

5、海洋节肢动物,目前,在中国海共记录节肢动物4362种,约占中国海全部海洋生物物种的1/5。如鲎、虾类、蟹类等。

6、海洋软体动物,在中国海共记录到各类软体动物2557种,约占中国海全部海洋生物种的1/8。如石鳖、贻贝、珍珠贝、扇贝、牡蛎、文蛤、乌贼、章鱼等。

7、海洋腔肠动物,腔肠动物因其特有刺细胞,故又被称作为刺胞动物。目前,在中国海记录到各种海洋腔肠动物,共计是1010种,它们分属于腔肠动物门的三个纲。

8、海洋植物,海洋植物可以简单分为两大类:低等的藻类植物和高等的种子植物。

4. 中国海洋发展史论文集

往往提到一个地方,就会想起一个人,比如提到集美,就会想到陈嘉庚。

在去集美的路上,就听到许多关于爱国华侨陈嘉庚的故事。说他年轻时就闯南洋,一生勤俭节约,把赚来的钱和省下的钱都捐给祖国文教事业,得到人们的尊敬。毛泽东称赞他为“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集美是个美丽、静谧而又整洁的地方。高大的行道树在微微的海风里婆娑。陈嘉庚先生创办和资助的学府隐藏在绿树红瓦龙脊凤檐之中,学子的朗朗书声绽开了先生的微笑,大海均匀的涛声,像先生均匀的呼吸。

嘉庚路145号为先生故居。“陈嘉庚故居”七字为廖承志手书。院子的中央有一棵陈嘉庚手植的龙眼树,枝叶茂密,生机勃勃,让人思念先生的奋发精神。故居为两层小楼,陈列着先生俭朴的生活用具和感人的事迹。走近一排陈列橱,看到他用过的一把布伞,布伞是从南洋带回来的,已用了十多年,家人说那伞太不像样了,要给他更换,他说:“不像样不要紧,能用就行了。”还看到他的一只用破瓷杯做的烛台,家人建议买一只新烛台,他不许,说:“该用的钱几千几万都得花,不该用的一分钱也不能浪费。”他的故居是福建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接待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

先生17岁去南洋学商。他说:“财由我辛苦得来,亦当由我慷慨捐出。”他集资千万,全部用于兴学等公益事业。1913年他创办集美小学,以后又办师范、中学、水产、航海、商业、农林等学校。集美解放时,周恩来曾下达命令:“集美学校是陈嘉庚创办的,一定要保护好。”

先生热爱和拥护共产党,积极参加革命活动。曾于1940年冲破国民党的阻挠,到延安慰问抗战军民。他在1910年就参加了中国革命同盟会,橱窗里陈列着他于1911年12月与孙中山先生的合影。他创办的集美学校被称为“民主堡垒,革命摇篮”。

先生一生献给文教事业的款项,价值人民币一亿五千万元,临终时还把300多万元献给国家。

陈嘉庚1874年10月21日出生于集美,1961年8月12日病逝于北京,享年88岁。他的墓地在附近的鳌园。在去鳌园的路上,经过“归来堂”,关于这座建筑,有这样一段故事:陈嘉庚是位多子女的父亲,弥留之际曾嘱咐家人,建一座小祠堂,让海外回来的子孙有个聚会的地方。周恩来知道他的遗嘱后,指示有关部门为他动工兴建了这座“归来堂”。堂前有先生的铜像,高2.3米,一手执杖,一手拿帽,行色匆匆。铜像背后的墙上,有毛泽东的题词:“华侨旗帜,民族光辉”。

先生的墓地在鳌园靠海的一端,面对大海,背倚“集美解放纪念碑”。墓成马蹄状,由13块青石组成,青石护栏上刻有20幅浮雕图像,概括了先生平凡而又伟大的一生。

5. 中国海洋发展论文题目

如何抵御强风暴潮、巨浪、海啸等重大海洋灾害的袭击,是浙江海洋防灾减灾工作面临的巨大考验。长期以来,浙江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海洋防灾减灾工作,成立了由分管副省长挂帅的海洋灾害应急指挥部,建立健全全省海洋防灾减灾体系,印发了《浙江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加强海洋灾害防御工作的意见》和《浙江省海洋灾害防御“十二五”规划》,对海洋灾害防御进行了系统和全面的部署。近年来,随着沿海开发开放脚步不断加快,浙江越来越关注城市高速发展中凸显的海洋灾害风险问题。

  以“链式”减灾措施应对“链式”灾害风险,这就是浙江给出的答案。灾害承灾体调查、重点防御区划定、灾害风险评估、近岸城市预报等,构成了浙江应对海洋灾害的清晰路径。

  开展海洋灾害承灾体调查是摸清灾害底数的重要基础。近岸海洋灾害最终危害体现在社会的承灾体属性上,同样的灾害叠加在不同的承灾体上造成的危害千差万别。浙江花了2年多时间,对全省沿海33个县(市、区)28类承灾体进行了全面的调查和风险排查。彻底摸清了沿海地区海洋灾害承载体的分布情况及其属性,分析了其脆弱性特征,排查了沿海地区存在的海洋灾害安全隐患,全方位编制了海洋灾害风险隐患清单。

  开展风暴潮灾害重点防御区选划明确灾害防御的重点。《海洋观测预报管理条例》明确提出要求国务院海洋主管部门和沿海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海洋灾害重点防御区。浙江收集了沿海33个县(市、区)的潮位观测资料和历史风暴潮灾害损失资料,根据相关导则和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初步划定出了浙江沿海风暴潮灾害重点防御区,向依法治海和依法治灾方向走出了坚实的一步。

  推进以县为单元灾害风险评估是精确掌握未来极端状况下灾害分布的重要手段。在承灾体调查的基础上,浙江开展了风暴潮和海啸灾害风险评估,利用先进的建模手段和分析方法,对于未来可能发生的风暴潮和海啸灾害的淹没范围、灾害风险分布和人员撤离疏散路线进行了准确的研判。目前,全省沿海近50%的县(市、区)已经完成了灾害风险评估,相关成果已经在防御灾害中得到应用和推广。

  做好近岸城市海洋环境预报是将灾害信息精确传递至社会公众的重要途径。近年来,社会公众对精细化海洋预报信息的需求持续增长,特别是近岸海域分地区、分岸段、有针对性的海洋预报服务尤其受到关注,近岸城市海洋环境预报成为解决这一矛盾需求的突破口。浙江从实际出发,着眼于未来发展,向全省41个预报海域,提供72小时的预警报信息。进一步满足了我省沿海政府部门、涉海企业、社会公众对近岸海域预报服务信息的广泛需求,保障沿海城市海洋经济的健康持续发展,确保沿海地区人民群众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为有力支撑“海洋经济强省”建设战略,“十三五”期间,浙江将在不断强化海洋灾害治理和危机应对的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城市安全,更好统筹海洋防灾减灾规划设计与沿海城市社会发展、生态环境、土地利用、产业布局等的有机联系,全面提升对海洋灾害风险和城市安全保障的顶层设计和系统管理能力

下一篇:正佳极地海洋世界.(正佳极地海洋世界和珠海长隆哪个好玩)
上一篇:海洋工程与技术(海洋工程是冷门专业吗)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