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网app 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技术动态 > 航运业产能过剩(航运业不景气)
航运业产能过剩(航运业不景气)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2-10-30 02:00 点击:209 编辑:admin

1. 航运业不景气

航海技术的毕业生近年来的主流就业方向有四个,分别是跑船(随船远洋)、考研、考公、船舶代理。

跑船,也称为上船、当船员、船舶驾驶。主要任务就是随船远洋,经历实习期,然后慢慢一路历经水手、水手长、三副、二副、大副,最后升任船长,肩扛船上二十几号兄弟和价值几亿的资产的安危。

说着好听,但实际情况往往会脱离人的想象。近年来,航运业是越来越不景气,而陆地上的发展又一日千里,毕业生是否应该去跑船成为较大的分歧点。接下来就分别讲讲跑船的利弊。

跑船有以下几点好处。

首先,存钱来钱相对快。只要踏实肯干,熬得住寂寞,在三线城市安家置业是没有问题的,但想一夜暴富基本不可能(能够一夜暴富的行业都在刑法里)。

其次,找工作不会太难。如果你是大连海事和上海海事毕业的学生,基本上船东都会把你要走,不用担心失业问题。武汉理工和其他院校也不用太担心这个,虽然不会有前两所院校那么有优势,但船员市场基本上是供不应求的状态。

再次,再就业难度不大。这个难度不大不是指你干几个月实习之后就转行业,而是认认真真跑船几年,升任一定职位,至少三副之后,回到陆地上就能有比较广泛的选择。比如可以去船级社,或者担任机务经理和海务经理,再比如大学会聘请船长和大副当老师等等。

但这些再就业岗位要求门槛都较高,给出三四十万的高薪,也要求你作为船长或者轮机长有6年以上的工作经历。

随着陆地经济发展和航运业的不景气,跑船逐渐性价比没那么高了,主要有以下几点问题。

首先,在工作方面面临心理和生理的双重压力。跑船船员长期回不了家,一般出门一趟八个月,然后回家休息四个月。连续八个月你都要无聊地对着大海发呆,无法和陆地取得联系,工作环境与社会发展是脱节的。

想象一下,每次踏上陆地都有恍若隔世的感觉,父母两鬓白霜,同龄人谈婚论嫁,陆地上发展日新月异,一线城市的劳动者跟你一样辛苦,拿差不多的工资,但有“正常人的生活”。

其次,跑船在晋升机制方面不太透明,运气成分重。行业逐渐不景气,但人才提供却没有及时作出反应,导致人才过剩。目前来说,航运公司普遍提职较慢,现在去跑船,当上三副需要至少四年时间。

再次,工作环境堪忧,而且由于中国没有加入ITF,跑船的福利没有保障。关于福利保障缺失的问题,多看看“海员吧”的一些帖子,都是当事人对跑船福利保障的反映。工作环境上,一般来说,除了船长每个驾驶员都是一天两趟班。三副会稍微轻松点,大副和二副一般都是凌晨值班,这时候人最困也最难受。

最后,来钱相对快,但不够多。转行是能转,但先当船长。这两句话其实都可以通过跟陆地上的劳动者,同样工龄取得的工资做对比得到验证。一般跑船一次,三副可以有12K的月薪,但反观陆地工作,二线以上城市的外卖小哥,如果肯吃苦,月薪上万为数不少。

在陆上工作还能够享受到陆地上的日常生活,而船员不仅与社会发展脱节,还会出现跑八个月船,然后剩下四个月休息,没工资的情况。另外,转行的高收入确实让人眼馋,但船长才有这种福利,而晋升上任船长需要积累的资历以十年计。因此,对于大部分以上船开始的职业生涯,上岸都将成为最终的盼望。

第二种就业选择是考公。航海技术专业转行公务员的渠道不少,大部分都是海事局、航道局、引航员或者相关的岗位。老一辈人也比较愿意儿女去考公,因为这样一是可以保障子女人身安全,二是子女不会离家太远,三是老一辈人心里依然把公务员当作铁饭碗。

航海技术属于交通运输大类,具有较强专业性,所以不用像交通运输那样报名三不限的岗位。主要报考的单位是各地的海事局、打捞局、救助局、航道局等等。优点是社会地位较高、稳定抗风险;缺点是报考人数众多竞争压力大、收入有限而且薪资天花板较低。

通过考公渠道,入职事业编单位,还要注意入职的地理位置。总的来看,海事局是事业单位薪资最底层的,也是目前看来公务员系统中待遇最差的一类。除了珠三角和长三角附近的海事局待遇还比较优厚以外,其他地方的海事局只能说是勉强保住日常生活。

考公一个比较好的去处是引航站。与海事局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引航站是航海技术目前最好的就业选择,工资高,福利好。不管是内河引航员还是海港引航员,相比跑船和其他事业编单位来说,都具有极大优势。缺点是海港引航员需要二副的工作资历,内河引航员待遇稍差,就不需要二副资历要求了。

第三种选择是考研。考研对于航海技术的毕业生而言,也是一个不上船出海的好方向。但考虑到考研大军人数不断增加,快过400W了,这意味着不管是否能考上,或者是否认真准备过,基本上每个毕业生都会去尝试一次考研。竞争压力如此之大,建议大家在本科阶段好好努力,争取一个保研的机会。

最后一种选择是做船舶代理和企业销售。船舶代理实习期间工资2K,转正6K最多,而且是税前。每天的任务就是开车送文件和接人办理签证,和企业销售一样,没有专业性,也没有发展前景。工资是最低的,干活是最累的,说明白一点就是“是个人都能干”的岗位。

所以,就算你不想跑船,也不想考公、考研,去其他行业也比留下来当销售和船舶代理要更有希望。

2. 航运业不景气的原因

海运费是比较便宜的,从08年开始航运业不景气导致很多船公司都倒闭了,海运费持续下降

3. 航运市场很差

2022年内河运输会迊来春天。

受疫情和长江环境保护的影响,近几年内河航运都比较低迷,部分船主由于种种原因先后退航运市场,市场货量少和高油价更加推深了运输市场的不景气,但是近期数据显示造船厂接单量明显增加,大宗货物供应量也节节上升,估计上述数据传导之下,半年内船舶货物量会明显增加,运价也会受l供销比会出现明显上升,内河转港吞吐量的增加,也会给内河运输市场带来好转。

4. 航运业景气度

一、船舶或者说造船是一个大的行业,这个行业永远需要人,这是第一点。所以只要肯干,就业一般没有问题;

二、武汉船院毕业后有两种(我是指与船直接相关的),一种是做船员跑船,这种收入较高,相对比较寂寞,有一定的风险,需要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另一种是岸上做的,即船厂的,这一类相对辛苦,收入比跑船低,类似于机械类的专业,但收入还是有保障的。这两年航运业不是太景气,但船员的收入还不错。船厂的话要看哪儿,经营如何,但总体来说船厂还行;

三、毕业后的就业情况,还有很关键的一点是你自己在学校的几年里学习得怎么样。再差的学校,最前面的学生也会有人很喜欢。再好的学校,那两年船员市场那样紧张,但年级的最后一名照样很多公司不敢要。

拓展: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Wuhan Institute of Shipbuilding Technology)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由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2010年入选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溯源于1950年创办的中南兵工学校,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创建的首批国防军工院校之一,在发展历程中曾更名为中湘干部学校、第二一二技工学校、湖北工学院、湖北机械工业专科学校、武汉机械工业学校、武汉船舶工业学校,1998年由原国家教委批准设置为高等职业院校,更名为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5. 航运业现状

公路航运业包括公路客运和公路货运。

(1)公路客运。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进入“八五”以来,随着我国公路状况的不断改善,公路客运以其快速、灵活、方便的优势快速发展。据统计,“八五”期间全国客运量比“七五”增长51.8%,年均递增9.8%,同期公路客运年均递增率达11.1%。自1991年以来,在全国新增旅客运量中,公路客运量占99%。公路客运除在运量上大大高于铁路等其他运输方式外,自1995年起,其旅客周转量占全国旅客周转量的比重也已超过50%。

导致公路客运量持续增长的主要原因:一是公路对铁路继续保持在中、短途客运上的分流优势;二是公路客运因高速公路和其他高等级公路的发展而在中、长途客运上逐步获得了市场竞争优势;三是场站及车辆等服务设施和装备水平不断提高;四是公路客运的整体服务质量与水平在逐步改善,使公路客运对旅客的吸引力在提高。

(2)公路货运。公路货运主要从事短途货物运输,1997年全国公路货物运输的平均运距仅56公里。与公路客运相比,公路货运的发展相对缓慢一些,1997年,公路货运量出现了0.76%的负增长。近7年来,公路货运量的平均年递增速度为4.36%,低于公路客运。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产业政策的逐步调整,全社会高新技术产品、高附加值、高时效性产品将逐渐增加;同时,由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的特点决定了地区间发展的不平衡,加上我国产业布局存在地理位置上的差异,地区间各类物资的交流仍将呈增加趋势,公路货运将以其小批量、快速、“门到门”运输的优势,在高价值、高时效的区域内及区域间货物运输中将占有重要地位。

6. 航运业不景气的对策

目前,从金融危机2008年过后,中国的航运业一直不景气,包括全球都不是很景气,表示航运指数的波罗地海干散指数从2008年前的20000多点掉到了现在的2000点。国内的航运公司亏损严重。但是这只是暂时的,正如国际海事组织秘书长所说的,没有海运,世界上有一半的人要挨饿,另一半人要受冻,这也充分说明了海运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性,所以,短时间后,航运还是会景气的,前景光明。

7. 影响航运业发展的因素

因素好多,例如:

1、地理位置好。希腊濒临爱琴海,西南临爱奥尼亚海及地中海。希腊位于欧、亚、非三大洲之间。

2、希腊的航运传统历史悠久,经验丰富传承下来了。

3、希腊航运业有很强的技术积累。

4、政府政策导向明显,还有教育科目也设置了很多跟海运有关的。

8. 航运业存在的问题

互联网+”已深入社会各领域,有“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影响下,传统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日益变化,行业生态体系和发展模式遭遇严重挑战。在“互联网+”影响下,船舶业呈十大发展趋势。

船舶生态体系加速重构

能给船舶业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技术已经到来,并趋向成熟,这就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下的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其所引发的不仅仅是生产力的指数级提升,更是生产关系的颠覆,正重新构建、擘画人类生产方式变革和生活方式调整发展新蓝图。航运、造船、配套及相关技术、生产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催生的智能化技术装备、协同化创新体系、柔性化生产方式、集约化资源利用、精准化管理模式不断重塑新时期船舶业竞争新优势,对传统行业生态体系新格局进行颠覆,加之通过生态系统的有效性和用户黏性,逐步建立包含供应商、销售商、客户、竞争对手和科研机构以及政府单位等相关经济协助发展船舶业联合体,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已成为未来船舶业的一张“生死牌”。

管理模式网络量子化

信息化时代,传统行业从单一部件、单机设备、单一环节、单一场景的局部小系统不断向整体大系统、全局巨系统演进,从部门级到企业级、产业链级乃至产业生态级不断演进,并形成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突破地域、组织、机制界限,通过对大规模信息技术数据应用,实现人、财、物资源和要素的高效整合,有计划按比例地提供强有力的革命性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运行调节,对传统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产生颠覆式改变。在目前经济低迷和船舶企业纷纷进行资源优化整合之际,精益管理综合作用凸显,成为推动船舶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管理理念。借助信息化手段改造企业内部每一个流程,将科层制管理模式转为网络式管理模式,构建精简高效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造企业客户间关系,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潜在智慧,“互联网+”式网络量子化管理成为企业新的生产力。

大数据成战略核心力量

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对数据的挖掘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而云计算则是开启大数据应用新领域的“金钥匙”。作为“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涵盖航运、造船、船舶配套以及相关服务等产业链,并涉及机电、钢铁、化工、航运、海洋资源勘采等上下游产业,庞大的人群和应用市场,复杂性高,充满变化,使得船舶业当之无愧成为最复杂的大数据行业。船舶业却是个数据应用贫乏的行业,未来的船舶企业必须学会如何处理及如何使用数据。解决由大规模数据引发的问题,探索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将成为船舶业转型升级、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大数据将成为未来船舶企业的战略核心力量。

万物互联平台模糊产业边界

近年来,互联网不断推动着各行业生态的改变,制造业更是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变,国家战略上的纷纷布局: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中国的“两化融合”,国际巨头更是加快构建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加快全球战略资源的整合步伐,抢占规则制定权、标准话语权、生态主导权和竞争制高点,通过丰富开发工具、开发应用接口、共享数据资源、建设开发社区,构建以自己为中心的星状网络数据处理平台,以形成赢者通吃的市场局面。

智慧航运突破传统航运思维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船舶技术的创新将引发航运管理变革和服务进步。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手段,整合船舶的设计、生产、制造、使用、维护、售后、物流各个环节,在运营公司、设计建造商及设备商等之间建立起更全面的生产关系。将智能系统在船舶设计建造阶段就纳入后期航运运营考虑,引入大数据挖据技术,提高航运服务的标准化和信息化程度,提供更稳定、更易维护、更具弹性的在线订舱服务。运营过程中清晰规划运输船舶航程和航站,推进航运思维、理念及商业模式的“智慧”化。

智能船舶成必争之地

过去船舶更多侧重于船舶基本功能的实现,未来的船舶将在互联网技术下,会更加关注设备的智能化、系统的智能化甚至整体船舶运营的智能化,智能船舶将会应运而生。智能船舶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从环境、能源、材料、空间、电子、机械、导航、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建立实体和虚拟设施,实现操纵系统、航行系统、设备技术、节能技术甚至生产系统等的智能化,逐步形成能自感知、自评估、自预测、自组织、自重构于一体的船舶,实现信息与实体智能耦合全过程。DNV GL集团2014年曾发布一份名为《未来航运业》的报告,提出智能船舶这一新概念。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智能船舶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可见未来智能船舶将决定各国船舶工业在船舶市场的地位,成为各大造船国家现今进行的必争之地也就理所当然了。

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势不可挡

大数据背景下,智能制造已成为船舶制造与航运领域发展的趋势,“互联网+”促使船舶企业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取代封闭的生产制造系统,提高制造系统柔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用IT把设计源头与工厂的各个末端连接起来,实现人、产品、设备完全交互,牵引着传统工业发生革命性的演变。搭建设计、生产、采购等业务“一体化”智能生产流程设施,建立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和车间物流系统,使智能化设备机器代替人工操作的机器,通过云技术把所有生产资源都连接起来,使目前的半自动化、全自动化生产系统向智能化生产系统转变,实现船舶的定制化与规模化、个性化与普适化、虚拟与实体、微观与宏观、当前与未来的结合。

科创模式及资源要素全球化

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下,中国船舶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爬全球价值链高端的这个“坡”,过核心技术这道“坎”。基于此,船舶企业纷纷联合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单位,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船舶实验室,搭建“官、产、学、研、用、检”全产业链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更是打破传统的内部研发模式,跨越组织边界,开始更多地利用和整合外部的社会力量来进行创新。

技术产业化成发展新方向

伴随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船舶业必将迎来跨越式的发展,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为满足未来客户大批量个性化需求,企业设计纷纷转型改制,基于互联网进行全球资源优化整合、科技创新发展和设计模式转变,从封闭型的单纯向企业提供设计向工程技术总承包的开放式模式转变。工程技术公司更是通过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工程EPC能力和国际市场拓展能力运营模式,围绕集约航运、绿色航运、安全航运、智能航运主题,进行新船型开发、船舶性能优化、航运安全、航运效率、节能减排、航运信息化等学术前沿和关键问题研究,为客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输出设计技术,转让设计方案、技术标准、专利技术及科技成果,抢占市场订单赢得市场份额,提升船舶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产融结合重建行业竞争格局

在“互联网+”形势下,针对巨大的船舶业全产业化规模和特色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服务推出明显不足,引导社会资本和商业银行创新面向船舶业构建一种高效快速匹配资源的产融结合经营模式,金融直接投资产业,股权收益补偿,形成合理的收益分享、风险共担机制,愈来愈受到资本和产业的关注和追捧。随着市场发展趋势,船舶业也在实施产业科技和金融融合战略,联合系统内投资企业就某一产业进行研究,评估并实施解决方案利用上海船研所技术优势,借助上市公司资金投入,将重组客户、供应商、销售商以及企业内部组织的关系,重构生产体系中信息流、产品流、资金流的运行模式,重建新的产业价值链和竞争格局。

9. 航运对经济的影响

万吨巨轮哦,居然能开到陆家嘴摩天大楼的脚下,与繁华都市形成强烈反差。站在陆家嘴江岸,我听到一阵阵轰隆隆的汽笛声,就像是从100多前工业时代穿越回来的巨响。

带着这个疑问,我查询了一些材料才发现,黄浦江是一条很神奇的河。

黄浦江全长仅约113公里,和长江、珠江、黄河等大河相比,微不足道,但是其通航能力,是相当惊人的。

首先是宽度,黄浦江上大部分河道的宽度都超过了300米,而且很多地方超过500米,对一条仅100多公里长的河来说,算是很宽了。

第二是深度,黄浦江在上海市区的最大水深接近17米,最浅的水深也接近9米,从吴淞口至松浦大桥一般都可通万吨级轮,全程通航几千吨的货轮没啥大问题(数据来自网路,仅供参考)。

也就是说,因为拥有优秀的通航能力,所以上海至今保留了黄浦江的通航功能,没有禁止货船进出中心城区。

那么,同样作为港口城市的广州,为什么市区看不到万吨巨轮呢?我了解到的原因有两个。

第一是通航能力相对不足,珠江出海口属于弱潮出口,淤泥沉降比较多,所以中心城区通航万吨巨轮有困难,例如广州港的主体早已从黄埔港转移至南沙港。

第二个原因更重要,那就是:航道管制。

据南方网报道,早在2002年7月1日,广州就对人民桥到华南大桥的珠江前河段(越秀、天河与海珠之间的航道)将实施航道管制,禁止大货船出入,前航道的功能逐渐转化为旅游和休闲,不再具备物流功能。

而途径广州的货船,需要绕道珠江后航道(海珠区与番禺区之间的航道),增加航程约4公里。

简而言之,广州城内的珠江有多条河道,相对上海多了一个备份,即使把前航道管制,还有后航道、沙湾水道等多条航道可通航。

所以,广州市区(江面)之所以能修人行桥、能作为纯粹的旅游和悠闲水域,受益于珠三角特殊的地理因素。

10. 航运业不景气吗

这两个专业在海事都算是非常好的专业,航运管理是交通运输管理学院的,救捞是装备学院的王牌专业。

大连海事主打的就是航运方面的,所以报的时候一定要报和海有关的专业。

航运管理是属于管理学的的专业,救捞是是工科类的专业,最后发的学位证也有所区别。

要说就业的话,救捞肯定要比航管的好,因为救捞专业算是比较新的专业,听救捞的同学说还没有毕业就被全国的各大救捞局签走了,据说一毕业薪资就能达到4,5k。

航管也是好专业,不过最近几年航运业不景气,好多船公司都不招人了,所以据说今年航管招生人数有所减少。

航运管理在开学之初会有一次英语考试,成绩高的人会被分到英语强化班。

所以要是想学航管的话,假期最好学学英语,英语强化要比普通班好不少。

虽然救捞的就业要比航管好,但是救捞的学习风气实在是不敢恭维,可能是“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吧~听救捞的同学说救捞里挂科的人特别多,还有很多人大挂。

相比来说航管的学习风气就要好很多。虽然说毕业的就业好,但是未来的发展还是要看你自己的能力。

如果你要是喜欢比较综合的专业的话,推荐你学交通运输,也是管院的专业,分外贸运输和港口经营与管理两个方向,管理类和工科类的课程都学,最后发的是工学的学位。

外运方向的就业和航管的差不多,港口方向的最后基本上都是去港口工作。

虽然就业和航管比较相似,但是优势在于最后的学位是工学学位。以后出国,考研可能比较占优势。

管院再比较好的专业就是物流管理。

如果想学文科类的专业的话,法学院是首选,尤其是海商法,海大陆上专业绝对的王牌。

外国语学院的就业不错,但是毕竟不是海事的强项。

其他的文科专业就不推荐了,实在一般。

要说就业的话,信息院的专业也不错。

我认识一个学长,是学软件工程的,这个专业是日语强化,本科毕业在大连就找到了月薪6k多的工作,在大连学软件也很好,软件园有很多外企,薪资很高,就业也很容易,不过就是工作很辛苦。

海事总的来说还是一所不错的学校,毕竟是交通运输部直属的大学,还是211工程大学。

硬件绝对的好,还在不断地盖新宿舍和新教学楼。

但是海事的软肋就是学习氛围没有一些985学校好吧,但是学习这个东西还是要看自己,不管在哪个学校都一样~再是海事有半军管,虽然说是针对海上专业,但是陆上专业难免也会遭到波及,所以海事在学生管理上可能会稍微严格些。

再补充一点,救捞不是亲自去海上救援,主要是设计救捞方案的。

救捞大一的课程特别的多,不过好像大二就会轻松很多。大学其实真的一点也没轻松,有的时候比高三还累,嘿嘿~ 如果要来大连的话,分数够大连理工大学的话就去大工吧,大工确实要比海事好~ 希望我的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吧~哈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