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网app 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技术动态 > 船厂电装设计室(船厂电装设计室图片)
船厂电装设计室(船厂电装设计室图片)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2-11-11 17:15 点击:224 编辑:admin

1. 船厂电装设计室图片

沃尔玛、家乐福、通用电气(GE)、IBM、惠普、戴尔、爱立信、埃森哲、SAP、索尼、松下、诺基亚、泰国正大集团、美国AIG担保、日本丰田工机、住友电装、日立情报、NEC电器、日本三洋电机、瑞典宜家、佳能、甲骨文、微软、花旗银行、日本NTT通信、麦德龙、德国林德集团、日本日商岩井、美世咨询、蒂森克虏伯、肯沃基、英国电信、法国液化空气公司、中国石化、西门子、美国NCR公司、联邦快递、德国大众汽车、麦当劳、肯德基、可口可乐、新日铁、瑞典斯凯孚、丹麦马士基、东芝、三星、首创安泰保险、中国石油、日本财产保险、爱丽思欧雅玛等,我能想到的就这些了,一共有81家世界500强企业进驻了大连。 大连规模比较大的国企:大连机车车辆厂、大连重工起重集团、大商集团、冰山集团、大连造船厂、大连机床集团、瓦轴集团、大连染化集团、大显集团、中国石油大连石油化工公司、东北特钢、大化集团......

2. 造船厂设计图

详细设计直接指导生产设计,很多大船厂的in house设计单位再做生产设计的时候,规定严格按照详细设计的图纸进行3D建模及出图。

如果生产设计中发现的确详细设计有问题,比如有干涉或者位置、安装等明显错误,一般生产设计单位需要按内部流程,由生产设计工程师向其主管提出问题,主管审核后,再经过技术部门向详细设计单位提出修改意见,详细设计单位修改后,再反馈给生产设计部门。这个过程的每一步都有详细书面记录。这是根据我原来工作的一个200多人的生产设计部门的经验而写的。

3. 船厂设计员

《第二个春天》。

《第二个春天》根据同名话剧改编,由桑弧、王秀文联合执导,于洋、杨雅琴、井立民、张宪、高博、康泰、茂路、张瑜等领衔主演。1975年上映。

该片讲述了20世纪60年代的第一个春天,海军某支队政委冯涛被派往东港的一个造船厂任工委书记的故事。

剧情简介

20世纪60年代第一个春天,海军某部支队政委冯涛被派往东港1060造船厂担任工委书记。当他到达时,正遇上一艘由我国工人和技术人员自行设计制造的新舰艇“海鹰”号第一次试航起火爆炸。

试航失败后,厂长齐大同对继续建造“海鹰”产生了怀疑、动摇,他不顾设计员刘之茵和广大工人的强烈反对,决定将“海鹰”号封进仓,把希望寄托在从国外引进的“飞鱼”上,幻想依靠外援为我海军造新舰艇。

冯涛对要不要继续建造“海鹰”持完全不同的态度,他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召开工委扩大会议,支持青年设计员刘之茵和工人夏长发的意见,驳倒了总工程师潘文的错误想法,坚持“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的方针,决定继续把“海鹰”搞上去。

“海鹰”建造组的同志们在冯涛的带领下,经过紧张战斗,终于查清了起火的原因,但又遇到难以解决的646号材料问题。齐大同再次劝说冯涛丢掉“海鹰”,集中力量搞“飞鱼”。

就在这时,发现“飞鱼”主机图纸数据对不上号,而外国专家赫文斯基又别有用心地提出要求联合试制“海鹰”。面对这一切,冯涛通过认真学习,头脑更加清醒,觉察到所谓“联合试制”是妄图窃取我国军事情报,达到“假援助,真控制”的政治目的。

冯涛对齐大同丢掉原则,把阴谋当友谊,把坏人当朋友的错误做法进行了严厉的批评。

冯涛以大无畏的革命精神,带领“海鹰”建造组的同志,奋发图强,克服了重重的困难,揭露了潘文里通外国的罪行,攻克了材料关,终于使“海鹰”在春光似锦的第二个春天飞了起来。

齐大同受到了教育,转变了思想,焕发了青春。碧蓝辽阔的祖国海疆上,“海鹰”乘风破浪,飞速前进。

4. 船厂电装设计室图片大全

一、船体放样

1.线形放样:

分手工放样和机器(电脑)放样,手工放样一般为1:1比例,样台需占用极大面积,需要较大的人力物力,目前较少采用;机器放样又称数学放样,依靠先进技术软件对船体进行放样,数学放样精确性较高,且不占用场地和人力,目前较为广泛的采用机器放样。

2.结构放样、展开:

对各结构进行放样、展开,绘制相应的加工样板、样棒。

3.下料草图:绘制相应的下料草图。

二、船体钢材预处理:

对钢材表面进行预处理,消除应力。

1.钢材矫正:一般为机械方法,即采用多辊矫夹机、液压机、型钢矫直机等。

2.表面清理:

a.机械除锈法,如抛丸除锈法喷丸除锈法等,目前较为广泛采用。

b.酸洗除锈法,也叫化学除锈,利用化学反应。

c.手工除锈法,用鎯头等工具敲击除锈

三、构件加工

1.边缘加工:

剪切、切割等;

2.冷热加工:

消除应力、变形等;

3.成型加工:

油压床、肋骨冷弯机等。

四、船体装配:

船体(部件)装配,把各种构件组合拼接成为各种我们所需的空间形状。

五、船体焊接:

把装配后的空间形状通过焊接使之成为永久不可分割的一个整体。

六、密性试验:

各类密性试验,如着色试验、超声波、X光等。

七、船舶下水:

基本成形后下水,设计流水线以下的所有体积均为浸水体积。

1.重力下水:

一般方式为船台下水,靠船舶自重及滑动速度下水。

2.浮力下水:

一般形式为船坞。

3.机器下水:

适用于中小型船舶,通过机器设备拖拉或吊下水。

八、船舶舾装:

全面开展舾装系统、系泊系统、机装、电装、管装等方面的工作。

九、船舶试验:

系泊试验、倾斜试验,试航(全面测试船舶各项性能)。

十、交船验收。

5. 船厂电装设计室图片高清

高级工程师是职称 而不是角色职务 船厂里面主要生产部门大体为: 船体 涂装 舾装 机装 甲装 电装 居装 搭载 各船厂部门划分各不相同 但大同小异工程师 有做船研所技术部门的 有管现场生产的 有调度工程师 有质检工程师 有计划工程师 安全工程师等等 可以说在船厂各部门干的年头多了 评上了高级工程师职称的都叫做高级工程师

6. 船厂安装工

要说累肯定是组装师傅比较辛苦,焊工师傅技术含量高,责任大,不能返工。

7. 船厂装配图纸

你学过机械制图这个专业应该很好就懂了,只要注意细节就行

8. 船舶电装生产设计

中国建成“潜艇猎人”战舰,全舰仅有5吨重, 5万吨的船的尺寸是200米长32米宽左右,3-5万吨散货船的详细设计费一般在人民币350万左右。

5万吨的船的尺寸是200米长32米宽左右,3-5万吨散货船的详细设计费一般在人民币350万5万吨的船的尺寸是200米长32米宽左右,3-5万吨散货船的详细设计费一般在人民币350万左右。。

9. 船厂舾装件图纸

沪东造船厂的前身为英商爱立克·马勒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在上海创建的“赉赐洋行”,主要业务是经营进出口贸易、船舶代理等。民国17年(1928年)为扩大经营范围,开设了马勒机器造船厂。

建厂初,无固定厂房,仅在船上用1台焊机、几个焊工进行流动性修补业务。民国22年开始在上海复兴岛江边三角地建造厂房,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有职工60余人,主要承担船舶航次修理,其间也造过1艘小船。民国26年,购买上海浦东庆宁寺码头东侧沿江土地14.2万平方米,于次年兴建新厂,并将复兴岛旧厂并入,至民国29年已有工人1000余人,次年6月,职工数增至2000余人。

民国26~30年为发展高峰期。八一三事变后,日本侵略军进攻上海,位于浦东和杨树浦的一批机器造船厂均被日本占领,当时英国尚未向德、日宣战,悬挂着英国旗号的商船在黄浦江内通行无阻,英商爱立克·马勒趁隙大力发展航运和修造船业务。民国26年11月上海沦陷,马勒厂因远离战争而着力发展生产,大发战争财。

民国27~30年共修理大小船舶40余艘,建造55千瓦、74千瓦柴油机拖轮3艘,总产值猛增。太平洋战争爆发后,马勒厂进入衰退期。民国30年12月,日军对英商马勒机器造船厂实行军管,没收其财产。不久,日军利用马勒厂的机器设备生产军火,更名为“三井造船所”,成为日军在华重要兵工厂之一。

民国34年日本投降后,马勒机器造船厂仍归英商马勒所有。当时,英商马勒无意重振旧业,马勒公司总部已迁至香港,上海只留几个代理人,除雇用少数员工看管厂房外,迟迟不愿复工。经过工人斗争后,勉强恢复生产,但业务萧条。

上海解放后,马勒厂厂方对中国政府的政策抱消极抵制态度,不断向中国政府和职工提出关厂或停薪、解雇的要挟,一面抽走资金,一面借口战争的破坏损失向中国政府提出贷款要求。由于厂方不积极承接业务,造成生产停滞,经济拮据,一度靠出售厂内器材维护局面,濒于破产。

1952年2月,华东工业部通过海森实业有限公司承租了马勒机器造船厂,再由海森实业有限公司转租给中央重工业部船舶工业局,接租后经改组,改名国营沪东造船厂。1952年7月,英国当局非法掠夺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港的中国航空公司留港资产和《大公报》全部财产,中国政府发表严正声明。8月15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上海市军管会受权采取相应行动,命令征用英商在沪船厂,马勒机器造船厂也在征用之列。从此,沪东造船厂完全归属国有,成为上海市第一家直属船舶工业局领导的造船企业。

民国21年在复兴岛江边建厂时有职工30~40人,厂内设有车床间、木工间、翻砂间和仓库等。民国27年在庆宁寺建成新厂,有码头、船排、办公大楼、机械工场、木工间、木模间、电气修理间、发电间、试车间、起重部和仓库等部门。

马勒厂的纵向船排滑道有2座:1号船排的最大负荷能力为1000吨,总长135米,轨距4.27米,椿脚轨枕均为混凝土结构,上铺钢轨4道,并有400匹卷扬机各1台;2号船排的负荷能力为400吨,总长116米,轨距3.05米,木质椿脚枕木,上铺钢轨3道,并有64匹和40匹卷扬机各1台。这2座船排能修理中、小型船舶,利用率较高。

马勒厂的厂房条件较好,起重能力强。冷作工场和机械工场的主跨面积为2859平方米,并各设有30吨电动桥式起重机2台,有8吨、5吨和3吨冲天炉各1座,1.5吨3节炉1座和烘模设备等。砂型面积大,翻砂能力强,能承担大型铸件任务。此外,船排和码头之间设有铁路,便于厂内运输和起重,轨道总长2040米,轨距1.56米,并设有5吨和3吨蒸汽起重机和平板车等。

1952年,船舶工业局承租马勒厂后,经上级批准,合并和购置了附近的华兴铁工厂、华一船厂、建中船厂、德和船厂、恒源福轧花厂等小厂及其所有的房地产,扩大了厂区面积。截至1952年底,职工数由原来接管时293人增至1613人。按照生产发展的需要,前后经过4次大的扩建和重点技术改造。

1953~1957年第一次扩建和技术改造。1953年,先从生活设施考虑,兴建家属宿舍,1954年起,陆续为护卫艇建造兴建工程项目,共建成工程项目67个,其中生产性建设项目22个,厂区面积发展到45万平方米,岸线长达1200米,其中码头长330米,新增各种设备2100多台。其中造船部分完成船体联合车间、船台、横向下水滑道、舾装码头以及管子铜工、电镀、电工、油漆、舾装车间等11个项目,初步建立起一个能建造新型舰船的工厂。1958~1963年进行第二次扩建和技术改造。经扩建和技术改造,已具备制造3000吨级船舶和生产低速大马力柴油机的生产规模。1969~1978年进行第三次扩建和技术改造。根据周恩来关于要立足于建造万吨级货船的指示,六机部决定在沪东厂新建万吨级船台2座。

1969年5月开始方案设计和施工图设计。l号船台于同年8月开工,1970年底竣工验收,船台总长250米,宽25米。2号船台也于1970年底竣工验收,船台总长254.5米,宽28米。同时还建成一些主要配套工程,如1号、2号装焊平台接长等,共完成基建投资2900多万元。改革开放后,为适应建造出口船舶的需要,沪东厂进行第四次扩建和技术改造。1980年对2号船台进行改建,以适应建造3.5万吨级货船的需要;1981年,又将2号船台及其闸门口拓宽为30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