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网app 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净化设备 > 船舶日语(船舶日语怎么说)
船舶日语(船舶日语怎么说)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2-10-17 19:15    点击:140   编辑:admin

1. 船舶日语

日语中丸的意思是船。

在日本,以丸命名的船名非常多,在1990年制定的船舶法规定中,尤其是运输船,不管叫做什么名字,都必须以“丸”结尾。如,日吉丸、吉野丸、日本丸等。

丸代表船的具体起源有以下5点。

1、神话传说。

志贺海神社的海神叫做阿曇磯良丸,所以跟海神起名字靠近点总是没错的。

2、爱称说。

日本平安时代以来,对于自己的爱物的名字都会加一个“丸”,对于船只则是推而广之。

3、人格说。

从古到今,有把船看成人,给船只命名甚至给予尊贵地位的习惯。人名当中用“丸”,自然船只也可以用“丸”。

4、排泄说

古语当中的动词,排泄的意思。给出行的船只故意取个排泄的名字,可以驱除海上厄运之意。

5、圆形说

圆形起点和终点一致,船只出海后必回到起点,祈祷可以平安归航。

2. 船舶日语怎么说

操,查部首,查扌

操:

(3) 又如:可操左券;同室操戈(兄弟相残或内部纷争);操刀(持刀;执刀)

(4) 引申为掌握

操杀生之柄。——《韩非子·定法》

(5) 又如:操券(有把握成功);操总(掌握要领)

(6) 用某种语言或方言说话 。如:操广东话;操日语

(7) 驾驶 。如:操舟(驾驶船舶);操船

(8) 从事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聊斋志异·促织》

3. 船舶日语怎么读

丸wán

丸:日语里圆形和球形的东西他们都喜欢称之为丸。

日本丸:日本船舶名称的末尾一般都有个“丸”字。如,吉野丸、日本丸等。是日本船的标志。“丸”体现了独特的日本风俗文化。

まるで丸

日[まるで]

(1)〈以「まるで…のよう」的形式〉好像;宛如。(ちょうど。恰も。さながら)。

まるで子供だ。/好像是个孩子。

まるで梦のようだ。/宛如做梦。

(2)〈后接否定性词语〉完全;全然;全然。((下に否定的な语を伴って)全く。全然。まるっきり)。

まるで违う/根本不一样;完全不同

それはまるで话が别だ。/这根本是两码事。

まるで忘れてしまった。/忘得一干二净。

基本释义

1.小而圆的东西:弹(dàn)~。肉~儿。

2.专指“药丸”:~散膏丹。~药。

3.量词,用于丸药:吃两~儿。

(形声。反体指事。小篆是仄的反写。本义:小而圆的物体)

揉物使成小球形。

丸剂[wán jì] 一种小球形的或圆团状的药,糖皮可有可无,供整粒吞服用

药丸[yào wán] 1.圆粒形的药品

弹丸[dàn wán] 1.步枪、滑膛枪或手枪发射的圆柱形弹

蜡丸[là wán] 1.蜡制的丸状物。因能防湿保密,古代常用以内藏文字,以传递秘密书信、文件等。故亦以“蜡丸”指用蜡封裹的书信、文件等。也称蜡弹。 唐 赵元一 《奉天录》卷二:“盐铁使御史中丞 包佶 ,以财帛一百八十疋转输入京, 少游 自尽取之…… 佶 使使飞表于蜡丸中,论 少游 收财事,上深不平。”《资治通鉴·后晋高祖天福二年》:“﹝ 钱元瓘 ﹞使人讽 元球 请输兵仗,出判 温州 , 元球 不从。 铜官庙 吏告 元球 遣亲信祷神,求主 吴 越 江山;又为蜡丸,从水窦出入,与兄 元珣 谋议。” 胡三省 注:“蜡丸者,蜡弹书也,作书以蜡丸其外。” 清 龚自珍 《己亥杂诗》之八七:“我有阴符三百字,蜡丸难寄惜雄文。”

丸药[wán yào] 中医指制成丸剂的药物

累丸[lèi wán] 堆迭弹丸。

丸转[wán zhuǎn] 如丸转动,比喻圆滑。

4. 船出 日语

读fu。假名:[ふ] 罗马音:[fu]

1、日语五十音图 「は」行第3个假名。

2、平假名「ふ」为「不」字的草书体。片假名「フ」为「不」的简写。短语:1、ふれ 偏差2、ふね 水库 ; 船 ; 舟3、ぐふ 内人4、ばふ 砂轮5、ぱふ 染色体疏松团扩展资料近义词:1、を中文:不例句:最近「银魂」を见たがおもしろいと思う。 最近看《银魂》觉得很有意思。2、いな中文:不例句:それから、フィリピンの南の岛に行きます。とても海がきれいなようです。 然后,我去菲律宾的南国岛。那个海很美。

5. 日语 轮船

主要作品

童话著作

《“没头脑”和“不高兴”》童话集

《小孩子懂大事情》儿童诗集

《给巨人的书》儿童诗集

《夏洛的网》

《我妈妈的故事》儿童诗集

《爸爸的老师》

《没有不好玩的时候》

翻译作品

《安徒生童话全集》

《普希金童话诗》

《洋葱头历险记》意大利童话

《假话国历险记》意大利童话

《彼得·潘》英国童话

《柳树间的风》英国童话

《随风而来的波平斯阿姨》英国童话

《长袜子皮皮》瑞典童话

《小飞人》瑞典童话

《借东西的小人》

作品按时间顺序排列如下:

1941年

春,编中共地下党出版的《语言丛刊》杂志。这是他从事编辑工作的开始。

1942年

秋,入上海大厦大学中国文学系读书。在校期间,他读了大量中外文学名著。

1945年

大学毕业后,他当过短期雇员和事务员。

1946年

1月1日出版的《新文学》杂志创刊号上发表了他的第一部翻译作品,即土耳其Sadri Eytem的儿童小说《粘土做成的炸肉片》,笔名易蓝。

1947年

真正开始做翻译工作。在上海儿童书局编的《儿童故事》杂志及我地下党办的时代出版社发表或出版译作。

1950年

在新华书店华东总分店(后来的华东人民出版社)编辑,主编了《苏联儿童文艺丛刊》。

1952年

到上海少年儿童出版社工作,先后任译文科科长、编辑部副主任、编审等职,发表儿童故事《妈妈为什么不去开会》等作品,开始了儿童文学创作。

1953年

发表儿童诗歌《一本书的来历》、《等到大轮船过去》、《大皮箱》、《动物园》,儿童小说《我是个黑人孩子,我住在美国》。

1956年

发表童话《“没头脑”和“不高兴”》

1957年

发表童话《一个天才的杂技演员》。

1962年

发表儿童诗《我的哥哥聪明透顶》、《爸爸的老师》、《弟弟看电影》、《我抱着什么人》、《听老伯伯讲故事》、《从人到猿》、《铅笔历险记开场白》、《强强穿衣裳》,童话《人小时候为什么没胡子》。

1963年

发表小说《小波勃和变戏法的摩莱博士》。

1964年

发表故事《丁小一写字》、《我是哥哥》,小说《亨夫雷家一个“快活”的日子》,儿童诗《我给小鸡起名字》。

1966年

“文革”开始后,被关进“牛棚”。

70年代初入新闻出版署干校,先养猪,后调到翻译连,翻译《北非史》等著作。这期间还自学了日文、意大利文。

1973年

到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译室工作,参加译《苏共党史》、《沙俄侵华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等书、文。

1976年

粉碎“四人帮”后,上海人民出版社编译室改为上海译文出版社,任溶溶编辑《外国文艺》、《外国故事》杂志,并亲自翻译了大量外国儿童文学读物。

1977年

发表诗歌《大工厂里最小的烟囱》、《欢腾的读书声》、《我们班里的“嘴巴”》、《女儿和儿子的对话》。

1978年

发表儿童诗《一本读不懂的书》、《口袋》、《小孩小猫和大人的话》、《给巨人写书,我报名》。

1979年

发表儿童诗《救救鹦鹉》、《会说话的房子》、《拍照》,散文《我的奇遇记》。

1980年

发表儿童诗《爷爷做算术》、《两个动物》、《我是翻译家》、《我牙,牙,牙疼》、《大王、大王、大王、大王》、《我家的特大新闻》、《一首唱不完的歌》。

1981年

发表儿童诗《一年里的事情》、《信不信由你》、《谁是丁丁,谁是东东?》、《我还得哭》,儿童小说《丁丁探案》,散文《在冬天里过夏天》。

1982年

发表儿童诗《北京——外国——宇宙》、《宝宝的食谱》、《奶奶看电视》、《姐姐看了<小白兔>》、《这首诗写的是“我”,其实说的是他》、《欢迎大家来参观——我代写的广告》、《哥哥种树》、《庐山带回来的一张照片》、《爬山》、《我“妈妈”的故事——布娃娃讲的》,童话《奶奶的怪耳朵》。

1983年

发表儿童诗《告诉大家一个可以大喊大叫的地方》、《最没有趣的人》、《给童话世界里的快活小仙人》,散文《半世纪后回广州》、《看到了儿童的未来》。

1984年

发表儿童诗《有一个会分身法的人,他是谁?》、《一支乱七八糟的歌》、《一个非常重要的会议——祝贺中国少年先锋队队员和辅导员代表会议召开》、《我也爱听故事》、《新闻和历史》、童话《小妖精的咒语》、《大大大和小小小历险记》。

1985年

发表儿童诗《小巨人是这么长大起来的》、《最最可怕的人》、《我的一个大发现:妈妈为什么叫妈妈?》、《小哈哈斗哭精》、《在天上唱的歌》、《寓言两则》、《我爸爸,说他一辈子在看童话》。

1986年

发表儿童诗《一场头痛的球赛——上海对广东》、《绒毛小熊——我的童年伴侣》。

1987年

发表儿童诗《动物的贺年片》。

1988年

开始创作儿童中篇小说《土土的日记》。

1989年

退休。后返聘,仍然在编《外国文艺》,至今仍笔耕不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