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银市贯彻落实《甘肃省“6363”水利保障行动方案》实施方案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政府关于印发《甘肃省“6363”水利保障行动方案》(甘政发〔2015〕65号)精神,进一步提升水利保障能力,现结合全市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和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全面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新时期治水方针,深入实施“3341”项目工程和“1236”扶贫攻坚行动、全面落实“1+18”精准扶贫实施方案,提升水利保障能力;主动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抢抓国家加快水利建设的重大机遇,充分激发水利市场活力,增强我市水利可持续发展能力,奋力开创白银水利改革发展新局面。
二、目标任务
自2015年至2020年,6年投资177亿元,构建区域协调的水资源配置体系、保障有力的区域供水体系、安全可靠的农村供水体系、增产增效的农田节水体系、防控有效的防洪减灾体系、人水和谐的水生态保护体系“6大体系”,从根本上扭转水利建设明显滞后的局面,为助力精准扶贫,加快全面小康建设,努力实现供水安全、防洪安全、水生态安全“3大目标”。新增水浇地面积30万亩、达到183万亩。
——水资源配置体系。加快实施水资源配置工程建设,加快解决会宁县城、各工业园区以及乡镇的缺水问题,保障靖远县、平川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用水需求。投资39亿元,新增灌溉面积36万亩。
——区域供水体系。谋划和建设一批重点水库工程和抗旱应急水源工程,着力全市工程性、资源性缺水问题,提高供水保障能力,形成与白银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区域供水体系。投资13亿元,新增人饮和灌溉供水能力3000万立方米以上。
——农村供水体系。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加强工程运行管理,着力提高自来水普及率、水质达标率、供水保证率,进一步改善农村居民饮用水条件,让群众喝上干净卫生的放心水。投资13亿元,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5%以上。
——农田节水体系。大力发展高效节水灌溉,充分挖掘农业节水潜力,为调整产业结构提供用水保障。推进末级渠系建设、田间工程配套,解决农田灌溉“最后一公里”问题,助推现代农业发展。投资63亿元,新增高效节水灌溉面积30万亩、达到80万亩。
——防洪减灾体系。加快防洪工程建设,解决县城、产业园区、新型建制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和重点灌区的防洪保安问题;加快实施抗旱规划项目。投资31亿元,显著提高防洪抗灾的能力。
——水生态保护体系。推进重点流域综合治理和重点区域水土流失治理,加强生态修复。投资18亿元,新增梯田面积40万亩、达到304万亩;新增水土流失治理面积600平方公里,达到6850平方公里。
通过以上建设,努力为实现供水安全、防洪安全、水生态安全提供保障。
——供水安全:基本形成优化调度、水量互补的供水工程网络,建成布局合理的大中小水源工程,全市城乡居民生活用水、工农业生产用水、第三产业发展用水需求得到有效保障。
——防洪安全:黄河干流白银段、祖厉河白银段、重点中小河流的防洪能力及山洪灾害预警预报能力显著提高,工程措施与非工程措施配套运用,标准内洪水可防可控,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得到有效保障。
——水生态安全:形成合理的用水结构,用水效率显著提高,饮用水水源地全面达标,河流水质基本达标,生态用水得到有效保障,水土流失得到有效治理,水生态环境明显好转,区域生态环境和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
三、建设重点
(一)水资源配置工程。尽快开工建设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保障靖远、平川城镇化发展和现代工农业发展的用水需求。积极配合建设引洮供水二期工程,全面实施田间配套工程,提高项目区供水入户率,解决会宁县城乡用水问题。
(二)区域供水工程。加快建设23座小型水库,新建会宁县李家塬电力提灌工程、靖远县三滩乡电力提灌工程、景泰县黄崖坝电力提灌工程,解决“六园一区”发展用水需求。有序推进城市备用水源工程建设。
(三)农村供水工程。在全面完成“十二五”规划任务的基础上,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继续加大贫困地区饮水安全工程建设力度。加快实施农村饮水巩固提升工程,推进城镇供水管网向农村延伸,通过新建、扩建、配套、改造、联网等方式,进一步健全农村供水网络,着力提高供水保证率、水质达标率和运行管理水平,到2020年,使广大农村群众喝上更加方便、稳定和安全的饮用水。
(四)农田节水工程。紧紧围绕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推进蔬菜、果品农业支柱产业发展,在沿黄灌区和高扬程灌区,大力推广管道输水、喷灌、滴灌、微灌等高效节水灌溉技术,着力打造高效农田节水示范区,积极发展高效节水农业,努力把沿黄灌区和高扬程灌区建成高效农田节水示范区。实施2处大型灌区和23处一般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项目、4处重点中型灌区节水配套改造项目以及5处大中型灌排泵站更新改造工程,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因地制宜实施小水窖、小水池、小塘坝、小提灌、小水渠等“五小”水利工程。(五)防洪减灾工程。加快黄河干流白银段、祖厉河白银段等江河主要支流重点河段防洪治理,治理长度130公里。对22条中小河流、8条山洪沟道进行重点治理,治理长度160公里。加快实施41处抗旱应急水源项目建设,增加年应急供水能力1000万立方米。加快防洪减灾非工程措施建设,对市县区山洪灾害防治预警体系进行完善提升,提高预警预报水平。
(六)水生态保护工程。加快水土保持治理工程、重要饮用水水源地项目、地下水超采区综合治理项目建设,推进水生态系统保护与修复,加大山洪灾害易发区、祖厉河流域水土流失综合治理。落实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强化监督考核,实现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维护河流健康生命,加快水生态文明建设。
四、投入机制
(一)用足用好中央和省上支持政策。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支持甘肃经济社会发展的若干意见》(国办发〔2010〕29号)、《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总体方案》,充分利用国家支持西部地区、六盘山片区发展等系列优惠政策,以及省政府与水利部签署的《共同推进甘肃省加快转型发展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综合试验区水利工作框架协议》,抢抓机遇,尽快实施甘肃中部生态移民扶贫开发供水工程和一批民生水利项目,积极争取国家提高中央资金补助比例,力争中央水利投资规模有较大幅度增长。
(二)创新财政投入方式。全面落实各级财政每年新增水利投入按新增财政收入的5—10%提取,并从土地出让收益中提取10%的资金用于农田水利建设。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杠杆作用,建立水利项目资本金制度。将符合使用要求的中央下拨资金、省级配套资金和市级配套资金作为项目资本金,放大资金效应,统筹用于水利项目建设。充分利用国家金融支持政策,积极与政策性银行合作,争取过桥贷款和中长期贷款。
(三)广泛吸引社会资本。对于重大水利项目,做好项目前期规划后,争取省水投公司进行融资实施,解决资金缺乏问题。充分借鉴省水投公司运营模式,做大做强白银市水务集团有限公司投融资平台,创新管理体制,拓宽投融资渠道,提供优惠政策,营造良好的投融资环境。积极组建县级水利投融资平台,通过直接、间接融资方式,拓宽水利投融资渠道,吸引社会资金参与水利工程建设。盘活现有水利工程国有资产,选择一批工程通过股权出让、委托运营、整合改制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项目建设。对公益性较强、没有直接收益的河道整治、山洪灾害治理等项目,可通过与经营性较强项目组合开发等方式,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积极探索建立合理的投资回报机制和有效的风险分担机制,稳定社会资本收益预期。社会资本投资的水利工程水价由供用水双方协商确定,价格不到位的,政府对运营成本进行合理补偿。社会资本投资建设或运营管理的水利工程,可依法继承、转让、转租、抵押其相关权益。
(四)鼓励开展直接融资。各县区要加大对水利经营性项目资产的管理,盘活存量资产,变资产为资本,通过多种形式开展直接融资。发挥企业债券的直接融资功能,试行推广企业债券融资。支持企业以各种形式参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用足用好租赁、信托等各类融资工具,开展水利项目收益权质押贷款。充分利用农发行的扶持政策争取各种优惠贷款,加快水利项目建设。开展企业与政府间、县区间、用水户间的水权交易,探索多种形式的水权交易流转方式,通过水权转让进行项目直接融资。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协调。市水务局要根据分解的目标任务对接并谋划项目,将目标任务逐级分解到县区。市政府与市直相关部门、各县区政府签订水利保障行动目标责任书,加强对目标任务落实情况的监督检查,年终统一进行考核评价。
(二)落实投入政策。建立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筹资的水利投融资模式,吸引社会资本投入,多渠道筹措建设和维护资金。积极争取国家、省上政策支持,将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省上层面规划。市县区要将水利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重点领域,进一步提高水利建设资金投入,从2016年起,市级财政每年按实际情况安排一定专项资金,用于水利建设贷款贴息配套;县区财政也要安排一定的专项资金用于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要做好水利建设基金、水资源费、水土保持补偿费和河道采砂费的征缴,做到应缴尽缴。市财政局会同有关部门积极研究,通过认购基金、直接注资等方式支持加快设立水利发展基金,吸引社会资本积极参与,有效扩大基金规模。要统筹利用各部门涉水资金,发挥资金合力作用,集中用于项目建设。
(三)建立水权制度。依据《白银市水权制度改革实施方案》,严格执行已确定的行业用水定额,逐步落实初始水权登记工作,保证生活和农业的合理用水需求,并有利于节约用水。按照“优化配置、节约有奖、市场交易、有序转让”的原则,积极通过试点培育政府主导、各行业用水户和农民用水协会参与的水权交易市场,探索多种形式的水权转让方式,形成规范有序的水权流转机制,进一步节约用水,优化水资源配置,为贯彻落实“6363”水利保障行动方案提供水资源保障。
(四)完善水价机制。依据《白银市高效节水灌溉运行管理办法》、《白银市节水型社会规划》,进一步完善水价机制,在调查摸底和广泛征求意见基础上,将水价改革与水权制度相结合,要求新的水价政策必须以落实水权制度为前提,达不到终端收费的暂不执行新的水价政策,并实行终端水价,末级渠系水价由水管单位代收,按照先收后返的原则统一收取后再返还给农民用水者协会,用于渠道维修、养护等。进一步做好对水资源短缺现状、水利工程供水商品属性、水利工程良性运行重要性的宣传,保证工程建成一处,效益发挥一处,长久运行一处。
(五)强化前期工作。积极对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目标,科学编制水利发展“十三五”规划,精心谋划重大水利项目,有序推进前期工作。要加大水利项目前期投入,建立前期经费使用滚动机制,市、县区财政每年安排相应数额的重大水利项目前期工作经费。在前期工作中积极引进新理念、新技术、新工艺,科学优化工程设计,节约建设投资,切实提高项目前期工作质量。争取国家、省级审批的项目,要各负其责,确定专人,对口跟踪办理,直至完成审批。
(六)强化监督管理。切实加强水利工程质量、建设进度、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实现水利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全覆盖。建立完善水利工程建设市场信用体系,维护水利工程建设市场秩序。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加强水利行业廉政风险防控,加大审计、稽查、检查力度,确保工程安全、资金安全、干部安全、生产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