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网app 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净化设备 > 船舶自动化展望(船舶电动化现状分析)
船舶自动化展望(船舶电动化现状分析)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2-11-29 17:16    点击:184   编辑:admin

1. 船舶电动化现状分析

有优势。新能源的创新应用使电动游船在节能减噪方面优于传统柴油动力,实现零排放、低噪音、低振动,能为客人提供平稳、安静、环保、舒适的体验。

“41米新能源纯电动观光游览船”是毅宏游艇为上海久事旅游集团定制打造的黄浦江首艘纯电动游船,标志着上海浦江旅游进入清洁能源绿色发展的全新时代!

2. 船舶自动化发展趋势

船员调配岗位的发展前景很好,是一种很好的职业:

一是采取“定单式”培训,培训就业率比任何重点大学都高;

二是职业收入高,投入的培训费上船后一年就可以收回;

三是劳动强度小,现代船舶自动化程度高,海员在船上主要是值班,坐办公室;

四是升迁机会多,普通海员可以升高级海员,直至船长(轮机长)。

3. 船舶智能化发展趋势

中国智能制造十大科技进展分别为:人工智能手机芯片麒麟970、轿车智能化生产系统、树根互联“根云”平台、集装箱装卸全自动化码头、Apollo自动驾驶开放创新平台、空间站机械臂在轨智能捕获与操控、iDolphin 38800吨智能示范船、工业无线网络WIAFA技术及标准、智能化纺纱系统解决方案、船舶制造智能化车间。

4. 电动船舶应用现状

船用电动推进器常见故障和排除:

1、负荷过重,超过额定负载,减轻载荷即可。

2、回油阀未关闭,导致液压系统无法正常工作,需要旋紧回油阀。

3、滤清器堵塞,更换或清洗滤清器即可。

4、液压油不足,给升降机加足液压油即可。

5、齿轮泵损坏,打出的油无压力,则无法起升,应更换升降机齿轮泵。

6、支持阀或电磁换向阀动作失灵,这时需要更换新的支持阀或电磁换向阀。

7、手动泵、齿轮泵漏油,漏油严重的话会导致动力不足,需要及时更换升降机油泵密封圈。

8、电路断路,液压系统由电路控制,如果电路短路或断路,也会造成无法起升,需要检查升降机按钮接触器及保险丝等部位

5. 船舶电动化现状分析报告

优点:

第一,使用全电推进有利于舰船节省空间。相对于老式的推进方式,全电推进的船舶没有了传动轴与许多齿轮。而在一般的船舶上,传动轴的长度往往占一艘船总长度的五分之二。通过取消这些设备,舰艇内部将会空出许多空间。这样既能够有较多的空间安装更多的设备,也能够为未来的改装留下冗余。而且这样,一艘军舰能够真正的像乐高积木一样拼起来,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模块化”建造。

第二,有利于使舰艇的操控更加容易。使用电推的舰船自动化程度是非常高的,这得益于电子终端控制的优越性。它就像一辆电动汽车一样,起步的速度总是比油动车要快。这样既能够保证舰艇能够在战备时以一种较快的速度迎敌,也有利于舰艇在在海上的机动更加灵活。说完了优点,我们来说一说缺点。首先,由于电推系统的动力传输是通过高压输电线来完成的,在战时一旦输电系统被敌方打断,那么纵然它的设计性能是多么的优秀,在这时只是一个漂浮在海上的活靶子。

其次,当舰艇断电后,舰艇上对电力依赖性极高的各种武器和设备也会同时瘫痪。一旦断电,这些东西平时虽说武德充沛,但这时就是一个就像是被人看着的模型一样。对电力依赖较高的船被断电之后的惨状可以参考二战时北卡罗来纳号的遭遇,它在海战中被击中发电机断电后,整艘船无法进行最基本的还击,以至于被雾岛号战列舰重创。

6. 船舶驱动电机发展现状

各有优缺点,不能简单的说那个好,船用有刷电机是传统中的电机,其性能稳定,采用直流电流输入,只需要控制器提供大小电流用以调速即可。

船用无刷电机是一种升级的产品,但是控制的相关电路比较复杂,元件一旦老化,行运的性能就会出现影响,所以船用电机在使用寿命长的同时,极易出现故障。

船用无刷电机比船用有刷电机的使用寿命更长,起步时更加省电,但是是在其控制时,也相对复杂,成本也比较高。

7. 智能船舶的发展现状

交通强国建设中远海运集团有限公司试点任务要点

一、绿色航运建设

(一)试点单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交通运输部水运科学研究院。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推进现有集装箱、散货、杂货船舶受电设施升级改造,分步推动挂五星旗沿海航行船舶实施符合岸电要求的相关改造。推进港口岸电设施升级改造,重点推进连云港新东方码头、泉州太平洋码头、武汉阳逻国际港铁水联运码头等在建码头岸电配套设施改造建设。建立实施岸电使用制度,鼓励船舶靠港使用岸电,总结岸电推广经验,提高岸电使用率。打造绿色航运样板工程和绿色航线,积极推进40万吨超大型干散货船航线岸电使用、津冀港口集装箱和干散货船舶岸电使用、自有船舶靠泊自有港口岸电使用,形成绿色航运建设和推广机制,完善相关标准规范。

(三)预期成果。

通过2年时间,完成35艘挂五星旗沿海航行集装箱船舶、16艘散货船舶、16艘杂货船舶受电设施改造。完成连云港新东方码头等在建码头岸电配套设施改造4套。新建集装箱船舶、散货船舶全部加装船舶受电设施,船舶靠港使用岸电艘次年均增加10%以上,自有船舶靠泊自有港口岸电100%使用,年替代燃料量8万吨标准油,年减少二氧化碳25万吨。绿色航运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在绿色航运机制、绿色航线建设等方面形成可推广、可复制的相关政策成果、技术标准等。

二、基于区块链的航运商业网络平台建设

(一)试点单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加强航运数据共享。加强与航运产业链上下游、政府监管部门及相关行业对接,推动航运数据互联互通。依托区块链技术,强化多方数据共享,推动物流、资金流、信息流高效衔接。利用跨链存储、去中心化和加密技术,提升数据安全保障能力。开展航运区块链相关标准研究,推进航运数据安全制度建设。

2.优化航运服务流程。依托区块链电子数据的可靠性和不可更改性,改造传统航运服务模式和单证体系,建立多式联运全程“一单制”,优化航运服务流程。

3.拓展航运物流服务。推动航运物流信息透明化与全程共享。优化库存管理,促进供应链降本增效。基于航运物流全程可视化信息数据,提供物流征信服务,创新航运物流信用监管模式。

4.发展供应链金融。推动区块链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借助区块链技术,保证物权凭证的真实性、可承兑性和防伪性,打通供应链金融信息通道,加强供应链金融产品研发。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基于区块链的航运商业网络平台初步建成,进口提货单、提单等海运单证基本完成电子化,初步实现区块链流转。危险货物全程监测监控、供应链金融产品开发取得有效进展。

通过3—5年时间,基于区块链的航运商业网络平台基本建成,并实现航运领域多场景应用。航运物流实现“无纸化”“零接触”,航运数据安全保障达到新高度。在航运区块链建设方面取得可复制、可推广经验,在海运全程单证数据、区块链流转流程、技术与接口标准、数据安全等方面形成相关标准规范。

三、集装箱管理系统建设

(一)试点单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业务流程数字化。以运输产品为中心,标准化、数字化集装箱运输业务流程,实现产品运输全过程可视化。建立作业任务自动分配与自动监控工作机制,推进主动式、标准化和细节化管理,提升内部协同效率。

2.客户服务数字化。客户交互方式数字化。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预警功能和例外管理,提升运输服务品质和业务操作效率,改善客户服务体验。

3.集装箱管理系统建设。推动航运业务规则数字化,建立集装箱舱位、设备资源预测分析模型,提升资产利用效率。依托大数据,加强船舶航速智能优化管理,减少能源浪费。以机器学习为重点,优化与模拟空箱调运配置,降低运输成本。搭建智能决策平台,自主研发算法模型,推动智能审批,提升市场及时响应能力。

(三)预期成果。

通过3年时间,基本建成集装箱管理系统,并在外贸核心业务开展应用。作业任务自动分配、自动监控等机制逐渐完善,实现主动式、标准化和细节化管理,内部协同效率显著提升。货物运输实现面向客户的全程可视化和例外预警。实现对船舶航速的智能优化管理和对空箱的优化调运配置,能源、资产利用效率有效提升。建成智能决策支持平台,市场及时响应能力大幅提高。

四、航运数据集成平台建设应用

(一)试点单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海事大学。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搭建航运数据集成平台。推动数据中台建设,加强大型航运企业数据、市场行情数据和互联网数据等整合。建设数据集成平台及展示平台,提高航运经营数据等业务的可视化程度。建设决策支持系统,提升科学管理水平。构建综合经营分析系统,提供生产运营、投资、财务、安全和人力资源等多维分析和自助服务。加强数据质量、元数据和数据安全统一管理。

2.提升航运数据集成平台能力。完善优化数据中台、决策支持系统、综合经营分析系统,打通数据壁垒、进行功能扩充,满足各业务部门需求。搭建数据实验室平台,实践数据挖掘、机器学习。开展专项智能应用,提升扩展数据集市,新建投资、财务、采购等业务数据集市。扩展元数据、数据质量等数据管理功能。

3.加强智能航运应用。推动产业集群数据统一纳入数据中台,加强外部数据资源采集,拓展数据中台服务功能。优化数据实验室平台,建立深度学习框架与知识图谱,开展人工智能应用场景分析与建模。扩建数据自助服务平台,推动集团级数据资产自主应用。优化和扩展“团队智能管理”“智慧舆情”等专项智能应用。优化数据管理功能,加强数据全生命周期管理,推动数据自动化管理。研究构建航运指数体系。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完成航运数据集成平台基础建设,初步实现数据管理和服务功能。航运业相关数据积累量达到60TB,建成不少于3个模型算法的算法库。

通过3—5年时间,航运数据集成平台功能进一步完善,系统进一步优化,应用成效显著。建成150个应用服务封装,企业用户数量超过300家,系统用户数量超过2000人。建成不少于6个模型算法的模型算法库,建成航运业行业指数体系。航运数据赋能服务航运高质量发展成效显著,

五、智能船舶发展应用

(一)试点单位。

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有限公司、上海船舶运输科学研究所。

(二)试点内容及实施路径。

1.船岸数据平台开发。建设船岸数据中心。推动智能航运数据可视化监管应用中心建设,开发应用营运能效优化管控、机舱设备健康运维辅助决策、船舶结构安全评估、发电机运行监管等数据应用系统。加强行业数据共享衔接,畅通船岸数据通道,提升海事监管、船舶安全等数据支撑能力。

2.企业智能船舶标准制定。建立智能船舶运营安全标准和评估体系。制定船舶智能化设备系统配套标准。搭建设计船舶智能化系统架构。研究制定集团智能船舶通信协议与接口、数据传输与交换等相关标准。

3.新技术集成应用。依托船舶自动识别系统、雷达及自组网系统,增强大型集装箱船舶态势感知能力,开展感知图像识别及安全保障功能验证。推进远海、近海智能避碰及自主航行测试。加强货物状态监控与优化配载研究应用。

4.智能化方案应用推广。完善新造船项目技术规格书,增加智能船舶符号,增设集成平台、智能机舱、智能航行与智能能效等功能。研究制定营运船舶技改方案,增设智能船舶集成平台、智能能效、智能机舱等功能模块。强化智能船体结构应力监测能力,加快在大型散货船、矿砂船、大型油轮、大型集装箱船等船型中推广应用。开展全船能效监测与优化控制,优化以机舱综合能效为中心的能源管理模块。

(三)预期成果。

通过1—2年时间,智能船舶应用水平初见成效,形成企业智能船舶相关标准,完成船岸数据中心建设,智能船舶运营数据共享水平有效增强,数据信息服务能力显著提升。

通过3—5年时间,智能船舶应用水平显著提升,智能船舶营运数据实现深度应用,海事监管、船舶安全、营运水平得到有效提升。智能化方案得到广泛推广和应用,建成不少于100艘标配智能船舶系统的智能化船队。

8. 电动船舶的关键技术

海伯是中国品牌。

海伯公司前身北仑微机构件厂成立于1988年,1994年组建为海伯公司。公司位于宁波市北仑区,毗邻北仑港,拥有三个制造基地,总占地面积近十万平方米,建筑面积近十万平方米,员工总数600余人,总资产达3亿元。目前,公司是国内最大的渔具制造商之一、国内最具实力的电动船用推进器研发和生产公司、是全国体育用品标准化技术委员会钓具分技术委员会秘书长单位、中国文教体育用品协会常务理事单位和中国渔具协会副会长单位。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