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网app 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净化设备 > 2014年中国航运业(中国航运发展史)
2014年中国航运业(中国航运发展史)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2-11-16 14:15    点击:248   编辑:admin

1. 中国航运发展史

中国燃气发展史——中国燃气行业大事记

从原始人学会“钻木取火”,人类利用能源的进程就开始了。如今,煤炭、石油、天然气并称为世界三大能源,在以能源为主导的当今世界占据举足轻重的地位。本栏目旨在对中国燃气事业的发展历程作一简单回顾及展望,本期则着重对中国2004年9月到2005年7月间的燃气行业发展状况作一简单的回顾。

燃气事业大事记

2004年

9月1日,西气东输工程从新疆轮南首站开始进气,整个西气东输工程实现全线试通气。

9月初,西气东输下游重要配套项目——浙江半山天然气发电工程在杭州正式开工。

9月3日,中海油与上海申能集团签署了上海LNG(液化天然气)项目合作协议.

9月3日,深圳市泥岗-红岭立交段天然气次高压管线破土动工,这是LNG项目在城市内首次铺设管网进行利用工程建设,标志着深圳LNG天然气项目利用工程在广东省内率先正式进入施工阶段。

9月3日,广汇股份液化天然气工程一期——日处理150万立方米设计能力项目开始投入试运营,正式向下游市场用户提供液化天然气。

9月6日,西气东输工程实现全线贯通、全线通气。4

9月12日,我国第一个完全由国内企业自主引进、建设、管理的液化天然气(LNG)项目——福建LNG总体项目的商务合同在北京人民大会堂签订。

9月18日,国家西气东输工程的配套工程——郑州燃气电站项目进入实质性建设阶段。郑州燃气发电有限公司与上海电气(集团)总公司——西门子股份公司联合体正式签订合同,由后者为即将开工建设的郑州燃气电站提供主机设备。

9月22日,中海油与江苏省发改委在南京共同签署《关于江苏省液化天然气利用项目的合作原则协议》。江苏省LNG项目由接收站、输气干线和配套电厂三部分组成,一期规模为300万吨/年,总投资约150亿元。5

9月23日,广东液化天然气(LNG)惠州电厂项目正式动工。6

9月26日,西气东输豫南支线正式通气。7

9月26日,中石油与大连市签订港口建设、LNG项目开发的一揽子协议。大连LNG项目一期投资68亿元,由中石油方面控股,整个项目包括LNG接收站、储存和管道输送等基建工程,一期规模为每年200万吨,计划2008年投产供气,远期规模将达每年400万吨。

9月27日,佛山市天然气高压管网工程可研报告通过专家评审。

9月28日,漯河市天然气利用工程点火仪式举行。9

9月28日,中哈原油管道一期工程正式开工建设,中哈双方在哈萨克斯坦的阿塔苏举行开工仪式。

10月1日,西气东输工程全线投产,塔里木天然气和长庆天然气同时向下游供气。

10月8日,川东天然气勘探取得重大突破。七里北1井测试日产达80万立方米。

10月14日,中海油与辽宁省人民政府《辽宁液化天然气项目合作框架协议》的签字仪式在北京举行。10

10月18日,汕头市政府和中海石油天然气及发电有限责任公司在汕头帝豪酒店举行汕头LNG(液化天然气)接收站和管网项目合作规划并建设的签约仪式。汕头成为中海石油在广东省内继深圳、珠海之后投资LNG项目的第三个城市。11

10月19日, 西气东输禹州天然气输配管网正式通气点火,西气东输气源引入许昌市。12

10月20日,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石油)和扬子石化-巴斯夫有限责任公司(扬巴)在南京签署《天然气销售协议》,扬子巴斯夫公司成为迄今为止西气东输最大用户.

10月23日,广东液化天然气项目(LNG)用地合同正式签署。深圳市国土资源和房屋管理局龙岗分局和广东大鹏液化天然气有限公司签订了为期。

2. 我国民航运输发展的历史

中国民航发展有四个阶段

一、1949年-1978年,初创期。

1949年11月2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决定,在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下设民用航空局,受空军指导。11月9日,中国航空公司、中央航空公司两员工光荣起义,并率领12架飞机回到北京、天津,为新中国民航建设提供了一定的物质和技术力量。1950年,新中国民航初创时,仅有30多架小型飞机,年旅客运输量仅1万人,运输总周转量仅157万吨公里。

二、1978年-1987年,调整期。

1980年2月14日,邓小平指出:“民航一定要企业化”。同年3月5日,中国政府决定民航脱离军队建制,把中国民航局从隶属于空军改为国务院直属机构,实行企业化管理。

1980年全民航只有140架运输飞机,且多数是20世纪50年代或40年代生产制造的苏式伊尔14、里二型飞机,载客量仅20多人或40人,载客量100人以上的中大型飞机只有17架;机场只有79个。

三、1987年-2002年,前进期。

“八五”时期是我国民用飞机数量增长最快的时期。1995年末,我国民用飞机总架数达到852架,其中运输飞机416架,通用航空和教学校验飞机436架,运输飞机商载总吨位7900吨,飞机座位数6.05万个。这一阶段中,我国民航运输总周转量、旅客运输量和货物运输量年均增长分别达18%、16%和16%,高出世界平均水平两倍多。

四、2003年-至今,发展期。

2002年3月,中国政府对中国民航业再次进行重组。2004年10月2日,在国际民航组织第35届大会上,中国以高票首次当选该组织一类理事国。2008年,我国内地共有通航机场152个,完成旅客吞吐量4.06亿人次,货邮吞吐量883万吨。

3. 中国航运发展史简介

1、新中国成立之初,交通运输面貌落后。全国铁路总里zhi程仅2.18万公里,有一半处于瘫痪状态。能通车的公路仅8.08万公里,民用汽车5.1万辆。内河航道处于自然状态。民航航线只有12条。邮政服务网点较少。主要运输工具还是畜力车和木帆船等。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明确提出首先要创造一些基本条件恢复交通运输。经过3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期,修复了被破坏的交通运输设施设备,恢复了水陆空运输。

1953年起,开始有计划地进行交通运输建设。在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期间(1953-1965年),国家投资向交通运输倾斜,改造和新建了一批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民用机场,提高了西部和边远地区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覆盖程度,疏浚了主要航道,新开辟了国际、国内水路和空中航线,扩大了邮政网络,增加了运输装备数量。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年),交通运输发展一度受到严重干扰,但设施和装备规模、运输线路仍在增加,特别是针对沿海主要港口压船、压港、压货日趋严重的局面,加快了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在此期间,管道运输也得到了发展。

3、1978年,改革开放揭开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交通运输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中国政府把交通运输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放开交通运输市场、建立社会化融资机制方面进行开创性探索,积极扭转交通运输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被动局面。

铁路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出台了提高养路费征收标准、开征车辆购置附加费以及“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等扶持公路发展的三项政策;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项目开始实行招投标制度;港口率先对外开放,海运业最早实现“走出去”;民航走上了企业化发展道路,航空运输市场开始形成;实施邮政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中国速递服务公司,恢复办理邮政储蓄业务;加大交通运输建设投资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1988年沪嘉高速公路通车,实现中国大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4、1992年,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交通运输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展铁路建设大会战,1997年起铁路进行了连续六次大提速。公路和水运实施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支持保障系统的“三主一支持”规划,制定了加快建设步伐的目标任务。

民航机场建设费和基础设施建设基金、铁路建设基金、内河航运建设基金先后设立。为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公路建设投资进入“快车道”,高速公路建设大规模兴起。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加强西部地区铁路、公路、机场、天然气管道干线建设。

提出“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发展目标,掀起农村公路建设新高潮。深化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港口建设。实行邮电分营和邮政政企分开,邮政向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合一”的现代邮政业方向发展。《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等一系列规划陆续出台。大力提升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面加强城乡客运、城市公共交通、交通运输安全应急救助等领域建设。2008年组建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同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开启了“高铁时代”。

5、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进入了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新阶段。2013年,铁路实现政企分开,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改革基本落实到位。交通运输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政府部门,加快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四个交通”建设,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国家战略制定发展规划。

加快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成网,推进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提升综合运输服务保障水平。加强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管理,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城乡客运、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推进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西部地区高铁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交通条件显著改善。

2013年,西藏墨脱公路建成通车,中国真正实现县县通公路。

6、60多年来,中国交通运输总体上经历了从“瓶颈制约”到“初步缓解”,再到“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奋斗历程,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快速缩小,部分领域已经实现超越,一个走向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展现在世界面前

4. 中国航运发展历史

人类发展航运的历史可以追溯到5000多年前。早在公元前约3000年,海上贸易运输就已出现。目前可知的最早的海运贸易区域性网络是美索不达米亚平原、阿拉伯海的巴林岛(Bahrain)和印度西北部的印度河流域(Indus River)。当时的美索不达米亚人与印度河流域族群进行原油和象牙等贸易。在这片地区大约居住着75万人口,是当时北欧人口密度的10倍。间于这两者之间的巴林岛,虽然土地贫瘠,却成了这一贸易的重要交易场所。但是,真正成为中心城市的却是随后发展起来的位于美索不达米亚平原的巴比伦,它也被西方学者称为第一个“海运超级城市”(maritime super-city) 。其发展于公元前18世纪达到顶峰,而当时的美索不达米亚也已形成了一套较为完善的海运法典,它是已被发现的当时的用楔形文字铭刻的著名律法文件《汉谟拉比法典》(the legal Code of Hammurabi)的重要组成部分。该法典规定,船舶应当根据其货物的可载重量缴纳固定关税;船舶的造价应当以船只大小为主要衡量标准,造船者必须保证船只有一年的航海使用价值;运费必须提前支付等。这些规定,许多看来与现今使用的海运相关法律条例非常相似,可谓是当今航运法的雏形了。

5. 航运发展史讲座

        港口航运需求是全球经济贸易的派生需求,航运市场的发展与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港口航运周期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或者可以说,在全球航运发展史中,剔除一些不可预测的历史事件影响因素,航运周期实际是全球经济周期在航运市场上的反映。

       但是,航运市场的供给又具有自身的特征,比如,沉淀成本大、船舶建造周期长等,从而导致航运市场船舶供给的价格弹性较弱,根据经济学对经济周期阶段划分,航运周期可分为复苏、繁荣、衰退、萧条4个阶段。根据周期的长短分类,航运周期还可以分为短周期、中周期和长周期3个主要的类型。

6. 中国航运发展史简述

  连云港港:

  连云港港位于黄海之滨,中国沿海中部的海州湾西南岸,江苏省的东北端,位于北纬34°44',东经119°27'.港口北倚长6㎞的东西连岛天然屏障,南靠巍峨的云台山,为横贯中国东西的铁路大动脉——陇海、兰新铁路的东部终点港.与韩国、日本等国家主要港口相距在500海里的近洋扇面内,现为江苏最大海港、苏北和中西部最经济便捷的出海口、新亚欧大陆桥东桥头堡,以腹地内集装箱运输为主并承担亚欧大陆间国际集装箱水陆联运的重要中转港口,集商贸、仓储、保税、信息等服务于一体的综合性大型沿海商港。

  连云港港具有悠久的航运发展史,其前身大浦港于1905年正式对外开放,现港址始建于1933年,1936年建成一期工程,建国后进行了多次改扩建,特别是1973年以来得以大规模的建设。目前主要作业港区由马腰港区(原老港区)、庙岭港区、墟沟港区等组成,已形成运输组织管理、中转换装、装卸储存、多式联运、通信信息及生产、生活服务等功能齐全的大型综合性港口。2.2港口现状2.2.1泊位现状截至2006年底,连云港港共有泊位41个,岸线总长度为7618m,其中生产性泊位35个(含2个待泊泊位),非生产性泊位6个。在生产性泊位中(不含待泊泊位),10万吨级泊位1个,7万吨级泊位3个,5万吨级泊位1个,3.5万吨级泊位2个,3万吨级泊位1个,2.5万吨级泊位5个,2万吨级泊位1个,1.6万吨级泊位1个,1.5万吨级泊位6个,1万吨级泊位8个,0.5万吨级及以下泊位4个。除煤炭、散粮、木材、集装箱和液体化工品等12个专业泊位外,其余20个泊位基本上为2万吨级以下的通用散、杂货泊位。生产性泊位主要分布连云港港墟沟三期59#通用泊位西侧客滚码头改建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于马腰港区(原老港区)、庙岭港区、墟沟港区以及灌河口港区,泊位总长度7255m,年综合通过能力4077万吨。泊位组成具有大中小配套、专用泊位与通用泊位并举的特点。墟沟三期59#通用泊位已于2006年8月建成。

  连云港港目前拥有包括集装箱、散粮、焦炭、煤炭、矿石、氧化铝、液体化工、客滚、件杂货在内的各类码头泊位35个,其中万吨级以上泊位30个;与16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港口建立通航关系,辟有至欧洲、美洲、中东、东北亚、东南亚等集装箱和货运班轮航线40多条,并开通了至韩国仁川、平泽两条大型客箱班轮航线。

  进入新世纪以来,连云港港以建成集装箱运输优先发展的亿吨大港、上海和青岛之间的集装箱运输干线大港、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的组合大港、全力服务于地方和中西部地区区域发展为目标追求,坚持好中求快,科学发展,吞吐量大幅上升,集装箱运量占据江苏首位,跨入全国前10、世界百强,多次跃上中国最具竞争力10大港口排行榜;奉行“客户至上,质量第一”的服务宗旨,树立“一切为客户着想”的经营理念,以高效、优质、优惠的装卸运输竭诚服务客户,多次荣膺中国海运船港星光榜服务五星级港口。

  目前,连云港已开工建设25万吨级矿石码头,预计年吞吐能力4500万吨。30万吨级原油码头建设也在招标中。30万吨级航道建设已获省预审。

  以东端连云港港和西端荷兰鹿特丹港为标志,新亚欧大陆桥自太平洋西岸的中国东部港口群,向西至大西洋东岸的欧洲西部港口群,是以亚欧第二铁路大陆桥为主要纽带,绵延连接亚洲和欧洲4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综合交通运输通道。新亚欧大陆桥全长10900km,在我国境内长约4131km,国内段由东向西途经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6省区,周围相邻山东、山西、湖北、四川、青海、宁夏和内蒙等地,辐射地域近360万平方km,约占国土总面积的37%,区域内人口4亿左右,约占全国人口的30%。

  作为名副其实的新亚欧大陆桥东方桥头堡,连云港港承担了大陆桥过境集装箱运量的90%以上。

  与此同时,连云港港口集装箱运输软硬件设施得到改善。在海洋集装箱运输线得到优化的同时,连云港港联通客户的集装箱运输公路、铁路运输线也得到大力改善。7月1日,开通了公路集装箱运输“绿色通道”,为进出口企业集装箱运输提供更为便捷的“门到门”运输服务,有效降低综合运输成本,吸引周边及中西部地区适箱货源向连云港港流动;南京海关还正式批准连云港港开展内外贸同船运输和中国籍国际航行船舶货物转关试点业务,极大提高了连云港港口资源使用效率和服务质量。

  根据规划,连云港港未来将形成由海湾内的连云主体港区、南翼的徐圩和灌河港区、北翼的赣榆和前三岛港区共同组成的“一体两翼”总体格局。根据腹地国民经济与社会发展规划,综合分析影响港口吞吐量发展的各种相关因素,预测连云港港2010及2020年吞吐量将达1.2亿吨和1.9亿吨,其中集装箱吞吐量达340万TEU和800万TEU。

  2007年港口货物吞吐量超过8500万吨!集装箱运量200万TEU。

  2008年港口货物吞吐量冲刺亿吨,集装箱运量300万TEU大关。

7. 中国近代航运业发展的状况

传统式海运就是指商家把货运运输到选中的货代公司库房,后由货代公司将货运运输到特定的海港,必须目地国的顾客自取。

现代海运是由商家授权委托货代公司把货运运输到库房,一起必须海关清关交税,派送至特定的amazon库房。

就客户来讲,通常传统式国际海运的范畴相对性范围广。

8. 航运发展史感想

中欧班列自2011年诞生以来,经历了探索、改革、扩展等多个重大发展战略,也取得了一系列丰硕的成果。从首列中欧班列渝新欧国际铁路成功开行,到现如今的10180列,在短短9年的时间里创下了一连串的世界纪录,繁荣了经济、增进了友谊、开辟了新通道,成为当今时代中西方相互交流学习的黄金通道。透过这些成就,我们看到了中欧班列坚持以民为本的初心和服务全球的诚意。

我们都知道在共建“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之前,中欧之间的贸易往来基本是通过海运通道实现,空运通道、陆上通道相对较少。而中欧班列诞生之后,凭借其运距短、速度快、安全性高的特征,以及安全高效、绿色环保、受自然环境影响小的独特优势,逐渐成为中国与欧洲国家之间的主要运输通道。同时围绕中欧班列兴起的各种商业也如雨后春笋般拔地而起,让往常人迹罕至的地方变得热闹,让曾经门可罗雀的铁路、口岸、海关等部门变得门庭若市。

当然任何新事物发展都不是一帆风顺,中欧班列从诞生到发展再到现如今有口皆碑,着实经历了太多考验,也通过不断的改革创新使得问题迎刃而解。运输初期因为协调不到位致使中欧班列在边境口岸耽误很长时间,效率较低。为此,我国政府在各口岸研发实施了95306“数字口岸”系统,实现海关、铁路数据网上共享、通关状态自动反馈等功能,极大提高了货物通关效率。与此同时,中国铁路自主研发的JSQ型商品汽车专用列车实现了“换轮运输”,进一步提高运输效率,打破了以往效率制约的瓶颈。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今年上半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中欧班列不仅未受冲击,反而逆势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合计进出口2.07万亿元,同比增长3.2%;4月份中国出口同比增长8.2%,而这与中欧班列的开行密不可分。可以看到,在全球疫情的笼罩下,中欧班列犹如穿破乌云的霞光照亮了中国与世界的运输通道,年初坚持开行确保了世界各国援助物资有序运至我国湖北,在我国取得抗疫的阶段性胜利后,又将中国的抗疫援助物资安全运抵世界各地,这简单而又朴实的做法无时无刻不折射出共建“一带一路”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大国担当。中欧班列在“一带一路”大发展战略下应运而生,在抗疫的关键节点挺身而出,撑起一片艳阳天,又在助力全球经济复苏的特殊时期屡创世界纪录。这不仅凸现了其自身价值属性,更体现了其服务全球的大局观念,相信未来其必将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道路上造福更多百姓,我们拭目以待。

9. 航运发展史持续了多少年

克拉克森海运指数

克拉克森研究自1990年开始编制发布航运指数——克拉克森海运指数(ClarkSea Index),统计航运四大主流船型散货船、油轮、集装箱船和气体运输船的收益,并按全球船队中各细分船型船舶数量加权得出。拥有三十余年时间序列史的克拉克森海运指数记载了航运发展史的每一次大周期,见证了每一次波峰波谷交替下航运市场的波动变化。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