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网app 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净化设备 > 中国航运业的形成期(中国航运业的形成期是多久)
中国航运业的形成期(中国航运业的形成期是多久)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2-11-16 09:40    点击:232   编辑:admin

1. 中国航运业的形成期是多久

指南针,宋代已经普遍使用。传说是黄帝战蚩尤的时候发明的,在战国时期出现司南,祖冲之就造过指南车,所以指南针应该很早就发明了。宋代在航海中普遍使用。公元13世纪传到阿拉伯和欧洲,为欧洲航海家发现美洲和实现环球航行提供了重要条件。

火药,最早可以追述到唐朝,南宋发明的突火枪开创了人类作战史的新阶段,公元13世纪传入阿拉伯。突火枪的发明使作战进入了冷兵器、火药兵器并用的时代,到公元17世纪彻底进入火药兵器时代。蒙古大军当中有会造枪的工匠,在和阿拉伯打仗时使用了管形武器、射击武器。阿拉伯人学会了之后,在跟西班牙打仗的时候也使用了火枪。这是今天所有枪炮的直系祖先。

  欧洲人发现这个东西好使,开始玩,一玩就比咱们玩得好。鲁迅先生讲,洋人发明了火药做大炮,中国人发明火药驱鬼、做炮放烟花。美国国庆都得进口咱的烟花,因为咱做这个最漂亮。中国人发明指南针干吗?看风水。不吉利这儿不能盖房,动土不宜;欧洲人则用它航海发现了新大陆。

印刷术,在唐朝的时候,就已经有雕版印刷术,印制了《金刚经》。北宋的毕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然后传到了朝鲜、日本和埃及,直至欧洲。印刷术在欧洲引发了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促进了欧洲思想界解放。

水密隔舱,所谓水密隔舱,就是用隔舱板把船舱分成互不相通的一个一个舱区,这一船舶结构大约发明于唐代,宋以后在海船中被普遍采用,部分内河船也有采用,是中国在造船方面的一大发明,它具有多方面的作用:首先,由于舱与舱之间严密分开,因此在航行中,特别是在远洋航行中,即使有一两个舱区破损进水,水也不会流到其他舱区,既提高了船舶的抗沉性能,又产加了远航的安全性能;其次,船上分舱,货物的装卸和管理比较方便。不同的货主可以同时在个别的舱区中装货和取化,提高了装卸的效率,又便于进行管理;。英国的本瑟姆曾经考察过中国的船舶结构,并且对欧洲的造船工艺进行了改进,引进了中国的水密隔舱结构,从此,中国先进的水密隔舱结构,逐渐被欧洲乃至世界各地的造船工艺所吸取,至今仍是船舶设计中重要的结构形式。水密隔舱技艺是人类造船史上的一项伟大发明,对提高航海安全性起到了革命性的作用,我国水密隔舱技术的发明领先于西方1000多年,至今仍在世界造船与航运业中产生巨大的作用。

所以,宋代的指南针运用于航海,火药在宋代制成突火枪,宋代毕昇平民的活字印刷术传入欧洲,以及船只在宋代的水密隔窗设计等等科技传入欧洲,为欧洲的新航路开辟、文艺复兴、启蒙运动、开创了必不可少的条件,欧洲在新航路开辟后进行海外殖民掠夺获得资本的原始积累,为欧洲资本主义经济的出现与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对世界市场的形成也具有重大的影响。

2. 中国航运的发展的历史

1、早期中国轮船航运业,商人购买洋船后,多托洋行出面,赴领事衙门呈报更名入册,领取船牌行驶。原因是避免报捐。或商人雇买洋船与外国人合伙经营。原因是不仅借助洋人的管理和技术,又可购买修葺之料。

2、从中国轮船航运业艰难兴起的史料中,可以反映出中国资本主义一开始就受到外国资本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和束缚,同时又对他们有一定的依赖关系。

3. 航运周期一般多少年

上岗周期一年左右的意思是指需要经历一年左右的岗位工作时间。在目前的货运市场当中,通过海洋进行海运的方式,是大众商品运输常用的方式。由于海运经历的时间一般比较长,因此对于招收的海员都会有上岗周期要求。例如需要上岗周期一年左右,因为整个航运的路线,时间需要一年左右。

4. 中国航运业发展历史

  辽河同其它大江大河一样,养育了无数的辽河儿女,孕育了无比灿烂的辽河文化。辽河通航历史悠久,早在汉魏时期,东吴孙权于嘉禾二年(233年)派遣庞大的东吴船队,从东海一路来到渤海并溯辽河北上,抵达辽阳。辽、金、元以后,有关辽河航运的记载屡见不鲜。明清时期,辽河是运送军粮的主要通道。1626年正月十四,努尔哈赤率兵进攻宁远,结果被明朝大炮击伤。八月十一日,在清河结束疗养的努尔哈赤坐船返回沈阳,结果船行至距沈阳40里的瑷鸡堡与世长辞。

  日俄战争后,随着京奉、南满、四郑等铁路相继建成,辽河运输量愈来愈少。1977年,田庄台辽河大桥通车后,沿河物资运输多放弃水路。到1985年,大辽河田庄台以上区段基本停航,辽河航运逐渐成为了历史。

  东吴孙权的船队直抵辽阳

  辽河源自内蒙,先后汇入老哈河、东辽河、清河、柴河、汎河、懿路河、三岔河后,又与浑河、太子河两大支流汇合,一路弯弯曲曲,经田庄台后,在营口入海,总长2,400多公里。辽河河道虽长,但适合行船的航道并不长,主航道600多公里,支流太子河、浑河各约200公里,总长大致在1000公里左右。

  辽河通航历史悠久,早在汉魏时期,辽河航运已具规模。据《三国志·吴志》记载,东吴孙权于嘉禾二年(233年)“使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将军贺达等将兵万人,金宝珍贺、九锡备物,乘海受渊”。渊即公孙渊,驻地襄平(今辽阳市)。孙权派遣的这支庞大的东吴船队,从东海一路来到渤海并溯辽河北上,抵达辽阳,可见当时辽河的航运能力之强。

  辽、金、元以后,有关辽河航运的记载屡见不鲜,金王寂著的《辽东行部志》以及《元史·罗壁传》都有“运槽辽东”、“溯辽河以运军粮”的记述,说明辽河航运已相当发达。

  明清时期,辽河是运送军粮的主要通道。特别是清康熙年间,为运送军粮,抵御沙俄的侵略,清廷还特意在巨流河渡口、乌喇(吉林省境内)等地分别修造船只百余艘,作为官船运送军粮。同时在辽河上游的邓子村、伊屯河流经的伊屯门(伊通县)等地筑仓储存军粮。辽河两岸粮米由各庄屯统一征收,分春秋两季用船运至邓子村粮库。邓子村至伊屯门不通水路,需换装车辆运送,到达伊屯门后,再次装船沿松花江运到各个军营。这一水陆联运线的开辟,不仅保证了雅克萨自卫反击战的胜利,同时也促进了东北经济的发展。

  营口代替牛庄开埠

  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失败后,英法等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天津条约》,增开汉口、九江、南京、镇江、台南、淡水、潮州、登州、牛庄等港口。牛庄即今海城市牛庄镇。历史上牛庄确是闻名东北的港口,由于辽河下游流水平缓,泥沙淤积,致使河道变迁,牛庄便由港口变为陆地上的贸易中心,但依然管辖小姐庙、田庄台、没沟营三个码头,没沟营也称营口。

  1861年5月,英国首任驻牛庄领事托马斯乘“斯福因库斯”号来到牛庄,在他考察了小姐庙、田庄台、没沟营三个码头后,与清政府派驻牛庄负责通商事宜的乌勒洪额、山海关监督福瑞、牛庄防守尉毓昌、海城县知事张鼎镛进行了会谈。由于小姐庙河水淤浅航行不便,没沟营又距海口甚近,水深河阔,且码头靠城,是开埠通商最佳之地。于是托马斯提议将商埠改在牛庄属下的没沟营。清政府谈判官员知道早有移地开埠先例,没沟营又是牛庄辖地与条约无违,便予以默许。不久,英国领事馆在没沟营的东营子三义庙(现营口日报社附近)租赁民房开馆,营口代替牛庄开埠。

  营口开埠通商后,带动了辽河航运能力的不断增强,主要表现在辽河沿岸新兴了一些航运码头,延长了辽河通航的距离。当时的辽河水运由营口经田庄台、辽中、新民、法库门、铁岭、开原直通三江口,形成625公里的黄金水道。

  辽河航道上田庄台最繁荣

  田庄台是辽河上最大的码头,东北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被清政府称为“商贾辐辏之地”。田庄台至三江口“八百里河道,帆樯林立、往来如梭”。当时的田庄台,南起保灵宫,北至曹家湾子,仅8里长的沿河两岸,就有码头10余处。“天兴跳”、“二官跳”是粮油花纱杂货码头;东河沿为木材、煤炭码头;一面街是蔬菜码头;“万金永”则是堆放芦苇、柴草的码头;官码头和蔡家屯是摆渡行人的客运码头。真可谓“八里河岸,泊船上千;市井繁华,铺户栉比”。

  繁荣的港口带动了商业的发展。当时,田庄台有各种店铺300多家,其中营业多年的老字号就有二百多家。永裕昌、广永茂、义顺华、双兴合、永源盛、人合号、泰合斋、天一堂八大商号,更是蜚声关内外。东粮市、柴草市、席市、肉市、鱼市、菜市、估衣市、牲口市、工夫市也十分兴旺,常年人流不断。

  当时进出田庄台码头的船型很多,除帆船、驳船外,还有往来于营口与田庄台的“小火轮”,从开河至封冻,往来船只多达两万艘。这些船上行装载着粤、闽、浙、苏、鲁、川等省出产的绸缎、布匹、药材、茶叶、瓷器、漆器、竹器及日用杂品等,通过田庄台码头销往东北各地;下行时装载着东北平原出产的高粱、木材、大豆、皮毛,通过渤海、东海或者大运河远销江南。明清时期的田庄台是东北三省内河航运最大的通商口岸以及农副产品的集散地。

  努尔哈赤死在浑河上

  辽河的两大支流---太子河和浑河,总计有400多公里的航线,虽然不太适合大型船只航行,但小型船只如拉网艚子、舢舨、牛船等航行自如,渡人、捕鱼、运粮、运货样样皆可。在丰水期,有的路段,大型船只也可通航,如历史上清太祖努尔哈赤的龙船。

  天命十一年(1626年)正月十四,努尔哈赤率兵伐明,进攻宁远城(兴城),明朝守将袁崇焕用红夷大炮将努尔哈赤击伤。据明张岱所著《石匮书后集·袁崇焕列传》记载:红夷大炮曾轰击了一个“裨王”,八旗官兵“用红布裹着哭号着抬走撤退”。有人认为这个“裨王”就是努尔哈赤。

  努尔哈赤受伤被抬到沈阳后,经过几个月的治疗,病情有所稳定,于是在七月廿三日去清河温泉继续休养治疗。为了尽快康复,八月初一日,努尔哈赤派侄儿阿敏回沈阳祭拜堂子。可能是心理作用,也可能是“回光返照”,阿敏祭拜后,努尔哈赤顿觉周身舒展,神情愉悦。于是急着要返回沈阳。

  从清河疗养地返回沈阳,走水路快捷便利。于是,努尔哈赤的大型船队由太子河顺流而下,驶向沈阳。八月初七日,努尔哈赤的病情突然加重,高烧使他一时昏迷一时清醒,他不得不紧急谕令大福晋阿巴亥乘船前来迎驾。不久,两船在浑河上汇合,大福晋阿巴亥登上了努尔哈赤的龙船。在最后的几天里,除了佣人和亲兵,船上只有大福晋陪伴着他。

  天命十一年(1626年)八月十一日,船行至距沈阳40里的瑷鸡堡,这位后金国的开创者,大清王朝的奠基人努尔哈赤与世长辞,终年68岁。

  铁路使辽河航运日渐衰落

  日俄战争后,由于政治、经济以及自然情况的进一步变化,辽河航运渐渐失去了原有的重要地位。京奉、南满、四郑等铁路相继建成后,特别是日本侵略者提出经营满洲商务以大连为中心的“大连中心主义”后,辽河运输量愈来愈少。以郑家屯为例: 1914年,郑家屯农产品利用水路运输为70%,利用马车运输为30%,四郑铁路开通后的第一年(1918年),马车运输为零,铁路、水运各占50%,到1919年,水运只占3.5%,其余大部为铁路所运。此外,光绪三十二年,日商承建辽河新民段巨流河桥时,有意降低桥梁高度,小船勉强通过,帆船必须放倒桅杆才能通过,大船根本无法通过。日商的蓄意破坏,也是辽河航运衰退的一个重要原因。“九一八”事变后,由于同关内各地的贸易往来减少,加上日本侵略者实行限制中国航运业的政策,辽河水上运输更趋萧条,船只日渐减少。到新中国成立前夕,只剩下几百艘木帆船在辽河下游进行运输。

  新中国成立后,交通部门对辽河运输进行了整顿,到1952年,辽河从事水上运输的船舶又增加到1000余艘。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又相继在营口、田庄台等处设立航运机构,在巨流河成立航道工程队,对辽河中段航道进行整治,打通了卡力马至巨流河99公里的航线,辽河通航里程从新中国成立初期的103公里发展到531公里,船舶可从营口上达新民。

  但自1961年以后,由于航运很难与火车、汽车竞争,导致航运日益衰退。上世纪70年代,拖驳船主要航行于营口至田庄台、三岔河、小姐庙及盖县团山子、鲅鱼圈之间,往返运输煤炭、木材、草制品和砂石材料等。1977年,田庄台辽河大桥通车后,沿河物资运输多放弃水路,改走陆路。到1985年,辽河下游只剩季节性区段运输,大辽河田庄台以上区段基本停航,田庄台以下45公里仅有3艘100吨级的船舶从事运输,年货运量已微乎其微了,辽河航运逐渐成为了历史。

5. 中国航运业发展现状2020

1、船舶运力,指的就是船舶的载货能力、载重量

2、2021年以来,涪陵新增落户航运企业5家、船舶运力9万多载重吨,运力规模和单船平均载重吨分别较2020年末增长56.1%和50.3%,船舶运力结构持续优化,运输保障能力明显提升,水路运输总周转量增速位列全国设区市第二,航运业呈现良好发展态势

6. 中国航运的发展

2022年内河运输会迊来春天。

受疫情和长江环境保护的影响,近几年内河航运都比较低迷,部分船主由于种种原因先后退航运市场,市场货量少和高油价更加推深了运输市场的不景气,但是近期数据显示造船厂接单量明显增加,大宗货物供应量也节节上升,估计上述数据传导之下,半年内船舶货物量会明显增加,运价也会受l供销比会出现明显上升,内河转港吞吐量的增加,也会给内河运输市场带来好转。

7. 航运发展史持续了多少年

中国交通发展史:

1、新中国成立之初,交通运输面貌十分落后。

全国铁路总里程仅2.18万公里,有一半处于瘫痪状态。

能通车的公路仅8.08万公里,民用汽车5.1万辆。

内河航道处于自然状态。

民航航线只有12条。

邮政服务网点较少。

主要运输工具还是畜力车和木帆船等。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明确提出首先要创造一些基本条件恢复交通运输。

经过3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期,修复了被破坏的交通运输设施设备,恢复了水陆空运输。

1953年起,开始有计划地进行交通运输建设。

在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期间(1953-1965年),国家投资向交通运输倾斜,改造和新建了一批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民用机场,提高了西部和边远地区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覆盖程度,疏浚了主要航道,新开辟了国际、国内水路和空中航线,扩大了邮政网络,增加了运输装备数量。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年),交通运输发展一度受到严重干扰,但设施和装备规模、运输线路仍在增加,特别是针对沿海主要港口压船、压港、压货日趋严重的局面,加快了港口基础设施建设。

在此期间,管道运输也得到了发展。

3、1978年,改革开放揭开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交通运输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

中国政府把交通运输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放开交通运输市场、建立社会化融资机制方面进行开创性探索,积极扭转交通运输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被动局面。

铁路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出台了提高养路费征收标准、开征车辆购置附加费以及“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等扶持公路发展的三项政策;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项目开始实行招投标制度;港口率先对外开放,海运业最早实现“走出去”;民航走上了企业化发展道路,航空运输市场开始形成;实施邮政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中国速递服务公司,恢复办理邮政储蓄业务;加大交通运输建设投资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1988年沪嘉高速公路通车,实现中国大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4、1992年,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交通运输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

开展铁路建设大会战,1997年起铁路进行了连续六次大提速。

公路和水运实施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支持保障系统的“三主一支持”规划,制定了加快建设步伐的目标任务。

民航机场建设费和基础设施建设基金、铁路建设基金、内河航运建设基金先后设立。

为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公路建设投资进入“快车道”,高速公路建设大规模兴起。

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加强西部地区铁路、公路、机场、天然气管道干线建设。

提出“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发展目标,掀起农村公路建设新高潮。

深化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港口建设。

实行邮电分营和邮政政企分开,邮政向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合一”的现代邮政业方向发展。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等一系列规划陆续出台。

大力提升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面加强城乡客运、城市公共交通、交通运输安全应急救助等领域建设。

2008年组建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

同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开启了“高铁时代”。

5、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进入了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新阶段。

2013年,铁路实现政企分开,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改革基本落实到位。

交通运输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政府部门,加快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四个交通”建设,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国家战略制定发展规划。

加快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成网,推进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

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提升综合运输服务保障水平。

加强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管理,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城乡客运、城市公共交通发展。

推进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西部地区高铁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交通条件显著改善。

2013年,西藏墨脱公路建成通车,中国真正实现县县通公路。

6、60多年来,中国交通运输总体上经历了从“瓶颈制约”到“初步缓解”,再到“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奋斗历程,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快速缩小,部分领域已经实现超越,一个走向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展现在世界面前

8. 中国航运业的形成期是多久啊

最原始的港口是天然港口,有天然掩护的海湾、水湾、河口等场所供船舶停泊。在西方,地中海沿岸有许多古代重要港口。今希腊克里特岛南岸就有文化时期梅萨拉港的遗址。腓尼基人约于公元前2700年在地中海东岸兴建了西顿港和提尔港(在今黎巴嫩)。此后,在非洲北岸建了著名的迦太基港(在今突尼斯)。古希腊时代在摩尼契亚半岛西侧兴建了比雷克斯港。马其顿王亚历山大于公元前332年在埃及北岸兴建了亚历山大港。罗马时代在台伯河口兴建了奥斯蒂亚港(在今意大利)。随着商业和航运业的发展,天然港口已不能满足经济发展的需要,须兴建具有码头、防波堤和装卸机具设备的人工港口,这是港口工程建设的开端。产业革命后,开始了大规模的港口建设。19世纪初出现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船舶,于是船舶的吨位、尺度和吃水日益增大,为建造人工深水港池和进港航道需要采用挖泥机具以后,现代港口工程建设才发展起来。陆上交通尤其是铁路运输将大量货物运抵和运离港口,大大促进了港口建设的发展。

中国在汉代建立了广州港,同东南亚和印度洋沿岸各国通商。后来,建立了杭州港、温州港、泉州港和登州港等对外贸易港口。到唐代,还有明州港(今宁波港)和扬州港。由明州港可渡海直达日本;扬州港处于大运河和长江的交汇点,为当时水陆交通枢纽,出长江东通日本,或经南海西达阿拉伯。宋元时期,又建立了福州港、厦门港和上海港等对外贸易港口。1840年鸦片战争后,英国强迫清政府签订《南京条约》,开放广州、福州、厦门、宁波、上海五港为通商港口。此后帝国主义者强迫清政府开辟的通商港口有天津、青岛、汉口等港。他们在各自占据的租界区内修建码头,夺取在中国的筑港权以至港口管理权。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中国港口事业开始了新的发展。50年代初,建成有万吨级泊位的湛江港和有近代化煤码头的裕溪口港。70年代中期以来,在大连港建成万吨级石油码头,在宁波北仑港建成万吨级矿石码头。天津、上海、黄埔等港的集装箱码头也已建成投产。山东石臼所将于1985年建成万吨级的煤炭出口码头。

改革开放以后,中国沿海港口建设重点围绕煤炭、集装箱、进口铁矿石、粮食、陆岛滚装、深水出海航道等运输系统进行,特别加强了集装箱运输系统的建设。政府集中力量在大连、天津、青岛、上海、宁波、厦门和深圳等港建设了一批深水集装箱码头,为中国集装箱枢纽港的形成奠定了基础;煤炭运输系统建设进一步加强,新建成一批煤炭装卸船码头。同时,改建、扩建了一批进口原油、铁矿石码头。到2004年底,沿海港口共有中级以上泊位2500多个,其中万吨级泊位650多个;全年完成集装箱吞吐量6150万标准箱,跃居世界第一位。一些大港口年总吞吐量超过亿吨,上海港、深圳港、青岛港、天津港、广州港、厦门港、宁波港、大连港等八个港口已进入集装箱港口世界50强。世界上进行国际贸易的港口有2000多个,其中吞量超过1亿吨的有鹿特丹港、纽约港、神户港、横滨港、上海港等。鹿特丹港的年吞吐量为3亿吨左右。

9. 中国民航运输业发展至今主要经过哪几个阶段?

中国的运输有着悠久的历史。远在2500年以前已开展内河运输,西汉时期已与朝鲜、日本等国建立了经常的海上联系。陆路运输方面,公元前 221年秦统一中国后,就修筑驰道,统一了车轨。但是,在长期的封建社会和近代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里,运输业发展缓慢,处于落后状况。直到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运输业才有了较大发展。经过30多年的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已初步建成了以铁路和长江、沿海水运为骨干,由铁路、公路、水运、管道和民用航空等现代运输方式组成的初具规模的综合运输体系。

运输线路  到1949年,中国共修筑铁路2.18万公里,其中能通车的只有 1.1万公里;修筑公路13万公里,实际通车的只有8万公里;内河运输中,79%的货运量是由木帆船完成的,远洋运输没有自己的船队;民用航空很少;管道运输处于空白。到1985年底,中国各种现代化运输方式的运输线路总长度发展到139.55万公里,是1949年的7.44倍。

10. 目前航运业处在周期什么阶段

答:航运业的运行时间较长,所以航运业存在周期。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