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网app 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净化设备 > 北极船舶事故(北极冰海遇难船)
北极船舶事故(北极冰海遇难船)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2-11-08 23:30    点击:341   编辑:admin

1. 北极冰海遇难船

焦糖鲑其实指的就是三文鱼。

三文鱼(Oncorhynchus),又名大马哈鱼、鲑鱼、撒蒙鱼,属硬骨鱼纲、鲑形目、鲑属,主要分布在大西洋与太平洋、北冰洋交界的水域,属于冷水性的高度洄游鱼类,被国际美食界誉为“冰海之皇”。研究表明,金枪鱼和三文鱼均肉质鲜美,营养丰富,并且富含EPA和DHA等生物活性物质。

三文鱼具有商业价值的品种有30多个,最常见的是2种鳟鱼(三文鳟、金鳟)和4种鲑鱼(太平洋鲑、大西洋鲑、北极白点鲑、银鲑)。

2. 北极破冰船对北极环境有没有影响

南极,北极,科学考察用

3. 北冰洋沉船

海底两万里在北冰洋遭遇了大风暴。主人公、尼德·兰、康塞尔驾驶小艇逃离了潜艇。可是关于如何出逃,原文中并未描述。诺第留斯号则有可能被大风暴摧毁了,也有可能存活下来。主人公祝福他们能活下来。

原文的内容如下:

那天夜间的经过,小艇怎样逃出北冰洋大风暴的可怕漩涡,尼德·兰、康塞尔和我,我们怎样脱离这个无底深渊,我可不能说。但当我醒过来的时候,我躺在罗夫丹群岛上一个渔人的木头房子里面。我的两个同伴,安全无事,在我身边,双手紧紧按着我。我们热情地互相拥抱。

可是,诺第留斯号怎样了?它抵住了北冰洋大风暴的压力吗?尼摩船长还活着吗?他在海洋底下继续执行他的可怕报复吗?或者他在上一次的大屠杀后,就停止了报复吗?海波有一天能把写有他整个生活历史的手稿带到人间来吗?到底我可能知道这个人的真名字吗?那只隐没不见的潜水船可以表明它的国籍,同时把尼摩船长的国籍也告诉我们吗?

我希望能这样。我同时又希望,他的强有力的潜水船战胜了那海洋中最可怕的深渊,诺第留斯号在无数的船只都沉没了的海上独能存在!如果事实是这样,如果尼摩船长老是居住在他所选择的祖国海洋中,但愿所有的仇恨都在这颗倔强的心中平息!但愿海底无限神奇的潜心静观熄灭他心中的复仇情绪!但愿他这个裁判执行人潜没无踪!但愿他这个高明的学者继续作和平的探海工作!

4. 北极冰海遇难船油画

2020年是音乐家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诞辰250周年(1770-2020)。他是天才作曲家,也是不断和命运抗争的英雄,更是伟大的艺术家。250年过去,他给后世留下的遗产不止音乐。

音乐和艺术(这里指狭义上的绘画)乍看似乎泾渭分明:一个是听觉审美,一个是视觉艺术,如何能打通壁垒共同欣赏?然而,虽然历史上音乐家和艺术家各有不同的称谓和影响范围,但音乐和艺术确实有相通之处并不断影响彼此。

惠斯勒《黑金夜曲——坠落的火箭》,布面油画,60.3×46.6cm,约1875年

视觉艺术一直受到音乐的影响,反之亦然。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中叶,西方现代艺术家们对音乐的兴趣大大提高,至少从画名来看是这样的:

惠斯勒《夜曲》,布面油画,39.4×62.9cm,1872-1878年

詹姆斯·惠斯勒(James McNeill Whistler)在19世纪末所画的《夜曲》与肖邦的同名钢琴独奏曲有着密切关系;保罗·克利(Paul Klee)的几何抽象作品《复调》中也蕴含着对巴赫复调合唱作品的无限热情。

保罗·克利《复调》,亚麻布彩绘,66.5×106cm,1932年

斯图亚特·戴维斯《摇摆风景》,布面油画,220.3×439.7cm,1938年

前卫艺术的杰作则以当时流行的爵士乐为灵感,从斯图亚特·戴维斯(Stuart Davis)的《摇摆风景》到彼埃·蒙德里安的《百老汇爵士乐》,再到亨利·马蒂斯的《爵士组曲》,一张现代艺术里程碑的清单几乎等同于西方音乐的时间轴。

彼埃·蒙德里安《百老汇爵士乐》,布面油画,127×127cm,1942-1943年

亨利·马蒂斯《爵士组曲》,书籍,42.5×70.2cm(展开),1947年

沿着时间轴回溯,贝多芬作为欧洲古典主义时期的作曲家,他将古典主义音乐推向高峰,并预示了19世纪浪漫主义音乐的到来。其作品广泛的创作题材和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在他离世后近两百年内展示出了强大的生命力和永恒价值,一次又一次地激发了视觉艺术家的创作灵感。

01. 音乐性

贝多芬被注意到首先是因为他的音乐。其一生经历了法国大革命前后欧洲社会的剧烈变革,作品是时代和个性结合的产物,极大地扩展了交响乐的思想内容,使之成为能够反映社会变革的体裁。内容的广阔也使音乐具有非凡的气势和力量,影响了透纳(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Caspar David Friedrich)、安塞姆·基弗(Anselm Kiefer)等一批艺术家。

透纳《梅尔罗斯修道院》,纸面水粉,19.7×13.5cm,1822年

人们熟知透纳是19世纪英国“光的绘画大师”,但其广阔海景画的背后也隐藏着音乐元素。他与当时的管风琴师、作曲家约翰·丹比关系要好,后者很可能培养了画家对音乐的热爱。

透纳《The Fighting Temeraire tugged to her last berth to be broken up》,布面油画,122×91cm,1839年

透纳一方面致力于提升当时风景画的地位,希望向世人展示风景画的多元与魅力;另一方面,他的作品愈发表现出一种突破疆界的欲望——试图把音乐和绘画两个世界拉到一起,并鼓励人们从更广阔的角度来看待每一种艺术。

透纳《风暴》,布面油画,54.6×77cm,1840-1845年

透纳《雨、蒸汽和速度,大西部铁路》,布面油画,91×122cm,1844年

他的画作与同时代的浪漫主义音乐家柏辽兹和门德尔松有直接联系,而门德尔松又对贝多芬倍加推崇,创作有致敬贝多芬的《d小调庄严变奏曲》(作品54),浪漫主义基因一脉相承,也因此体现在透纳的作品中。

安塞姆·基弗《夜的命令》,布面丙烯、乳胶、贝壳粉,356×463cm,1996年

贝多芬的音乐也给了当代艺术以启发,安塞姆·基弗便是他的忠实粉丝。作为战后德国新表现主义的代表人物,基弗的创作充满强烈而忧郁的美感,隐含着一种饱含痛苦与追索意味的历史感。他在访谈中提到,自己也会从贝多芬的《第七交响曲》中获得愉悦奋进的鼓舞。

安塞姆·基弗《Lilith》,布面丙烯、乳胶、贝壳粉、木炭、灰烬、粘土、毛发、铅、罂粟等,380×560cm,1987-1990年

安塞姆·基弗《所有日子的夜晚,所有夜晚的日子》,纸面水粉,83.8×62.2cm,2014年

在维也纳艺术史博物馆纪念贝多芬诞辰250周年的展览中,以“场景”艺术闻名的英裔德国艺术家提诺·塞格尔(Tino Sehgal)改编的贝多芬声乐由两位舞者在展厅中表演呈现。先不谈艺术价值,在以静谧为传统要求的博物馆里,这场行为艺术简直是一次惊心动魄的体验!

02. 精神性

若要说哪位艺术家与贝多芬的精神最契合,那似乎应该是德国浪漫主义代表人物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这并非巧合,而是德国浪漫主义精神的共通性。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吕根岛的白垩崖》,布面油画,90.5×71cm,1818年

弗里德里希一生都以浪漫、情怀和有灵性的追求方式来表现风景画,坎坷悲痛的成长经历使忧愁和自然成为其作品中常见的主题。他常漫步于山林海滨,探索自然风景的神妙,在作品中混合古典主义的严谨和浪漫主义的情调,传达了崇高的精神力量。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海上月出》,布面油画,55×71cm,1822年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冰海》,布面油画,96.7×126.9cm,1823-1824年

其最著名的代表作《云海漫游者》是当之无愧的古典音乐唱片“封面之王”。画面中的人物屹立在山巅,面对翻腾的云海,一个背影就道尽了天人合一的孤独与崇高。而贝多芬也曾说:“孤独是我的信仰。”这种崇高的孤独感在他的《降E大调第五号钢琴协奏曲》中展现得淋漓尽致。而这也恰是德国浪漫主义的精髓。

卡斯帕·大卫·弗里德里希《云海漫游者》,布面油画,94.8×74.8cm,约1818年

苏格兰室内乐团唱片封面《贝多芬-第三、四、五号钢琴协奏曲》

贝多芬的精神不仅影响了浪漫主义,在随后的几百年间也给不同艺术以灵感。1902年,古斯塔夫·克里姆特(Gustav Klimt)为维也纳视觉艺术家协会第十四次分离展创作了著名的《贝多芬画展》,在其逝世75周年之际向这位伟人致敬。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贝多芬画展》整体空间

古斯塔夫·克里姆特《贝多芬画展(中墙)》,壁画,1902年

《贝多芬画展》在三面墙上展开了一个由人类对幸福的渴望所推动的庞大叙事,而主厅中央矗立着由马克斯·克林格(Max Klinger)所创作的《贝多芬》雕像,这样的搭配暗示了建筑、绘画和雕塑的协同作用。在世纪之交,贝多芬作为神赐的苦难艺术家的化身,被更加热切地崇拜着。

马克斯·克林格在他著名的《贝多芬》雕塑前,奥托·海克尔(Otto Haeckel)摄于1901年

马克斯·克林格《贝多芬》,大理石雕塑,1902年

同为维也纳分离派成员的约瑟夫·玛丽亚·奥琴塔勒(Josef Maria Auchentaller)也为1902年的展览创作了门楣壁画《欢乐、美丽的神性火花》,题目直接引自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合唱词,不过已经消失在历史中。但他另一件致敬贝多芬的画作《牧歌交响曲》则装饰了他岳父在维也纳别墅中的音乐室,被完好保存至今。

约瑟夫·玛丽亚·奥琴塔勒《牧歌交响曲》,室内装饰,1898-1899年

03. 符号化

到今天,贝多芬早已不再是一个单纯的音乐家或作曲家,他是一个关于胜利和悲剧的故事、是人格力量的化身、是精神偶像、是艺术符号……自从他的第一个音符跳进18世纪波恩的喧嚣中时,他就一直影响和激励着其他创作人才和当代文化。

约瑟夫·卡尔·斯蒂勒《贝多芬与<庄严弥撒曲>手稿》,布面油画,1820年

波普艺术自然不会放过这样一个久负盛名的艺术符号——在安迪·沃霍尔的《贝多芬》系列中,他的经典形象被复制印刷成不同色彩,消解了人物眉宇间的凝重沉思,也让这位大师走下神坛,成为日常可见、易于亲近的艺术图像。

安迪·沃霍尔《贝多芬》,丝网印刷,101.6×101.6cm,1987年

贝多芬还启发了其他艺术创作形式——当代艺术家Jorinde Voight独具创意地将贝多芬的不同音乐片段转化为数学图像,从远处看就像一群展翅欲飞的惊鸟。而丽贝卡·霍恩(Rebecca Horn)的雕塑《钢琴》则以一种令人惊讶的、忧郁而悲情的方式表现出来:钢琴的盖子被打开,琴键突然从配件中脱落,打破了静止状态,好像所有琴弦同时被弹奏,回荡的声音给人无端的紧张感。正如霍恩的作品一样,贝多芬音乐中的惊喜有时是以震撼的形式出现的。

Jorinde Voight《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第32号奏鸣曲(作品111)》,纸本水墨,2012年

Jorinde Voight《路德维希·凡·贝多芬第6号奏鸣曲(作品10)》,纸本水墨,2012年

丽贝卡·霍恩《钢琴》,液压缸、压缩机、钢琴,150×106×155cm,1990年

当代艺术对于贝多芬其人其作的再创作似乎暗示了其遗产的多样性——他广泛而独特的接受度、其音乐的划时代意义,以及对其复杂人格的认知都创造了众多切入点,为高端和流行、商业和政治文化都提供了一个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灵感库。贝多芬就像一座桥梁,连接了过去和现在、美术和音乐、精神和物质,其音乐风格与精神力量还将持续影响着后世创作者。

5. 海底两万里冰岛遇险

  科幻小说之父。。  儒勒·凡尔纳(1828.2.8~1905.3.24),是19世纪法国著名小说家、剧作家及诗人。  凡尔纳出生于法国港口城市南特的一个中产阶级家庭,早年依从其父亲的意愿在巴黎学习法律,之后开始创作剧本以及杂志文章。在与出版商埃泽尔父与子合作期间(1862年至凡尔纳去世),凡尔纳的文学创作事业取得了巨大成功,他的不少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受到了各国读者的喜爱。  凡尔纳一生创作了大量优秀的文学作品,以《在已知和未知的世界中奇妙的遨游》为总名,代表作 为三部曲《格兰特船长的儿女》《海底两万里》《神秘岛》以及《气球上的五星期》《地心游记》等。他的作品对科幻文学流派有着重要的影响,因此他与赫伯特·乔治·威尔斯一道,被一些人称作“科幻小说之父”。而随着上个世纪后叶凡尔纳研究的不断深入以及原始手稿的发现,科幻学界对于凡尔纳的认识也在趋于多样化。  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资料,凡尔纳是世界上被翻译的作品最多的第二大名家,仅次于阿加莎·克里斯蒂,位于莎士比亚之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最近的统计显示,全世界范围内,凡尔纳作品的译本已累计达4751种[1] ,他也是2011年世界上作品被翻译次数最多法语作家[2] 。在法国,2005年被定为凡尔纳年,以纪念他百年忌辰。  【注:下篇为凡尔纳研究者Oliver Dumas的专著Voyage à Travers Jules Verne(Stanké,2000)所附年表,其中部分作品的创作时间在各研究者之间仍存在争议,望参考时注意。  此处中文版据《凡尔纳带着我们旅行》章晖、蔡锦绣译文(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其中部分作品的中译名和一些格式在引用时作了修改。】  1828年 2月8日,儒勒·凡尔纳生于南特费多岛,父  与凡尔纳有关的人们(4张)  亲名叫皮埃尔·凡尔纳,是一名诉讼代理人;母亲名叫索菲·阿洛特·德·拉菲伊。  1829年 6月26日,其弟保尔出生,随后又添三个妹妹:安娜(1837~1919),后嫁迪克雷斯特·德·维尔纳夫为妻;马蒂尔德(1839~1920),后嫁弗勒里为妻;玛丽(1842~1913),后嫁吉荣为妻。  1833年~1846年 先就读于一位远洋轮船长的寡妇桑斑夫人所办的学堂,后来转入圣斯塔尼斯拉斯小学,随后又进圣多纳蒂扬的一所小神学院,最后进入皇家中学,即后来的南特中学。1840年起,居住在让·雅克·卢梭街6号。春秋佳日,凡尔纳一家常在南特近郊的尚特耐小住。  1846年 通过中学毕业会考,为取悦父亲打算学习法律。  1847年 4月,启程去巴黎。考入法科一年级。4月27日,他爱慕的表姐卡罗琳·特朗松(1826~1902)与埃米尔·德佐内伊结婚,父母让他离开南特。  1847年~1848年 经历了一场热烈持久的恋爱,并提献了大量的诗歌给埃尔米妮·阿诺特-格罗斯梯埃尔(1827~?)。  1848年 7月,回到巴黎参加法科二年级考试。7月19日,得悉埃尔米妮和阿尔芒·泰里扬·德·拉埃伊结婚,7月30日,寄给母亲“梦之信”。经常出入于几个文学沙龙,从这一时期开始,感到文学比法律对他更有吸引力。  1849年 取得法学业士学位。写下大量剧本。与小仲马结为朋友,创办“光棍十一人”晚会。  1850年 6月12日,《折断的麦秆》首演,这是他第一部出版并上演的剧本。与南特音乐家阿里斯蒂德·伊尼亚尔结为知交,为后者写了一些喜歌剧小册子。写成《吉里迪恩和吉迪恩里》。获法学学士学位。  1851年 最早的两篇小说在布雷东·皮特尔-谢瓦利埃主办的《百家文苑》发表:《墨西哥的幽灵》和《乘气球的一次旅行》。10月,面部神经麻痹症首次发作。开始创作《蒙娜丽莎》。  1852年 拒绝继承父业,转而从事文学创作。创作《皮埃尔·让》。在《百家文苑》发表《马丁·帕兹》和《加利福尼亚的城堡》。担任歌剧院秘书。  1853年 《捉迷藏》首次演出,由伊尼亚尔作曲。保  年轻时的凡尔纳  尔·凡尔纳从海地回国;儒勒前往拉盖什他舅舅普吕当家一同庆祝。儒勒·凡尔纳在南特巧遇洛朗斯·雅玛尔,深陷无望的恋爱。创作《围攻罗马》。  1854年 6月,歌剧院经理儒勒·塞维斯特去世,凡尔纳得以解脱,但他直到1855年10月才辞去秘书职务。8月,洛朗斯·雅玛尔结婚。在《百家文苑》发表《查莎吕斯师傅》。  1855年 《玛若兰纳的伙伴们》首演,由伊尼亚尔作曲。面部神经麻痹症再次发作,消化功能又欠佳。他打算结婚。去莫尔塔尼相亲后,写下《昂塞勒默·德·蒂勒尔的婚姻》,并着手写剧本《白天幸福的人》。在《百家文苑》发表《一个在冰雪中度过的冬天》。发表第一首歌词《前进!朱阿夫团!》。  1856年 5月17日,去亚眠参加朋友奥居斯特·勒拉日和埃梅·德·维亚恩的婚礼。爱上新娘的姐姐奥诺丽娜·德维亚恩,一位有两个孩子的寡妇。为改善经济状况,决定去交易所工作。创作《圣卡洛斯》和一些歌词。  1857年 1月10日,儒勒和奥诺丽娜在巴黎举行十分简朴的婚礼。出版第一部歌曲集,由伊尼亚尔作曲。  1858年 2月17日,《大猩猩先生》首演,由伊尼亚尔作曲。面部神经麻痹症第三次发作。  1859年 与伊尼亚尔一道去英格兰和苏格兰旅行,并写成游记《英格兰和苏格兰旅行记》。后来又在《黑印度》和《绿光》中描写苏格兰风光。保尔·凡尔纳脱离海员生涯,并与贝尔特·梅莉耶·德·蒙塔朗结婚;他后来也去交易所工作。  1860年 《阿代恩的旅店》首演,由伊尼亚尔作曲。创作《二十世纪的巴黎》。  1861年 6月1日,《围城十一天》首演。7月2日至8月8日,与伊尼亚尔和一位不知名的朋友去挪威和斯堪的那维亚,作第二次海上旅行;旅途记事本为后来创作《一张彩票》提供了素材。8月3日,他的独子米歇尔出生,当时他不在家。  1862年 6月末,与赫泽尔会面。《空中旅行》更名为《气球上的五星期》。10月23日,与出版商签订第一份合同。  1863年 1月31日,“奇异旅行”系列作品的首篇《气球上的五星期》投放市场。担任纳达尔创办的“飞行器运动促进协会”监察官。出版第二部歌曲集,作曲者为伊尼亚尔。在《百家文苑》发表《关于“巨人号”》。  1864年 1月1日,与赫泽尔签订第二份合同。在《百家文苑》发表《爱伦·坡和他的作品》。赫泽尔拒绝接收《二十世纪的巴黎》手稿。3月20日,在《教育与娱乐杂志》创刊号上发表《哈特拉斯船长历险记》。出版《地心游记》。在《百家文苑》发表《尚特莱恩伯爵》。面部神经麻痹症第四次发作。到奥特伊小住。  1865年 发行《从地球到月球》。在《百家文苑》发表《突破封锁》。在《杂志》(《教育与娱乐杂志》)发表《格兰特船长的儿女》(1865年12月20日到1867年12月5日)。从克罗托瓦出发作海上旅行。8月至10月间,到克罗托瓦小住,同时在巴黎塞弗尔街保留了一个临时住所。12月11日,签订第三份合同,承诺每年出三册书。成为“地理协会”会员。  1866年 在尚特耐旅居期间完成《格兰特船长的儿女》,着手准备《海底两万里》。由南特乘海轮至波尔多接其弟,并由原路返回。  1867年 3月23日,与其弟保尔搭乘“大东方号”去美国;参观纽约和尼亚加拉大瀑布。自1月起,编写《法国及其殖民地地理》,书的开头由拉瓦莱执笔。7月,在克罗托瓦小住。创作《骗局》。  1868年 2月底完成《法国及其殖民地地理》,“狂热地”继续创作《海底两万里》。修整一艘小艇,命名为“圣米歇尔号”。5月8日,签订第四份合同。  1869年 在南特居住一段时间后,3月底迁居克罗托瓦。在《杂志》发表《海底两万里》(自3月20日开始连载);阿尔蒂尔·兰波从中得到灵感,写出《醉舟》。在《辩论报》发表《环绕月球》。  1870年 在《辩论报》发表《漂浮的城市》。在赫泽尔出版社出版《发现地球》。被授予荣誉军团骑士勋章。深爱上迪歇纳之妻埃斯泰尔·埃南,她29岁(?)早逝。战争期间,担任克罗托瓦海岸警卫;妻子和孩子在亚眠避难。推荐出版《鲁滨逊叔叔》,赫泽尔拒收书稿;1873年改写成《神秘岛》。  1871年 在《杂志》发表《测量子午线》。创作《大臣号遇难者》和《飘逝的半岛》。7月,定居亚眠。9月25日,签订第五份合同,规定每年只需提供两册小说,而不是三册。11月3日,其父皮埃尔·凡尔纳逝世。  1872年 在《百家文苑》发表《牛博士的奇想》。当选亚眠市学士院院士。法兰西学院授奖给“奇异旅行”系列作品。在《杂志》发表《飘逝的半岛》。在《时代》发表《八十天环游地球》。  1873年 《来自美洲的侄子》首演。在亚眠乘坐热气球,并写成报道《气球上的24分钟》。在《地理协会简报》发表《子午线和历法》。创作《神秘岛》。迁居隆格维尔大道44号。  1874年 在《杂志》发表《神秘岛》。在《时代》发表《大臣号遇难者》。剧本《八十天环游地球》首演。赫泽尔出版社出版的小说集《牛博士》,其中收入经出版商和作者审查修改后的一些曾在《百家文苑》发表的中短篇小说。  1875年 接纳居斯塔夫·杜布瓦和热代翁·巴里尔为亚眠市学士院  凡尔纳在亚眠的故居(8张)  会员。在学士院朗读《理想城市》。5月17日,签订第六个不公平的合同。  1876年 在《杂志》发表《沙皇的信使》。购买“圣米歇尔2号”。奥诺丽娜·凡尔纳病重。  1877年 在《杂志》发表《太阳系历险记》。在《时代》发表《黑印度》。《地心游记》引发蓬·热斯特诉讼案。购买“圣米歇尔3号”。首次举办盛大化装舞会,奥诺丽娜因再次犯病未能参加。米歇尔不服管教,被送入梅特雷的少年教管所。  1878年 在《杂志》发表《十五岁的船长》。剧本《格兰特船长的儿女》首演。与加布里埃尔·马塞尔合作修改《发现地球》,发表时的全名为《伟大旅行和伟大的旅行家的故事》。2月4日,法院判令米歇尔·凡尔纳乘船前往印度。首次乘“圣米歇尔3号”出航(途径里斯本、丹吉尔、直布罗陀和阿尔及尔)。  1879年 在《时代》发表《一个中国人在中国的遭遇》。在《杂志》发表《培根的五亿法郎》,同时发行《“恩惠社”号的叛乱者》。出版《伟大旅行和伟大旅行家的故事》第二卷《十八世纪的航海者》。第二次乘“圣米歇尔3号”出航。赴英格兰和苏格兰旅行。  1879~1881年 被怀疑与旅居亚眠的罗马尼亚姑娘路易斯·托依奇(1845~?)关系暧昧。  1880年 在《杂志》发表《蒸汽屋》。剧本《沙皇的信使》首演。出版《伟大旅行和伟大旅行家的故事》第三卷《十九世纪的旅行者》。米歇尔·凡尔纳和泰雷兹·塔通即迪加宗姘居。  1881年 在《杂志》发表《大木筏》,第三乘“圣米歇尔3号”远航;保尔·凡尔纳据此写成游记《从鹿特丹到哥本哈根》,经儒勒·凡尔纳修改补充后附在《大木筏》中出版。在亚眠学士院,儒勒·凡尔纳回应帕科先生演讲,朗读《狩猎十小时》。  1882年 在《杂志》发表《鲁滨逊学校》。在《时代》发表《绿光》。《穿越不可能的旅行》首演。10月,定居夏尔·杜布瓦街2号。  1883年 在《杂志》发表《环游黑海历险记》。剧本《环游黑海历险记》首演。米歇尔·凡尔纳在尼姆与一名16岁年轻女孩相遇。  1884年 《时代》发表《烽火岛》。在《杂志》发表《南方之星》。在《费加罗画报》发表中篇小说《风雨之夜》。在地中海第四次、也是最后一次乘“圣米歇尔3号”长途旅行。米歇尔·凡尔纳与泰雷兹·塔通在尼姆举行婚礼。不久,米歇尔拐走在尼姆认识的年轻女孩让娜·勒布尔(1867~1959)。  1885年 《时代》发表《桑道夫伯爵》。与安德烈·洛里合作完成的《“辛迪亚”号的残骸》在《杂志》发表。第二次举办化装舞会。  1886年 在《杂志》发表《一张彩票》。在《辩论报》上发表《征服者罗比尔》。出售“圣米歇尔3号”。3月9日,加斯东·凡尔纳枪伤其伯父儒勒·凡尔纳。3月17日,赫泽尔去世。米歇尔·凡尔纳离婚,留下两个孩子。又于1890年与让娜·勒布尔结婚。  1887年 在《时代》发表《法兰西之路》,附《吉尔·布拉塔尔》。在《杂志》发表《北方反对南方》。戏剧《桑道夫伯爵》首演,他未参与剧本编写。2月15日,其母索菲·凡尔纳去世。11月,巡行比利时和荷兰,途中朗读童话故事《拉东一家奇遇记》。  1888年 在《杂志》发表《两年假期》。5月,当选亚眠市议会议员。(后来分别于1892、1896和1900年再次当选)。  1889年 在《杂志》发表《无名之家》。发行《北冰洋的幻想》(根据巴杜罗的笔记改写)。为亚眠市马戏团举行落成仪式。  1890年 在《杂志》发表《奇特旅行记》。健康状况欠佳,并逐渐恶化。创作《童年及青少年回忆录》。  1891年 1月在亚眠学士院朗读《2890年一位美国记者的一天》。这原是他儿子的作品,经他修改后买下。在《杂志》发表《拉东一家奇遇记》。发表演说《过剩的花》。《童年及青少年回忆录》被译成英语在波士顿出版。  1892年 《太阳报》刊行《特派记者:篷巴拉克历险记》。在《杂志》发表《喀尔巴阡城堡》。在亚眠市议会发表题为“答里基埃先生的演说”的演说。创作《昂蒂费尔师傅奇遇记》。继米歇尔(1885~1960)和乔治(1886~1911)之后,第三个孙子约翰出生。荣获国家四级“荣誉勋位”。  1893年 在《杂志》发表《小把戏》。在《费加罗画报》圣诞专号上发表《升D先生和降E小姐》创作《机器岛》和《利沃尼惨案》(初稿)。  1894年 在《杂志》发表《昂蒂费尔师傅奇遇记》。创作《壮丽的奥利诺科河》和《迎着三色旗》。发表演说《身不由己的主席》。  1895年 在《杂志》发表《机器岛》。创作《奥兰情游》和《冰岛怪兽》。饱受头晕病的折磨。米歇尔·凡尔纳应其父要求,创作《汤普森办事处》。  1896年 在《杂志》发表《迎着三色旗》和《奥兰情游》。《迎着三色旗》引发蒂尔潘诉讼案。作家痉挛病发作。创作《大森林》(《飞行村》)和《新瑞士》(《第二祖国》)。  1897年 在《杂志》发表《冰岛怪兽》。8月27日,保尔·凡尔纳去世。创作《一个怪人的遗嘱》和《着火的土地》(《在马热拉尼》),这部小说成了遗作。健康每况愈下。  1898年 在《杂志》发表《壮丽的奥利诺科河》。创作小说《看不见的新娘》(《威廉·斯托里茨的秘密》)和《诺里克兄弟》(《基普兄弟》),前者成了遗作。  1899年 在《杂志》发表《一个怪人的遗嘱》。8月,到小达尔和诺曼底作了最后一次旅行。创作《大海蛇》(《圣—埃诺克号历险记》)、《旅行基金》和小说《金火山》,最后一部成为遗作。  1900年 在《杂志》发表《第二祖国》。10月,离开夏尔·杜布瓦街,迁回隆格维尔大道较小的住房居住。  1901年 在《杂志》发表《大森林》(《飞行村》)和《圣—埃诺克号历险记》。创作三部小说,后来都成了遗作:《美丽的黄色多瑙河》、《天边灯塔》和《火流星》(《追赶流星》)。修改《威廉·斯托里茨的秘密》。  1902年 在《杂志》发表《基普兄弟》。严重衰老。创作《撒哈拉的海洋》和《上帝之后的主人》(《世界主宰者》)。  1903年 在《杂志》发表《旅行基金》。创作《埃多姆》,修改小说集《昨天和明天》,用《埃多姆》替换原来的《尚特莱恩伯爵》。修改《利沃尼惨案》。创作《探索  出殡  之旅》,未能完成。  1904年 在《杂志》发表《利沃尼惨案》和《世界主宰者》。  1905年 在《杂志》发表《大海入侵》(小赫泽尔给《撒哈拉的海洋》起的题目)和《天边灯塔》,这是米歇尔·凡尔纳改动的第一部小说遗作。3月24日,糖尿病最后一次发作,凡尔纳在亚眠逝世。[3]

6. 海底两万里在北冰洋发生的事

第一次遇险——遭遇角鲨:潜艇航行到太平洋时,在海底森林进行一场狩猎,遇到一对角鲨。全体人员伏倒在地,角鲨视力不好,没看到他们,逃过一劫。

第二次遇险——搁浅:潜艇在驶进波罗阿尔岛的时候,意外触礁搁浅,借助五天后太平洋的涨潮,返回海洋。

第三次遇险——土著人围攻:潜艇搁浅后,船上的人到附近陆地觅食休憩,遭到土著人围攻。船长给潜艇的铁扶梯通了电,土著人无法登上潜艇,他们遭到电击后纷纷逃跑。

第四次遇险——与鲨鱼搏斗:潜艇航行到印度洋时,到锡兰采珠场参观,为了救被鲨鱼攻击的印度采珠人,尼摩船长与鲨鱼搏斗。在危难关头,尼德·兰一叉刺中鲨鱼要害,将其杀死,救了尼摩船长。

第五次遇险——击杀儒艮:潜艇航行到红海(阿拉伯海底隧道)时,在捉捕儒艮时被报复,小艇差点被儒艮掀翻。尼德·兰抱住艏柱,用鱼叉刺中了儒艮的心脏。

第六次遇险——冰山封路:潜艇航行到南极海域时,在南极圈遭遇冰山封路。潜艇潜到更深的水层去,选择从冰山底下穿过去。

第七次遇险——缺氧:在南极点,遭到浮冰围困,潜艇再次搁浅,众人面临缺氧危险。众人轮流凿冰,并用沸腾的开水喷射冰,最后撞开冰层。

第八次遇险——章鱼袭击:潜艇航行到大西洋(朝合恩角开去)时,遭到章鱼袭击,艇员集体用斧头与章鱼肉搏,最后牺牲一名艇员,击退章鱼。

第九次遇险——战舰攻击:参观复仇者号的坟墓时,遇到了一艘战舰的攻击。尼摩船长下令用诺第留斯号攻击战舰底部,击沉了战舰。

第十次遇险——卷入大漩流:潜艇航行到北冰洋(挪威西海岸海域)时,阿龙纳斯教授、尼德·兰和康塞尔准备从艇上逃跑时,遭遇迈尔海峡的大漩流。三人被漩流抛人水中,被渔民救起。

7. 2012年中国北极科考船谁穿越了五个北冰洋边缘海

回答:北冰洋条约简称《北极条约》是面对北极区域的资源和水道争夺,在现有国际多边渠道中,国际北极科学委员会是唯一能够协调矛盾、发展合作框架的机构。

北冰洋(Arctic Ocean),又称北极海、冰水洋,是地球四大洋之一,是世界最小最浅又最冷的大洋。大致以北极圈为中心,位于地球最北端,被加拿大、美国阿拉斯加、俄罗斯、挪威、冰岛和格陵兰(丹)环绕,有狭窄的白令海峡与太平洋相通;通过格陵兰海和许多海峡与大西洋相连。

北冰洋是世界大洋中跨经度最广的大洋,也是世界上唯一无人定居的大洋。面积仅为1475万平方千米,不到太平洋的10%。它的深度为1097米,最深为5527米。古希腊曾把它叫做“正对大熊星座的海洋”。1845年,匈牙利布达佩斯地理学会命名,经汉文翻译为北冰洋。洋名Arctic源于希腊语,意指正对着大熊星座的海洋。2012年8月25日,北冰洋海冰面积达观测史以来最小。

8. 海底两万里南极冰山遇险

当潜艇驶到南极时,一次冰山翻倒后将他们的船封在冰层下面,面对的是闷死或压死的危险,他们轮流用铁镐凿底部厚10米的冰盖,又用开水喷射,将潜艇拉到挖好的大坑里,灌满储水舱,增加潜艇的重星,压碎了底部最后两米的冰层,终于脱困。

《海底两万里》是儒勒·凡尔纳的巅峰之作,在这部作品中,他将对海洋的幻想发挥到了极致,表现了人类认识和驾驭海洋的信心,展示了人类意志的坚韧和勇敢。

在小说里,凡尔纳借尼摩船长之口表达了对海洋的赞美和热爱:我爱大海!大海就是一切!它覆盖着地球的十分之七,大海呼出的气清洁、健康。

9. 轮船在北冰洋遇到的最大危险

第一次遇险——遭遇角鲨:潜艇航行到太平洋时,在海底森林进行一场狩猎,遇到一对角鲨。全体人员伏倒在地,角鲨视力不好,没看到他们,逃过一劫。

第二次遇险——搁浅:潜艇在驶进波罗阿尔岛的时候,意外触礁搁浅,借助五天后太平洋的涨潮,返回海洋。

第三次遇险——土著人围攻:潜艇搁浅后,船上的人到附近陆地觅食休憩,遭到土著人围攻。船长给潜艇的铁扶梯通了电,土著人无法登上潜艇,他们遭到电击后纷纷逃跑。

第四次遇险——与鲨鱼搏斗:潜艇航行到印度洋时,到锡兰采珠场参观,为了救被鲨鱼攻击的印度采珠人,尼摩船长与鲨鱼搏斗。在危难关头,尼德·兰一叉刺中鲨鱼要害,将其杀死,救了尼摩船长。

第五次遇险——击杀儒艮:潜艇航行到红海(阿拉伯海底隧道)时,在捉捕儒艮时被报复,小艇差点被儒艮掀翻。尼德·兰抱住艏柱,用鱼叉刺中了儒艮的心脏。

第六次遇险——冰山封路:潜艇航行到南极海域时,在南极圈遭遇冰山封路。潜艇潜到更深的水层去,选择从冰山底下穿过去。

第七次遇险——缺氧:在南极点,遭到浮冰围困,潜艇再次搁浅,众人面临缺氧危险。众人轮流凿冰,并用沸腾的开水喷射冰,最后撞开冰层。

第八次遇险——章鱼袭击:潜艇航行到大西洋(朝合恩角开去)时,遭到章鱼袭击,艇员集体用斧头与章鱼肉搏,最后牺牲一名艇员,击退章鱼。

第九次遇险——战舰攻击:参观复仇者号的坟墓时,遇到了一艘战舰的攻击。尼摩船长下令用诺第留斯号攻击战舰底部,击沉了战舰。

第十次遇险——卷入大漩流:潜艇航行到北冰洋(挪威西海岸海域)时,阿龙纳斯教授、尼德·兰和康塞尔准备从艇上逃跑时,遭遇迈尔海峡的大漩流。三人被漩流抛人水中,被渔民救起。

扩展资料

主题思想

《海底两万里》描绘的是人们在大海里的种种惊险奇遇。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

小说不但能激发人们对科学的兴趣,而且赞扬了像尼摩船长等具有反抗精神的战士形象,表现了他们的社会正义感和崇高的人道主义精神。

艺术特色归纳

1、构思巧妙,情节惊险。主人公先后经历了搁浅、土人围攻、同鲨鱼搏斗、冰山封路、章鱼袭击等险情。感人的场面让人难忘,恐怖的场面同样让人触目惊心,甚至更刺激人的神经,以至于读过之后还念念不忘,好像身临其境。

2、科学与幻想巧妙结合。潜艇在大海中任意穿梭,美妙壮观的海底世界充满了异国情调和浓厚的浪漫主义色彩,体现了人类自古以来渴望上天入地、自由翱翔的梦想。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