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舶技术经济论证指运用技术经济指标体系,通过多方案的比较、分析,对船舶的技术性能和经济效果进行论证,以便选择经济合理的船舶技术方案 15世纪初我国在航海方面有何成就?15世纪是世界历史上远洋航行探险取得重大突破的时代。在这个世纪的头1/3世纪中(1405—1433年),首先是由中国的伟大航海家郑和七次出航,突破了东亚与西亚东非之间的重洋阻隔,开辟了从中国经印度洋直通西亚和非洲东海岸的远航记录。 我国古代地文航海技术的成就,包括航行仪器如航海罗盘、计程仪、测深仪的发明和创造,以及针路和海图的运用等。 航海罗盘是我国发明的。我国发明指南针后,很快使用到航海上。航海罗盘上定24向,我国汉代就有24向的记载。北宋地理学家沈括的地理图上也用到过24向。把罗盘360度分作24等分,相隔15度为一向,也叫“正针”。但在使用时还有缝针,缝针是两正针夹缝间的一向,因此航海罗盘就有48向。大约南宋时已有48向的发明了。48向的每向的间隔是7.3度,这要比西方的32向罗盘在定向时精确得多。关于32向的罗盘知识在明末虽从西方传进来,但是我国航海家一直用我国固有的航海罗盘。 计程仪又叫“测程仪”。三国时期吴国海船航行到南海一带去,有人写过《南州异物志》一书,书中有这样的记载: 在船头上把一木片投入海中,然后从船首向船尾快跑,看木片是否同时到达,以此来测算航速航程。 这是计程仪的雏形。直至明代还是用这个方法,不过操作方法更为具体。 我国迟至唐代末年已有测深的设备。一种是“下钩”测深,一种是“以绳结铁”测深。深度达20多米,这还是浅水测深。再稍晚一些,有记载说用纲下水测深,“纲长50余丈,才及水底。”纲是大绳,50多丈,这已是深水测深了。 南宋末年吴自牧的《梦粱录》上说:“如果航海到外国做买卖,从泉州便可出洋。经过七洲洋,‘船上测水深约有七十余丈’。”当时测水这样深,可见我国宋代已经有比较熟练的深水测深技术了。 宋代已经有针路的设计。航海中主要是用指南针引路,所以叫做“针路”。有的古籍中叫“针经”,或“针谱”、“针策”。凡是针路一般都必写明某地开船、航向、航程和船到某地等。 至于海图,北宋徐兢《宣和奉使高丽图经》上已有海道图,这是我国航海海图最早的记载。我国现存最早的海道图是明代初期《海道经》里附刻的《海道指南图》。 明末时期有些古籍注明海上危险物,比如“有草屿”、“有芦荻”等,还有浅滩、暗礁、沙州以及岩石的记载。这些和近代海图上的要求大致符合。 |
上一篇:船舶主机无法启动有几种原因分析? | 下一篇:青岛的修船厂有哪些? |
DNV船级社认证是什么意思? |
2023-03-16
|
查看详情 >> |
天海防务是什么公司(天海防务股份有限公司) |
2023-02-25
|
查看详情 >> |
cape型船舶什么意思(cape船参数) |
2023-02-20
|
查看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