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网app 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机舱辅机 > 1000T内河散货船舶电力系统设计(船舶电力系统仿真)
1000T内河散货船舶电力系统设计(船舶电力系统仿真)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2-11-07 03:55    点击:165   编辑:admin

1. 船舶电力系统仿真

湖北船舶学院属于大专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创建于1950年,是一所中央与地方共建、由湖北省人民政府管理的全日制普通高等学校。

学院坐落在素有“九省通衢”之称的武汉市中心城区,南濒月湖,北临汉水。学院环湖而建,别具现代风格,是莘莘学子求学深造的理想园地。

学院坚持走特色办学之路,不断推进内涵建设,办学实力不断提升。学院是湖北省首批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全国技能紧缺型人才培养基地、全国职业教育先进单位、全国国防教育特色学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机械行业骨干职业院校、全国首批实施现代学徒制试点高职院校。学院荣获国家教育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优秀单位、中国职教特色职业院校、全国十大创新性高职院校、全国职业院校魅力校园、湖北省最佳文明单位、湖北省首批文明校园、湖北省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先进单位、湖北省依法治校示范校等荣誉称号,同时,学院也是全国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全国船舶工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单位等。

学院以“立足船舶、服务军工、面向社会”为办学定位,“以人为本、质量立院、特色创优”为治校方针。目前,学院适应国家经济建设发展的需要,已建成集船舶、交通、现代制造、经贸、建筑、旅游等多学科的综合型高等职业院校。

学院建有机械工程学院、交通运输工程学院、船舶与海洋工程学院、电气与电子工程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建筑工程与设计学院、计算机信息技术学院、商务贸易学院等8个二级学院,开设50个高职专业。其中国家级精品专业1个、国家示范性重点建设专业及专业群5个、教育部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个、国防军工专业6个、省重点与教改专业20个、省战略性新兴产业专业3个;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实训基地1个、国家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基地1个、国家海员培训基地1个;国家级精品课程6门、国家精品资源共享课5门、省级精品课程31门;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1个、教育部专业教学资源馆1个。

学院建有轮机中心、现代制造中心、电气自动化中心、计算机信息网络中心、商务中心等19个校内综合训练基地。拥有船舶建造、船舶机舱仿真、数控加工、PLC及自动控制、计算机网络技术、酒店服务等106个设施先进、功能完善的实训室。其中,国家财政部重点建设的实训室6个。

2. 船舶电力系统简图

圆圈中间有M表示 电机,M下面~表示交流形电机,3~表示三相交流,直线表示直流,等等。

1、槽式桥架代号:C 。

2、梯式桥架代号:T 。

3、托盘式桥架代号:P 。

4、组合式桥架代号:ZH 。

5、大跨距桥架代号:DJ 。

6、钢制:G 。

7、铝制:L。

技术符号

技术文件用图形符号是指用于技术产品文件上,以表示对象和(或)功能,或表明生产、检验和安装的特定指示的图形符号,例如:电气简图用图形符号、船舶布置图用图形符号等。

网站数据库中收录现行的含有技术文件用图形符号的国家标准共64项,所含技术文件用图形符号共5182个。

3. 船舶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

杭州米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以电力、船舶行业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监控系统工程和工业自动化产品销售为主的高科技公司。公司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船舶烟气清洁(EGC)控制系统集成商之一。

公司与美国泰科、美国ROCKWELL、奥地利SCHIEBEL、海康、德国FAHLKE、法国SCHNEIDER、意大利EUROTRO等公司合作,负责以上产品的销售、维护和技术支持。

米德科技本着“以客户为中心”的经营理念,立足对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和电力、船舶行业应用现状及未来发展的深远理解,始终坚持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凭借着强劲的企业实力和良好的品牌声誉,服务了全国电力、船舶行业用户。

4. 船舶电力系统设计PDF

一般指380以下电压的船用电压强系统。

交流船舶主电网额定电压为380V;照明负载为220V;直流船舶的额定电压有220V或 110V。电源额定电压约比电网电压高5%,如发电机为400V,照明变压器为230V。国外建造的交流船舶电网电压有440V的。

船舶电力系统主要是由电源、配电装置、电网与负载四部分组成。

5. 船舶电力系统建模与控制

详细设计直接指导生产设计,很多大船厂的in house设计单位再做生产设计的时候,规定严格按照详细设计的图纸进行3D建模及出图。

如果生产设计中发现的确详细设计有问题,比如有干涉或者位置、安装等明显错误,一般生产设计单位需要按内部流程,由生产设计工程师向其主管提出问题,主管审核后,再经过技术部门向详细设计单位提出修改意见,详细设计单位修改后,再反馈给生产设计部门。这个过程的每一步都有详细书面记录。这是根据我原来工作的一个200多人的生产设计部门的经验而写的。

6. 船舶电力监控系统

        米德科技是杭州米德科技有限公司。成立于2009年。是以电力、船舶行业自动化控制系统集成,监控系统工程和工业自动化产品销售为主的高科技公司。

        公司目前是全球最大的船舶烟气清洁(EGC)控制系统集成商之一。本公司与美国泰科、美国ROCKWELL、奥地利SCHIEBEL、海康、德国FAHLKE、法国SCHNEIDER、意大利EUROTRO等公司合作,负责以上产品的销售、维护和技术支持。

7. 船舶动力装置仿真技术

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05年12月12日,是国内重点高校设立的第一个“核学院”,也是国内最早设置核专业的高校之一。1959年“哈军工”成立了核动力装置专业,专业任务为我国培养核动力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设计开发和运营等专门人才。

学院现设有“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反应堆工程”、“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核技术”、“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拥有“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核能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和 “核能科学与工程”、“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核技术及应用”、“核燃料循环与材料”等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核能科学与工程”、“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国防特色重点学科,“核反应堆工程”、“核技术”、“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3个本科专业是国防特色紧缺专业。拥有国家外国专家局、教育部“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本科实验教学中心等,实验室总面积1万余平方米。学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研成果34项。目前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计划、国防基础和国防预研等高水平研究课题多项,科研经费总额超过1亿元。

在长期的教学科研过程中,学院汇聚与培养了一批知名的核动力专家和优秀的年轻学者,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奋发向上、团结协作的高水平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总数88人,其中通过实施“111引智计划”聘请国外知名学者11人,外聘兼职教授1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际学术大师1人;专职教师65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4人,拥有首批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团队1个,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多人在国家级学术组织和专家组中任职。

学院与日本的京都大学能源学院、日本冈山大学、丹麦技术大学、挪威能源技术研究院IFE(OECD NEA Halden项目)等达成合作研究、互换研究生的协议,能够为学生提供出国学术交流和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的条件。国家原子能机构(CAEA)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合作,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共同实施IAEA-CAEA核能教育项目,为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培养核专业人才。

学院秉承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大学至真、大工至善”的校训,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工作,按照“宽视野、厚基础、能力强、素质优”的要求,努力培养“思想品质好,辨识能力强、掌握核科学知识”的创新型人才。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862人,留学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182人。学院已培养毕业生2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800余人,研究生300余人;毕业生中80%以上在我国核能开发领域从事设计开发、生产运行和管理工作,许多人已是我国核科技发展的骨干,为我国核动力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并对我国核动力技术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100%,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学院发展目标是成为国内一流的核科学与技术领域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地,成为核科学与技术领域基础性与创新性研究的基地之一。

应同学的要求,简单介绍一下核学院的师资情况,博士生导师信息转自哈尔滨工程大学网站博导名录

博士生导师:

姓名:张志俭

专业: 核能科学与工程

方向: 核动力运行与仿真 ;核动力安全可靠性。

简介:男,1963年10月1日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现为中国核能学会常务理事、船用核动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造船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核安全专家委员会成员。89年5月硕士毕业参加工作,92年5月任讲师,94年晋升为副教授,99年任教授,2001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核动力运行仿真和安全可靠性研究工作,在国内杂志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已发表论文19篇,撰写6篇科技报告。共荣获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6项,其中5项为第一完成人。95年获中船总公司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目前主持多项国家和部委科研项目。在核动力运行与仿真、安全可靠性2个方向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

姓名:阎昌琪

专业: 核能科学与工程

方向: 核动力装置性能

简介:男,1955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核动力专业分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学会船用核动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核学会反应堆热工流体专业委员会委员。1980年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核动力装置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6年晋升为教授。曾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进修学习;瑞士的苏黎世高等工学院学习和工作。主要的研究工作领域是:核反应堆热工水力、两相流动和传热、强化传热技术及应用等。近来年在强化传热技术等项目研究中获得4项部级科技进步奖。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基础研究项目"核电站固有安全性新方法研究"、"强化传热技术研究"、"仿真模拟器建设"。出版的著作有:《核反应堆工程原理》、《气液两相流》、《核能工程专业英语》、《动力工程专业英语》等。在相关的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52篇,收入EI检索5篇。1996年被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评为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1年获黑龙江省优秀留学归国人员报国奖。目前从事的教学课程有:核反应堆工程、两相流体力学、反应堆及核电站安全分析、专业英语等。指导博士研究生的专业方向是核动力装置性能。

姓名: 韩伟实

专业: 核能科学与工程

方向: 核动力装置设备

简介:男,1949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核学会理事、中国核教育学会常务理事、船舶工业国防科技预研舰船动力技术专业组成员、哈尔滨船大工程技术设计研究院能源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核动力装置专业,工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核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承担本科生的"反应堆热工学"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硕士研究生的"核反应堆工程"、"核动力设备"、 "密封结构与材料"教学;博士研究生的"核反应堆工程设计"教学;长期从事船用核动力的科研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或主要科研成员从事过"核动力装置压力安全系统安全阀研究"、"核动力装置造水系统水位调节器研究"、"大功率蒸汽动力装置关键技术研究"、"零泄漏阀门技术研究"、"新型汽水分离技术研究"等科研工作。曾获国家发明三等奖一项、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和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六项。主持了本校"211工程"子项目之中的"微小型核动力综合实验装置"的建设工作。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微小型核动力和超导磁流体推进。近年来,在《核动力工程》、《船舶工程》等刊物和船用核动力年会等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十多篇论文。

姓名: 夏虹

专业: 核科学技术与安全

方向: 核科学技术与安全

简介:女,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1985年起从事核科学技术与安全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误差理论》、《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智能仪表》、《智能检测与数据融合》、《热工测试技术》、《核工程检测技术》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各1部。在测量检测技术方面,对相关理论及其测量方法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用自相关、互相关、极性相关等方法检测核动力装置中多项流的流速测量。采用多种传感器综合检测与数据处理方法,检测全船的辐射剂量,解决了核辐射防护的智能监测问题。在核动力装置的故障诊断方面,提出了基于数据融合的设备故障诊断的理论和方法。从方法论与系统论的角度建立故障诊断中数据融合的功能模型和计算模型,高度概括、抽象和反映出这种方法的本质特性和关键技术。目前正主持和参加三项”十五”国防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并完成了预研项目多项,其中,二项获得原中船总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核科学与工程》、《核动力工程》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1985年起从事核科学技术与安全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误差理论》、《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智能仪表》、《智能检测与数据融合》、《热工测试技术》、《核工程检测技术》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各1部。在测量检测技术方面,对相关理论及其测量方法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用自相关、互相关、极性相关等方法检测核动力装置中多项流的流速测量。采用多种传感器综合检测与数据处理方法,检测全船的辐射剂量,解决了舰船核辐射防护的智能监测问题。在核动力装置的故障诊断方面,提出了基于数据融合的设备故障诊断的理论和方法。从方法论与系统论的角度建立故障诊断中数据融合的功能模型和计算模型,高度概括、抽象和反映出这种方法的本质特性和关键技术。目前正主持和参加三项”十五”国防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并完成了预研项目多项,其中,二项获得原中船总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核科学与工程》、《核动力工程》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姓名:孙中宁

孙中宁,男,196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实验中心主任,院长助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983-1987年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学习,1987-1990年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从事强化换热技术研究,毕业后留校任教。1995-1999年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从事环隙流道自然对流沸腾换热研究;2000-2002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从事窄环隙流道沸腾及单相对流换热研究;2003-2004年在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工作,从事瞬态两相流分析。主要研究领域:反应堆热工水力、气液两相流动与沸腾换热、单相对流换热、强化换热技术。先后主持和参加了20余项科研课题,获得获得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4项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专利3项,出版国防重点教材1部。指导研究生7人,其中4人已毕业。

主要研究方向:核动力装置性能,核动力装置热工水力。

姓名:彭敏俊,男,1968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核动力仿真研究中心副主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任中国核学会反应堆运行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核能和谐发展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ISNPP)委员,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是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主编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 30余篇。指导研究生19名。

主要研究方向:核动力装置运行与仿真、核动力装置安全性与可靠性。

曹欣荣,女,196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任国家核安全与辐射环境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计算物理学会反应堆数值计算与粒子输运专业委员会委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核动力装置运行与仿真、反应堆堆芯物理设计计算方法及仿真、核反应堆安全、核动力装置安全性与可靠性。

高璞珍,女,1968年生,博士,教授。

主要从事核动力装置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92年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工程热物理专业,获硕士学位。2000年获轮机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2001年去法国Grenoble 的INPG大学LEGI实验室,进行微通道内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2002年—2003年去香港理工大学进行火灾安全工程合作研究。多年来主要参加核动力装置热工水力特性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尤其是海洋条件的影响方面。参加完成了《摇摆对自然循环能力影响的理论研究》、《海洋条件对潜艇核动力装置热工水力特性影响试验研究》等多项国防项目,目前负责或者参与科研项目十多项,其中4项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或者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在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了三十余篇文章,其中第一作者的十多篇,被SCI索引2篇、EI索引6篇,主编教材一部《核动力装置用泵》。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出版学术著作1部,获得国家专利1项。主持省级精品课程1项,被评为黑龙江省师德师风建设先进个人。指导硕士研究生7人,毕业2人。

主要研究方向:核动力装置性能,核动力装置热工水力。

【教授】10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孙中宁 沈明启 张志俭 高璞珍 阎昌琪

夏虹 黄渭堂 曹欣荣 韩伟实 彭敏俊

【副教授】9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俊玲 田瑞峰 孙立成 杨

明 赵强 矫彩山 曾和义 黎 华

【讲师】14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建军 刘中坤 刘春雨 刘永阔 朱海山

李希川 杨志达 周杰 郭赟 栾秀春

高杨 黄莹莹 曹夏昕 谭思超

【助教】4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贺 谷海峰 李伟 范广铭

【实验师、工程师、技师】7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文祥 王志明 许岷 成守宇

沈宇翯 张滨

初试的大学物理和基础化学可以自选。报名的时候你可以选择。

8. 船舶电力系统仿真图

1.航线设计与实施;

2.沿岸、近海、狭水道、内河航行及船舶避碰的模拟;

3.不同天气及能见度(晴天、多云、阴天、雾、雨等)、不同海况(风、浪、流等)、不同时间(白天、昼夜连续可变)条件下的航行、操纵模拟;

4.使用助航仪器、雷达/ARPA、电子海图显示与信息系统(ECDIS)、无线电通讯等为一体的综合智能导航模拟;

5.搜救行动模拟,VTS模拟;

6.采用六自由度(前后、侧移、船首向变化、纵摇、横摇、垂荡)船舶水动力数学模型的基础上,能真实地模拟本船在开阔水域的水动力学特征(包括气象、潮汐、流的影响),能真实地模拟本船在受限水域的水动力学特征(包括浅水、岸壁和船间效应),能真实地模拟本船在锚、车、舵、缆、拖轮作用下的响应;

7.各种类型、大小的船舶操纵模拟(包括杂货船、散货船、客船、油船、集装箱船、液化气船、化学品船、高速船、超大型船舶、拖轮等);

8.靠离码头操作模拟(车、舵、锚、缆以及拖轮协同操作)。

9. 船舶电力系统仿真软件

中船e学app是一款专门为中国船舶所打造的软件,用户可以通过这款软件来学习相关的知识,在这里分类会更加的明显,同时还有更多的学习内容,可以从多个不同的方面去帮助用户更好进行学习,用户还可以通过这款软件去和老师进行沟通,解答疑难问题。

10. 船舶电力系统建模

室内三维建模的关键技术?三维建模的关键技术为定点三维激光扫描和车载激光扫描。

有些地物自身复杂度高且三维可视化要求高,传统手工三维建模方式就不能满足其建模要求,此时需要利用三维激光扫描的方式完成工作,如历史文化保护建模、旧有钢厂地上管线建模、复杂立交桥建模工作等。三维激光扫描建模方式可分为定点三维激光扫描和车载激光扫描,其技术原理相似,只是载体方式不同而产生的工作方式不同。

1 定点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定点三维激光扫描是利用激光测距的原理,通过记录被测物体表面大量的密集点的三维坐标、反射率和纹理等信息,可快速复建出被测目标的三维模型及线、面、体等各种图件数据。由于三维激光扫描系统可以密集地大量获取目标对象的数据点,因此相对于传统的单点测量,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也被称为从单点测量进化到面测量的革命性技术突破。利用该项技术进行了三维模型的建设,效果较好。

2 车载激光扫描技术

车载激光扫描技术是通过将激光扫描仪置于移动平台之上进行作业的方式。车载激光扫描测量系统包括:移动平台、POS系统(位置姿态测量系统)或导航传感器、测量系统3个基本部分。移动平台一般是汽车、船舶等用于承载移动测量系统的装置。车载激光扫描仪器可以在短距离内作业,采集速度快、精度高、密度大,由于其可沿着街道快速行驶,从而可以快速获取街道两侧地物的几何信息和纹理信息,目前已经成为城市空间信息快速获取的主要手段之一。

通过上述方式,可以快速获取三维点云数据和纹理信息,从而快速得到复杂结构的三维模型,如立交桥。同时,还可以快速获取街景数据,是一种有效获得城市空间信息的方式。目前,已经应用车载激光扫描方式获得了城市主要街道街景数据和四环内所有立交桥的三维精细模型。

11. 船舶配电系统

随着船舶大型化、多功能化和节能化的发展,对船舶电力系统的要求越来越高。船舶电力系统是船舶的最重要系统之一,船舶电力系统的优劣直接关系到电站供电的连续性、经济性、电能质量,保证船舶电气设备的安全可靠地工作,进而确保船舶、船上货物和人员安全。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