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网app 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机舱辅机 > 海洋船舶网站(中国船舶海洋)
海洋船舶网站(中国船舶海洋)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2-11-07 00:50    点击:134   编辑:admin

1. 中国船舶海洋

船员的待遇全国都差不多,主要看你等级,还有就是航线,目前国外航线的话,高级船员10000-50000,国内的5000-30000不等的。分等级的。

2. 中国船舶海洋装备研究院

浙江现代船舶设计公司 浙江远东船舶设计公司 杭州泰达船舶设计公司 杭州江海船舶技术公司 杭州海通船舶技术公司 浙江欣海船舶设计研究院 浙江海洋水产研究所船舶设计室 宁波东方船舶设计公司 宁波海星船舶设计公司 等共约25家。

3. 中国船舶海洋装备研究院招聘

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第七〇一研究所简称701研究所,每年都在招收大学毕业的研究生,招收女生研究生。具体情况介绍一下:

该所是我国舰船总体研究设计军工科研单位,是我国舰船装备研制的国家队,被誉为“战舰摇篮”。本部位于湖北省武汉市繁华市区,在上海市设有分部。

下设有总体研究室(部)、专业研究室。建有电磁兼容性、声隐身技术国防重点实验室,拥有船舶与海洋工程和机械工程博士后流动站,拥有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制造、舰船电磁兼容技术、工程力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一等奖,以及700余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成果。

由多学科、多专业的优秀人才组成,博士、硕士占全所近80%,其中包括中国工程院院士3名,享受国务院政府专项津贴专家50余人,多人获评国家特殊贡献专家、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科技工作者等荣誉。

该所(武汉本部、上海分部)面向全国招聘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男、女不限。

4. 中国船舶海洋探测技术产业园研发中心

我国新一代远洋综合科考船“科学”号,29日圆满完成中国科学院战略性先导专项“热带西太平洋海洋物质能量交换及其影响”2017年南海综合考察航次任务,抵达深圳补给。本航次中,我国首次实现了缆控式和自治式水下机器人深海交汇拍摄,不同类型装备协同作业,同时对南海一冷泉区进行了精细调查,取得了大量生物样品。

亮点一:水下机器人深海“约会”

在1000多米深的黑暗海底,一个根据预编程自主航行的机器人穿梭而过,能用另外一个机器人在海底准确找到它并跟踪拍摄吗?我国科学家在本航次做到了!

7月26日,“科学”号搭载的缆控式遥控无人潜水器“发现”号与自治式水下机器人“探索”号在南海北部实现深海交汇拍摄,这也是我国首次实现上述两类水下机器人交汇拍摄。

航次技术首席、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所长李硕说,虽然看上去是一次简单拍摄,但里面蕴含了非常复杂的技术体系,非常令人兴奋。

李硕介绍,“探索”号是自治式水下机器人,下水后根据预编程自主航行。在本潜次中,它保持距海底5米进行光学拍照。要实现这两类水下机器人交汇拍摄,“探索”号稳定性和可靠性要非常高,航行位置和姿态控制要非常精准,导航定位能力要非常强,这样才能克服海底洋流和复杂地形影响,按照预设路径和时间出现在预定位置。

航次首席科学家孙松说,要实现交汇拍摄,还需要母船和遥控无人潜水器“发现”号的精准配合。由于“发现”号和母船之间有一根缆相连,因此母船要有非常精准的动力定位能力,同时“发现”号要具备精准导航定位能力,准时准确出现在相应位置,捕捉并跟踪拍摄“探索”号。

“两种不同类型的水下机器人和母船由三个不同团队操控,这次交汇拍摄体现了三个团队高水平的操控能力,以及相互之间的配合能力。”李硕说。

亮点二:不同类型探测装备协同“作战”

航次第二航段开始后,科考队员率先将“探索”号自治式水下机器人布放到海水中,它随即开始进行大范围地形扫描和拍照。

基于“探索”号探测资料,科考队员选择了最想要调查的区域,连夜将“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布放到水中。

在“发现”号即将结束作业时,科考队员又将深海着陆器布放到海底。“发现”号准确找到着陆器位置,将其移动到科学家最想观测位置。深海着陆器将拍摄冷泉区生物三个月的生活习性和变化。

这只是“科学”号搭载的系列海洋探测装备协同作业一个缩影。本航次中,还实现了高通量深海海水采集及分级过滤系统、海洋生物光学剖面测量系统和船舶自身海洋探测装备的协同作业。科考队员在本航次还布放了12台水下滑翔机,开展组网同步观测,可测得流体温度、盐度、浊度、含氧量、海流强度和运动方向等数据和资料。

孙松说,此次利用“科学”号搭载我国自主研发系列海洋探测装备开展协同作业,提高的不仅是科考效率,更重要的是有利于解决海洋中的重大科学问题。

亮点三:探秘南海冷泉“海怪”

我们都知道万物生长靠太阳,但在深海的冷泉区,这里漆黑、高压,到处都是甲烷等化学物质,但却有非常繁茂的生物生存,这让科学家非常感兴趣。

冷泉是指来自海底沉积界面之下,含有硫化氢、甲烷及其他富碳氢化合物的流体的渗漏活动,这些流体与海底温度相近。1983年美国科学家查理斯首次在墨西哥湾佛罗里达陡崖发现冷泉,之后世界范围内不断涌现有关冷泉的报道,现已在全球大陆边缘海底发现上千个活动冷泉。

在本航次中,“发现”号遥控无人潜水器在南海一冷泉区采集到了100多只白色的潜铠虾、棕色的贻贝和少量阿尔文虾等,有些生物到船上还活着,这让科学家非常兴奋。

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副研究员蒋维说,冷泉区生物和常见的近海生物有很大区别,它们生活在海底,没有光,所以眼睛都退化了。同时,它们身上或者体内都附着了很多微生物,它们就依靠食用这些微生物而生存,而这些微生物是依靠甲烷等化能而生存。

“我们将用这些生物样品开展极端环境下生物进化与演变、生物多样性、基因测序,以及冷泉生物与地质环境的关系等方面的研究。”蒋维说。

5. 中国船舶海洋探测技术产业园研发中心,弱电智能化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考研方向共有4个,分别为物理海洋学专业方向、声学专业方向、水声工程专业方向、海洋科学专业方向。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考研方向1:物理海洋学

专业介绍

物理海洋学是海洋科学的一个二级学科,主要是运用物理学的观点和方法研究海洋中的力场、热盐结构、以及因之而生的各种机械运动的时空变化,并研究海洋中的物质交换、动量交换、能量的交换和转换的学科,是海洋物理学中的一个分支。

研究方向

浅海动力学、灾害性海洋动力过程、波浪理论与应用、海洋环流与应用、环境海洋学、海洋物理监测原理及技术。

就业方向

就业领域的重点是海洋交通运输业、海洋渔业、海洋油气业、滨海旅游业、海水利用、海洋制药、海洋保健品开发、海盐及盐化工业、海洋服务业、海洋能发电、海水化学元素提取、海洋采矿业,以及新兴的海洋空间利用事业等。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考研方向2:声学

专业介绍

声学是物理学的一个二级学科,是研究媒质中机械波(即声波)的科学,研究范围包括声波的产生,接受,转换和声波的各种效应。同时声学测量技术是一种重要的测量技术,有着广泛的应用。最简单的声学就是声音的产生和传播,这也是声学研究的基础。

培养要求

声学要求学生在本学科专业领域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了解有关声学发展的国际前沿领域和发展动态,具有一定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和较强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在科学研究和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

就业前景

在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严峻的背景下,毕业生的深造比例达50%以上。超过 60% 的毕业生继续深造,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长期保持在100%以上。

声学的就业方向是: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和高科技公司。主要从事音频工程,建筑声学,噪声控制,超声电子器件,超声医疗仪器,以及 IT行业等领域相关的各类工作。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考研方向3:水声工程

专业介绍

水声工程为国家重点学科,本学科所依托的国家级“水声技术重点实验室”作为我国水声技术基础研究最重要的研究单位之一,研究方向基本涵盖了水声技术的全部研究领域,基础研究、应用技术研究、水声装备研制和系统集成技术研究等多方面和谐发展。

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兼顾声学、振动和信号处理的高层次水声研究人才。学位获得者应具有扎实的声振基础理论知识,掌握水声学科的特点和发展方向,具备从事水声工程应用基础研究的能力。通过硕士阶段学习和论文工作的锻炼,培养理论和实践方面的独立工作能力,能对与本学科有关的实际问题作出有创新的研究成果。

发展前景

水声工程专业的一级学科是船舶与海洋工程,以国防领域为主要研究背景,涉及声学、水声学、信号处理、测试技术等多种学科的基础理论和技术。人才众多,就业前景比较光明,就业面宽。在未来迅速发展的声学领域中,具有较强的竞争能力和发展前景。

海洋资源开发技术专业考研方向4:海洋科学

专业介绍

海洋科学专业培养具备海洋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能在海洋科学及相关领域从事科研、教学、管理及技术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培养要求

该专业学生具有坚实的数学、物理学及海洋科学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海洋科学研究方面的基本训练,掌握海洋科学基本调查方法和实验技能,具有从事海洋调查和海洋科学研究的基本能力。  

就业前景

国家对于海洋科学采取积极支持发展的政策,也大力发展海洋科学的教育。如今海洋科学专业的毕业生一般采取自主择业、双向选择的就业政策。当下随着行业的发展,如今该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状况较佳,特别是海洋资源开发、海水养殖、海洋生物医药、海上运输、海洋油气开发和食品工业等部门吸收人才最多。近几年,我国在海洋科学上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尤其是在海洋资源利用、海底石油勘测、海产品生产等方面,已经达到世界领先地位。因此该专业就业形势良好,由于该专业工作环境的特殊性和国家的政策倾斜,从业人员的收入状况良好,且有持续增加趋势,特别是该专业的高级人才供不应求,所以行业制定优惠政策以吸引人才。

6. 中国船舶海洋投资有限公司

不是央企,上海外高桥造船海洋工程有限公司地址位于 上海市浦东新区南汇新城镇沧海路1001号,于2007年10月15日在工商局注册成立,注册资本为103000万人民币,公司主要经营FPSO船体及上部模块、海洋工程船舶、半潜式钻井平台、自升式钻井平台、TLP平台、钻机模块、船舶上层建筑、特种分段的加工制作,海洋平台的修理,钢结构件的设计制造修理,船舶相关材料、设备的销售,从事货物及技术的进出口业务。

7. 中国船舶海洋信息装备产业园项目

中国重工有风电项目:公司把握风电产业发展机遇,紧抓风电抢装潮带来的市场需求,风电配套装备制造生产和销售稳中有升。

1. 主营业务

军工军贸、船舶制造及修理改装、舰船装备、海洋经济产业、能源交通装备及科技产业

中国重工主要业务涵盖军工军贸、船舶制造及修理改装、舰船装备、海洋经济产业、能源交 通装备及科技产业等五大业务板块,为全产业链的舰船研发制造上市公司。

作为海军装备的主要 供应商,公司军品业务领域主要包括:航空母舰、核动力潜艇(分包)、常规动力潜艇、大中小 型水面战斗舰艇、大型两栖攻击舰、军辅船等。 报告期内,公司以相关动力业务资产参与控股股东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以风帆股份有限公 司为依托打造的动力业务平台,截至本报告披露日,该事项涉及的风帆股份重大资产重组事项已 获得中国证监会核准批复。

2. 中国重工风电业务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重庆船舶工业公司、重庆齿轮箱有限责任公司等多方共同投资组建了“专门从事风电整机研发和制造”的海装风电。

在风电领域,强力发展风电增速齿轮箱、偏航变桨齿轮箱等现有优势产品、风力发电机组和风电主轴产品,持续发展轮毂、主轴轴承座等风电配套件产品,加快发展风电控制系统等产品,开拓风电塔筒等风电配套产品市场,研发风电机组减振元件、风电弹性支撑制品、风电齿轮箱、桨榖、风电偏航器、风电变桨器等主要风电配套装备以及核级应急发电机组等产品。

8. 中国船舶海洋信息装备产业园

北京714所是事业单位。

北京714所即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四研究所,始建于1963年,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奥运村地区,是我国船舶工业的综合性科技信息研究机构,是国防船舶技术基础骨干单位。

北京715所获得“国防科技进步一等奖”等省部级以上科技成果奖150余项,获“中央国家机关文明单位”、“首都文明单位”等荣誉称号。 

七一四所始终坚持聚焦主责主业,聚力兴装强军,坚守国防科技信息研究主阵地,切实履行服务海军装备发展和支撑顶层管理决策的使命职责。业务方向涉及国防科技信息研究、船舶与海洋产业经济研究、知识产权与知识管理研究、国际海事与标准化研究、数字媒体制作、国防战略研究、系统工程研究、第三方评估与服务、科技文化产业和信息化产业等。 

9. 中国船舶海洋工程研究院

在广州革新路,现在叫中船广州船舶与海洋研究院,六0五院

10. 中国船舶海洋装备研究院人才公寭进展如何

船舶专业就业前景好。

船舶专业这个专业因为开设此专业的院校较少,因此这方面的人才备受欢迎。毕业生到船舶与海洋工程设计研究单位、海事局、国内外船级社、船舶公司、船厂、海洋石油单位、高等院校、船舶运输管理、船舶贸易与经营、海关、海上保险和海事仲裁等部门,从事船舶与海洋结构物设计、研究、制造、检验、使用和管理等工作,也可到相近行业和信息产业有关单位就业。

11. 中国船舶海洋装备研究院人才公寓

广东中船军民融合研究院是由隶属中国船舶集团的中国船舶工业综合技术经济研究院发起,在东莞松山湖高新区管委会大力支持和推动下成立的公司制新型研发机构,是东莞市松山湖高新区为深入贯彻国家发展战略,推动军工与民营科技资源互动共享而成立的创新平台。也是中国船舶集团在全国布局的首个军民融合“双创”平台。

军融院旨在支撑中国船舶集团“双创”总体工作,完善中国船舶集团科技成果转化体制机制创新模式与投资模式,助力地方企业进入国防军工科研生产体系,构建高层次、综合开放式的集研发、技术交易、产业孵化和投资于一体的“双创”平台,打造以海洋智能技术与装备为特色的产业示范基地。

军融院自成立以来紧密围绕以船舶海洋智能装备为核心的新兴产业,以船舶工程、人工智能与自动化、网络信息安全、高端电子信息、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为重点,专业化指导民营企业军工资质办理、军工市场对接、民参军辅导、创业项目孵化以及产业基地运营、国防科技成果转化等系列军地协作特色创新服务。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