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网app 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机舱辅机 > 法国哪些大学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法国哪些大学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
法国哪些大学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法国哪些大学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2-11-06 01:45    点击:204   编辑:admin

1. 法国哪些大学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

柳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00年,是目前华南、西南地区主要的大型钢铁联合生产企业,跻身中国500强企业之列。

目前,公司集成了以用户需求为导向的低成本、高效率、洁净钢生产服务平台。主导产品为中厚板、连轧中型材、高速线材、小型材,已形成 60 多个系列、500 多个品种。

公司以大国之材造大国重器,国家鸟巢体育场、中国天眼、港珠澳大桥、核电站都有柳钢产品的精彩。

公司在满足华南,辐射华东、华中、 西南市场的同时,还远销至东亚、南亚、欧洲、美洲、非洲等 10 多个国家和地区,广泛应用于机械制造、能源交通、船舶、桥梁建筑、家电、汽车、金属制品、核电、拉绳等行业。

其中,公司管桩钢筋用热轧盘条30MnSi、低合金结构钢板获评 “金杯优质产品”。船舶及海洋工程用结构钢获评 “全国市场质量信用AA等级” 用户满意产品;钢筋混凝土用热轧带肋钢筋等5个产品荣获全区市场质量信用等级评价AA级用户满意产品。船用钢板持续保持CCS(中国)、DNV·GL(挪威·德国)、BV(法国)、LR(英国)、NK(日本)、ABS(美国)、KR(韩国)等8国船级社的工厂认可;结构用钢板获得欧盟“CE”和新加坡“FPC”认证,新国标高强钢筋通过冶金产品质量“MC”认证。

公司高度重视营销服务,积极“走出去”,实现从“坐贾”到“行商”的转变,建立了经销商销售、直供终端客户销售、电商销售、出口销售等多种灵活的销售模式。同时,致力于提升用户满意度,成立技术服务小组,对终端用户开展现场跟踪、技术交流服务,为客户提供了更具针对性、更专业的售后服务。

公司累计建成 500 多项技术先进的节能环保项目,有效确保了工业废水“零”排放、废渣与废气全部综合回收利用,实现了现代化钢企与宜居城市的和谐相融,也成就了柳州市“工业城市中山水最美,山水城市中工业最强”的美誉。

 

2. 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最好的大学

船舶专业是个很辛苦的专业,虽然好找工作,但是你要知道为什么好找工作~~~至于海洋大学的此专业属于一般般的吧,毕竟不是哈工程、大连理工、武汉理工这些业内顶级学校

3. 船舶航海专业哪所大学最好

船舶与海洋工程强一些

水声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两个专业是西北工业大学国家级一流本科专业。

信息工程是西北工业大学省级一流本科专业。

西北工业大学(Northwestern Polytechnical University)简称“西工大”,位于陕西省会西安,直属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央直管副部级建制,是中国唯一一所以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三航)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位列国家“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985工程、211工程。

4. 国际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大学排名

当然没的说,哈工程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全国排名第二,仅次于上海交大。毕业后有机会去中海油,不过机会不大,去船厂的多一点,随着上海国际航运中心的地位在将来的确立,这方面的人才的需要将越来越大,暂时不会太挤。至于留学问题不用太担心,中英合资专业出国留学的每年就几十个,大多数都在3年后转入正规班三年级,就是得多学一年,不过努力的话相信在英语上较他们有很多优势,现在既精于技术又有不错的外语水平的人才还是很抢手的,将来就业方面预计会不错。

5. 海洋和船舶工程专业

很值得,可以选择报考专业。

6. 法国哪些大学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硕士

法国水量充沛,大小河流遍布全国,主要的大河有卢瓦尔河、罗讷河、加龙河、塞纳河。

卢瓦尔河。卢瓦尔河全长超过1000公里,是法国最长的河流,它发源于中央高原南部,先向北流,到达中部的奥尔良后就折而向西,然后一路向西,在法国一个叫南特的城市附近注入大西洋。

卢瓦尔河的流域面积达10余万平方公里,两岸支流众多,水量很大。

卢瓦尔河沿岸是法国重要的农业区,两岸地势低平,土地肥沃,加上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使这里一年到头风调雨顺,农业十分发达。为了运输大量的农产品,很早以前法国人就凿通了它与塞纳河之间的运河,这样农产品就可以从卢瓦尔河两岸的农场直抵巴黎。

也许由于农业太发达的缘故,当法国其它地方工业大发展时,卢瓦尔河两岸的农民们仍然只守着他们的葡萄园过日子,因此这里的工业到现在还比较落后。

卢瓦尔河两岸的田园风光之美也是有名的,只见一片翠绿之中掩映着一座座秀丽的古堡,农民们别致的村舍错落有致地立于卢瓦尔河两岸,美不胜收。

罗讷河 。 罗讷河源出瑞士境内阿尔卑斯山的罗讷冰川,先往西流,经过一系列的高山幽谷后注入美丽的日内瓦湖,越过日内瓦湖后继续西流,不久便进入了法国。这时已经到了侏罗山脉,在深山之中蜿蜒曲折,时南时北,但总的来说仍向西,一直到达法国的第二大城市里昂。在这里它接纳了最大的支流索恩河。此后它便折而向南,在西边的中央高原与东边的阿尔卑斯山之间奔流,最后再注入地中海。

罗讷河全长超过800公里,流域面积近10万平方公里,在法国境内长500多公里。罗讷河的河水以冰雪融化补给为主,因此夏季水位要高于冬季。里昂以上为上游,里昂以下至阿维尼翁为中游,此后直至地中海为下游。

像卢瓦尔河一样,罗讷河两岸风光也十分优美,我们从举世闻名的美湖日内瓦湖是它流程中的一部分就可知了。

由于水流湍急,罗讷河一直水利资源丰富而不利航行,后来法国人拦河修建了多处大型水利工程,使河道变畅通。现在大型船舶可以从地中海直抵里昂,罗讷河也成了黄金水道。

加龙河 。 加龙河位于法国西南部,源头在比利牛斯山脉中段西班牙境内,高山上的冰川是它最初的水源。发源后不久它就进了法国,最初向北流,到达图卢兹后折而往西北,越过亚奎丹盆地后在波尔多北面不远处流入大西洋。

加龙河的入海口既宽又长,像喇叭,又像个小海湾。

加龙河全长近600公里,支流众多,水量十分丰富,流域面积近6万平方公里。

加龙河很少通航,主要原因是水量虽大,但很不稳定,经常洪水泛滥,不利航行。

塞纳河 。 塞纳河发源于一个叫朗格尔的小高原,它位于汝拉山脉之西,属法国地形的第二大块,塞纳河具体的发源点在法国中部大城第戎西北30公里处。

7. 法国哪些大学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研究生

韩国仁荷大学专业设置

工学院 机械工程 航空宇宙工程 船舶海洋工程 产业工程 化学工程 生命工学 高分子新材料工程 纤维新材料工程 电子工程 电气工程 计算机工程 信息通讯工程 金属工程 无机材料(陶瓷)工程 环境工程 土木工程 地理信息工程 建筑工程 建筑学(5年制)

自然科学院 数学 统计学 物理学 化学 生命科学 体育教育学 数学教育学 教育学

经商学院 经济学 国际通商学

经营学院 经营学

师范学院 国语教育学 英语教育学 社会教育学 体育教育学 数学教育学 教育

法学院 法学 财产权学

社会科学学院 行政学 政治外交学 言论情报学

文学院 韩国语文学 中国语中国学 日语日文学 英语英文学 法国文化 德国语言文化 史学 哲学

数码文化信息

生活科学学院 消费者儿童学 食品营养学 服装设计学 亚太物流学系 物流学

艺术体育系 生活体育 视觉信息设计 美术 演戏电影

8. 全球最好的船舶专业的大学

这个专业是开在我们集美大学轮机工程学院的,集美大学航海和轮机专业是全国第三,虽然船舶是新专业,但肯定工作也很好早,看看集美大学轮机和航海那些牛逼的校友就知道了,集美大学校友资源多多,船舶和航海专业肯定好就业。

至于在哪工作,取决于你。轮机和航海多半去海上,船舶则可以去船厂,船级社等等。

9. 上海海事大学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

上海海事大学学科评估结果排名,供参考:

序号 学校代码 学校名称 一级学科名称 评选结果

1 10254 上海海事大学 交通运输工程 B

2 10254 上海海事大学 管理科学与工程 B

3 10254 上海海事大学 外国语言文学 B-

4 10254 上海海事大学 法学 C+

5 10254 上海海事大学 电气工程 C+

6 10254 上海海事大学 信息与通信工程 C

7 10254 上海海事大学 工商管理 C

8 10254 上海海事大学 机械工程 C-

9 10254 上海海事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C-

10 10254 上海海事大学 船舶与海洋工程 C-

上海海事大学(Shanghai Maritime University)是一所以航运、物流、海洋为特色学科,具有工学、管理学、经济学、法学、文学、理学和艺术学等学科门类的多科性大学,上海市人民政府与交通运输部共建高校。

10. 法国哪些大学有船舶与海洋工程专业的博士

哈尔滨工程大学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成立于2005年12月12日,是国内重点高校设立的第一个“核学院”,也是国内最早设置核专业的高校之一。1959年“哈军工”成立了核动力装置专业,专业任务为我国培养核动力领域从事科学研究、设计开发和运营等专门人才。

学院现设有“核工程与核技术”、“核反应堆工程”、“核化工与核燃料工程”、“核技术”、“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等5个本科专业,拥有“核科学与技术”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核能科学与工程”博士学位授权点和 “核能科学与工程”、“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核技术及应用”、“核燃料循环与材料”等4个硕士学位授权点,其中“核能科学与工程”、“辐射防护及环境保护”是“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和国防特色重点学科,“核反应堆工程”、“核技术”、“辐射防护与环境工程”3个本科专业是国防特色紧缺专业。拥有国家外国专家局、教育部“111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国防重点学科实验室、黑龙江省重点实验室、本科实验教学中心等,实验室总面积1万余平方米。学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国家发明三等奖2项,省、部级科研成果34项。目前院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大科研计划、国防基础和国防预研等高水平研究课题多项,科研经费总额超过1亿元。

在长期的教学科研过程中,学院汇聚与培养了一批知名的核动力专家和优秀的年轻学者,形成了一支结构合理、奋发向上、团结协作的高水平国际化的师资队伍。学院现有教职工总数88人,其中通过实施“111引智计划”聘请国外知名学者11人,外聘兼职教授12人,中国工程院院士1人,国际学术大师1人;专职教师65人,其中教授18人,副教授14人,拥有首批国防科技工业创新团队1个,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1人,省部级有突出贡献专家5人,享受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龙江学者”特聘教授1人,多人在国家级学术组织和专家组中任职。

学院与日本的京都大学能源学院、日本冈山大学、丹麦技术大学、挪威能源技术研究院IFE(OECD NEA Halden项目)等达成合作研究、互换研究生的协议,能够为学生提供出国学术交流和开展国际合作研究的条件。国家原子能机构(CAEA)与国际原子能机构(IAEA)合作,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共同实施IAEA-CAEA核能教育项目,为中国和发展中国家培养核专业人才。

学院秉承学校的办学理念和“大学至真、大工至善”的校训,以人才培养为中心工作,按照“宽视野、厚基础、能力强、素质优”的要求,努力培养“思想品质好,辨识能力强、掌握核科学知识”的创新型人才。学院现有在校本科生862人,留学生和硕士、博士研究生182人。学院已培养毕业生2000余人,其中本科生1800余人,研究生300余人;毕业生中80%以上在我国核能开发领域从事设计开发、生产运行和管理工作,许多人已是我国核科技发展的骨干,为我国核动力事业发展做出了贡献,并对我国核动力技术发展起到重要作用。毕业生就业率连续多年达到100%,学生的综合素质能力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学院发展目标是成为国内一流的核科学与技术领域高水平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基地,成为核科学与技术领域基础性与创新性研究的基地之一。

应同学的要求,简单介绍一下核学院的师资情况,博士生导师信息转自哈尔滨工程大学网站博导名录

博士生导师:

姓名:张志俭

专业: 核能科学与工程

方向: 核动力运行与仿真 ;核动力安全可靠性。

简介:男,1963年10月1日出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核科学与技术学院院长。现为中国核能学会常务理事、船用核动力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造船学会电子技术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核安全专家委员会成员。89年5月硕士毕业参加工作,92年5月任讲师,94年晋升为副教授,99年任教授,2001年被聘为博士生导师。主要从事核动力运行仿真和安全可靠性研究工作,在国内杂志和重要学术会议上已发表论文19篇,撰写6篇科技报告。共荣获部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6项,其中5项为第一完成人。95年获中船总公司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目前主持多项国家和部委科研项目。在核动力运行与仿真、安全可靠性2个方向招收硕士生和博士生。

姓名:阎昌琪

专业: 核能科学与工程

方向: 核动力装置性能

简介:男,1955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教育部教学指导委员会核动力专业分委员会委员、中国核学会船用核动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核学会反应堆热工流体专业委员会委员。1980年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核动力装置专业研究生毕业,获硕士学位,1996年晋升为教授。曾在加拿大麦克马斯特大学进修学习;瑞士的苏黎世高等工学院学习和工作。主要的研究工作领域是:核反应堆热工水力、两相流动和传热、强化传热技术及应用等。近来年在强化传热技术等项目研究中获得4项部级科技进步奖。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基础研究项目"核电站固有安全性新方法研究"、"强化传热技术研究"、"仿真模拟器建设"。出版的著作有:《核反应堆工程原理》、《气液两相流》、《核能工程专业英语》、《动力工程专业英语》等。在相关的专业期刊上发表论文52篇,收入EI检索5篇。1996年被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评为部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2001年获黑龙江省优秀留学归国人员报国奖。目前从事的教学课程有:核反应堆工程、两相流体力学、反应堆及核电站安全分析、专业英语等。指导博士研究生的专业方向是核动力装置性能。

姓名: 韩伟实

专业: 核能科学与工程

方向: 核动力装置设备

简介:男,1949年生人,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核学会理事、中国核教育学会常务理事、船舶工业国防科技预研舰船动力技术专业组成员、哈尔滨船大工程技术设计研究院能源工程技术研究所所长。1982年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核动力装置专业,工学硕士学位,主要从事核工程专业的教学与科研工作,承担本科生的"反应堆热工学"和"计算机辅助设计"教学;硕士研究生的"核反应堆工程"、"核动力设备"、 "密封结构与材料"教学;博士研究生的"核反应堆工程设计"教学;长期从事船用核动力的科研工作。作为课题负责人、技术负责人或主要科研成员从事过"核动力装置压力安全系统安全阀研究"、"核动力装置造水系统水位调节器研究"、"大功率蒸汽动力装置关键技术研究"、"零泄漏阀门技术研究"、"新型汽水分离技术研究"等科研工作。曾获国家发明三等奖一项、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和国防科工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六项。主持了本校"211工程"子项目之中的"微小型核动力综合实验装置"的建设工作。目前,主要研究方向为:微小型核动力和超导磁流体推进。近年来,在《核动力工程》、《船舶工程》等刊物和船用核动力年会等学术会议上发表了十多篇论文。

姓名: 夏虹

专业: 核科学技术与安全

方向: 核科学技术与安全

简介:女,工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核科学与技术学院副院长。1985年起从事核科学技术与安全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误差理论》、《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智能仪表》、《智能检测与数据融合》、《热工测试技术》、《核工程检测技术》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各1部。在测量检测技术方面,对相关理论及其测量方法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用自相关、互相关、极性相关等方法检测核动力装置中多项流的流速测量。采用多种传感器综合检测与数据处理方法,检测全船的辐射剂量,解决了核辐射防护的智能监测问题。在核动力装置的故障诊断方面,提出了基于数据融合的设备故障诊断的理论和方法。从方法论与系统论的角度建立故障诊断中数据融合的功能模型和计算模型,高度概括、抽象和反映出这种方法的本质特性和关键技术。目前正主持和参加三项”十五”国防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并完成了预研项目多项,其中,二项获得原中船总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核科学与工程》、《核动力工程》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1985年起从事核科学技术与安全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误差理论》、《设备故障诊断技术》、《智能仪表》、《智能检测与数据融合》、《热工测试技术》、《核工程检测技术》等本科生和研究生课程,出版教材和学术著作各1部。在测量检测技术方面,对相关理论及其测量方法进行了深入地研究,用自相关、互相关、极性相关等方法检测核动力装置中多项流的流速测量。采用多种传感器综合检测与数据处理方法,检测全船的辐射剂量,解决了舰船核辐射防护的智能监测问题。在核动力装置的故障诊断方面,提出了基于数据融合的设备故障诊断的理论和方法。从方法论与系统论的角度建立故障诊断中数据融合的功能模型和计算模型,高度概括、抽象和反映出这种方法的本质特性和关键技术。目前正主持和参加三项”十五”国防科研项目的研究工作。主持并完成了预研项目多项,其中,二项获得原中船总科技进步三等奖,二项获得黑龙江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在《核科学与工程》、《核动力工程》和《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等学术刊物和重要国际学术会议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姓名:孙中宁

孙中宁,男,1963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实验中心主任,院长助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

1983-1987年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学习,1987-1990年在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攻读硕士学位,从事强化换热技术研究,毕业后留校任教。1995-1999年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在职攻读博士学位,从事环隙流道自然对流沸腾换热研究;2000-2002年在哈尔滨工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从事窄环隙流道沸腾及单相对流换热研究;2003-2004年在日本原子能研究所工作,从事瞬态两相流分析。主要研究领域:反应堆热工水力、气液两相流动与沸腾换热、单相对流换热、强化换热技术。先后主持和参加了20余项科研课题,获得获得1项部级科技进步一等奖和4项部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国内外刊物及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50余篇,获国家专利3项,出版国防重点教材1部。指导研究生7人,其中4人已毕业。

主要研究方向:核动力装置性能,核动力装置热工水力。

姓名:彭敏俊,男,1968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核科学与技术学院核动力仿真研究中心副主任、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任中国核学会反应堆运行专业委员会委员,国际核能和谐发展国际会议技术委员会(ISNPP)委员,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是黑龙江省青年科技奖获得者,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项,主编教材2部,发表学术论文 30余篇。指导研究生19名。

主要研究方向:核动力装置运行与仿真、核动力装置安全性与可靠性。

曹欣荣,女,1965年生,教授,博士生导师。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任国家核安全与辐射环境安全专业委员会委员,计算物理学会反应堆数值计算与粒子输运专业委员会委员。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

主要研究方向:核动力装置运行与仿真、反应堆堆芯物理设计计算方法及仿真、核反应堆安全、核动力装置安全性与可靠性。

高璞珍,女,1968年生,博士,教授。

主要从事核动力装置的教学和科研工作。1992年毕业于哈尔滨船舶工程学院工程热物理专业,获硕士学位。2000年获轮机工程专业工学博士学位。2000年—2001年去法国Grenoble 的INPG大学LEGI实验室,进行微通道内流动与传热特性研究。2002年—2003年去香港理工大学进行火灾安全工程合作研究。多年来主要参加核动力装置热工水力特性方面的理论研究和实验研究,尤其是海洋条件的影响方面。参加完成了《摇摆对自然循环能力影响的理论研究》、《海洋条件对潜艇核动力装置热工水力特性影响试验研究》等多项国防项目,目前负责或者参与科研项目十多项,其中4项获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科技进步三等奖或者国防科学技术三等奖。在学术刊物和国际会议上发表了三十余篇文章,其中第一作者的十多篇,被SCI索引2篇、EI索引6篇,主编教材一部《核动力装置用泵》。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项,出版学术著作1部,获得国家专利1项。主持省级精品课程1项,被评为黑龙江省师德师风建设先进个人。指导硕士研究生7人,毕业2人。

主要研究方向:核动力装置性能,核动力装置热工水力。

【教授】10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孙中宁 沈明启 张志俭 高璞珍 阎昌琪

夏虹 黄渭堂 曹欣荣 韩伟实 彭敏俊

【副教授】9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俊玲 田瑞峰 孙立成 杨

明 赵强 矫彩山 曾和义 黎 华

【讲师】14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建军 刘中坤 刘春雨 刘永阔 朱海山

李希川 杨志达 周杰 郭赟 栾秀春

高杨 黄莹莹 曹夏昕 谭思超

【助教】4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贺 谷海峰 李伟 范广铭

【实验师、工程师、技师】7人(按姓氏笔画排序)

王文祥 王志明 许岷 成守宇

沈宇翯 张滨

初试的大学物理和基础化学可以自选。报名的时候你可以选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