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船舶航程计算软件
飞机飞行的路线称为空中交通线,简称航线。飞机的航线不仅确定了飞机飞行具体方向、起讫点和经停点,而且还根据空中交通管制的需要,规定了航线的宽度和飞行高度,以维护空中交通秩序,保证飞行安全。 航线一般包括空中航线和海运航线。 空中航线 按照飞机飞行的起讫点,航线可分为国际航线、国内航线和地区航线三大类。国际航线是指飞行路线连接两个或两个以上国家的航线;国内航线是指在一个国家内部的航线,它又可分为干线、支线和地方航线三大类;地区航线指在一国之内,连接普通地区和特殊地区的航线,如中国内地与港、澳、台地区之间的航线。另外,航线还可分为固定航线和临时航线,临时航线通常不得与航路、固定航线交叉或是通过飞行频繁的机场上空。[2] 海运航线
1.按船舶营运方式分(1)定期航线,是指使用固定的船舶,按固定的船期和港口航行,并以相对固定的运价经营客货运输业务的航线。定期航线又称班轮航线,主要装运杂货物。(2)不定期航线,是临时根据货运的需要而选择的航线。船舶,船期,挂靠港口均不固定,是以经营大宗,低价货物运输业务为主的航线。
2.按航程的远近分(1)远洋航线(OCEAN-GOING SHIPPING LINE)指航程距离较远,船舶航行跨越大洋的运输航线,如远东至欧洲和美洲的航线。我国习惯上以亚丁港为界,把去往亚丁港以西,包括红海两岸和欧洲以及南北美洲广大地区的航线划为远洋航线。(2)近洋航线(NEAR-SEA SHIPPING LINE),指本国各港口至邻近国家港口间的海上运输航线的统称.我国习惯上把航线在亚丁港以东地区的亚洲和大洋洲的航线称为近洋航线.(3)沿海航线(COASTAL SHIPPING LINE),指本国沿海各港之间的海上运输航线,如上海/广州,青岛/大连等。
3.按航行的范围分(1)大西洋航线;(2)太平洋航线;(3)印度洋航线;(4)环球航线。
2. 船舶航程计算软件有哪些
马力其实也不是一种「力」,而是一种功率 (Power)的单位,定义为单位时间内所能做「功」的大小。
功率是由扭矩计算出来的,而计算的公式相当简单:功率(W)=2π× 扭矩(N-m)×转速(rpm)/60,简化计算后成为:功率(kW)=扭矩(N-m) ×转速(rpm)/9549,马力是发动机功率单位,是单位时间内发动机作功能力.
1英制马力=0.746千瓦(kw)
1公制马力=0.735千瓦(kw)
"节"的代号是英文"Knot"的词头,采用"Kn"表示。1节等于每小时 1海里,也就是每小时行驶1.852千米(公里)。航海上计量短距离的单位是"链",1链等于1/10海里,代号是英文"Cable"的词头,用"Cab"。
海里是海上的长度单位。它原指地球子午线上纬度1分的长度,由于地球略呈椭球体状,不同纬度处的1分弧度略有差异。在赤道上1海里约等于1843米;纬度45°处约等于1852.2 米,两极约等于1861.6 米。1929年国际水文地理学会议,通过用1分平均长度1852米作为1海里;1948年国际人命安全会议承认,1852米或6O76.115英尺为1海里,故国际上采用1852米为标准海里长度。中国承认这一标准,用代号"M"表示。
此外,舰船上锚链分段制造和使用标志长度单位也用"节"通常规定锚链长度27.5米为1节;中国舰艇的使用标志以2O米为1节。
早在16世纪,航海事业已相当发达。但当时一无时钟,二无航程记录仪,难以确切判定船的航行速度。那时有一位聪明的水手想出了一个妙法,他在船航行时向海面抛出一条系有浮体的绳索,在绳索上用打结的方式将其分成若干节,根据一定时间拖出的绳索的节数来计算船的航速,于是“节”就成了此后海上船舶航行速度的计量单位。相应地,海水流速、海上风速、鱼雷等水中兵器的运行速度也用“节”来表示。
但是这种绳索结节计速法当然也是不准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海船的测速仪器已非常先进,航速可直接用数字显示出来。“拖绳计节”早已成为历史,但“节”作为海上计量各种速度的单位仍被沿用。现代精确的“节”的含义是每小时行驶1海里(1海里=1852米)。
3. 船舶实际航程的算法
自给力等于自持力。是舰艇一次装足燃油、水、食物等,中途不进行补给,连续在海上活动的最长时间。以昼夜为单位计算。
航程 船舶中途不补充燃料可以运行的最大距离航程只是自持力的一部分
4. 船舶航程航速计算公式
早在16世纪,航海事业已相当发达。但当时一无时钟,二无航程记录仪,难以确切判定船的航行速度。那时有一位聪明的水手想出了一个妙法,他在船航行时向海面抛出一条系有浮体的绳索,在绳索上用打结的方式将其分成若干节,根据一定时间拖出的绳索的节数来计算船的航速,于是“节”就成了此后海上船舶航行速度的计量单位。相应地,海水流速、海上风速、鱼雷等水中兵器的运行速度也用“节”来表示。
但是这种绳索结节计速法当然也是不准确的。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现代海船的测速仪器已非常先进,航速可直接用数字显示出来。“拖绳计节”早已成为历史,但“节”作为海上计量各种速度的单位仍被沿用。现代精确的“节”的含义是每小时行驶1海里(1海里=1852米)。
5. 免费航海航程计算软件
三海里和十二海里理所当然的是十二海里大。
12海里为领海宽度,是国际海洋公约国家共同约定的。凡是参加国际海洋公约的国家都以12海里的宽度作为自己的的领海宽度。
世界上没有加入国际海洋公约的国家,就不以12海里作为自己的的领海宽度的。像美国、英国和一些西方国家一般以3海里作为自己的领海宽度。所以,像美国等西方国家的军舰越过12海里的分界线,侵入他国领海引发的国际争端,就很多。
6. 船舶航程计算公式
装运散装谷物的船舶在整个航程中的稳性特征值,考虑到谷物移动产生的倾侧力矩后,至少应能满足下列要求: (1)由于谷物移动使船舶产生的横倾角不大于12°. (2)在静稳性曲线上,到达倾侧力臂曲线与复原力臂曲线的纵坐标最大差值的横倾角或40°或进水角,取其中较小者;该两曲线之间的剩余面积A,在所有装载情况下应不小于0.075m2rad. (3)经对各液体舱内自由液面的影响修正后,初稳性高度应不小于0.3m.
7. 航海里程计算软件
就叫这个船艇大挑战红包版是一个能够让你在手机上合成各种各样船只赚取丰厚收益的休闲小游戏,在广阔无际的海洋之中漂浮着各种各样的船只,我们要利用这些船只前往不同的地点,开启各种宝箱,这些宝箱之中有着各种各样的宝藏,根据宝藏稀有程度的不同可以让你取得一些全新的收益,在海洋中航行的时候,你可以看到一些新的船只,与它们来合成升级你的船只吧!
船艇大挑战红包版特色:1、简单有趣的船只合成寻宝游戏,丰富且独特的玩法在这里等你开启;
2、我们可以自由的建造各种远洋航行的轮船,这样可以探索更多的地方哦;
3、在不断合成船只的时候也是有几率爆出红包的,整个合成过程极为刺激。
船艇大挑战红包版亮点:1、一个奇幻的海洋冒险世界,众多海盗们留下的宝藏在世界各地等你来拿;
2、非凡的远洋航行冒险,是时候扬帆起航,体验那些最具创意的海洋远洋冒险;
3、每天花一点世间合成一下船只就可以获得收益,不需要耗费过多的脑力哦。
船艇大挑战红包版点评:1、外出的探索才是最有趣的,更高等级的船只将拥有更高的航速和更远的航行里程;
2、真正适合于一些上班党,每天不需要花费多长时间就可以让你赚取各种零花钱。
8. 船舶航程计算软件下载
一海里==1.852公里
舰船航行速度单位“节”的由来
在16世纪的欧洲航海技术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由于但是没有时钟和记录航程的仪器,所以人们无法得知船的航行速度.有一位聪明的水手想到一个办法用以记录船的速度:他在船舶前进的时候,把拖有绳锁的浮体抛向水面,然后根据在一定的时间拉出的绳索长度计算船舶的速度.由于当时使用的是流沙记时器,有时候放出的绳索有时会长短不一,水手便在绳索上打上许多等距结,这样只要计算一定时间内的节数就可以知道船舶的航行速度了.从此以后船舶的速度便用节来计算了.并成为国际上通用的航海速度计算单位,现在国际上通用的是1节=1海里/小时,1海里=1.852公里,一节也是1.852公里/小时.
9. 船舶航程计算软件哪个好
航海日志(Log Book) 船舶航行情况以及在航行中发生的各种事件的记录,又称为航海记事簿或船舶日志。航海日志是船舶必备的重要法定文件,也是港口主管当局对进出港口的船舶实施检查的一项重要内容。其记载事项一般包括:
(1)船舶情况。
如船名、船籍港、船舶吨位、船长和船舶所有人的姓名和地址,船员姓名和职务、船舶载重线位置等;
(2)船舶航行情况,如开航港、开航日期、船舶装载吃水、货物旅客装载情况、航向、航速、船舶位置、海上气候、燃料消耗、到达港和到达日期等;
(3)航行中发生的各种事件。
如:变更航程、中止航次、遭遇海难或其他危险、发生船舶碰撞、救助遇难船舶或人命、船上发生的出生或死亡事件、对应变部署、救生设备和消防设备的检查、操艇训练、消防演习以及船舶发生的其他重要事件。航海日志应由船长或其他指定人员填写,并妥善加以保管。航海日志反映了船舶航行的实际情况,是分析和总结航海经验、判断和处理海损事故的重要依据.
10. 船舶计算器
清华大学和北京第一机床厂合作研制的我国第一代三座标数控铣床样机,于1958年9月末在清华大学诞生。 它标志着我国机床技术现代化的一个新的起点。
1946年电子计算机在美国诞生,3年以后应企业需求麻省理工学院尝试将这一新技术与机床相结合并于1951年研制出世界第一台数字程序控制机床样机 (以下简称数控机床 ) ,其最初目的是用于解决直升飞机旋翼曲面的多品种小批量高效加工问题,应用中这种自动化机床的技术和经济潜力很快引起了美国政府和机床制造业的关注。 在美国政府的资助和推动下,针对飞机制造业的需要,一些机床企业从1954年起陆续推出了一批大型专用数控机床,用于加工飞机蒙皮壁板和异型梁架,应用结果不仅提高了产品质量而且将生产率提高了几倍,十几倍甚至几十倍,产生了很大的技术和经济效益。
为了解决繁琐的加工程序的编制难题,同期还启动了自动编程工具( APT )的开发,为数控机床的推广应用创造了条件。1958年加工中心诞生,不久就出现了用于加工复杂型面的 5 轴数控机床。 所有这些成就使业界公认,融合了计算机技术和机床技术的数控机床是产业革命以来机床技术和制造装备的重大革新,出现了新的数字化制造时代的曙光。
中国有5000多年的文明史,早在春秋战国时期就掌握了先进的金属冶炼和加工技术,建造了车削装置的原型,撰写出人类历史上最早有关制造技术和产品标准化的著作。直到17世纪末,中国在农机具、船舶、兵器、天文仪器和日用品等领域的制造技术和装备一直是世界领先的. 此后在西方发生了产业革命并诞生了近代科学,同一时期的清王朝却推行闭关锁国的政策,致使中国日益落后不断挨打。
制造业是国家的支柱产业,没有发达的制造业就不会有强大的国家,而制造业的基础装备就是机床,面对50年代初上述机床技术的重大革新,我们不能坐等落后,我们要有所作为,迎头赶上去。 为此1957年秋,机械系开始组织力量进行数控机床的预研。 此前,1956年机械系张伯鹏撰写了“加工过程程序控制技术”一文,阐述了机床程序控制的原理和发展。 同期池去病进行了机械、继电式的车床程序技术的研究。
中央提出向科学进军的号召后,1957年下半年全国逐渐转入高亢状态,1958年“大跃进” 开始,北京市领导要求清华大学和北京第一机床厂共同研制数控机床。 校内则由机械和电机二系共同承担,从两系抽调了十几位教师,其中有两位是中年其余均为青年教师,还有几位技师和工人,以及几十名两系在读的高年级学生组成攻关班子,全体人员的平均年龄仅为23岁。项目负责人及骨干有机械系的邹致圻,张伯鹏,韩至骏,李民范等和电机系的王尔乾,徐路,李芳云,葛长华等。
这支年轻的攻关队伍中,除了两位中年教师在国外进修时得到少许数控学术会议的公开资料外,谁也没有搞过数控机床,但是不畏艰险勇攀高峰则是大家的共识。为了确保攻关任务的成功,同时开展了两台数控机床的研制。在确定技术方案时,一方面要考虑先进性,另一方面也要考虑当时我国的工业和技术条件。 在这个基础上确定了编号为 101的数控机床采用了直流电机半闭环伺服系统,由电机系为主承担,编号为102 的数控机床采用了步进电机液压伺服马达开环系统,由机械系为主承担。
经过几个月紧张的研究、设计和试制,1958年夏初完成了数控机床的第一轮研制,尽管外形看上去还比较粗糙,但这是我们自己攻关的成果,当数控机床在指令控制下开始运动时,大家欢欣鼓舞。但是不出所料,在整个系统的联动、调试中却出现一些分立状态下所不曾出现的新问题,主要是步进电机的振荡,直流电机半闭环伺服系统的振荡,液压伺服马达的振荡,以及数控系统的误操作等。
面对技术难题,攻关组进入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苦战攻关阶段,大家夜以继日,渡过了多少个不眠之夜。为了减少数控系统的误操作,将所用的全部电子管都作了老化筛选,对所有焊点都进行了虚焊检查,对所有的电器都进行了接点测试。并改进了数控系统的电源和运算部分的抗电磁干扰能力,限于当时我国的整体技术水平和当时所能获得的器件质量,要想得到很可靠的数控系统是有困难的,但是经过一番努力还是有效地提高了系统的可靠性。
那时,数控程序是录在穿孔纸带上,再经过纸带输入机输入给数控系统,输入机采用了当时邮电部门使用的通讯用发报机。输入程序出错常造成数控系统误操作,其原因则主要是穿孔有误以及输入机输入出错,后者的成因有纸带磨损和光电干扰等。在穿孔纸带较长时更难避免输入程序出错,为此要求在输入前对穿孔带必须进行仔细的校对,保证已穿孔待用的纸带整洁无损并尽量消除输入机的光电干扰。
采取上述这些措施,事后看起来自是理所当然,但在当时缺乏经验且高亢紧张的攻关环境中,却是多少人通过多少个日日夜夜反复实践才获得的真知,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每前进一步都要付出多少艰辛啊。
攻关组面对的另一个“拦路虎”就是伺服系统的震荡。直流电机半闭环伺服系统通过调整系统增益和负载,在一定允差和进给速度下问题开始得到初步解决。而在步进电机液压伺服马达开环系统中,步进马达和液压伺服马达都存在振荡,当时距国庆日只有几周时间了,为了尽快解决问题,许多攻关组成员都轮班工作在现场,几位项目负责人和骨干更是一周难睡几小时,坚持攻关。许多技术措施常是几小时讨论决定,随即付诸实施,不行再研究再实践,这种理论和实践在时间流上的非常规的快速循环,促进了问题的解决。
就这样通过采取减少转子质量和气隙,增加阻尼等措施,使步进电机的振荡得到抑制,通过伺服阀增益、调整及结构的合理化,使液压伺服马达的性能得到了改进。所有上述问题得到初步解决后,数控机床的伺服系统开始进入工作状态。这时距离国庆日只有几天了。
在提高数控系统可靠性和克服伺服系统震荡的同时,还有一系列技术困难摆在大家面前,首先是研制的滚珠丝杠转动不畅,有时甚至卡住,几经拆卸和分析,改进了反向器,滚珠丝杠的性能才得到改进。另一个问题是机械传动间隙较大,问题看来并不复杂,解决起来却很棘手。由于滚珠丝杠存在螺距误差。成对螺母调得过紧,某些位置就会卡死,调得松些另一些位置上间隙又会过大,只好折衷解决,难以完全消除间隙。机械传动间隙还来自齿轮付传动,为此研制了齿隙可调的传动齿轮并改进了轴承预紧方式。
为了进行数控加工,进行了一系列工艺准备工作,包括设置零位,确定对零方法,准备球头铣刀,设计工装卡具,选择切削用量,确定走刀路线等,这些工作都属传统工艺范围,但用于数控加工又衍生出许多新问题,大家只有边干边学。编制加工程序不仅需要计算,还需要数值化并将之转化为穿孔带,当时没有计算机辅助,全靠人工和手摇计算器计算,根据计算结果制备的穿孔带全靠人工去校核。所有这些工作不仅工作量巨大而且十分繁琐,但又不能出错,因为一个字符错误就有可能导致严重加工事故。
从那时起我们逐渐熟悉如何不是孤立地而是整体地看待和处理系统问题,逐渐掌握如何调试一个复杂的机械 、电气、电子系统,对一系列关键技术不仅学会搞清它的工作原理,还能够把它设计、研制出来并进行成功的调试。通过数控机床的概念设计、方案选择、结构设计、器件选择、订货、验收、试制、装配、试验、调试及其加工应用工程的完成,锤炼并大大提高了这支年轻的攻关队伍的才干,造就了我国一代数控技术人才群体,其中好几位后来都成为我国数控技术开发应用的先驱和知名的数控专家。
回想1958年10月1日前的那段时间,由于当时国力有限,在当时特定情况下,完成攻关所需人力和物资采取了需要什么就调用什么的办法来解决。系内能解决的在系攻内解决,系内解决不了的跨系调用,校内解决不了的报北京市在市范围内解决。比如从北京第一机床厂调来技术工人参加攻关,不少机电器材都是从市属企业调入的。在调用过程中到处开绿灯,有力地保证了攻关任务的完成。 整个攻关过程受到市,校各级领导的重视,当时的市领导第一把手多次会同其他负责人在后半夜驱车来到攻关现场,了解攻关进度,给大家很大鼓舞。当时的研制条件比较简陋,整个攻关现场安置在新航空馆楼下系图书馆的一间阅览室内,动力电和冷却水源都是临时接的,两台3号立铣,几台立柜大小的数控系统和电器柜,能源系统,钳工台,加上几十个人都集中在这几十平方米的面积上。因为是夜以继日的干,人实在累了就到楼上系图书馆书库里休息一会。尽管条件艰苦,但是大家工作热情高涨,困难再大也决心要把中国的数控机床搞出来。
1958 年9月30日我国第一代三坐标数控立式铣床样机研制成功,数控机床按照给定程序指令切出了预期的字形和工件。这一成功不仅打破了国外对我国的技术封锁,更重要的是开我国制造现代化之先河,作为先进制造技术核心的数字化制造技术的开发和应用在我国从此启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