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航运什么时候复苏
港口航运需求是全球经济贸易的派生需求,航运市场的发展与全球经济和贸易的发展息息相关。因此,港口航运周期与经济周期密切相关,或者可以说,在全球航运发展史中,剔除一些不可预测的历史事件影响因素,航运周期实际是全球经济周期在航运市场上的反映。
但是,航运市场的供给又具有自身的特征,比如,沉淀成本大、船舶建造周期长等,从而导致航运市场船舶供给的价格弹性较弱,根据经济学对经济周期阶段划分,航运周期可分为复苏、繁荣、衰退、萧条4个阶段。根据周期的长短分类,航运周期还可以分为短周期、中周期和长周期3个主要的类型。
2. 航运什么时候开始
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
目前,赣粤运河已被列入《国家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1-2035年)》《内河航运发展纲要》,相关工作正在紧锣密鼓地推进中。计划今年11月底前完成专题研究报告编制,2022年年底前完成总报告编制,力争“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
赣粤运河是国家“四纵四横两网”高等级航道网布局规划重要组成部分,也是长江水系连接珠江水系的国家交通大动脉,它北连长江、南接珠江,穿越鄱阳湖、赣江干流,跨越江西、广东两省至珠江出海,全长约1228公里,其中江西境内全长758公里,占全长的62%。
3. 航运复苏了吗
没有过时,一是海运仍然是国际贸易最主要的运输方式,随着全球经济复苏,海运量需求将稳步增长,中长期来看船舶工业仍然有较大市场空间;
二是国际海洋环保规则越来越严苛,为船用节能环保装备等带来新需求,也为整船带来一定的更新需求;
三是我国政策对于船舶工业扶持力度依然较大。从内部因素来看,船舶工业供给侧改革、中央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等改革红利的释放将有效提高船舶工业发展质量,充分激发企业自身内生动力。
4. 航运复苏到爆发
当前,航运成本大幅上涨,激烈的海运能力竞争成为新常态。由于新运力仅缓慢投产,预计今年运价将继续创下新高,并在长期内保持在疫情前的水平之上。
短期无缓解
自2020年秋季以来,海运成本一直在强劲增长,但今年头几个月,主要贸易路线上不同运价(干散货、集装箱)的价格出现了新的上涨。与去年相比,几条贸易航线的价格上涨了两倍,集装箱船的租船价格也出现了类似的上涨。
短期内几乎没有缓解的迹象,由于全球需求的增长将继续满足运力增长有限以及当地封锁的破坏性影响,今年下半年运价可能会继续飙升。即使有新的运力到达,集装箱班轮公司也可能会继续更加积极地管理运力,从而将运费保持在比新冠病毒大流行之前更高的水平。
以下是海运成本不会很快下降的五个原因:
1-持续的全球失衡进一步推高价格
从新冠病毒大流行开始就积累起来的问题包括货物生产和需求不平衡,各国封锁和开放时间不同,以及航运公司削减主要航线的运力和空箱短缺。随着经济复苏的推进,全球需求强劲复苏,尤其是与国际货物贸易关系最密切的部门。随着经济的进一步开放和供应链多个环节的库存重建,对海运能力的竞争加剧。
2-海运的替代方案少
缺乏海运替代品意味着目前很难避免海运成本飙升。对于价值更高的产品,通常可以选择其他运输方式,例如通过航空或火车运输电子设备,尤其是通过“丝绸之路”。但目前产能有限,关税也飙升。家庭用品、玩具、促销品或T 恤等低价值产品的托运人的运费成本从其采购成本的5% 左右增加到20% 以上。
难以消化这种规模的利润增长,这意味着消费者可能会开始感受到价格上涨或产品供应变化带来的影响。
3-整个2021年的不平衡复苏
货物贸易将进一步增长,不仅主要贸易国,而且其贸易伙伴也将继续复苏。随着对海运能力的竞争将继续存在,不平衡的复苏将继续加剧世界贸易的一些问题,包括空箱转移。这一切都在短期内增加了运费的压力。
4-船舶空白航行缩紧运力
在全球范围内,主要航线的运力已恢复到2020 年主要封锁之前的水平,尽管空白航行(取消的港口停靠)在第一季度继续削减了预定运力的10%。本季度有改善的迹象,按照目前的计划平均为4%。但取消部分是对延误的回应,因此虽然系统仍然拥挤,但运输能力可能会在短时间内继续从系统中取出。
5-港口拥堵和关闭不断
正如取消航班和延误之间的联系所表明的那样,拥堵是问题的一部分。2021年的航运表现延续了2020 年的表现,因为船舶准时率降低,船舶到港平均延误率上升。有一些迹象表明,随着准时到达目的地的船舶比例在4 月份停止下滑,平均延误情况有所改善,平均绩效将开始改善,但整体表现仍然是十年来的最低记录。
准时到达的船舶比例
与此同时,新冠病毒大流行仍在导致中断,例如中国盐田集装箱港——世界第四大集装箱港口——在6 月初突然关闭。即使运营已经恢复,拥堵和持续需要采取措施阻止Covid-19的传播意味着延误继续增加。尽管中国和其他主要贸易国家在疫苗接种计划方面取得了进展,但产生免疫力需要时间,因此在未来几个月内,处理中断仍将是一个风险。
大量新集装箱运力将缓解价格压力,但不会在2023 年之前
集装箱班轮在疫情期间取得了出色的财务业绩,在2021 年前 5个月,集装箱船的新订单达到创纪录的229 艘,总货运能力为220 万标准箱。到2023 年,当新运力准备好投入使用时,经过多年的低交付量后,它将增加6%,预计旧船的报废不会抵消这一点。随着全球经济增长越过复苏的追赶阶段,即将到来的海运运力增加将对航运成本构成下行压力,但不一定会使运费恢复到新冠病毒大流行前的水平,因为集装箱班轮似乎已经学会了在他们的联盟中更好地管理运力能力。
在短期内,由于需求的进一步增加和拥挤的系统的限制,运价可能会创下新高。即使运力限制得到缓解,运费也可能保持在比新冠病毒大流行之前更高的水平上。
5. 国际航运什么时候恢复
航运公司赫伯罗特首席执行官Rolf Habben Jansen在一场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全球物流巨头和集装箱班轮公司预计,包括混乱的市场、缺乏泊位和集装箱短缺等在内的情况,到2021年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此外,货代巨头DHL Global Freight Forwarding首席执行官Tim Scharwath也参加了会议。这两位首席执行官的共同之处在于,认同2020年的特点是巨大的不可预测性,比如向客户承诺他们的货物是否能按时到达目的地,都具有很大的不可预测性。
随着时间的流逝,一年即将结束,货主们不得不支付越来越多的运费来装运货物。这种发展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自7月以来需求逐月急剧增长,例如,将集装箱从香港运到纽约不得不支付5,000美元的情况并不罕见。
到2021年下半年才会稳定下来
这两位高管们一致认为,今年春季新冠肺炎疫情爆发后,非常特殊的环境导致供需出现了历史性的失衡。他们也认为,集运市场目前暂时还不会稳定下来。
Scharwath说:“至于海运,我认为必须进入2021年下半年,我们才会看到市场再次稳定下来。第一季度肯定仍将受到影响,第二季度也会如此。”
“我们将不得不等待,看看会发生什么,因为一切都很难预测。作为一家大型公司,我们通常会制定3到5年的计划。现在,我们正在制定3个月的计划。”
船舶运力过少和集装箱不足对行业的供应链造成严重后果,除了对客户失信和创纪录的高运价之外,Sea-Intelligence最近进行的一项调查显示,只有一半的船舶能准时到达目的地。
6. 航运和港口的复苏进程
港口集团的前景非常好,随着疫情的缓解,疫苗接种。之前收到疫情打击的经济海运等行业会慢慢复苏,有的甚至会报复性反弹。尤其是海运行业,随着后面贸易量的增加,海运港口会获得进一步发展。尤其是吞吐量大的现代化的港口集团。
7. 现在航运业进入了什么生命周期
互联网+”已深入社会各领域,有“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影响下,传统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日益变化,行业生态体系和发展模式遭遇严重挑战。在“互联网+”影响下,船舶业呈十大发展趋势。
船舶生态体系加速重构
能给船舶业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技术已经到来,并趋向成熟,这就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下的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其所引发的不仅仅是生产力的指数级提升,更是生产关系的颠覆,正重新构建、擘画人类生产方式变革和生活方式调整发展新蓝图。航运、造船、配套及相关技术、生产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催生的智能化技术装备、协同化创新体系、柔性化生产方式、集约化资源利用、精准化管理模式不断重塑新时期船舶业竞争新优势,对传统行业生态体系新格局进行颠覆,加之通过生态系统的有效性和用户黏性,逐步建立包含供应商、销售商、客户、竞争对手和科研机构以及政府单位等相关经济协助发展船舶业联合体,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已成为未来船舶业的一张“生死牌”。
管理模式网络量子化
信息化时代,传统行业从单一部件、单机设备、单一环节、单一场景的局部小系统不断向整体大系统、全局巨系统演进,从部门级到企业级、产业链级乃至产业生态级不断演进,并形成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突破地域、组织、机制界限,通过对大规模信息技术数据应用,实现人、财、物资源和要素的高效整合,有计划按比例地提供强有力的革命性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运行调节,对传统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产生颠覆式改变。在目前经济低迷和船舶企业纷纷进行资源优化整合之际,精益管理综合作用凸显,成为推动船舶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管理理念。借助信息化手段改造企业内部每一个流程,将科层制管理模式转为网络式管理模式,构建精简高效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造企业客户间关系,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潜在智慧,“互联网+”式网络量子化管理成为企业新的生产力。
大数据成战略核心力量
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对数据的挖掘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而云计算则是开启大数据应用新领域的“金钥匙”。作为“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涵盖航运、造船、船舶配套以及相关服务等产业链,并涉及机电、钢铁、化工、航运、海洋资源勘采等上下游产业,庞大的人群和应用市场,复杂性高,充满变化,使得船舶业当之无愧成为最复杂的大数据行业。船舶业却是个数据应用贫乏的行业,未来的船舶企业必须学会如何处理及如何使用数据。解决由大规模数据引发的问题,探索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将成为船舶业转型升级、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大数据将成为未来船舶企业的战略核心力量。
万物互联平台模糊产业边界
近年来,互联网不断推动着各行业生态的改变,制造业更是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变,国家战略上的纷纷布局: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中国的“两化融合”,国际巨头更是加快构建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加快全球战略资源的整合步伐,抢占规则制定权、标准话语权、生态主导权和竞争制高点,通过丰富开发工具、开发应用接口、共享数据资源、建设开发社区,构建以自己为中心的星状网络数据处理平台,以形成赢者通吃的市场局面。
智慧航运突破传统航运思维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船舶技术的创新将引发航运管理变革和服务进步。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手段,整合船舶的设计、生产、制造、使用、维护、售后、物流各个环节,在运营公司、设计建造商及设备商等之间建立起更全面的生产关系。将智能系统在船舶设计建造阶段就纳入后期航运运营考虑,引入大数据挖据技术,提高航运服务的标准化和信息化程度,提供更稳定、更易维护、更具弹性的在线订舱服务。运营过程中清晰规划运输船舶航程和航站,推进航运思维、理念及商业模式的“智慧”化。
智能船舶成必争之地
过去船舶更多侧重于船舶基本功能的实现,未来的船舶将在互联网技术下,会更加关注设备的智能化、系统的智能化甚至整体船舶运营的智能化,智能船舶将会应运而生。智能船舶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从环境、能源、材料、空间、电子、机械、导航、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建立实体和虚拟设施,实现操纵系统、航行系统、设备技术、节能技术甚至生产系统等的智能化,逐步形成能自感知、自评估、自预测、自组织、自重构于一体的船舶,实现信息与实体智能耦合全过程。DNV GL集团2014年曾发布一份名为《未来航运业》的报告,提出智能船舶这一新概念。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智能船舶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可见未来智能船舶将决定各国船舶工业在船舶市场的地位,成为各大造船国家现今进行的必争之地也就理所当然了。
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势不可挡
大数据背景下,智能制造已成为船舶制造与航运领域发展的趋势,“互联网+”促使船舶企业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取代封闭的生产制造系统,提高制造系统柔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用IT把设计源头与工厂的各个末端连接起来,实现人、产品、设备完全交互,牵引着传统工业发生革命性的演变。搭建设计、生产、采购等业务“一体化”智能生产流程设施,建立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和车间物流系统,使智能化设备机器代替人工操作的机器,通过云技术把所有生产资源都连接起来,使目前的半自动化、全自动化生产系统向智能化生产系统转变,实现船舶的定制化与规模化、个性化与普适化、虚拟与实体、微观与宏观、当前与未来的结合。
科创模式及资源要素全球化
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下,中国船舶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爬全球价值链高端的这个“坡”,过核心技术这道“坎”。基于此,船舶企业纷纷联合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单位,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船舶实验室,搭建“官、产、学、研、用、检”全产业链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更是打破传统的内部研发模式,跨越组织边界,开始更多地利用和整合外部的社会力量来进行创新。
技术产业化成发展新方向
伴随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船舶业必将迎来跨越式的发展,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为满足未来客户大批量个性化需求,企业设计纷纷转型改制,基于互联网进行全球资源优化整合、科技创新发展和设计模式转变,从封闭型的单纯向企业提供设计向工程技术总承包的开放式模式转变。工程技术公司更是通过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工程EPC能力和国际市场拓展能力运营模式,围绕集约航运、绿色航运、安全航运、智能航运主题,进行新船型开发、船舶性能优化、航运安全、航运效率、节能减排、航运信息化等学术前沿和关键问题研究,为客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输出设计技术,转让设计方案、技术标准、专利技术及科技成果,抢占市场订单赢得市场份额,提升船舶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产融结合重建行业竞争格局
在“互联网+”形势下,针对巨大的船舶业全产业化规模和特色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服务推出明显不足,引导社会资本和商业银行创新面向船舶业构建一种高效快速匹配资源的产融结合经营模式,金融直接投资产业,股权收益补偿,形成合理的收益分享、风险共担机制,愈来愈受到资本和产业的关注和追捧。随着市场发展趋势,船舶业也在实施产业科技和金融融合战略,联合系统内投资企业就某一产业进行研究,评估并实施解决方案利用上海船研所技术优势,借助上市公司资金投入,将重组客户、供应商、销售商以及企业内部组织的关系,重构生产体系中信息流、产品流、资金流的运行模式,重建新的产业价值链和竞争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