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校园招聘
中国航天科工十院拥有2个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5个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个省级重点实验室、9个院士工作站、6个国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为军工事业单位代号,由中国航天科工集团061基地更名为中国航天科工集团贵州航天技术研究院(贵州航天管理局)。
中文名: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
主管部门:中国航天科工集团
院长:鲍斌
2. 航天科工集团十院
遵义市大企业分别有:贵州红赤水集团有限公司、贵州茅贡米业有限公司、遵义茶业(集团)有限公司、贵州务川国韵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贵州省贵三红食品有限公司、贵州阳春白雪茶业有限公司、遵义辣椒产业集团有限公司、贵州省湄潭县竹香米业有限责任公司、贵州省凤冈县红魅有机茶业有限公司、贵州省凤冈县永田露茶业有限公司、贵州省湄潭县栗香茶业有限公司、贵州省凤冈县黔雨枝生态茶业有限公司、贵州省凤冈县富帧茶业有限公司、贵州省赤水市金钗石斛产业开发有限公司、贵州省凤冈县浪竹茶业有限公司、贵州琦福苑茶业有限公司。
3.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招聘信息
估计不看第一学历,只要你有博士学位,你就说明你经过努力,达到了这个学位的水平
4.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第十一研究院招聘
一年以后一月八千左右,正常的五险一金,另外看项目,有分红提成奖金
5. 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官网
这个研修院很好的,我就是在这儿的,加油!
6. 中国航天科工动力技术研究院招聘
机械工程算是一个专业性非常强的专业了,这个专业毕业除了去考公招进民营企业之外,国企也算是一个主要途径,能够进的国企主要有:
制造业国企:机械工程专业就业的主流,比如有:
1,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2,中国航空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3,中国兵器工业集团
4,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有限公司
建筑类国企:主流招聘建筑专业毕业生,部分招聘机械类毕业生,比如有:
1 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
2 中国铁道建筑总公司
3 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
4 中国交通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5 中国冶金科工集团公司
交通运输类国企:虽然是交通类国企,但是交通运输工具都是需要生产和维修的,所以也需要部分机械工程专业毕业生。
1,中国中车
2,各大城市地铁轨道交通公司
3,各大航空公司
垄断型国企:这部分极少,主要是垄断型国企不好进,需要依靠某些特定资源才能进,比如:
1,中烟工业
2,中石油
3,中石化
4,国家电网
7. 2022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校园招聘593人公告
没有博士点。
航天江南集团有限公司(又称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是1964年经中央专委批准,1965年开始建设,1970年建成投产的武器系统科研生产基地;是我国地空导弹武器系统三大总体单位之一,是国内唯一专业配套相对完整的地空导弹武器系统战略后方基地。航天十院下辖24家企事业单位(含1家上市公司)。
拥有1个国家重点实验室、1个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1个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3个国家企业技术中心、11个院士工作站、2个博士后工作站、1个硕士点、36个省级创新平台。
8.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2021校园招聘
中国航天十院定向研究生非常好。中国航天十院是我们国家航天技术研发的科学院,这里聚着全国著名的航天专家和学者,为我们国家航天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能够成为航天十院的研究生,这就充分证明你的学习能力非常强,你的综合素质非常高,他们的定向研究生将来毕业都要从事航天技术的研发和工作,就业非常好,职业发展空间非常大。
9.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所
北京航天三发高科技有限公司隶属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三研究院第三十一研究所,为国有独资的有限责任公司,成立于1993年6月,注册资金3000万元人民币。公司通过了国军标质量管理体系认证,取得了三级保密资格证书、武器装备科研生产许可证和装备承制单位资格证书,具有安防工程建设二级资质及自营进出口资质,取得发明专利23项,实用新型专利百余项,是一家集设计开发、生产制造、技术服务于一体的高新技术企业。
公司拥有试验技术、测试技术、自动控制、动力机械、仿真模拟技术、大型非标工程系统研制等技术优势,具备机械产品设计及精密加工、电气电缆设计及生产、安防工程和非标工程设计与建设的综合实力。公司先后为航天、航空、兵器工业系统研制发动机试验台及其配套系统、安防工程等大型非标工程项目共70余项;先后建立了固体、涡扇、冲压多个型号的零部件生产体系,产品交付量逐年攀升,为承担科研生产任务打下坚实基础。参与研制了国内第一个吸气式高空试车台和国内第一个水下试车台,其中试验台架、高压水射流等技术成果多次获得航天科技进步奖。
10.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第十研究院校园招聘593人公告
航天101所是国企事业单位,应该属于处级单位。
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六院101所(简称:航天六院101所)是国内最早进行航天氢能利用技术研究的机构,从上世纪60年代起从事液氢生产和应用技术研究,并将液氢规模化应用于我国火箭发动机研制过程中,是国内液氢产能和用量最大的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