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世界海运发展
海运成本低,可以说是最重要的运输方式。
2. 世界海运发展的呈现特点
1、合理配货
就拼箱小货而言,欧洲当地卡车的配送结算标准并不是按立方数或者公斤数来结算的,也不是以托盘为结算单位。比如经常做欧洲FBA头程的卖家就会发现,卡车的配送成本并不是随着这些数据而线性上升的,2个立方的配送价格并不比1个立方贵出多少。主要参考的依据是总立方数落在哪个区间,以及托盘的高度这两个指标。
最简单的方法就是:配货的总立方数最好是2.5立方米的整倍数,每两个托盘的总高度最好接近2.4米,而不是每个托盘打足FBA仓库要求的1.8米的限高。这样就能利用欧洲国家当地的计费规则,减少单位成本支出。
2、利用尾舱
传统拼箱公司揽货计算拼箱舱位时,经常会预留一些弹性舱位,实际装箱时更会因为到货数据不准,或者报关等原因,空出部分尾舱。欧洲FBA的头程业务由于有统一的收货人和统一的贸易单证,所以比传统拼箱更能够利用好这些尾舱,一些不急的小批量货物可以在临近船期的时候,捕捉这些相对比较便宜的尾舱。
3、迷你拼箱
目前几十公斤的小批货物,卖家往往用商业快递的方式发往欧洲FBA仓。但并非都是因为货物比较急于入仓销售,而是因为小货用海运的方式反而比商业快递更贵。这是因为传统的计费方式,在头程海运拼箱和二程卡车配送都有最底计费额,而有足够规模的专业公司是完全可以把这个门槛降得更低。
包含67公斤以下的迷你拼箱渠道,对于那些不是急于入仓的小货,以及一次发多个FBA仓库集拼里的小货,迷你拼箱绝对是最适合的选择,可以显著降低头程费用。
推荐一个我长期合作的FBA跨境电商物流公司:大鲲供应链,这个公司FBA头程包税清关贴标,退货换标,海外清关,双清包税,免预约派送入仓。听跟我对接的人说最近产品线也有价格活动,可以试试看。希望可以帮到你。
3. 世界海运运力
1. 长江
首先,非常令人自豪的是,根据2019年1月份湖北日报报道的相关数据,2018年长江干线的年货物运输量达到26.9亿吨,稳居世界内河首位。
据介绍,2018年长江干线年集装箱吞吐量1750万标箱、三峡枢纽通过量1.44亿吨,均创下历史新高,其中,三峡枢纽通过量超过设计能力四成以上。长江干线运输结构进一步优化,货船平均吨位由前年的1630吨提升至1780吨。江海直达1140集装箱示范船“汉海1号”投入运营。长江干线万吨级泊位增加到587个。
2. 密西西比河
密西西比河是美国南北航运的大动脉。干流可从河口航行至明尼阿波利斯,航道长3400千米。除干流外,约有50多条支流可以通航。其中水深在 2.7 米以上的航道长9700千米。干支流通航总里程为2.59万千米,并有多条运河与五大湖及其他水系相连,构成一巨大的水运网。除干流上游及支流伊利诺伊、密苏里河1~2月结冰外,全年皆可通航,海轮可直通距河口 395 千米的巴吞鲁日,航运价值极高。
3. 莱茵河
莱茵河是西欧第一大河,全长达1232公里,是长江的五分之一。莱茵河发源于瑞士境内的阿尔卑斯山北麓,全年水量充沛。莱茵河的航道就像高速公路一样,每隔一定距离就有一块里程碑,上面标注着公里数,航运十分方便。它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运输大动脉之一,也是世界上航运最繁忙的河流之一。
4. 国际海运发展趋势
港口经济未来有可能会出现下滑的趋势。过去几百年是海权时代,国际贸易主要通过海上运输完成,所以带动了很多港口的繁荣发展。但是随着美国的衰落,世界贸易开始进入以陆权为主的时代,原来的港口地位会下降,影响力也会逐渐下降,港口的发展前景和空间会出现萎缩的趋势。
占世界人口80%的欧亚非三大洲完全可以实现路上运输,而不必将大部分贸易通过海运来实现,因此未来海运贸易占比会不断下降,对于港口的发展会造成冲击。
5. 全球海运现状
由于华南港口和码头,包括盐田、蛇口、南沙,延误、拥堵以及集装箱可用性问题越来越多,受疫情影响运营效率放缓,集装箱滞留港口时间加长,截止6月7日,平均滞留时间为18天至21天,同时多家轮班公司跳港,也意味着空箱不会在港口卸箱,集装箱可用性下降,看声明表示:如果无法避免使用受影响的港口,许多托运人可能会面临长时间的延误或设备价格上涨。
分析师和行业利益相关者预计,华南港口的拥堵或集装箱可用性问题不会迅速得到解决,随着码头得作业继续受阻,数十艘船只在港口等待。
专家建议:与该地区打交道的企业至少增加两周的运输时间,以应对延误,并预计运费会上升。
港口的拥堵已经消耗了现有集装箱船队的6%运力,尽管这被船只更快的航行速度抵消了4%。分析师预计,已经处于历史高位的运费“将继续打破纪录”,更严格的排放规定将导致大量污染严重的船舶将被淘汰,而主要经济体的大规模政府刺激计划将推动新一轮库存补充。
港口的拥堵已经消耗了现在集装箱船队的6%运力,尽管这艘船只更快的航行速度抵消了4%,已处于历史高位的运费“将继续打破记录”,更严格的排放规定将导致大量污染严重的船舶将被淘汰,
全球航运巨头马士基在5月的财报电话会议上表示,它已将2021-2022年的资本支出预算从45-55亿美元增加到70亿美元,其中一些将用于增加集装箱。但其他问题,例如港口拥堵、航行延误、运力失衡(尤其是来自亚洲的运力失衡)和内陆运输延误,再加上美洲对进口的持续强劲需求,可能会导致集装箱运费上涨。
当前市场的运费现状是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赫伯罗特、MSC、中远海、Matson、神原汽船等多家船公司宣布从6月中旬后开始的新一轮的费用调涨通知。
6. 世界海运发展呈现哪些趋势和特点
当今世界发展趋势:
在疫情冲击下,西方国家经济发展颓势或超预期。 美联储预测2020年美国经济大概萎缩2.4%,欧盟委员会预计欧盟经济萎缩超过7%。 在我看来,美国的估测存在水分,实际经济负增长应该超过7%,与欧洲差不多。
一方面,实现电子化的美国金融市场受疫情冲击较小却计入GDP,拉高了估测值;另一方面,美国经济总量80%以上来自服务业,然而疫情下服务业基本全面瘫痪,企业倒闭数量、失业情况远超GDP表现。 在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的过程中,西方国家反复纠结是隔离封城还是经济开放,实质上是在防控疫情和保持经济增长之间犹豫不决。
更深层次地看,其政治制度决定了其官员并没有将防疫当做国家目标去实现,而是作为于我有利、于政治对手不利的目标来做,最终造成防疫不力、经济大幅衰退的局面。 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预估2021年欧美会出现经济反弹,其实是在赌新冠疫苗会起作用。 如果疫苗不能控制欧美地区疫情,经济反弹的预测将成为空中楼阁。
未来几年,欧美大概都很难再恢复到疫情之前的经济水平,美国人说最快三年,我认为大概五到六年能恢复就不错了。
疫情凸显了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重要性。 受疫情影响,全球对中国商品有了更大需求,从各种防疫抗疫物资和日常需求,到远程办公所需的笔记本电脑、无线通讯等电子设备,都要从中国进口。 两个指标佐证了这一事实:其一,中欧班列开行数量打破历史记录。 中国向欧洲运送各种各样的产品,平均每个月的中欧班列在1000列以上。 其二,中国海运集装箱货柜价格飙升仍供不应求。
7. 世界海运发展史
1、新中国成立之初,交通运输面貌落后。全国铁路总里zhi程仅2.18万公里,有一半处于瘫痪状态。能通车的公路仅8.08万公里,民用汽车5.1万辆。内河航道处于自然状态。民航航线只有12条。邮政服务网点较少。主要运输工具还是畜力车和木帆船等。
2、新中国成立后,中国政府明确提出首先要创造一些基本条件恢复交通运输。经过3年的国民经济恢复期,修复了被破坏的交通运输设施设备,恢复了水陆空运输。
1953年起,开始有计划地进行交通运输建设。在第一个、第二个五年计划和国民经济调整期间(1953-1965年),国家投资向交通运输倾斜,改造和新建了一批铁路、公路、港口码头、民用机场,提高了西部和边远地区的交通运输基础设施覆盖程度,疏浚了主要航道,新开辟了国际、国内水路和空中航线,扩大了邮政网络,增加了运输装备数量。
“文化大革命”期间(1966-1976年),交通运输发展一度受到严重干扰,但设施和装备规模、运输线路仍在增加,特别是针对沿海主要港口压船、压港、压货日趋严重的局面,加快了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在此期间,管道运输也得到了发展。
3、1978年,改革开放揭开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新篇章,交通运输步入了快速发展阶段。中国政府把交通运输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在放开交通运输市场、建立社会化融资机制方面进行开创性探索,积极扭转交通运输不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被动局面。
铁路实行经济承包责任制;出台了提高养路费征收标准、开征车辆购置附加费以及“贷款修路、收费还贷”等扶持公路发展的三项政策;公路、水运工程建设项目开始实行招投标制度;港口率先对外开放,海运业最早实现“走出去”;民航走上了企业化发展道路,航空运输市场开始形成;实施邮政管理体制改革,成立中国速递服务公司,恢复办理邮政储蓄业务;加大交通运输建设投资力度,吸引社会资本参与基础设施建设。
1988年沪嘉高速公路通车,实现中国大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4、1992年,中国确立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交通运输不断加大改革开放力度,各种运输方式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开展铁路建设大会战,1997年起铁路进行了连续六次大提速。公路和水运实施公路主骨架、水运主通道、港站主枢纽和支持保障系统的“三主一支持”规划,制定了加快建设步伐的目标任务。
民航机场建设费和基础设施建设基金、铁路建设基金、内河航运建设基金先后设立。为应对东南亚金融危机,中国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公路建设投资进入“快车道”,高速公路建设大规模兴起。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全面加强西部地区铁路、公路、机场、天然气管道干线建设。
提出“修好农村路,服务城镇化,让农民兄弟走上油路和水泥路”发展目标,掀起农村公路建设新高潮。深化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加快港口建设。实行邮电分营和邮政政企分开,邮政向信息流、资金流和物流“三流合一”的现代邮政业方向发展。《
中长期铁路网规划》《国家高速公路网规划》等一系列规划陆续出台。大力提升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水平,全面加强城乡客运、城市公共交通、交通运输安全应急救助等领域建设。2008年组建交通运输部,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改革迈出实质性步伐。同年,京津城际铁路通车运营,中国开启了“高铁时代”。
5、党的十八大以来,交通运输进入了加快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的新阶段。2013年,铁路实现政企分开,交通运输大部门体制改革基本落实到位。交通运输全面深化改革,建设法治政府部门,加快综合交通、智慧交通、绿色交通、平安交通“四个交通”建设,围绕“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三大国家战略制定发展规划。
加快综合交通运输基础设施成网,推进多种运输方式有效衔接。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提升综合运输服务保障水平。加强交通运输基本公共服务供给和管理,支持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交通运输基础设施、城乡客运、城市公共交通发展。推进东、中、西、东北“四大板块”区域交通协调发展,西部地区高铁加快发展,中西部地区交通条件显著改善。
2013年,西藏墨脱公路建成通车,中国真正实现县县通公路。
6、60多年来,中国交通运输总体上经历了从“瓶颈制约”到“初步缓解”,再到“基本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的奋斗历程,与世界一流水平的差距快速缩小,部分领域已经实现超越,一个走向现代化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正展现在世界面前
8. 世界海运发展现状
海运和世界经济密切相关,世界新冠疫情肆虐,世界经济普遍下降,对航运业冲击很大。只有中国一枝独秀,集装箱一箱难求,当新冠疫情控制住后,世界经济恢复了,航运业一定会前程似锦的。
9. 世界海运发展呈现哪些特点?
国际海运的主要特点是成本低,时间长,适合出货量大的外单。国际海运分两种方式:
1、海运集装箱(CY):一票一柜或一票多柜。
2、海运拼箱(CFS):三票以上集拼一个柜。集装箱有下列几种类型:1、20尺:大小是6*2.2*2.3,理论装30立方,实际装25—27CBM,18—23吨。2、20尺加重:大小是6*2.2*2.3,理论装30立方,实际装25—27CBM,25—28吨。3、40尺:大小是12*2.2*2.3,理论装60立方,实际装55—57CBM,18—23吨。4、40尺加高:大小是12*2.2*2.8,理论装73立方,实际装68—70CBM,18—23吨。
10. 世界海运历史
1756年,英国政府启用双桅帆船运营每个月从法尔茅斯港到纽约的邮件业务,这些船很少载政府人员以外的乘客,更不载货。1819年,第一艘使用蒸汽机做为辅助动力的美国“萨凡纳号”船5月22日从萨凡纳出发,横渡大西洋,29天后到达英国利物浦。虽然期间只使用蒸汽机大约85个小时,但此次航行开创了历史,迎来了蒸汽动力船时代。
19世纪上半叶,欲从欧洲前往美洲的淘金者渐多,邮件寄送的需求也迅速增加。在此背景下,英国铁行渣华船运公司在1837年利用蒸汽帆船开办了海上客运兼邮件运输业务,这即是邮轮的雏形。1840年,世界上第一艘邮轮诞生,是船舶工程师罗伯特·内皮尔设计的。这艘1154吨的“不列颠号”蒸汽轮船由英国冠达邮轮公司生产,在当年7月4日离开利物浦开始横跨大西洋,前往加拿大及美国,首航搭载了65名乘客,随船同行的还有冠达邮轮总裁萨缪尔·肯纳德。不久后,在友人的协助下,肯纳德创办了世界上第一家横跨大西洋的邮轮公司——英国北美皇家邮件船务公司,开始了定期跨洋的班轮(Ocean liner)业务。
1850年以后,英国皇家邮政允许私营船务公司以合约形式,帮助其运送信件和包裹,但必须要悬挂皇家邮政的信号旗,并称自己的船只为“皇家邮轮”。具有这一称号,也被看做是信用的保证,因为邮件必须按时送达。1891年起,北美洲的三艘邮轮也开始了从温哥华到亚洲的定期航线,“皇家邮轮”的称呼逐渐扩散至亚洲,成了大型客船的代名词。面对丰厚的利润,英国和美国纷纷成立邮轮公司,主营业务是运送邮件和大量渴望到美洲的淘金者。
当时,如何缩短航行时间,是邮轮设计建造者最为注重的。各船舶公司纷纷建造高速邮轮,在横渡大西洋的航线上展开了一场较量,同业公会为此还制定了带有广告色彩的“蓝色绶带奖”。蓝飘带不仅象征着荣誉,还能为轮船公司带来更多的商业利润。
当时,设计者普遍认为,主机多、功率大的船航速快,因此,各大轮船公司都为大型邮轮配置了强大的动力装置,使其航速达到极限。家喻户晓的“泰坦尼克号”就建有四个烟囱,其中一个只是装饰,即是迎合了人们的这种心理。19世纪末,邮轮航速最高为20节(“节”指舰船在单位时间内所航行的里程),到了20世纪30年代,航速可达30节左右。
19世纪末20世纪初,德国在大西洋邮船业取得领先地位。之后,英国不甘落后,通过260万英镑的政府贷款建造了“路西塔尼亚号”和“毛里塔利亚号”,这两艘大型邮轮首次配置了蒸汽涡轮发动机。据当时《纽约时报》报道,为了达到25节的持续航速,“路西塔尼亚号”共有“68个熔炉进料装置,6个动力锅炉,52000平方英尺的供暖面,轮船动力增加了3万马力”。这一航速,打破了德国保持多年的跨大西洋航速纪录。
为争夺世界邮轮的霸主地位,欧洲各国纷纷建造“大西洋航线上最快的船”,激烈的竞争可以说是“打破了头”。1935年,法国政府投资建造了“诺曼底号”,首航就实现了29.98节的速度,打破了意大利“雷克斯号”保持两年的纪录。没过多久,英国“玛丽女王号”的航速就达到了30.14节,“诺曼底号”不服,再次赶超,很快又被打败,最终在1938年“玛丽女王号”创造出31.6节的高速,成为了当时最快的船,横渡大西洋仅需4天或更短时间。此纪录直到1952年才被美国“合众国号”打破。“合众国号”创造了大型邮轮的终极速度,横渡大西洋时速达到40多节。从此,邮轮争夺“蓝色绶带奖”的日子宣告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