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东海救助船
东海救助局总部是在上海的,是财政部拨款的纯事业单位,待遇一般,福利较差,可平时有什么每日一练训练、绩效考核、冬季练兵、夏季比武,花头特透,整天搞人,烦死人,不要去。
2. 东海救助船水手工资待遇怎么样
社会救助局是民政部门的下属机构。主要从事本行政区域内特殊人群(鳏寡孤独、残疾、大病等)的帮扶救助工作,流动人口中得无业乞讨人员的求助。 社会救助管理局是民政部门下属的事业单位,负责医保二次补偿及其他工作,属于全额拨款,也就是说是干工资,没有其他收入来源。
3. 东海救助船危险吗
水运交通事故是指船舶、浮动设施在海洋、沿海水域和内河通航水域发生的交通事故。如船舶碰撞、搁浅、触礁、浪损、火灾、爆炸、风灾、自沉以及其他引起人员伤亡或经济损失的事故。
如何应急■ 船舶遇险时,要保持冷静,听从船上工作人员指挥。
■ 船上有救生衣、救生圈的,要迅速拿上穿好,没有救生衣可用其他漂浮物体作为救生用具,要尽可能向水面抛投漂浮物,如大块泡沫、空木箱、船舱木板、木凳等。
■ 当船上发生火灾时,要用湿手巾或湿棉织品捂住口鼻,向起火的上风位置逃避烟火,在上风(即迎风)一侧下水逃生。
■ 如船只正在下沉,千万不要在倾倒的一侧下水,以防被船体压入水下难以逃生;如果船体尾部先下沉,应逃到船头处下水。
■ 跳水逃生前不要慌张,要观察船只及周围情况,要避开水上漂流硬物。
■ 穿救生衣跳水,要双臂交叠在胸前,压住救生衣,跳时要深吸一口气,用手捂住口鼻,眼望前方,双腿并拢伸直,脚先下水。不要向下望,防止身体向前扑进水里受伤。
■ 落水后往下沉时,要保持镇静,紧闭嘴唇,咬紧牙齿憋住气,不要在水中拼命挣扎,应仰起头,使身体倾斜,保持这种姿态,就可以慢慢浮出水面。
■ 浮上水面后,不要将手举出水面,要放在水面下划水,使头部保持在水面上,以便呼吸空气。如有可能,应脱掉鞋子和身上的重物,寻找漂浮物并牢牢抓住。
■ 不要离出事船只太远,要通过各种方式(呼喊或摇动色彩鲜艳物等)向岸上发出求救信号,并自行有规律地划水,慢慢向岸边游动,可
尝试游上岸;如水流很急,应顺着水流游向下游岸边;如河流弯曲,应游向内湾水浅、流速较慢处上岸或等待救援。
■ 木质船舶翻船后,一般不会下沉,人被抛入水中后,应立即抓住船舶并设法爬到翻扣的船底上,等待救助。其他非木质船翻了会下沉,但有时船翻后,因船舱中有大量空气而漂浮在水面上,这时不要将船翻正过来,要尽量使其保持平衡,避免空气跑掉,并设法抓住翻扣的船只,以等待救援。
■ 穿救生衣要注意保持体温,最好的姿势是双脚并拢屈到胸前,两肘紧贴身旁,交叉放在救生衣上,使头部露出水面。
特别提示■ 在海上,船舶遇到危险不能自救时,船长在宣布弃船前,会发出求救无线电信号,国家海上搜救中心收到求救信号后,会指派其他船舶及救助船立即前往搜救。
■ 如船舶失火并且海面上有油火,跳水前,尽量不穿化纤衣物和救生衣,可将救生衣和笨重衣服、鞋包扎好用一小绳系在腰上,在上风处跳水,入水后向上风方向潜游,若须换气,应用手将水面火拨开,头露出水面转向下风换气,在下潜向上风游出油火区。
■ 在海面救生艇、救生筏上等待救援时,如感到口渴,千万不能喝海水,否则体内盐分增加,致使肾脏负担过重,功能丧失。
4. 东海救助局船员都干嘛
东海航海保障中心船员待遇那是相当不错的了,东海航海保障中心先说他的单位属于国家性质的单位,所以船员待遇都是企业待遇。
5. 东海海上救援
涸辙之鲋
拼音
[hé zhé zhī fù]
释义
在干涸了的车辙里的鲋(鲫鱼)。比喻处在困境中亟待救援的人。
出处
《庄子·外物》:“周昨来;有中道而呼声。周顾视车辙中;有鲋鱼焉。周问之曰:‘鲋鱼来;子何为者耶?’对曰:‘我东海之波臣也。君岂有斗升之水而活我哉?……吾得斗升之水然活耳;君乃言此;曾不如早索我于枯鱼之肆!’”
例句
鲁迅《坟·娜拉走后怎样》:“但人不能饿着静候理想世界的到来,至少也得留一点残喘,正如~,急谋升斗之水一样,就要这较为切近的经济权,一面再想别的办法。\”
近义
涸辙之鱼
嗷嗷待哺
涸辙之枯
反义
绝处逢生
6. 东海救援船
电影《紧急救援》是辛芷蕾在剧中出演女主——机长方宇凌,是一个十分帅气的角色,她的原型是交通运输部东海第一救助飞行队海上搜救机长宋寅。这个小姐姐虽然不是明星在网上却很高的人气,除了神秘罕见的职业外,还有一部分原因就是她实在太帅了!中性风的长相,爽朗的性格,热爱运动,更是中国现有的4个救助飞行队中的两位女飞行员之一,身为女生却选择了很多男生都做不到的工作,让很多人为之肃然起敬。
7. 东海救助船的图片
交通运输部海上救捞局
国家海上专业救捞队伍
交通运输部海上救捞局,担负着海上人命救生、船舶和财产救助、沉船沉物打捞清障、海上消防、海上溢油清污清障。
交通运输部海上救捞局简介
交通运输部救捞系统是国家海上专业救捞队伍,担负着海上人命救生、船舶和财产救助、沉船沉物打捞清障、海上消防、海上溢油清污清障,以及其他海上安全运输、海洋资源开发活动的安全保障任务,同时,代表中国政府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和海运双边协定等国际义务。
交通部救捞局是国家海上专业救助打捞力量。下设3个专业救助局、3个专业打捞局和4支专业救助飞行队,共有8000余名职工,183艘救捞船舶和11架救助航空器,其中10架救助直升机,1架固定翼飞机。其主要职责是负责我国沿海及内水的水上人命救助、财产救助和环境救助,沉船沉物打捞,以及代表国家履行有关国际公约和双边海运协定等国际义务。
为履行水上人命救助职责,交通部救捞系统在中国沿海水域设有20个救助基地,部署专业救助船58艘和救助航空器11架以及18支应急反应救助(分)队担负救助值班待命任务,确保海上一旦发生险情能够及时出动并实施有效救助。据统计,2005年共救助遇险人员3600多名,2006年共救助遇险人员3800多名,2007年截至11月底救助遇险人员3200多名。应该说救助的成功率还是比较高的。
8. 东海救助船队
1984年11月20日 我国首次赴南极洲考察船队启航。
1984年11月20日,我国首次赴南大洋、南极洲考察队启航出征。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国家海洋局和人民解放军海军在海洋局东海分局码头举行隆重的启航仪式。海军政委李耀文、国家南极考察委员会主任武衡、南极考察委员会副主任、国家海洋局局长罗钰如,分别将五星红旗、镌有邓小平同志“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题词的铜匾和“中国南极长城站”铜质标授给考察队。
11月20日,“向阳红10号”远洋科学考察船和海军“J121”打捞救生船,并肩昂首停靠在黄浦江边,两船主副桅上按照航海的最高礼仪挂“满旗”,向祖国和人民致敬。10点05分,南极考察编队总指挥、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德鸿向领导请示启航,指挥台上一声令下,汽笛长鸣,考察船在鼓乐声和鞭炮声中徐徐离开码头,驶向黄浦江口。
按照计划,南极洲考察船队以18节(每小时18海里)的速度不间断地驶往太平洋彼岸。编队将于12月中旬抵达阿根廷南端火地岛上的乌斯怀五港,经短期停留后直插南极半岛,1985年1月到达目的地。
我国第一支南极考察队是1984年10月8日上午在北京成立的。这支考察队在南极半岛地区的亘古荒原上建立我国第一个夏季科学考察站,并开展对南极的多学科综合考察工作。
我国进行的首次南极科学考察,包括两大部分:南极设站及考察、南大洋考察。将有数百名航海人员、科学工作者及施工人员分乘两艘万吨级远洋轮参加这项远涉重洋的壮举。有关方面已经组成了这次考察的指挥机构,由国家海洋局副局长陈德宏担任总指挥。担负南极登陆建站及科学考察工作的南极考察队由50人组成,他们分别来自10余个部门的20多个单位,年龄最大的55岁,最年轻的只有19岁,绝大多数是科学工作者和工程技术人员。
自从1492年意大利探险家哥伦布发现美洲大陆以后,世界上特别是欧洲一些国家的探险家、生物学家、海洋学家和地质学家,远渡重洋,冒着生命危险,终于在地球的最南端找到了“南方大陆”——南极洲。
对南极的探险,可以划分为四个时期,帆船探险时代、英雄探险时代、航空考察时代和常年考察站考察时代。
帆船探险时代是从18世纪70年代到19世纪40年代,英国探险家詹姆斯·库克,在1772年至1775年期间,第一个环绕南极航行一周,在他以后,又有不少国家的探险家驾船越过险滩暗礁,向南极洲进行探险。
英雄探险时代是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这个时期,澳大利亚探险家道格拉斯·莫森,最先登上南极大陆。他在1907年11月,第一个到达了南极极点。后来,他亲自组织和领导了2支南极探险队,进行了大量的考察,并第一次在南极大陆使用无线电波通讯。如今屹立在南极大陆上的澳大利亚莫森站,就是为了纪念这位探险家而以他的名字命名的。
航空考察时代是从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美国著名探险家查理德·伯德,在1929年11月第一次驾驶飞机,飞越南极点,并进行了大量的航空测量工作,取得了不少珍贵资料。
常年考察站考察时代,是从20世纪40年代直到现在。据报道,现在世界上已有26个国家在南极建立了50多个常年科学考察基地和100多个夏季考察站,目前,各国仍在争先恐后地在具有重要科学意义和资源富集地区建立基地,开展多学科综合考察和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