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驾驭战舰的历史很长,从几千年前的桨帆战舰到风帆战舰,再到铁甲舰、装甲舰、前无畏舰、准无畏舰、无畏舰、超无畏舰,不断变化的背后是科技的发展与火炮、动力、冶金、电力等工业的进步。
第一次工业革命以前,战舰的形态变化很慢,桨帆和风帆战舰统治了海洋数千年。
▲风帆战列舰
1785年瓦特改良蒸汽机,动力革命席卷全球,也推进了战舰发展。此后战舰演化进入快车道,从几百年一变到几十年,乃至几年就淘汰的速度。
一、铁甲舰时代,约19世纪20~90年代。1830年,出现了明轮战舰;1840年,法国制造出由螺旋桨和蒸汽动力辅助驱动的护卫舰。
当时的战舰还是木质结构,后来击中目标后爆炸的爆破弹出现,木质船壳再也不堪一击。于是人们在木壳外包裹铁皮,降低爆炸伤害。
1859年,法国制造了第一艘全铁壳结构的“光荣”号战列舰。人们将同时拥有金属外壳、蒸汽动力、发射爆破弹的战舰也称为“装甲舰”。
▲法国“光荣”号战列舰
1873年,英国“蹂躏”号战列舰第一次采用纯蒸汽动力推进,风帆退出历史舞台。到1890年前后,“铁甲舰”一词已很少使用,一般称战斗舰或装甲巡洋舰。
二、1890~1905年,这15年被称为“前无畏舰”时代,是铁甲舰到无畏舰之间的过渡期。前无畏舰排水量增加到1万吨以上,混装两种口径或两种同口径但不同倍径的主炮,外覆强化钢装甲,采用燃煤蒸汽机动力,航速在20节以下,仍以接舷近战为主。
因火炮技术提高,大口径火炮自铁甲舰时代开始登上战舰。前无畏舰时期,各国战列舰普遍是2~6门主炮,口径以12英寸(305毫米)居多,也有更大(413毫米)或更小(240毫米)的。
主炮以外,还有十几门102~203毫米口径副炮(152居多)和大量更小口径的速射炮。比如英国“威严”级战列舰,装备4门305毫米主炮,12门152毫米副炮,16门76毫米、12门47毫米速射炮。
▲“威严”级战列舰
当时的舰队交战距离比较短,大多在10千米以下。大口径主炮威力大,能打击远处的敌人,但射速太慢。等双方距离拉近后,大量中小口径副炮才是左右胜负的关键,它们射速快、机动灵活、效率高。但是几十门火炮谈不上什么统一指挥,因为口径不同参数也不同,只能各自瞄准射击。
后来鱼雷射程大幅增加,各舰作战距离越拉越远,副炮优势也随之下降。于是又出现了大口径主炮与次一级口径(203~274毫米)的二级主炮组合,以弥补主炮射速低、副炮火力不足的缺陷。
如英国“爱德华七世”战列舰,装备4门305毫米主炮,4门234毫米二级主炮,10门152毫米副炮;法国“丹东”级战列舰,装备4门305毫米主炮,12门240毫米二级主炮,16门75毫米副炮等。
▲“爱德华七世”战列舰线图
此外,电力及液压系统的使用解脱了人力辛劳,它们驱动沉重的装甲炮塔旋转、辅助炮弹装填、调整方向舵、控制动力输出,解决了铁甲舰时期这些工作由大量水手人工操作的烦恼。
三、1906年英国“无畏”号战列舰下水,成为划时代产物,给各国造成了巨大冲击。▲“无畏”号战列舰
它的特点是装备10门统一型号的12英寸主炮、27门76毫米副炮,采用更先进的蒸汽轮机动力,航速达21节,战力是旧式战列舰的三倍。各国纷纷以此标准建造新战舰,最终引发了一场世界范围内的造舰竞赛。
当时主炮的技术提高很快,射速从原来的4分钟1发提高到1分钟2发,精度也大幅改善。前无畏舰时代的多口径主炮因弹道、射速参数不同,火控和观测弹着点都很困难,“无畏号”统一主炮口径为射击指挥和后勤供应带来了极大便利。
▲无畏号的炮塔布局
美国、日本也在设计统一口径的“全重炮”战舰,但英国速度更快。“无畏号”于1905年10月2日铺设龙骨,到1906年10月3日就完工了,只花了1年时间,在竞争中拔得头筹。前无畏舰退居二线,不再承担一线战列作战任务,改为沿岸炮轰和海防等。
无畏舰主炮布局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的代表是英国“无畏级”,5座炮塔沿舰体中线艏艉舯各1座,两舷对称各1座,形成对前3座、对两舷4座的齐射火力。
第二阶段的代表是德国“拿骚级”,6座炮塔舰艏、舰艉各1座,两舷各2座,呈六角形布局。主炮数量多,但对前方和两舷火力输出却与“无畏号”相同,效率不高。
▲”拿骚“级线图
第三阶段的代表是美国“南卡罗莱纳”级,只有4座炮塔座,因采用创新的“背负式”设计,沿舰体中线分布,各炮塔都可以向两侧射击,使两舷齐射火力与“无畏号”相同,效率最高。不过对前方只有2座炮塔齐射,火力较差。
▲“南卡罗莱纳”级线图
很快,各国无畏舰主炮布局都采用美国“南卡罗莱纳”级标准布置。英、法、德、意、美、日你追我赶,展开了激烈的造舰竞赛,尤其以英、德竞争最为激烈,也间接促使了一战爆发。
动力方面,英国无畏舰都使用蒸汽轮机,其他各国一开始还有三胀式蒸汽机,后来逐渐过渡到蒸汽轮机。
五、超无畏舰时代。造舰大赛快速推动战舰革新,1910年,装备10门343毫米口径主炮,火力更强的英国“俄里翁级”战列舰开工,标志着进入“超无畏舰”时代,此时距“无畏号”下水才5年时间。
此后,人们将主炮口径大于305毫米,火力、防护、机动更强的无畏战列舰称为“超无畏舰”。其炮塔布置在中轴线上,排水量增加到25000吨以上。如英国“俄里翁”级、“伊丽莎白女王”级;德国“巴伐利亚”级、美国“内华达”级、日本“扶桑”级都属此类。
▲英国“俄里翁”级
战列舰技术更新太快,以至很多国家的战舰刚刚下水就落后了。如意大利1909年才建造第一艘“但丁•阿利吉耶里号”无畏舰,俄国1909年建造“甘古特级”无畏舰,法国到1910年才开始建造第一艘“孤拔级”无畏舰。
超无畏舰使用动力更强的燃煤或燃油蒸汽轮机,速度达25节以上,交战距离也越来越远,从以前的10千米左右提升到20几千米,超出视距极限,因此舰桥越来越高,又装备了无线电通讯设备,与水上侦察飞机联系。
▲德国“巴伐利亚”级线图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打乱了各国节奏,大量资源被抽调给陆军使用。一战中,无畏舰并没有发挥太大作用,仅有的一次大规模海战是英德间的“日德兰海战”。双方出动了主力舰队,以德国技术性胜利,英国战略性胜利结束。
一战后德国被《凡尔赛条约》限制起来,日本和美国开始造舰竞赛,到1922年,庞大的造舰开支压得各国喘不过气来。为摆脱困境,英美法意日5个海军强国签订《华盛顿海军条约》,约定各国造舰总吨位比例,限制战列舰主炮口径在16英寸(410毫米)以下。超过标准的战列舰一部分拆解,一部分改建成航空母舰,自此世界海军进入假日时期。
到1930~40年代,各国战列舰都具备了超无畏舰标准,所以超无畏舰名称也渐渐不用,直接称战列舰了。
▲第一艘专门建造的航母日本”凤翔“号
1939年二战爆发,世界再次陷入战争。各国无畏舰、超无畏舰都加入战斗,但航空母舰和航空兵强势崛起,再大的主炮、再厚的装甲也无能为力,二战后战列舰退出历史舞台。
从桨帆、风帆一路到铁甲、装甲、无畏舰,巨舰大炮这一枝科技树暂时完结,等待未来更新的科技将其解封。
和风漫谈原创文字,欢迎关注。图片来自网络,个人观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