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大部分人的眼中,航空母舰的甲板是那种并不规则的形状,尤其是美国海军的那种大型核动力航母。其实航空母舰的甲板并非都是这种不规则形状,也有较为规则的长方形。如英国已经退役的“无敌”级轻型航母、意大利的“加富尔”号等等。二战之后建造的现代航空母舰的甲板形状与其搭载的舰载机自身的起降方式与其自身的作战使命有着很大的关系。
这种不规则甲板其实叫做“斜、直两段甲板”,又名“斜角甲板”。由英国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发明。
(采用直通甲板的美国海军“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CV-13“普林斯顿”号)
其实,在二战时或二战前,也就是航空母舰发展的早期阶段。各国包括大型航母在内的甲板也都是较为规则的长方形。包括二战中美国海军大批量建造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日本海军“赤城”级航空母舰……在那个时代,直通甲板是各国航空母舰的标准配置。但在战争的实践过程中,这种直通甲板的运作效率十分低下。由于其直通甲板在运作时,大部分的作业区经常容易被甲板上的舰载机挤满,因此在起飞飞机的时候,往往要将飞机停在甲板后部,从而没有了飞机降落的区域,换言之——就是飞机在航母上的起飞与降落不能同时进行。所以,直通甲板对于长时间高强度的作战情况是十分不利的。因此,为了解决飞机同时起飞与降落的问题,英国海军上校卡梅尔在上世纪五十年代发明了“斜角甲板”,并成功运用,成为现代航母的主流特征。
(服役后期改装了斜角甲板的“埃塞克斯”级航空母舰CV-11“勇猛”号)
所谓斜角飞行甲板,就是在原本的直通甲板右舷的中间稍稍靠前的位置,加装一块与舰体呈一定夹角的甲板。加装斜角甲板就相当于将航母甲板分成了两个作业区: 直通前甲板主要承担弹射或者滑跃起飞飞机的任务。而甲板的后半段,即斜角甲板的所有部分,主要用于航母舰载机的降落,必要时,也可以在斜角甲板上加装弹射器起飞飞机。这样一来,航母舰载机的起飞与降落就可以同时进行,飞机出勤率和作战效率就会大大提高。1952年,英国皇家海军在R-06“半人马座”号航空母舰第一次加装斜角甲板进行实验,效果不错。于是,在战后航空母舰的发展中,斜角飞行甲板已经成为了各个国家大型航空母舰的典型特征。
(最早加装斜角甲板的英国皇家海军R-06“半人马座”号航空母舰)
斜角甲板的发明有效提升了航空母舰甲板的作业效率,这就直接导致了航母自身综合作战能力的提升。包括美国海军现役的所有航空母舰,中国海军“辽宁舰”与新建的001A型航空母舰,俄罗斯海军“库兹涅佐夫海军上将”号,印度海军“维克拉玛蒂亚”号与新建的“维克兰特”号航空母舰等等,都采用斜角飞行甲板。不过诸如意大利、西班牙、泰国等国的航空母舰依然采用直通甲板作为作业区域。
(采用斜角甲板的中国海军“辽宁”号航空母舰)
对于一些海军实力不是特别强的航母拥有国来说,发展美国式的大型航空母舰就显得有些奢侈,而发展中型航母又显得太不划算,因此发展轻型航空母舰就显得太合适不过了。对于轻型航空母舰来说,其主要的功能特点就是适用和多样,可以应对局部地区一定强度作战的需要,同时满足一些多元化任务(如人道主义救援、运输物资等等),并不是像大型航空母舰那样争取海上的制海权与制空权。因此其搭载的作战飞机并没有大型航母那么多样,通常只是一些如F-35B、鹞式等等短距/垂直起降战斗机与大量执行反潜、预警、救援等等辅助任务的直升机。所以没有必要去过多强调作战效率的轻型航空母舰就没有必要花过多的钱去加装对于其来说并不适用的斜角甲板。
(采用直通甲板的意大利海军“加富尔”号航空母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