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船舶动力发展历史
机帆船(motor sailer)是装有动力机械(主要是柴油机)推进设备的帆船,一般为风帆与小型内燃机两用的船。通常都是风帆运输船与风帆渔船装上小型动力装置与螺旋桨。有风时使用风帆推进,节约能源;无风时依靠动力装置转动螺旋桨推进船舶。
机帆船的历史并不长,是上个世纪70年代才开始出现的,距今不过50多年的历史。
2. 中国船舶工业发展史
水上交通工具发展史
水上交通工具发展了几千年,大致发展过程如下
独木舟
木筏
竹筏
木板船
桨船
木帆船
蒸汽轮船
现代水上交通工具
概念水上交通工具
独木舟
独木舟,又称独木船,是用一根木头制成的船,是船舶的"先祖",是最早的船舶,在世界各地都曾出现过。
木筏
用藤条、绳子将几根树干或竹子绑扎成片状的漂浮物,就叫筏。
竹筏
竹筏是由多很竹竿捆扎而成的竹排,可以用桨、橹、篙来推进。
木板船
木板船
独木舟两侧加上舷板,舟内增加横档支撑,便成了木板船
桨船
桨船
桨船由来
续木板船的出现,人类发明了桨,这是人类的手臂的延长。有了桨,人就可以坐在船上划水前进。如果要增加船只的推进速度,就要增加桨的数目。于是,一种划桨船在地中海海域周围首先发展起来了。
木帆船
木帆船是继木板船之后,舟船发展的重要阶段。
帆船即利用风力前进的船。
蒸汽轮船
蒸汽机的出现曾引起了18世纪的工业革命。直到20世纪初,它仍然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原动机,后来才逐渐让位于内燃机和汽轮机等。
在船舶上采用蒸汽机作为推进动力的实验始于1776年,经过不断改进,至1807年,美国的富尔顿制成了第一艘实用的明轮推进的蒸汽机船“克莱蒙”号。
现代水路交通工具的设计
现代的小船又采用玻璃纤维和塑料制成。
汽垫船
气垫船是利用高压空气在船底和水面(或地面)间形成气垫,使船体全部或部分垫升而实现高速航行的船。气垫是用大功率鼓风机将空气压入船底下,由船底周围的柔性围裙或刚性侧壁等气封装置限制其逸出而形成的。
油轮(oil tanker),是油船的俗称,是指载运散装石油或成品油的液货运输船舶。从广义上讲是指散装运输各种油类的船,除了运输石油外,装运石油的成品油,各种动植物油,液态的天然气和石油气等。但是,通常所称的油船,多数是指运输原油的船。而装运成品油的船,称为成品油船。装运液态的天然气和石油气的船,称为液化气体船。
游艇,是一种水上娱乐用高级耐用消费品。它集航海、运动、娱乐、休闲等功能于一体,满足个人及家庭享受生活的需要
生态船
“地球竞赛”号快艇用人类脂肪作为动力来源。它所使用的是百分百的生物燃料,并且不向外界排放任何碳。
3. 船舶的发展
现代船舶 发展方向从动力上 应该是发展电传动 超导磁流体推进 泵推技术等更高效的推进方式船型上 多体船 穿浪船型也有很好的发展方向 或者向着更大型化发展估计未来海上城市不会再是幻想
4. 中国船舶发展历史
中远航运前身是广州远洋,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广远.当年中远将旗下的几大远洋公司重新进行专业运输方向划分的时候将广远定为“杂货船、特种船”运输公司.所以广远将手里的其他船舶转交给其他公司之后接收了大量老旧的杂货船.后来通过发展形成了现在的中远航运.当年因为运输军火都是杂货船运输,所以当时赚钱想当厉害.可是进入到现在这个时代,很多东西都用集装箱运输了,所以现在中航也没那么赚钱了. 近几年公司发展一般般,没亏损也没赚多少.这两年航运市场虽然不景气,但是也还是算盈利了.
5. 轮船的动力发展历史
两个都好。 轮船和飞机是两种不同的运输土具。轮船载重巨量航速一般不快(与汽车丶飞机比)所以需要的动力机要低速扭距大速度慢,飞机在空中飞行要有一定速度(比较快),太慢就会从空中掉下来,所以飞机的发动机要转速快丶重量轻,能产生较大的推重比,而轮船的发动机重厚低速。
所以两种发动机由于用途不同往两个方向发展截然不同都是本时代的前沿工具,不能类比。
6. 船舶的发展史
1.船的起源
在几千年前,人们就发现过河困难的问题。若河浅和水流慢,人们就可以涉水渡河。但遇到河深和水流急的河流,人们就无法过河。后来,一些人发现抱着树枝或粗的树干,就可以浮渡过河。于是,人们就开始有意识地把树枝捆成一扎,做成木筏。或把粗树干挖空,使它成为独木舟就可以过河了。这就是船的雏形。
2.古代桨船
在后来,人们开始在船上装上许多船桨,以此来为船只提供动力,使其不用随波逐流,便于控制船只,使船只更安全。
小资料:公元前483年-前480年,雅典建造的大批三层桨战船迅速完工。在雅典的穆尼奇安和兹阿发现在战争中赶修三层桨战船的干船坞,其尺度为46×6米,此类战船,经专家考证:船长37米、宽5米,撞角外伸3米。低层桨手共54人,中层54人;上层60人,后备桨手30人,除下层外,全部水手武装完整。 低层桨长2.3米,中层3.2米,上层4.3米,其最高航速在静水中可达8节。
3.古代远洋帆船
随着人们的科技发展和贪婪的欲望,使人们开始了远洋探险。在技术上,探险家们所使用的帆船比以前的人力多桨船先进多了。它装上了高大的桅杆,桅杆上挂着大面积的帆布,使它能尽最大限度地利用海上的风能。这比起以前的船,速度更快,船身更大,更坚固,住在上面更舒适。它上面放置了大量的大炮,使它的攻击力更强。
小资料:13世纪末,地中海加莱桨船(Galley)有了一定发展,因为在14和15世纪威尼斯人常是这类桨船的制造商,而且素以具有设计制造这类战船的实力地位著称,故有时又称之为威尼斯加莱桨船。
4. 近代轮船
随着人们步入工业时代,开始了轰轰烈烈的工业革命。英国人瓦特经过多年研究,广泛吸取前人的经验,制成了使用可靠的蒸汽机,并投入使用。那时有一位叫富尔顿的美国人,觉得用桨划船会很累,而且效率不高,于是他就想用明轮来代替船桨。用蒸汽机驱动船只。并于1870年在哈德逊河上成功地进行试航。这就是轮船的雏形。
1835年,英国人史密斯造了一艘装有螺旋桨的船模型,引起了造船专家的注意。经研究发现,螺旋桨作为船的推进器比明轮力量大。于是装明轮的轮船逐渐退出使用。但为了称呼方便,装螺旋桨的船还是叫轮船。
5.现代轮船
随着人类的发展,现代的轮船已经不再用帆来辅助船航行,而且不再使用会严重污染环境而且效率低的蒸汽机,改用了柴油发动机。这是船的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现代的轮船不仅装上了高效的柴油发动机,而且还装上了雷达、声纳、无线电等先进设备,使船只远洋航行变得更加安全。
7. 船舶的动力来源
因为船舶用的空气动力发动机用30bar的压缩空气就很方便。用热空气产生的推力做动力的船;用压缩空气作为动力来源的船;运用了空气动力学的船。
空气动力学是研究物体在同气体作相对运动情况下的受力特性、气体流动规律和伴随发生的物理化学变化的一门学科。
8. 船舶行业历史发展历程
海运发展简史
海运历史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最早的人类时代,人们想要探索海洋之外的事物。今天,尽管各个国家随着历史的进程已经产生了巨变,但海运还是与以往一样重要。
已经证实,在四万五千年前,居住在现代澳大利亚的人们会使用小船旅行和寻找食物资源。虽然我们对当时的航行方式知之甚少,但由此可知,在文明兴起之前,人们就能够使用船只了。
公元前3世纪—公元2世纪:建立早期贸易航线
阿拉伯海的西边是现代印度,北边是巴基斯坦,这样的地理环境使其成为几千年前的第一批早期沿海航行的主要海上贸易航线之一。在此期间航行的原始船舶不会偏离海岸太远。在沙漠国家运输这些货物的必要性以及土匪抢劫旅行大篷车的潜在风险意味着通过陆路运输可能与海运一样危险。
这个地区的环境非常有利于早期的海运——事实上,人们相信,航运科学是在巴基斯坦流域的梧桐河周围开始的。在早期的海上船舶上,他们能够用水手的星盘在海上找到自己的路。这种仪器可以预测太阳、月亮、行星和恒星的位置——这种方式一直持续到十一世纪,中国发明指南针为止。
在同一时期,罗马人也抓住了航运的机会。罗马人拥有大型商业船队,最好的一艘一个月左右就可以通过地中海。事实上,海运粮食和建筑材料等低价值商品的价格可能是陆运价格的六十分之一。
罗马人在公元1世纪和2世纪扩展了他们的海运贸易航线,跨越印度洋运到了南亚,在这里他们可以和富饶的泰米尔王朝交易。这些商业船只的成功也吸引来了海盗,历史上保护商船的重要性不可低估
9. 船舶动力发展历史论文
论海上丝绸之路与中外文化交流
中国丝绸誉满天下,早在公元前就分海、陆两路向外传播。中外学者对陆上“丝绸之路”的研究,已有不少成果,但还没有系统地研究中国丝绸通过海路外传,以及它在中外文化交流中的影响和所占有的重要地位。其实,中国的丝绸由海路外传,比陆路持续的时间更长,到达的地区更广,在历史上的影响也更大。这些问题值得我们去探讨和研究。我在就个人的初步研究,谈些以下不成熟的看法。
一、海上“丝绸之路”的形成时期—唐代(618-907)以前中国丝绸的外传及其影响
从东海(今黄海)起航的船只主要航行朝鲜和日本。据历史记载,早在公元前1112年周周武王封箕子于朝鲜时,就“教其民田蚕织作”。公元199年中国蚕种东传到日本。公元238年倭国女王卑弥呼派使者到中国赠送礼品,魏明帝回赠精美丝织品。这是中国丝绸作为皇帝的礼品而传入日本的最早文献。南朝时,中国派四名丝织和裁缝女工到日本传授技艺。他们对日本丝织工业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中国海船从南海航路起航,于公元前140-87年,带了大批黄金和丝织品,途经今越南、泰国、马来西亚、缅甸,远航到黄支国(今印度康契普拉姆)去换取上述国家的特产,然后从斯里兰卡返航。这样,早在公元前,中国丝绸就传入上述各国。
随着中国政治影响的日益扩大和由于中国精美绝伦的丝绸对世界各地具有的极大吸引力,东南亚、南亚、乃至西亚、欧洲各国都派使节到中国通好,献礼品以求赏赐丝绸和进行贸易交换。便如,据《后汉书》记载,公元131年,今爪哇(当时的叶调国)、公元159和161年今印度(当时的天竺)和公元97、120和131年今缅甸(当时的掸国)都遣使业中国进献方物,换得丝绸。这是中国丝绸传入今日印度尼西亚、印度和缅甸,并通过缅甸到欧洲大秦(罗马)的另一条途径。
这个时候的特点如下:中国丝绸从海路外传虽开始很早,但作为商品交换,只限于统治阶级所需的奢侈品,以官方的“朝贡贸易”为主,其数量、次数和规模都不大。其目的只是想在外交上达到“敦睦邦交”和扩大对外政治影响;还未注意到通过海外贸易,在经济上能增加国库的收入。民间的海外丝绸贸易,从外国文献来看似早开始。而在我国史书中却很少记载,可见丝绸作为商品生产和商业活动,还不普及和发达。
二、海上“丝绸之路”的发展时期----唐、宋时代(960-1279)中国丝绸的外传
唐朝和日本、朝鲜的海上贸易较前代更加频繁,日本的遣唐使,名义上虽是遣使贡方物而唐亦回赐丝绸作为礼品,裨上是变相的官方贸易。如802年,日本遣使270人到中国,每人赐绢五匹,共计1,350匹。从宋朝开始,出现了民间贸易。据泉州商人李充的原文报告“自置船一只携带各种丝绸和瓷器到日本贸易。”可见当时民间丝绸贸易已很发达。在频繁的民间丝绸贸易的影响下,日本出现了在仿制“唐绫”(中国丝绸)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博多织”的纺织法。
朝鲜和中国的贸易也很发达,许多来自新罗的朝鲜的人在中国楚州(今准安)侨居。当时楚州是通往朝鲜、日本的重要海港,这些新罗人经营海上运输,为中日和中朝之间的文化交流和传布丝绸中起了重要的桥梁作用。
唐代地理学家贾耽说,中国海船从广州经南海到波斯湾的巴士拉港,全和需时三个月。这条航线把中国和三大地区;:以室利佛逝(今印苏门答腊)为首的东南亚地区;以印度为首的南亚地区;以大食为首的阿拉伯地区,通过海上丝绸贸易连接在一起。这些地区是中国丝绸贸易的集散地;也是当时世界上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的中心。这条传布丝绸到外国的航路,在传布丝绸的同时,对促进各国之间的特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相互传布和影响,起了重要的媒介作用。
赵汝适的《诸蕃志》和周去非的《岭外代答》,两书著者是宁代人,也有与上述相同的记载。
综上所述,这个时期的特点表现在:中国丝绸作为商品外传已由陆路转向海路。唐朝开始设市舶司到宋朝又有发展,标志着海外丝绸贸易性质的转变。除原有的“朝贡贸易”外,则以市舶贸易为主;开始从过去只注意政治上扩大对外影响,以达“敦睦邦交”,而发展到把它作为财政经济上的一项重要收入。市舶贸易对宋政权的财政收入起了很大作用。以公元1128年为例,它占国家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除上述官方丝绸贸易外,民间海商住海外进行丝绸贸易的,也蓬勃发展。丝绸作为商品生产和商业活动已经很发达。
10. 船舶动力发展历史简述
古代船是利用风帆和纤夫来使其前进的,帆船的最大动力来源是“白努利效应”,也就是说当空气流经一类似机翼的弧面时,会产生一个向前向上的吸引力。因此,帆船才有可能朝某角度的逆风方向前进。而正顺风航行时,“白努利效应”消失,船只反而不能达到最高速。 帆船的航向限制与效益 但帆船的航向也不是完全没有限制,在正逆风左右各约45度角内,是无法产生有效益的前进力的。 但是太顺风也不是很好的,这时“白努利效应”消失,船速会再度慢下来,同时也进入不稳定状态。 而有逆风航行能力的船,若要往逆风方向前进,必须采取Z字形的路线才能到达目的地。 所以,不能张成有效弧形的帆,是没有逆风航行能力的。这些船只航行于大海上,往往要靠依照季节改变方向的贸易风,才能有去有回。像现代的帆船,都拥有良好的逆风航行能力。 帆船前行的原理 帆船前行的原理人们通常认为帆船只能沿风吹动的方向移动 - 即顺风移动。但三角帆使帆船还能够迎着风移动(逆风移动)。在理解如何逆风移动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些与船帆有关的知识。 船帆的最先着风之帆缘称作前缘,它位于船只的前部。后部的船翼后缘称作帆的后缘。从前缘到帆的后缘的假想水平线称作弦。船帆的曲度称作吃水,并且从弦到最大吃水点的垂直距离称作弦深。充满空气以形成凹面弯曲的船帆的一面称作迎风面。向外吹以形成凸起形状的一面称作背风面~
内河有纤夫
11. 船舶动力发展历史简介
根据伯努利定理,船舶以一定速度在流体中运动时,产生的动压强为1/2ρV^2
水动力表示为FH=P*L*D*CH,P为压强,L为船长,D为吃水,CH为船体水动力系数。 水动力角是水动力合力方向与船舶首尾线的之间的交角,大小取决于横向水动力系数和纵向水动力系数的比值。水动力系数系数可以通过循环水槽实验获得,也可以通过约束船模实验获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