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上遇险怎样自救、互救?怎样延长生命和防止海生物攻击?千百年来人们总结出许多宝贵经验。 人的因素第一,这是不可否定的。如果船舶一旦在海上发生事故,遇难者最关键的,是要具有在困难条件下充满生存的愿望和坚强的意志,克服由于心慌而产生的呆滞和丧魂落魄。 来不及乘救生艇而需要跳水时,要选择迎风的一侧离船,因为船可能比人漂流得快,而且要尽量从船身高的一侧下水,因为船可能在游离之前倾覆。 入水后的致命大敌是冷水浸泡,科学证明,即使是完全湿透的紧贴在身上的衣服,也能够延缓体温下降。所以不论是冬夏,都要尽可能地多穿衣服,那种落水时少穿衣服的传统观念是错误的。在水中剧烈运动只能加速体温散失,饮酒驱寒更是大错特错。所以下水后,如果你周围远离陆地,又无船只来救,你不要盲目地游泳,弃船时禁止喝任何带有酒精的饮料。 海洋动物也是遇难者的一大威胁。防止鲨鱼攻击,身体不要裸露,不穿白色衣服很重要,因为白色往往是招惹鲨鱼攻击的主要原因。如果正面与鲨鱼接触,可以采取拍击水面,吹气泡或发出尖叫声。 水是生命的第一需要。科学证明,只要有充足的水喝,人不吃食物可以生存30天。无论在何种条件下,都不能喝海水。在救生艇里,因水有限,第一天可以不喝水,第二天可以少量地分几次喝,一天喝半公升水,还要不失时机地接取雨水和晨露,捉鸟、钓鱼、捞取浮游生物充饥。 海上遇险,只要坚定生存的信心,采取一切可以延续生命的措施,生存还是有望的。1973年一对英国夫妇在海上靠捉到8只海鸥、30头海龟、以及1条小鲨鱼,在救生船上维持了118天而获救。1986年中国——艘名叫“德堡”号的远洋货轮在大洋上沉没,有五人登上救生艇,在海上漂流了24天后,其中两人获救生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