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网app 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江南体育官网入口网站下载 > 轰炸机有弹射座椅吗?
轰炸机有弹射座椅吗?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2-05-22 22:16    点击:267   编辑:admin

首先明确,现代轰炸机都有弹射救生装置,可以分为两种:弹射座椅和弹射救生舱。二者尽管基本功能相同,但操作使用方式有很大区别。

弹射座椅最早出现在二战时期,在此之前,由于飞机速度较慢,飞行员在面临飞机坠毁的状况时,可以爬出驾驶舱跳离飞机。到了二战的时候,由于飞机速度越来越快,飞行员不仅很难爬出机舱,离开飞机时也容易与尾翼等碰撞,为了保障飞行员安全离机,德国先后尝试过橡皮动力、压缩空气和火药动力的弹射装置,并成为he-219战机的标准配置,之后这个做法被各国纷纷效仿,并逐步完善形成了各类火箭动力或组合动力弹射座椅。

早期的弹射座椅只用于战斗机,轰炸机的机组成员需要从驾驶舱、弹舱、机炮舱等处跳伞。1948年服役的美国B-45龙卷风轰炸机是第一种装备弹射座椅的轰炸机,此后弹射座椅在美国B47、B52和苏联图16等轰炸机中得到广泛应用。再到后来,伴随超音速轰炸机的出现,又出现了多种半密闭式和密闭式弹射救生系统。

采用弹射救生舱的机型主要有:F-111、B-58、XB-70、B-1A等(都是超音速轰炸机)。这种方式将机组成员整体(或单独)封闭在一个密闭或半密闭的舱内进行弹射,能够减少外部气流和爆炸带来的危险,但在使用过程中发现,这类逃生舱系统过于复杂,因此已经没有飞机采用了。上图为B-58的胶囊弹射座椅(舱)。

采用弹射座椅的机型主要有:中国轰6,美国B52、B1B、B2,俄罗斯图16、图22、图95、图160等。这些轰炸机的弹射座椅和普通战斗机的基本一致,每名机组成员都有独立的弹射座椅,遇到紧急情况可以按照既定顺序和方向弹射,从而保障机组成员安全弹离飞机。

下面介绍介绍几种轰炸机弹射方式:

1、美国XB-70轰炸机:弹射救生舱XB-70轰炸机是上世纪60年代研制的超音速轰炸机,为满足超音速状态下的救生需要,装备了斯坦利B型封闭式逃生舱系统的改进型。两名飞行员分别配备一个独立逃生舱,能在161-3380公里的时速范围内和27500米高度以下安全弹射。弹射时,乘员的座椅被蛤壳门封闭形成救生舱,然后在一具火箭推动下脱离轰炸机。随后救生舱后部减速伞迅速打开稳定姿态,降落至4600米高度主伞打开,落地前减震气囊打开,确保乘员安全稳定落地。舱内还备有生存工具包,如果降落在海上,逃生舱可在额外气囊的帮助下漂浮三天。

2、美国F-111和B-1A轰炸机:整体救生舱这两种超音速轰炸机,为满足30米低空和1马赫条件下逃生的需要,两名飞行员没有独立的弹射座椅,而是把整个驾驶舱当作逃生舱整体弹射出去。在脱离机身后,机组人员仍被束缚在驾驶舱的座椅上,并随着驾驶舱降落到地面。如果驾驶舱落入海中,充气漂浮系统能保持救生舱漂浮水面。尽管这种逃生舱的成功率较高,但系统重量过大,整体过于复杂,B-1A的改进型B-1B就更换为独立弹射座椅。

3、美国B-52轰炸机:弹射座椅早期B-52轰炸机的弹射系统比较复杂,6名机组成员中,5人在主舱室,1人在机尾。主舱室中的驾驶员、副驾驶员和电子战军官3人在上层甲板,遇险时使用独立座椅向上弹射跳伞逃生;下层甲板的2人则通过向下弹射座椅逃生;机尾枪炮手遇险时就要跳出机舱,手动打开降落伞逃生。

新型的B-52H取消机尾乘员,正常情况下机组6人,分别是机长、副驾驶、武器操作员、电子战操作员、雷达领航员、领航员,个别时候也会减少到5人。6名机组均有独立的弹射座椅,但下层甲板的两人仍然需要向下弹射,面临的风险确实不小!

4、美国B1B/B2轰炸机:弹射座椅B-1B有4名机组成员,4人均可向上弹射,间距比较充裕;B-2机组2人也是向上弹射。近年来,B-1B轰炸机的弹射座椅多次发生故障,引发大面积停飞。2018年5月,一架从得戴亚斯空军基地起飞的B-1B轰炸机遭遇紧急状况,但弹射座椅未能正常启动,幸好机组乘员最终将操控飞机安全降落。事后导致B-1B轰炸机全部停飞3周。

2019年3月28日,由于在日常维护检查中发现弹射座椅存在索具装配问题,美国空军再次停飞所有现役62架B-1B轰炸机。截止目前,对B-1B轰炸机的检查仍在进行,恢复飞行尚待时日。看起来,一部小小的弹射座椅就能让美军空中战略威慑能力削弱一半以上。

5、中国轰6(图16)轰炸机:弹射座椅早期的轰6(图-16)共有6名乘员,即正副驾驶员、一号领航员、二号领航员、通讯员和射击员,每名机组成员均有独立的弹射座椅。由于人员较多,位置各不相同,专门设定了弹射救生顺序和弹射方向:射击员→通讯员→第二领航员→第一领航员→副驾驶员→驾驶员;2名驾驶员向上弹射,其余4人向下弹射。向下弹射这种方式,就决定了弹射时高度不能太低,否则弹射座椅要么直接撞向地面,要么开伞高度不足。由于弹射准备和弹射过程较为繁琐,因此弹射救生风险很大,有的机组成员甚至宁愿冒险迫降,也不愿意弹射逃生。

我国空军特级飞行员孙鄂军机组驾驶的轰炸机曾被从歼6撞掉垂尾,导致飞机失控,机组成员请示弹射,但孙鄂军判断弹射就会机毁人亡,坚持将失去垂尾的飞机开回了机场。

目前,新型的轰6K已经全面升级,革新为3人驾驶制,3名机组乘员都集中在机首上层甲板,能够同时向上弹射,从根本上解决了早期轰6弹射救生的弊端。上图可以清楚地看到机首顶部的逃生通道舱门和铰链整流罩。

军备解码诚意原创,欢迎留言点评。点点关注,奉献更多精彩!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