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网app 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甲板机械 > 船海工程出版日期(古船出版时间)
船海工程出版日期(古船出版时间)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2-10-31 15:40    点击:224   编辑:admin

1. 古船出版时间

1.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会址(兴业路76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中央机关旧址(淮海中路567弄6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3.中国共产党代表团驻沪办事处(周公馆)(思南路73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4.中国科学社(明复图书馆)旧址(陕西南路235号•卢湾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明复图书馆1929年建成,是中国科学社建立的第一个公共科技专业图书馆。  5.邹韬奋故居(重庆南路205弄54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邹韬奋(1895—1944),1930年居此主编《生活》周刊,旧居位于1929年建造的新式里弄“万宜坊”。  6.国泰大戏院旧址(淮海中路870号•卢湾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1930年建造,鸿达洋行设计,典型的装饰艺术派风格。银幕两边竖立的灯柱,与外立面交相呼应。  7.法租界公董局旧址(淮海中路375号•卢湾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1936年法租界公董局迁于此。具有新古典主义风格。  8.步高里(陕西南路287弄•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30年建造,弄口有牌楼二座,是上海保存较完整的里弄住宅。  9.尚贤坊(淮海中路358弄•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4年建造,旧式石库门里弄建筑,砖木结构,行列式排列。  10.霞飞坊(淮海中路927弄•卢湾区登记不可移动文物)  今名淮海坊,1924年比利时教会主持建造,大型新式里弄住宅,共199幢。  11.江南造船博物馆(鲁班路600号)  江南造船博物馆浓缩了1865年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建立至今140年的历史,展示了中国近代科技、工业和国防发展史的变迁。  12.淮海路历史图片展简介(淮海中路650弄3号)  辟筑于1900年的淮海路,曾名霞飞路,图片展选用了近百帧照片反映淮海路的发展变迁。  虹口区  13.上海邮政总局旧址(北苏州路276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24年建造,初名上海邮务管理局。英国新怡和洋行设计,典型的折衷主义建筑形式,时为远东第一流的邮政建筑。  14.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旧址(多伦路201弄2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30年3月2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成立大会在此召开,具有英国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  15.鲁迅旧居(山阴路132弄9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鲁迅1933年4月从拉摩斯公寓迁此,至1936年10月19日逝世。新式里弄住宅。  16.李白烈士旧居(黄渡路107弄15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47年李白将中共地下党电台迁此三楼。1948年底国民党测得电台方位,12月30日凌晨李白在此被捕后牺牲。  17.鲁迅墓(四川北路2288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鲁迅(1881—1936),浙江绍兴人,新文化运动奠基人。1936年10月安葬于万国公墓。1956年迁葬虹口公园(今鲁迅公园)。  18.沈尹默旧居(海伦路504号•虹口区文物保护单位)  沈尹默(1883-1971),浙江吴兴人。新文化运动先驱者之一,当代著名学者、诗人、书法家。1946年,沈尹默先生由重庆来沪住此。  19.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史料陈列馆(东宝兴路254弄28支弄8号)  中国共产党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于1925年1月11日至22日在虹口区召开。中共“四大”史料陈列馆展示了中共四大在党史上的重要地位和史料。  静安区  20.平民女校旧址(成都北路7弄42—44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党的“一大”召开后,中国共产党以上海中华女界联合会名义创办平民女校,校舍原为李达寓所,旧式石库门建筑。  21.中共二大会址(成都北路7弄30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2年7月16日中共“二大”在此召开,制定了反帝反封建、中国民主革命的纲领。旧址为旧式里弄住宅建筑。  22.茂名路毛泽东旧居(茂名北路120弄7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4年2月,毛泽东居住于此,同住的还有杨开慧、毛岸英、毛岸青。蔡和森、向警予夫妇住楼上厢房。旧式石库门建筑。  23.刘长胜旧居(愚园路81号•上海市纪念地点)  刘长胜(1903—1967)1937年受中共中央委派来上海在此居住,同时也是地下党的上海市机关旧址。  24.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旧址(成都北路893弄7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1年8月11日成立的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是中华全国总工会的前身,曾是中国共产党公开领导工人运动的总机关。  长宁区  45.《布尔塞维克》编辑部旧址(愚园路1376弄34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中国共产党中央刊物《布尔塞维克》,从1927年10月24日至1932年7月1日,共编辑出版52期。编委会由瞿秋白、罗亦农、邓中夏、王若飞、毛泽东、周恩来等26人组成。  46.宋庆龄墓(宋园路21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墓区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名誉主席宋庆龄陵园”北部中央。1981年5月29日宋庆龄在北京逝世,根据生前遗嘱,骨灰安葬在原上海万国公墓其父母墓葬东侧。  黄浦区  47.上海古城墙和大境阁(大境路269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上海城墙始建于明嘉靖三十二年,清嘉庆二十年城墙上建“大境阁”。现存古城墙为明代上海西城墙之一段。  48.三山会馆(中山南路1551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宣统元年福建商人集资兴建,原是水果商人聚会和供奉天后的地方,为上海市现存最完整的会馆建筑,也是1927年上海工人第三次武装起义纪念地。  49.董家渡天主堂(董家渡路175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847—1853年建造,外国传教士在中国江南地区活动的中心,是上海教区第一座主教府,统辖江苏、安徽两省各级天主教。  50.老永安公司(南京东路635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18年旅澳华侨郭氏兄弟创建的大型百货公司。南京路著名的四大公司之一。  51.新新公司大楼(南京东路720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3-1926年建造,南京路著名的四大公司之一。  52.华安人寿保险公司大楼(南京西路104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4—1926年建造。1939年香港华侨开设“金门饭店”,为沪上著名酒店之一。  53.国际饭店(南京西路170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31—1934年建造,著名设计师邬达克设计,装饰艺术派风格,建成后的半个多世纪为中国最高的建筑。  54.跑马总会(南京西路325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33年建造,由“上海跑马总会”和“万国运动会”投资,时为远东最大的跑马赌场。  55.大新公司(南京东路830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34-1936年旅澳华侨蔡昌建造,南京路著名的四大公司之一。  56.小桃园清真寺(小桃园街52号•黄浦区文物保护单位)  1917年建造,1925年改建,是上海近代规模最大的清真寺。  杨浦区  57.复旦大学校史馆、相辉堂、数学楼(邯郸路220号•杨浦区文物保护单位)  清光绪三十一年马相伯等创办复旦公学,孙中山、蔡元培、陈其美、于右任等人担任第一届校董。1917年改为私立复旦大学,1922年迁现址。  58.沪江大学历史建筑群(军工路516号•杨浦区文物保护单位)  清光绪三十二年美国南北浸礼会创建,初名浸会大学,1914年改名为沪江大学。现存1948年前建造的各类风格的建筑30余幢。  59.江湾体育场旧址(国和路346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9年国民党“大上海计划”的主要建筑之一,董大酉设计。包括运动场、体育馆和游泳池。  60.旧上海特别市政府大楼(清源环路650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9年国民党“大上海计划”的主要建筑之一,董大酉设计,1933年正式落成。  (因上海体育学院10日有重要活动,旧上海特别市政府大楼停止对外开放。)  闸北区  61.闸北革命史料陈列馆(浙江北路118号)  主要展示中国共产党在闸北这片热土上领导一系列革命斗争的“红色闸北”史料。  62.四行仓库(光复路21号•上海市抗日纪念地点)  1932年建造,四行即旧上海的盐业、金城、中南、大陆四家银行的简称,八一三淞沪战役中谢晋元率部在此抗击日军。  普陀区  63.真如寺大殿(兰溪路399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元延佑七年建,虽经多次重修,主体木结构仍为原构件,为上海最早的木结构建筑。  浦东新区  64.张闻天故居(机场镇闻居路50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张闻天(1900—1976),又名洛甫,中国共产党重要领导人。故居坐北朝南,1900年8月30日张闻天在此出生。  65.黄炎培故居(川沙镇兰芬堂74弄1-8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黄炎培(1878—1965)。故居清咸丰九年内阁中书沈树镛建,原为三进宅院,现仅存第三进。1878年10月1日黄炎培出生在此。  66.太平天国烈士墓 (高桥镇草高支路•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清同治元年1月21日太平军主将吉庆元率兵进驻高桥,与清兵及英法侵略军激战,150余名战士牺牲,埋葬于屯粮巷。1954年重修。  67.仰贤堂(高桥镇东街81—93号•浦东新区文物保护单位)  1931年建造。位于高桥港畔,中西合璧。现为高桥历史文化陈列馆。  68.吴昌硕纪念馆(华夏东路1539号)  吴昌硕(1844—1927),我国近代诗、书、画、印艺术大师。纪念馆于1995年9月12日开馆。 69.上海中医药博物馆(浦东新区蔡伦路1200号)  该馆由医史博物馆、中药标本馆和校史陈列馆组成,是目前全国规模最大的医药类历史博物馆。  宝山区  70.宝山孔庙大成殿(友谊路1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宝山孔庙始建于清乾隆十二年,现仅存大成殿,坐北朝南,重檐歇山顶。1992年辟为陈化成纪念馆。  71.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友谊路1号)  2000年1月28日对外开放,以大量珍贵的影像资料、图片、实物等,形象生动地展示了中国军队在淞沪抗战中和上海人民同仇敌忾、奋勇杀敌的英勇史迹。  嘉定区  72.嘉定孔庙(南大街183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嘉定孔庙始建于南宋嘉定十二年,是目前国内保存较为完好的孔庙建筑。上海中国科举博物馆设内。  73.法华塔(州桥南堍•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南宋开禧年间,明万历三十六年重建。砖木结构,四面七层楼阁式,塔内有木梯可登至顶层。  青浦区  74.福泉山古文化遗址(重固镇钱家泾北50米•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含新石器时代的马家浜文化、崧泽文化、良渚文化与战国、西汉时期的遗存,被考古学家誉为“中国的土建金字塔”。  75.陈云故居(练塘镇下塘街19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陈云(1905—1995)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人民共和国主要领导人之一。陈云故居暨青浦革命历史纪念馆于2000年6月6日建成并开馆。  76.青龙塔(白鹤镇青龙村内•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唐长庆年间,宋、元、明多次修葺。清代康熙年间因寺而名“吉云禅寺塔”,俗称青龙塔。砖木结构,塔身砖砌,八面七层。  77.青浦博物馆(华青南路1000号)  2004年12月8日新馆正式对外开放。通过“上海古文明之源”、“申城水文化之魅”等专题展览,展示了青浦的古代文明,以及桥文化和水乡风情等特色文化。  松江区  78.兴圣教寺塔(中山东路235号方塔公园内•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俗称方塔。北宋熙宁、元佑年间建于兴圣教寺内。砖木结构,楼阁式,四面九层,第三层保留有宋代佛像壁画,塔刹有“乾隆”纪年。  79.松江清真寺(中山中路365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元至正年间创建。正门面北,内庭筑有龙墙,元代建造窑殿,明代建造邦克楼和礼拜殿。  80.西林塔(中山中路666号西林寺内•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南宋咸淳年间始建,明洪武二十一年重建,正统九年迁建于大殿后。砖木结构,楼阁式,八面七层。  81.佘山天主堂(佘山镇西佘山之巅•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1925年始建,至1935年11月竣工,由葡萄牙神父叶肇昌设计,采用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罗马风格的建筑形式。  82.醉白池(人民南路64号•松江区文物保护单位)  园内有池上草堂、醉白池、雪海堂、雕花厅等建筑,长廊壁上嵌《云间邦彦图》石刻。1912年孙中山曾在雪海堂讲演。  83.颐园(松汇西路480号上海市第四福利院内•松江区文物保护单位) 俗称“高家花园”。始建于明代万历年间,典型的江南明代私家园林布局。  84.松江区博物馆(中山东路233号)  集中展示、收藏、研究松江历史文物。馆内建有碑亭、碑廊,其中明正统四年《急就章》碑刻极具文物价值。  奉贤区  85.奉贤区博物馆(南桥镇解放路121号科委大楼三楼)  展示奉贤的古文化遗址、古驰道、古城厢、古海塘、古代名人等历史文物。  崇明县  86.崇明学宫(城桥镇鳌山路696号•上海市文物保护单位)  始建于明天启二年,后多次重修。崇明县博物馆设内,有“崇明岛史与古船”、“崇明民俗”等陈列。  南汇区  87.南汇博物馆(惠南镇文师街18号)  展示上海成陆、南汇古海塘、煮海制盐、婚嫁迎娶、名人轶事等历史文物。  88.南汇彩豆画馆(新场镇新场大街210号)  彩豆画是南汇民间工艺,巧妙地运用纯天然的五谷杂粮粘贴而成。  89.浦东派琵琶馆(新场镇东后老街5号)  源自清代乾嘉时期的浦东派琵琶艺术曾誉满江南,以当代琵琶泰斗林石城先生为代表的浦东派琵琶为中国主要的琵琶艺术流派。  90.端午民俗馆(新场镇新场大街171号)  以新场古镇风俗为基调,展示上海郊区端午节传统习俗。

2. 中国古船发展史

四大发明是指中国古代对世界具有很大影响的四种发明。即造纸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术。此一说法最早由英国汉学家李约瑟提出并为后来许多中国的历史学家所继承,普遍认为这四种发明对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且这些发明经由各种途径传至西方,对世界文明发展史也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四大发明的历史意义

①造纸术的发明:为人类提供了经济﹑便利的书写材料,掀起一场人类文字载体的革命。

②印刷术的出现:加快了文化的传播,改变了欧洲只有上等人才能读书的状况。

③指南针的发明:为欧洲航海家进行环球航行和发现美洲提供了重要条件,促进了世界贸易的发展。

④火药武器的发明:改变了作战方式,帮助欧洲资产阶级摧毁了封建堡垒,加速了欧洲的历史进程。

3. 《古船》的作者

《孙子兵法》又称《孙武兵法》、《吴孙子兵法》、《孙子兵书》、《孙武兵书》等,是中国现存最早的兵书,也是世界上最早的军事著作,早于克劳塞维茨《战争论》约2300年,被誉为“兵学圣典”。共有六千字左右,一共十三篇。作者为春秋时祖籍齐国乐安的吴国将军孙武。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军事文化遗产中的璀璨瑰宝,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容博大精深,思想精邃富赡,逻辑缜密严谨,是古代军事思想精华的集中体现。

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孙子兵法》继承和发展了前人的军事理论,把政治作为决定战争胜败的首要因素,归纳出战争的原理原则,举凡战前之准备,策略之运用,作战之布署,敌情之研判等,无不详加说明,巨细靡遗,周严完备,具有朴素的唯物辩证思想,二千年多来一直被视为兵家之经典,至今仍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毛泽东对《孙子兵法》推崇备至,而孙子所主张的智、信、仁、勇、严则成为中国军人的“武德”。

4. 古船发表时间

江苏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位于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西部,西枕太湖,东接东渚,南连光福,毗邻镇湖,规划总面积4.6平方公里,一期对外开放2.3平方公里,其中水域面积占71%。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是一个自然与文化相融的个性独具的原始时尚休闲景区,汇集了湿地渔业体验区、湿地展示区、湿地生态栖息地、湿地生态培育区、水乡游赏休闲区、湿地生态科教基地、原生湿地保护区等七大功能区。景区内有桃源人家、桑梓人家、七桅古船、渔矶台、槿篱茅舍、半岛茗茶、青云画舫、烟波致爽等景点。公园主要为鸟类和鱼类提供栖息地。

2011年9月通过原国家林业局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2012年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是一项利用太湖综合治理的清淤工程,在太湖沿岸纵深200米范围的湖面进行高低错落的地形改造,种上各类水生植物,营造野生物种栖息、衍生的自然环境,营造了长江三角洲地区最大的湿地生态特色景观。将长期以来一再加固加高,作用于水利,却丧失自然湖岸湿地功能的防洪大坝,一道硬生生地切断了山、地、水的自然组合与过渡的人工大坝,重新恢复了太湖沿岸大自然的亲和力,将生态湿地,回归自然,令人感受到大自然的美。

基本信息

中文名

江苏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

地理位置

江苏省苏州市高新区

管理单位

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

类别

风景名胜

批准时间

2011年9月23日

批准文号

林湿发〔2011〕212号

面积

230公顷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坐落在苏州市高新区西部镇湖地区,西枕太湖,东接东渚,南连光福,毗邻镇湖,坐标范围为北纬31° 19. 201'—31° 19. 965' ,东经120°21. 007'—120°21. 980',规划总面积4.6平方公里,一期对外开放2.3平方公里。

地质地貌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是由黄海高程为4m左右的大堤围起的人工鱼塘群,鱼塘高程在0.8~2.2m之间,属于人工湿地。

苏州太湖国家湿地公园涵盖了四大类的湿地,即河流湿地、湖泊湿地、沼泽湿地、人工湿地,占总类型的4/5;包括永久性河流、永久性淡水湖、草本沼泽、灌丛沼泽、森林沼泽、水产池塘、水塘、灌溉地共8个小类。

气候

湿地公园境内属亚热带季风海洋性气候,春秋短,冬夏长,四季分明;全年气候温和湿润;年平均温度17.7℃;年平均相对湿度80%;年平均降水量1099.6mm。常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夏季),其次为西北风(冬季)。

5. 古船内容简介

宋代远洋海船,1974年,泉州湾法石的淤泥里,渔民无意中发现了一艘宋代古船。经考古挖掘,出土的古船只剩底舱部分,占原船的三分之一,船楼及桅樯部分大概已坠入大海,或被人挖走。在上世纪70年代,那是讯息相对闭塞的岁代,但这仅存的残船仍引起轰动效应,震惊了世界。

6. 中国古船资料

以古代沉船为原型而建造博物馆,肯定是有它自身的价值。但古代沉船那么多,也不是都能够以此来建造博物馆的。现今,以沉船而建造的博物馆,世界上有三个:英国的玛丽露丝博物馆、瑞典的瓦萨博物馆、中国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英国

玛丽露丝博物馆

“玛丽露丝”是16世纪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时代的舰队中的领航舰,也是亨利八世最喜欢的战舰之一,Mary的名字源自亨利八世最爱的妹妹,Rose象征着都铎王朝的玫瑰标志。战舰“玛丽·罗斯”号曾被人们称为“海上一朵最美的花”,在英格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海战中屡立战功。

1545年,这艘备受亨利八世喜爱的战舰在刚从朴茨茅斯出航驶向索伦特海峡,准备阻击法国侵略军时,遭到法军袭击沉没。

1965年,一组潜水员开始在海底搜寻这艘沉船的残骸。当它终于被发现后,潜水员、科学家和考古学家们立即开始打捞工作。1982年,经过包括查尔斯王子在内的志愿潜水员的工作,整艘船全部被发掘了出来,保存在英国朴茨茅斯的Mary Rose博物馆。

该博物馆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围绕着船骸搭建,并陈列了从船只中发现的1.9万件文物。人们可以在下部和主甲板上的九个展区中透过通高的玻璃幕墙一睹其惊人的全貌,也可以在上层的开放阳台上与船体面对面,近距离感受其魅力。

在项目的核心区域,Mary Rose保存下来的右舷部分被安置在原先的钢制船架上,整个环境受严格监控,保证船体不受损害。其中依据考古研究结果,按照1545年1月19日船沉没时的样貌复原了超过4000个真实部件的位置,由展览用玻璃箱保护,分别展示在三层甲板上,供游客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通过展廊清楚地看到Mary Rose的各个部分,了解都铎船只中的生活。

船被保存在博物馆中心

虚拟船体和真实遗迹互为镜像

步道沿船身设置,从船尾一直延伸到船头,船舱内天花低矮,进一步强化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设计特意不让日光射入展区,保持空间昏暗,只在展品上方和扶手下设置了灯光,让人们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展览上,重塑了舱内幽暗封闭的空间氛围。

新博物馆不仅仅是为了纪念这艘战舰,同样也是为了纪念当年船上遇难的约500名战士。在展出的文物中,除了大炮、长弓箭之外,还有很多个人物品,例如衣服、餐盘,还有船上一条2岁狗的骨骼。克里斯托弗·多布斯说这也是新博物馆与众不同的地方。

博物馆中的很多藏品展示了当时船上水手的生活,他们并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不会写字只能将画符刻在箱子上代表是自己的所属品;他们热爱生活,简单的乐器和粗陋的木质酒杯就是全部的娱乐;他们也坚韧辛勤,仅靠人力就拉起极粗的麻绳、装置极重的炮弹。除了对历史的描述,让观众更多地看到了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瑞典

瓦萨沉船博物馆

瓦萨沉船博物馆是众多博物馆中一座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它是专为展览一艘从海底打捞上来的瓦萨号沉船而建立的。瓦萨号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17世纪船舶。

瓦萨沉船博物馆瓦萨是一艘古战船之名,它是奉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的旨意于1625年开始建造的。这艘战船本来是单层炮舰,可是,国王得知当时瑞典的海上强敌丹麦已拥有双层炮舰,便不顾当时本国的技术条件,下令把炮舰改造为双层。1628 年8月10日,斯德哥尔摩海湾、风和日丽、一艘旌旗招展与威武壮观的大型战舰,在岸上人群一片欢呼声中,扬帆启航。不料刚刚行驶2公里,一阵强风吹来,瓦萨号战舰就摇晃几下,竟立即连人带船沉入30多米深的海底。

3个多世纪过去了,1959 年,有关方面着手进行打捞,直到1961年4月24日,这艘在水底沉睡了333年的战船又重新露出水面,之后,又经过潜水人员与考古人员的艰苦劳动,终于在沉船附近与船体内部找到了大批极为珍贵的实物。1964年,在打捞沉船的现场建起一座颇具规模的水上博物馆,并正式开放。为便于游人就近参观,又可以妥善地保护文物,博物馆的设计者根据舰船本身布局,沿船体四角设双层看台,除去支撑船体下部吃水部位外,观众走进馆内,就可看到舰船底层的内部设施;登上了一层楼后,在高台走廊上,可把船上的景物一览无余。

瓦萨号战舰航行历史虽然很短,但瑞典人仍视为国宝,因其呈现十七世纪瑞典人造船的技术与艺术,尤其船上的木雕功力至今仍令人激赏。

中国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又称南海一号博物馆,主要展出的是沉寂于海底800多年的宋代商贸海船,是沉船博物馆中唯一的和平之船。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沉没于广东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根据探测,南海一号整船文物有六到八万件。

"南海一号"是在"海上丝绸之路"主航道上的珍贵文化遗产,她所载文物反映了我国宋代的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文化艺术与先进科学技术,为"海上丝绸之路学"研究古代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及研究我国古代的"来祥加工"等提供了极好素材,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造船史、陶瓷史、航海史、对外贸易史等而下之都是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成为世界考古界和探险界关注的焦点。

南海一号博物馆的建筑主体由五个不规则的大小椭圆体连环相扣组成,外形犹如古船的龙骨,整体既似起伏的海浪,又如展翅的海鸥。南海一号博物馆2004年12月28日奠基,2005年12月28日动工,2009年12月24日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

南海一号博物馆内主要由“一馆两中心”构成,即: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学研究中心和研发中心。馆内以宋代古沉船保护、开发与研究为主题,展示出水文物及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动态演示过程为特色的专题博物馆,其船上文物价值连城,国家一级文物之多为世界罕见。

1987年,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合作,在阳江海域搜寻一艘18世纪沉船时,在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意外发现了一艘南宋木质沉船,并打捞出一批精美文物。这艘古沉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古沉船船体保存较好,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年代较早、船体较大、保存较为完好的中国古代远洋商船。

据专家从船头位置推测,这艘古沉船是从中国驶出,赴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或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海底800多年的古船船体保存相当完好,这艘古沉船的出现对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研究以及木质文物长久保存的科学规律研究,提供了最典型标本。

“随着考古挖掘工作的推进,‘南海I号’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进一步凸显。海丝馆不仅仅是对文物进行展示,我们希望将它打造世界级海丝文化产业带,让文物‘活起来’,不断提升阳江海丝文化影响力。”左章杰表示。2014年,海丝馆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开展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对“南海I号”历史资料进行全面收集与整理,2016年11月开始闭馆进行改造。

2017年8月15日,海丝馆以全新的姿态试开馆迎接游客。以“归航——‘南海I号’的前世今生”为主题,海丝馆分为扬帆、沉没、探秘、出水、价值、遗珍、成果等7大主题展区,陈列面积12000平方米,展出的文物、展品达2000多件。“水晶宫”向公众开放“南海I号”发掘现场,观众可近距离地观看考古学家发掘“南海一号”全过程,通过多媒体体验“南海I号”扬帆远洋、搏击风浪和货通万国的浪漫故事,感受古代海上丝路恢弘灿烂的历史。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筑特色鲜明,设计创意独特,紧扣海的主题,体现了海洋文化与南方建筑风格的柔美组合。立面由五个大小不一的椭圆体连环相扣组成,整体既似起伏的波浪,又如展翅的海鸥。建筑摈弃传统的梁架结构,把造船的龙骨结构和南方独特的干栏式建筑形式相结合,风格清新独特,堪称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地标式建筑 。整个建筑使用层数为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五个拱体包容了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及办公区域,分区明晰。中间最大的椭圆体即是为沉船量身定做的家园——“水晶宫”。右侧两拱为文物展示厅,主要展示“南海Ⅰ号”打捞出水的文物,左侧两拱为办公区域,科研、库存、设备及后勤系统均在此区。

“南海一号”古沉船的发现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珍贵文化遗产,它所载的文物反映了我国宋代的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文化艺术与先进科学技术,为研究古代造船技术、航海技术提供了极好素材,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造船史、陶瓷史、航海史、对外贸易史等都是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7. 古船简介主要内容讲了什么

首先看到的是一艘出土于1984年的一号明代古船。据介绍,这艘长32.2米,宽6米的古船是当时的沿海巡防战舰,也是我国已出土古船中最长的一艘,其所采用的水密舱技术、龙骨补强材、舱壁周边肋骨等很多独创的造船技术在当时都领先世界。

8. 古船主要内容

黑色古船目前提及的内容很少。不过有很多人推测和《长生界》似乎有联系,长生界里有祖龙船,君王船。不过太小了。可能性很低。

9. 古船主要讲了什么

《篱笆·女人和狗》是90年代初在中国大陆引起较大反响的“农村三部曲”(篱笆·女人和狗,辘轳·女人和井,古船·女人和网)电视剧之一。该剧改编自韩志君长篇小说《命运四重奏》,由陈雨田执导,田成仁、吴玉华等主演的现代电视剧。该剧于1989年首映。

偏远的山村里葛家的三媳妇枣花(吴玉华饰)与铜锁是订下娃娃亲的未婚夫妻,婚后铜锁对其百般刁难,枣花无奈,向其提出离婚,这在葛家及守旧的山村扔下了炸弹,村民对枣花指手画脚,但坚强的枣花在葛茂源(田成仁饰)老汉的鼓励下,终于离开了葛家,走向新生活。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