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中国是最早船闸拥有水位的高度差,方便船舶的通航的运河叫船闸式运河。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开通运河的国家。位于广西兴安的灵渠,是世界上最古老的船闸式运河,是中国唯一的沟通了长江与珠江来大水系的运河。它与陕西的郑国渠,四川的都江堰一道被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 2. 中国最早的水闸1、世界最长的城墙--中国万里长城。 2、世界最古老的东西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3、世界围地最大的城墙--明代南京石头城。 4、世界最高的北回归线标志塔--广东从化北回归标志塔。 5、世界水稻种植最北的地区--黑龙江呼玛县。 6、世界最著名的涌潮--钱唐江潮。 7、世界最大陨石雨和陨石--降落在吉林省。 8、世界最旱的水闸式运河--广西灵渠。 9、世界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10、世界含沙量最大的河流--黄河。 11、世界海拔最高的河流--雅鲁藏布江。 12、世界最高的大咸水湖--西藏的纳木错湖。 13、世界高峰最多的山脉--喜马拉雅山脉。 14、世界最高的农业种植区--西藏。 15、世界流动沙丘面积百分比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16、世界最低的盆地--新疆吐鲁番盆地。 17、世界陆面最大的高差--珠穆朗玛峰(8844.43)与艾丁湖(一155米)。 18、世界熔岩地貌最发达之地--广西、贵州和云南东部。 19、世界最大的黄土地貌--中国黄土高原。 20、世界最高最年轻的高原--青藏高原。 21、世界空气最稀薄之地一珠穆朗玛峰。 22、世界最高、最大的高原湖群分布区--藏北高原。 23.世界最大的城墙:中国万里长城 24.世界最古老的贸易通道:丝绸之路 25.世界围地面积最大的城墙:明代南京石头城 26.世界最高北回归线标志塔:广东从化北回归线标志塔 27.世界水稻种植最北区:黑龙江省呼玛县 28.世界最著名的涌潮:钱塘江潮 29.世界最大的陨石雨和陨石:降落在吉林省 30.世界最早的水闸式运河:广西灵渠 31.世界上最长的运河:京杭大运河 32.世界含沙量最多的河流:黄河 33.世界海拔最高的大河:雅鲁藏布江 34.最早的兵书是春秋孙武的《孙子兵法》 35.字数最多的字典是清朝的《康熙字典》 36.最早的报纸是西汉的《邸报》 37.最早的传记文学是西汉的《史记》 38.最早的优秀诗歌总集是春秋的《诗经》 39.记载时间最长的历史巨著是孔子的《春秋》 40.世界最大的皇宫是北京的故宫 41.最高的宫殿是布达拉宫 42.最长的石窟画廊是敦煌莫高窟 43.最大的内陆盆地是塔里木盆地 44.最早的立体地图是宋代沈括绘制的《使契丹图》 45.最大的广场是北京天安门广场 3. 中国是最早船闸的国家吗1、张衡发明地动仪。地动仪是中国东汉科学家张衡创造的一传世杰作。张衡所处的东汉时代,地震比较频繁。张衡对地震有不少亲身体验,为了掌握全国地震动态,他经过长年研究,终于在阳嘉元年(公元132年)发明了候风地动仪,这也是世界上的第一架地动仪。 2、活字印刷术。印刷术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四大发明之一。雕版印刷术发明于唐朝,并在唐朝中后期普遍使用。宋仁宗时毕升发明了活字印刷术。宋朝虽然出现活字印刷术,但并未普遍使用,而仍然是普遍使用雕版印刷术。 3、造纸术。东汉元兴元年(105)蔡伦改进了造纸术。他用树皮、麻头及敝布、鱼网等原料,经过挫、捣、炒、烘等工艺制造的纸,是现代纸的渊源。这种纸,原料容易找到,又很便宜,质量也提高了,逐渐普遍使用。为纪念蔡伦的功绩,后人把这种纸叫做“蔡侯纸”。 4、火药。中国是最早发明火药的国家,隋代时,诞生了硝石、硫磺和木炭三元体系火药。黑色火药在唐代时候正式出现。火药是由古代炼丹家发明的,从战国至汉初,帝王贵族们沉醉做神仙并长生不老的幻想,驱使一些方士与道士炼"仙丹",在炼制过程中逐渐发明了火药的配方。 5、走马灯。公元1000年左右,中国人就创造了走马灯,古籍都有关于走马灯的记述。走马灯上有平放的叶轮,下有燃烛或灯,热气上升带动叶轮旋转,是现代燃气涡轮工作原理的原始应用。 4. 世界上最早使用的船闸灵渠是世界上首例山区越岭运河,也是世界上最早使用船闸(陡门)的运河,有世界“船闸之父“的美誉,是人类历史上最早使用人工运河连接两个不同水系的实践之一,1988年列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2012年灵渠两次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8年列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名录,成为广西首个世界灌溉工程遗产项目。 5. 中国最大船闸三峡双线五级船闸,规模举世无双,是世界上最大的船闸。它全长6.4公里,其中船闸主体部分1.6公里,引航道4.8公里。船闸的水位落差之大,堪称世界之最。三峡大坝坝前正常蓄水位为海拔175米高程,而坝下通航最低水位62米高程,这就是说,船闸上下落差达113米,船舶通过船闸要翻越40层楼房的高度。已入选中国世界记录协会世界最大的船闸世界记录。 6. 中国古代船闸古代人们乘船如果遇到洋流便会采取调节风帆、摇橹划桨、等办法行进。而在内陆水域,古代人们除了使用车船等特殊船只之外,基本上也是采取同样的办法,所以古代船只是可以逆流而上的。 除此之外若遇到水流很湍急的地方,就必须雇佣纤夫拉纤,用绳索配合人力拖动船只逆流而上,这种工作是非常劳累且辛苦的。如果遇到极端情况,水流很急,水又很深,江又很宽,没有机会雇佣纤夫拉纤,这种情况很少出现。若真的遇到这种地形,一般情况下岸边都会有配有辅助措施、设备,当做应急使用。 7. 中国是最早船闸之一吗桂林属于广西省。 灵渠 又称湘桂运河,也称兴安运河,秦凿渠。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兴安县 境内。 建成于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二一四年)。它与都江堰、郑国渠并称为秦代三大水利工程。它不仅是我国、而且也是世界最古老的运河之一。 关于灵渠的开凿,需要从古代一次有名的战争说起。 公元前二二一年,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后,为了完成统一中国大业,接着向岭南地区发动了战争。“使尉屠睢将楼船之士南攻百越”。用了五十万攻无不克的精锐部队,兵分五路,向百越之地推进。其中向现在江西余干县前进的一路军队,势如破竹,一举攻占了东瓯、闽越(今福建)地区,并设置了闽中郡。而向广西进攻的一路秦军,则遇到了部族首领的顽强抵抗,迫使秦军“三年不解甲弛弩”(《淮南子??人间训》),战争打得很不顺利。究其原因,这与秦军不适应山地作战,不服南方水土,病员 较多,有一定关系。但更重要的一点是和岭南地区山路崎岖,运输线太长,粮食接济不上有关。因此,解决军粮的运输问题,成了当时决定这场战争胜败的关键。战争的暂时挫折,并没有动摇秦始皇统一岭南的坚强意志。他通过将领们对兴安地形的了解,果断地作出了“使监禄凿渠运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的决定。 在史禄的主持下,经过秦军与被征发的劳动人民的艰苦劳动,几经寒暑,灵渠开凿成功。至此,从湘江用船运来的粮饷,可以通过灵渠,进入漓江,源源不断地运至前线,保证前方的需要。至秦始皇三十三年,秦军终于全部攻下了岭南,设置了桂林、南海、象郡,并派兵戍守。至此,秦始皇完成了统一全国的伟大事业,而灵渠则为完成这一伟大事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灵渠从开挖成功,至现在已有二千一百余年的历史。在清代以前的漫长岁月中,它对于中原与岭南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起了极为重要的作用,对维护中国的统一,巩固祖国的边防,也有不可磨灭的功绩。至于它在古代水利史上的成就,时至今日,仍放出灿烂的光彩,为后人所钦敬和自豪。现在让我们从灵渠的开渠技术方面,来看看我们的祖先在水利建筑上取得的辉煌成就吧! 故而兴安谚云:“兴安高万丈,水往两头流,”非常形象地概括了兴安地形和水系特点。 湘江和漓江,在兴安境内东西相距二十五公里。如果要开凿一条运河,把它们连接起来,在当时的条件下,任务是够艰巨的。好在漓江有条支流,名叫灵河,灵河有条小溪,叫始安水。始安水发源于兴安县城附近的富贵岭。始安水与湘江的直线距离只有二点五公里,其中只是隔着一列宽三百余公尺,高三十余公尺的土岭。这列土岭,就是有名的越城峤(或称始安峤,又名临源岭),它实际上是湘漓二水的分水岭。因此,只要把这座岭挖穿,就可以把海拔较高的湘水引入始安水,而达漓江。而聪明的设计师,正好就是这么干的。他们在湘江上拦河筑坝,提高水位,开凿一条五公里长的渠道,挖断越城峤上的太史庙山,将湘水引入始安水。然后将始安水疏导改造,以便船只能通过它进入灵河,以达漓江,将湘漓两江沟通了起来。(见图一) 灵渠从建成到现在已有二千余年。在这漫长的岁月中,它也有一个由粗创到逐步完善的过程。这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规律。秦代的灵渠,有哪些具体建筑,无史实可考,但据唐朝的史料记载,灵渠除了渠道以外,即有大、小天平(铧堤)、铧嘴、秦堤、泄水天平、陡门等项建筑,这与我们现在所看到的灵渠已基本相同。这些建筑成龙配套,紧密相连,使灵渠成为一个非常灵巧的水利工程。 [编辑本段]二、组成: 灵渠的工程主要包括铧嘴、大小天平石堤、南渠、北渠、陡门和秦堤。大小天平石堤起自兴安城东南龙王庙山下呈「人」字形,左为大天平石堤,伸向东岸与北渠口相接;右为小天平石堤,伸向西岸与南渠口相接。铧嘴位於「人」定形石堤前端,用石砌成,锐削如铧犁。铧嘴将湘江上游海洋河水分开,三分入漓,七分归湘。天平石堤顶部低于两侧河岸,枯水季节可以拦截全部江水入渠,泛期洪水又可越过堤顶,洩入湘江故道。南渠即人工开凿的运河,在湘江故道南,引湘水穿兴安城中,经始安水、灵河注入大榕江入漓。因海洋河已筑坝断流,又在湘江故道北开凿北渠,使湘漓通航。南渠、北渠是灵渠主体工程,总长34公里(包括始安水-灵河段)陡门为提高水位、束水通舟的设施,相当现代的船闸,主要建於河道较浅水流较急的地方。据记载明、清两代仍有陡门30多处。秦堤由小天平石堤终点至兴安县城上水门东岸,长2公里。灵渠的修建,联结了长江和珠江两大水系,对岭南的经济和文化发展有过很大促进作用。湘、桂间铁路和公路建成後,灵渠已被改造为以灌溉为主的渠道。 灵渠属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桂林东北60公里处兴安县境内,是现存世界上最完整的古代水利工程,与四川都江堰、陕西郑国渠齐名,并称为“秦朝三大水利工程”。 郭沫若先生称为:“与长城南北相呼应,同为世界之奇观。” 灵渠全长37公里,建成于秦始皇33年(公元前214年)。由铧嘴、大小天平、南渠,北渠泄水天平和陡门组成。灵渠设计科学,建造精巧。铧嘴将湘江水三七分流,其中三分水向南流入漓江,七分水向北汇入湘江,沟通了长江、珠江两大水系。 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统一北方六国之后,又于公元前211年对浙江、福建、广东、广西地区的百越发动了大规模的军事征服活动。秦军在战场上节节胜利,惟独在两广地区苦战三年,毫无建树,原来是因为广西的地形地貌导致运输补给供应不上。所以改善和保证交通补给成了这场战争的成败关键。秦始皇运筹帷幄,命令史禄劈山凿渠。史禄通过精确计算终于在兴安开凿了灵渠,奇迹般的把长江水系和珠江水系连接了起来,使援兵和补给源源不断的运往前线,推动了战事的发展,最终把岭南的广大地区正式地划入了中原王朝的版图,为秦始皇统一中国起了重要的作用。 其后,汉代马援,唐代李渤、鱼孟威又继续主持修筑灵渠。灵渠南渠岸边的四贤祠内,至今还供奉着史禄和他们的塑像。灵渠在向世人展示着中华民族不畏艰险、吃苦耐劳精神的同时,也展示着中华民族丰富的智慧和无穷的创造力。 灵渠两岸风景优美,文物古迹众多,如状元桥、陡门、四贤祠、飞来石、铧嘴、大小天平、泄水天平和秦文化广场等景点,景区内还建有二战美国飞虎队遗迹纪念馆,现已成为桂林的旅游胜地。 作为世界最早的人工运河,灵渠曾经导引过无数南来北往的舟船,也曾有过无限的风光;它灌溉土地,济世济人、泽及天下达两千多年而不怠,也在无数人的心里留下了美好的记忆。今天,它安详得就像一位饱经风雨变化已无忧,见惯世道兴衰而不惊,安然避世于山野的隐者化身,从容淡泊于海阳山下,终日以清清流水为伴,任天上流云往来舒卷,岁月匆匆流逝一去不还。 兴安位于桂林的东北方,令无数人神往的漓江就发源于兴安县西北部的猫儿山。漓江就是由这片土地向南流淌,流向桂林,流向阳朔,流出了数百里如画如诗的青山碧水,滋养出一片流光溢彩的繁华。也许,很多人并不知道,那名扬天下的漓江中,就有通过灵渠注入的碧水清流。与桂林山水胜境的繁华、热闹相比,古老的灵渠确实就显得有些沉寂、落寞,很有点风光不再的味道。 但是,灵渠的魅力绝不需要依靠热闹来体现,灵渠的价值和吸引力也并不以游客多少来衡量。它在经过了两千多年的风雨岁月,经历了众多的朝代更迭之后,仍在沉静中释放令人无法抗拒的力量,使走近它的人变得心境平和,甚至有了那种进入圣地般虔诚的心态。 海阳河是北去湘江的上游,原本与相距不远、向南流去的漓江擦肩而过,天生各属于两个老死不相往来的水系。公元前214年,秦朝在统一南方各地的征战中,为了便于军队向南推进和粮草、装备的运输,秦军在并不长的时间里,完成了灵渠水利枢纽的建设。通过铧嘴分流的海阳河水,滚滚流向被称为大小天平的水坝,经拦蓄而提升的流水分别导入连接湘漓两江的运河———总长三十七公里的南渠和北渠,实现了引湘入漓,沟通航道的目标,最终达到长江与珠江两大水系的连接,成为人类水利史上充满智慧光彩的一笔。随着灵渠的开通,湘江与漓江的水运航道衔接起来,存在于中原和百越之间的天然阻碍被潺潺流水所化解。两个天然相隔的地域,两个本来并不相通的世界,让一段悠悠流水轻巧地系在了一起,从此再也无法分离。在舟楫的往来中,社会政治的分水岭不复存在,中央政府政令的传递可以畅流而行,南北两地的货物得以互通有无,中原与百越之地的文化、经济得以相互交融。更为重要的是灵渠的开通,极大地促进了两地各族人民心理隔阂的消解,使华夏民族的精神血脉流淌得更加圆融舒畅,更加雄浑有力。 今天看来,灵渠水利枢纽工程虽然简单,但所有设计和施工的参与者忠诚守责,精细严谨地开好每一块石料,接好每一道石缝,才使枢纽的每一个细节都经得起长期风雨的侵袭、流水的冲击,才会屹立两千多年而不朽。 灵渠能够保存到现在,除了它自身的坚固之外,显然还与一代代人对它的精心保护分不开。灵渠上的陡门,或称为斗门,是世界上最早的船闸,是灵渠上又一个中国古代建筑史上的惊世之作,它对世界水利航运发展有过重大的影响。无论在历朝历代管理灵渠的官员眼里,还是在世代生活于灵渠边的平常百姓心中,都清楚它不可替代的价值,知道它对于国家政治和个人生活的重要意义,不管是于公于私,还是出于责任或良心,大家都把竭心尽力地管理和爱护灵渠,当成天经地义的事情。在南陡阁边,我遇到一位叫赵世林的老人,是县邮电局的退休职工,多年来一直心忧灵渠的保存,义务倾心宣传灵渠,希望以自己的努力,让更多的人了解灵渠、认识灵渠,从而达到保护灵渠的目的。在兴安,不少与灵渠有关的传说和故事,还有许多历代诗客文人的吟诵灵渠的篇章,至今仍然在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正是有了这样的人文环境,有了深厚的情感的支撑,灵渠才得以经千年风雨而不衰,并不断发挥自己的作用,显示出自己非凡的生命力。 有人用“北有长城,南有灵渠”的说法来证明它的历史地位,但两者的气质是不同的。在长城的雄壮和险峻中,透露出拒敌千里的冷漠;在灵渠的宁静与从容里,洋溢着沟通心灵的温情。如果长城会令人想到金戈铁马的征战,想到烽火连天的岁月,灵渠则会使人更加向往与自然和谐相处,在青山绿水间守持自己的天地,拥有自己的价值。 在这里我感觉到:岁月有情,灵渠无价。 8. 船闸是什么时候发明的元朝修建的运河叫元朝京杭大运河。 从元朝开始,国都变迁到北京,国家政治中心转移,元朝忽必烈下令开凿了济州河、会通河、通惠河,开凿了元朝京杭大运河,直通南北,运河从此由江苏淮安经宿迁、徐州直上山东抵达北京。至此,诞生了现今意义上的京杭大运河。 1194年,黄河在今河南武阳决口,灌封丘南下,夺泗水,从今淮阴夺淮入海。元朝建都大都(今北京)。初期漕运路线,是由江淮溯黄河向西北至封丘(开封北)县中砾镇,转陆运180里至新乡入卫河,水运经天津至今通县,再陆运至大都。 这条运输路线不仅绕道过远,且要水陆转运。1282年动工开挖济州河,自今淮安引洸、汶、泗水为源,向北开河150里接济水(相当于后来的大清河位置,1855年黄河夺大清河入海)。济州河开通后,漕船可由江淮溯黄河、泗水和济州河直达安山下济水。 扩展资料 元朝大运河修建路线 从济水向北至天津的路线有二,一是由济水入海,经渤海湾至天津;一是由东阿旱站(东平北)向北陆运200里至临清入今卫河。沿前一路线,漕船常遭海涛风浪之险,沿后一路线每遇夏秋霖潦,粮车跋涉艰难。于是在1289年,自济州河向北经寿张,聊城至临清开会通河,长250里,接通卫河。 因为会通河位于海河和淮河之间的分水脊上,所以在会通河上修建了插板门船闸26座,并在淮安设水柜,南北分流,以调节航运用水,控制运河水位。会通河建成后,漕船可由济州河、会通河、卫河,再溯白河至通县。 1291年至1293年,元朝从今通县到大都开通惠河,建闸20座。从此,漕船可由通县入通惠河,直达今北京城内的积水潭。至此,今天的大运河的路线走向才告初步形成。大运河建成后,元朝专设都漕司正、副二使,总管运河和漕运事宜。 9. 中国船闸有哪些这个应该是三峡,其次是葛洲坝! 10. 什么是建造船闸最早的国家中国山东岚桥集团斥资10亿美元100%收购的巴拿马最大港口玛岛港。 山东岚桥集团是一家以基础设施和能源产业为核心的跨国企业集团。 一直以来,按照“产业在国内、资源在国外”的全球化经营构想,形成了集港口物流、石油化工、文化旅游及国际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跨国产业链。 2016年5月,岚桥集团投资10亿美元,承建巴拿马科隆港集装箱港口项目, 项目位于巴拿马运河大西洋一侧的玛格丽特岛,是全球首个按照新巴拿马运河船闸设计和建造的集装箱码头,也是中国内地企业在巴拿马最大的投资项目。 港口建成后,将拥有4个超巴拿马级集装箱船的专用泊位,预计年吞吐量250万标箱,将成为巴拿马和拉美地区最大港口,也将是巴拿马唯一可停靠超巴拿马级集装箱船的港口。 建设完成后的巴拿马玛岛港将与亚洲岚桥港、大洋洲达尔文港形成三港互联,充分发挥协同增效作用,组成“一带一路”的重要海上合作支点,聚力搭建“海上经济走廊”,从而让“一带一路”成果惠及全球,助力中国向港口强国迈进。 该项目将为当地创造2000个就业岗位,包括施工建设期间的800个工作岗位和建成运营后的1200个工作岗位。 除了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和更好的工作条件,岚桥集团还积极履行企业社会责任,赞助当地足球队、资助巴拿马第一座孔子学院、参与社区公益活动等。 世界著名的巴拿马运河有“黄金水道”之称,它连接中美洲和南美洲,沟通太平洋与大西洋,被看作世界贸易的晴雨表,平均年总运量约为3万亿吨,货物运输量约占世界贸易总额的5%。 随着集装箱运输船舶日益呈现大型化的趋势,巴拿马运河的通航能力出现瓶颈。 2007年,巴拿马运河管理局融资52.5亿美元启动运河扩建工程。在扩建过程中,有8扇巨型新船闸闸门由中国运输集团运至巴拿马。 2016年6月26日,巴拿马运河扩建工程全部竣工,中国货轮“中远海运巴拿马”号成为竣工后通过巴拿马运河的第一艘货轮。 随着中国和西半球的贸易往来日趋活跃,2017年中国在巴拿马运河货运通行量占比18.26%,成为巴拿马运河的第二大用户国。 随着“一带一路”建设在巴拿马展开,巴拿马运河作为中巴两国关系的纽带作用将不断得到加强。 比如位于巴拿马运河大西洋入海口处的科隆自贸区,目前已是世界上规模第二的转口自由贸易区和西半球最大的自贸区,年均贸易额可达190亿美元。 巴拿马政府的最新调查数据显示,大约有1600家企业在这里扎根,共发放了2600张经营许可证。中巴贸易额中,超过90%为通过科隆自贸区转口到拉美其他国家,中国是科隆自贸区的最大供货国和最大贸易伙伴。 中国与巴拿马多年来一直保持着经贸往来和人文交流。 2017年6月,中巴两国政府宣布建立外交关系,两国关系进入新时代。建交后,两国高层互动频繁,双方在各个领域合作发展势头强劲,签署了20多项合作协议。 近几年,中资企业在巴拿马投资设点意愿强劲,主要涵盖金融、服务和通讯等行业,有的甚至将巴拿马作为其在中美洲和加勒比地区的区域总部所在地。 拉美和加勒比国家共同体(简称“拉共体”)成立于2011年,涵盖所有33个拉美和加勒比独立国家,是全球重要的新兴市场,也是中国最重要的贸易伙伴之一。 “一带一路”在不同的国家有不同的方案,在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思路。 就拉美来说,“一带一路”是解决当前结构性困境的一个抓手和出路。 2017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圆桌峰会联合公报》明确提出,“一带一路”向包括拉美在内的世界开放。 中国现在已经同巴拿马、特立尼达和多巴哥、哥斯达黎加、智利等10多个国家先后签署了政府间共建“一带一路”合作文件,中拉论坛第二届部长级会议通过了《“一带一路”特别声明》等重要成果文件,指明中拉优先合作领域包括对“一带一路”倡议的对接。 这都标志着拉美在“一带一路”中的地位日渐明晰,不仅是“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自然延伸、不可或缺的重要参与方,更是当前的现实共建方。 目前,中国已经成为拉美的第二大贸易伙伴国,拉美成为中国海外投资的第二大目的地。 数据显示,2017年中拉贸易额接近2600亿美元,中国企业在拉美的直接投资存量已达3870亿美元。 |
上一篇:中国的工业分部(中国工业地区分布) | 下一篇:中国海洋建设公司(中国海洋开发公司) |
中海集运自有船舶(中海集运) |
2023-03-20
|
查看详情 >> |
船舶DSC是什么意思(航海dsc全称) |
2023-03-17
|
查看详情 >> |
船舶求职网(船员求职船舶招聘网) |
2023-02-27
|
查看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