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江南造船董事长是上市公司。 江南造船厂已改制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江南造船),是中国船舶集团有限公司下属的大型现代化造船企业,现有职工2万人。 作为“中国第一厂”,江南造船见证了一个半世纪的沧桑,延续了很长时间,蓬勃发展。它在中国创造了数百项第一,被称为民族工业和军事工业的发源地,产业工人的摇篮。 经过资产重组和整合,江南造船目前占地517万平方米,总海岸线3561米,分为三个生产区。可以满足各种海军舰艇的建造需求,也可以建造全系列液化气船、超大型集装箱船、公务船、科研船、破冰船等特种船。 2. 江南造船董事长 级别140多年历史。 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公司所属我国历史最悠久的军工造船企业。它创建于1865年(清朝同治四年),历经江南机器制造总局、江南船坞、海军江南造船所、江南造船厂。1996年改制为“江南造船(集团)有限责任公司”。 140多年来,江南造船饱经历史沧桑,经久不衰,创造了无数个中国第一,不仅有中国第一炉钢、第一门钢炮、第一艘铁甲兵轮、第一台万吨水压机,更有中国第一艘潜艇、第一艘护卫舰,还有我国最现代化的导弹驱逐舰和为中国航天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远望”系列航天测控船,为中国民族工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特别是改革开放30年来,更是焕发出新的生机和活力,率先跨出国门与世界接轨,成为打开国门、对外开放的先驱,始终在中国船舶出口中发挥主力军作用。“江南巴拿马”型散货船是中国第一个在国际船舶交易市场上挂牌交易的国际著名品牌。江南140多年的发展史,是中国民族工业不断发展壮大的缩影。 2008年6月3日,在江南造船建厂143周年之际,正式宣布江南造船胜利完成搬迁任务,正式入驻中船江南长兴造船基地。中船江南长兴造船基地地处长江口长兴岛,占地面积约580万平方米,岸线长度约为3800米,主要建设内容包括四座大坞、17座舾装码头,规划纲领为民用船舶年造船能力450万吨,是目前国内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生产品种最为广泛的现代化造船基地。 3. 江南造船董事长年薪由晚清重臣李鸿章于1865年9月20日在上海创立,当时李鸿章禀报朝廷,其奏可的名称是江南制造总局,但一直到清末,都是用江南制造局的名称,上海制造局为其别名。它是近代中国规模最大的军事企业,为江南造船厂的前身。2018年1月,入选第一批中国工业遗产保护名录。江南造船前身是创建于清同治四年(即1865年)的江南机器制造总局,20世纪50年代初改名为江南造船厂,1998年改为公司制企业。2008年6月,因世博会建设和自身发展需要,江南造船从黄浦江畔整体搬迁到长兴岛。 4. 江南造船集团董事长1865年,李鸿章在上海开办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开创了中国现代民族工业的先河。153年来,从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发展而来的江南造船厂,见证了中国历史翻天覆地的变革,也见证了中国船舶工业从步步蹒跚到飞速成长的蜕变。 若是李鸿章能活到今日,亲眼见证今天中国的造船业,不知他将作何感想? 1997年2月13日,中国船舶工业总公司第一任董事长柴树藩,带着壮志未酬的遗憾溘然长逝。按照柴树藩生前遗愿,他的骨灰撒向大海,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的工人们海边列队,为这位为国家经济建设和船舶工业发展贡献一生的老人送行。 仅仅一周后,另一位老人的离世,震撼了整个中国。这位当初果断“赶船下海”的改革开放总设计师,同样要求将骨灰撒入大海。 5. 江南造船董事长简介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曾用名江南船坞、江南造船所,始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 同治四年,江海关道丁日昌奉两江总督李鸿章之命,以4万两白银买下位于上海虹口地区的美商旗记铁工厂的全部设备,又以2万两白银购买该厂的库存材料及工具。李鸿章以此为基础,将江海关道丁日昌、总兵韩殿甲分别在上海开设的2个洋炮局合并进来,成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同治四年至光绪三十一年(1865~1905年)系制造局时期。同治六年,江南制造局从虹口迁至城南高昌庙镇(现址),先后建立机器厂、木工厂、铸铜铁厂、熟铁厂、轮船厂、锅炉厂、枪厂、火药厂、枪子厂、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等13个厂和1个工程处以及库房、栈房、煤房、文案房、工务厅、中外工匠宿舍等,并建有泥船坞1座,共占地70余亩(4.3万平方米),在设备和规模上已具近代工业的雏型。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从事军火生产,中国的第一批机床、第一炉钢,以及无烟火药、步枪、钢炮、铁甲炮艇等,均始出于此。光绪十七年由于生产的发展,工厂面积从原来占地4.3万平方米扩展至24.6万平方米;工人由建局初的200多人,增至2913人,加上管理人员,约3600余人。 6. 江南造船董事长是谁江南造船厂的前身是江南机器制造总局(简称江南制造局),曾用名江南船坞、江南造船所,始建于清同治四年(1865年)。 同治四年,江海关道丁日昌奉两江总督李鸿章之命,以4万两白银买下位于上海虹口地区的美商旗记铁工厂的全部设备,又以2万两白银购买该厂的库存材料及工具。李鸿章以此为基础,将江海关道丁日昌、总兵韩殿甲分别在上海开设的2个洋炮局合并进来,成立江南机器制造总局。同治四年至光绪三十一年(1865~1905年)系制造局时期。同治六年,江南制造局从虹口迁至城南高昌庙镇(现址),先后建立机器厂、木工厂、铸铜铁厂、熟铁厂、轮船厂、锅炉厂、枪厂、火药厂、枪子厂、炮弹厂、水雷厂、炼钢厂等13个厂和1个工程处以及库房、栈房、煤房、文案房、工务厅、中外工匠宿舍等,并建有泥船坞1座,共占地70余亩(4.3万平方米),在设备和规模上已具近代工业的雏型。这一时期的主要任务是从事军火生产,中国的第一批机床、第一炉钢,以及无烟火药、步枪、钢炮、铁甲炮艇等,均始出于此。光绪十七年由于生产的发展,工厂面积从原来占地4.3万平方米扩展至24.6万平方米;工人由建局初的200多人,增至2913人,加上管理人员,约3600余人。 光绪三十一年至民国元年(1905~1912年)为江南船坞时期。清政府决定局坞分家,把船坞部分从制造局中划分出来,成立江南船坞;制造局的另一部分成为专门制造军火的兵工厂,辛亥革命后改称上海制造局。民国6年改称上海兵工厂,直至民国21年停办,大部分机器搬迁至杭州和南京金陵兵工厂,小部分并入武汉汉阳兵工厂。局坞分家后,船坞采用商务化的经营方针,生产业务渐有起色,过去船坞长期荒废的局面逐渐改观。光绪三十一年至宣统三年共造船136艘,总排水量21000多吨,其中宣统三年(1911年)建造的“江华”号长江客货轮,船长330英尺,宽47英尺,吃水7.5英尺,排水量4130吨,被当时航运界评为“中国所造的最大和最好的一艘轮船”。在修船方面内外招揽,业务甚广,光绪三十三年至宣统三年的5年间,共修理大小舰船524艘,年均修船量105艘。由于经营业务扩大,营业额和利润猛增。局坞分家时,借用江安粮道库银20万两的开办费,原定10年内分期归还,由于营业状况好转,提前4年全部还清。这一时期的技术力量也不断增强,局坞分家时,固定工人约60~70人,至宣统三年已增至1000余人。 民国元年至1949年上海解放为江南造船所时期。 |
中海集运自有船舶(中海集运) |
2023-03-20
|
查看详情 >> |
船舶DSC是什么意思(航海dsc全称) |
2023-03-17
|
查看详情 >> |
船舶求职网(船员求职船舶招聘网) |
2023-02-27
|
查看详情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