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网app 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甲板机械 >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政策(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政策研究)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政策(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政策研究)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2-12-14 21:40    点击:205   编辑:admin

1.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政策研究

海洋装备前景非常好,毕业后可以去舰艇上工作,可以去海洋局工作,大连海事大学 青岛海洋大学都有海洋装备专业,而且这两所大学都是重点大学,毕业后好就业,薪资待遇也高,现在国家海防都需要海洋装备的人才,为国家制造出更加先进的装备。

2.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发展

又叫中船九江海洋装备集团。2013年5月6日,名称由九江船舶工业公司变更为中船九江工业有限公司,企业类型也由全民所有制变为有限责任公司(非自然人投资或控股的法人独资);2019年2月20日,名称又由中船九江工业有限公司变为现在的名称。投资人是中国船舶工业集团有限公司 。

3. 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

是国企

南通中远海运船务/启东中远海运海工隶属于中国远洋海运集团旗下中远海运重工的现代化大型国有企业。

专业从事海洋工程装备、船舶/非船产品设计建造和修理,是中国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的开拓者,能为国际石油公司提供海洋工程装备设计、采购、建造和调试总包服务。

4.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链

中天科技集团。

       中天科技集团成立于1978年,20世纪90年代初进入光纤通信领域,21世纪初进入电网传输领域,2002年10月24日在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上证代码:600522)。ZTT始终坚持“产业链”发展战略,现已形成信息通信、智能电网、新能源、海洋系统、精工装备、新材料六个完整产业链格局,上海总部、南通新部、如东本部的产业布局,拥有60家子公司,12000余名员工,生产经营总额超400亿元的高新技术企业集团。ZTT主营产品包括光纤预制棒、光纤、普通光缆、特种光缆、特种导线、射频电缆、海底光缆、高效储能电池、太阳能电池背板等,已形成近千个系列,上万种产品。多项产品囊括了我国光电线缆的最新产品和技术,填补了国内多项空白,并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在全国设有31个办事处,在上海、四川、广东、辽宁、南通设有子公司。21世纪初,ZTT成立国际事业部,产品开始走出国门,面向全世界,现已在全球54个国家设立办事处并在印度、巴西、乌兹别克斯坦建有工厂。ZTT品牌已在全球享有较高的知名度。

5.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政策研究报告

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海洋高新科技发展为基础,以海洋高新科技成果产业化为核心内容,具有重大发展潜力和广阔市场需求,包括海洋生物产业、海洋能源产业、海水利用产业、海洋制造与工程产业、海洋物流产业、海洋旅游业、海洋矿业等产业。 

与传统产业相比,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最大的优势在于以高新技术支撑、资源消耗低、综合效益好、市场前景广阔和易于吸纳高素质劳动力等优势。

6. 海洋装备发展战略研究

csic是中国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9年6月,所属行业为铁路、船舶、航空航天和其他运输设备制造业,主要从事海洋装备产业、动力与机电装备产业、战略新兴产业和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研发生产。

公司具体经营范围有:船用技术、设备转化为其他领域技术、设备的技术开发;工程勘察设计、承包、施工、设备安装、监理;资本投资、经营管理;技术开发、技术转让、技术服务、技术咨询;物流与物资贸易;物业管理;进出口业务;国际工程承包。

7. 海洋工程装备研发

高端装备制造业主要包括航空装备、卫星制造与应用、轨道交通设备制造、海洋工程装备制造和智能装备制造五个细分领域。

  1、航空装备主要分布在北京、东北、江苏、陕西、江西、四川等工业基础较好的地区;

  2、卫星与火箭研发与制造由于其特殊性,目前主要依靠国家航天院所;

  3、海洋工程装备研发主要集中于京沪,制造主要分布于东南沿海地区;

  4、南车集团和北车集团是国内最主要的轨道交通装备制造企业;

  5、智能制造装备主要分布在工业基础发达的东北和长三角地区。

8. 中国海洋装备工程科技发展战略研究院

上海船舶研究设计院;浙江欣海船舶设计研究院;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701研究所、711研究所、712研究所、723研究所、724研究所;中国船舶及海洋工程设计研究院;大连船舶设计研究所;武汉708船舶研究所等。

9. 海洋工程装备产业政策研究方向

西工大海洋工程与技术还是不错的,海洋工程与技术为2021年经教育部批准设立的新专业。为适应我国海洋开发、海洋利用、海洋保护的战略需求而设立,是一个多学科交叉专业;面向海洋平台设计及建造、海洋装备的设计及制造、海洋信息系统的设计研发、深海资源开采及利用、空天地海一体化组网、海洋无人系统等重要方向,致力于培养掌握海洋工程与海洋技术专门知识,具有海洋工程装备及设施的设计与建造、海洋技术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10. 海洋工程装备技术研究

《中国制造2025》提出,坚持“创新驱动、质量为先、绿色发展、结构优化、人才为本”的基本方针,坚持“市场主导、政府引导,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整体推进、重点突破,自主发展、开放合作”的基本原则,通过“三步走”实现制造强国的战略目标:

第一步,到2025年迈入制造强国行列。

第二步,到2035年中国制造业整体达到世界制造强国阵营中等水平;

第三步,到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综合实力进入世界制造强国前列。

扩展资料

中国制造2025五大工程:

1、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建设工程,围绕重点行业转型升级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增材制造、新材料、生物医药等领域创新发展的重大共性需求,形成一批制造业创新中心(工业技术研究基地),重点开展行业基础和共性关键技术研发、成果产业化、人才培训等工作。制定完善制造业创新中心遴选、考核、管理的标准和程序。

2、智能制造工程,紧密围绕重点制造领域关键环节,开展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装备融合的集成创新和工程应用。支持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开发智能产品和自主可控的智能装置并实现产业化。

依托优势企业,紧扣关键工序智能化、关键岗位机器人替代、生产过程智能优化控制、供应链优化,建设重点领域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在基础条件好、需求迫切的重点地区、行业和企业中,分类实施流程制造、离散制造、智能装备和产品、新业态新模式、智能化管理、智能化服务等试点示范及应用推广。

3、工业强基工程,开展示范应用,建立奖励和风险补偿机制,支持核心基础零部件(元器件)、先进基础工艺、关键基础材料的首批次或跨领域应用。组织重点突破,针对重大工程和重点装备的关键技术和产品急需。

支持优势企业开展政产学研用联合攻关,突破关键基础材料、核心基础零部件的工程化、产业化瓶颈。强化平台支撑,布局和组建一批"四基"研究中心,创建一批公共服务平台,完善重点产业技术基础体系。

4、绿色制造工程,组织实施传统制造业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节水治污、循环利用等专项技术改造。开展重大节能环保、资源综合利用、再制造、低碳技术产业化示范。

实施重点区域、流域、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计划,扎实推进大气、水、土壤污染源头防治专项。制定绿色产品、绿色工厂、绿色园区、绿色企业标准体系,开展绿色评价。

5、高端装备创新工程,组织实施大型飞机、航空发动机及燃气轮机、民用航天、智能绿色列车、节能与新能源汽车、海洋工程装备及高技术船舶、智能电网成套装备、高档数控机床、核电装备、高端诊疗设备等一批创新和产业化专项、重大工程。

开发一批标志性、带动性强的重点产品和重大装备,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突破共性关键技术与工程化、产业化瓶颈,组织开展应用试点和示范,提高创新发展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抢占竞争制高点。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