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网app 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甲板机械 > 中国港口管理体制(港口管理体制改革)
中国港口管理体制(港口管理体制改革)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2-11-16 06:55    点击:117   编辑:admin

1. 港口管理体制改革

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要加快建设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现代海洋产业体系、绿色可持续的海洋生态环境,为海洋强国建设作出贡献。

一是着力提升港口综合服务能力,系统优化供给体系、提升港口综合服务功能、以多式联运为重点补齐短板等重点任务;二是加快绿色港口建设,着力强化污染防治、构建清洁低碳的港口用能体系、加强资源节约循环利用和生态保护等重点任务;三是加快智慧港口建设,建设智能化港口系统、加快智慧物流建设等重点任务;四是加快推进开放融合发展,积极推动港航协同发展、推动港产城深度融合发展、持续优化口岸营商环境、更好服务“一带一路”建设等重点任务;五是加快平安港口建设,着力强化本质安全、着力推进双重预防机制建设、着力强化安全保障与应急能力等重点任务;六是推进港口治理体系现代化,深化重点领域改革、推动完善法规政策标准、建立健全市场监管体系、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等重点任务。

2. 港口管理体制改革实施方案

应该属于商业类,不应该属于公益类。

商业类国有企业按照市场化要求实行商业化运作,以增强国有经济活力、放大国有资本功能、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为主要目标。公益类国有企业以保障民生、服务社会、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为主要目标。按照谁出资谁分类的原则,履行出资人职责的机构负责制定所出资企业的功能界定和分类方案,划分并动态调整本地国有企业功能类别。

3. 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方案

第一:宁波—舟山港(吞吐量6.91亿吨)

舟山港是一个以水水中转为主要功能的深水良港。客运方面与上海、宁波、福州、南通等港口均有定期班轮。货运航线通达中国沿海和长江中下游各港,国际上与日本、韩国、新加坡、马来西亚、美国、俄罗斯及中东地区均有贸易运输往来。

第二:上海港(吞吐量6.2亿吨)

上海港位于长江三角洲前缘,居我国18000公里大陆海岸线的中部、扼长江入海口,地处长江东西运输通道与海上南北运输通道的交汇点,是我国沿海的主要枢纽港,我国对外开放,参与国际经济大循环的重要口岸。上海市外贸物资中99%经由上海港进出,每年完成的外贸吞吐量占全国沿海主要港口的20%左右。作为世界著名港口,2013年上海港货物、集装箱吞吐量均位居世界第一。曾经荣获中国世界纪录协会世界货物吞吐量最大的港口世界纪录。

第三:天津港(吞吐量4.51亿吨)

天津港,也称天津新港,位于中华人民共和国天津市海河入海口,处于京津冀城市群和环渤海经济圈的交汇点上,是中国北方最大的综合性港口和重要的对外贸易口岸。天津港是在淤泥质浅滩上挖海建港、吹填造陆建成的世界航道等级最高的人工深水港.目前,天津港主航道水深已达21米,可满足30万吨级原油船舶和国际上最先进的集装箱船进出港。2013年天津港货物吞吐量首次突破5亿吨,集装箱吞吐量突破1300万标准箱,成为中国北方第一个5亿吨港口。2014年1月1日,中国第一条人工开挖的复试航道在天津港正式通航。2015年03月04日,天津将投160亿元建设天津港。

第四名:广州港(吞吐量4.29亿吨)

广州港是中国第四大港口,吞吐量居世界第五位,历史悠久,早在2000多年前的秦汉时期,广州古港就是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港口,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1300多年前的唐宋时期,“广州通海夷道”是世界上最长的远洋航线;至清朝,广州成为中国唯一的对外通商口岸和对外贸易的最大港口;改革开放以来,社会经济飞速发展使广州港发展成为国家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华南地区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

第五名:苏州港(吞吐量3.8亿吨)

苏州港是国家沿海主要港口、国家对外开放一类口岸。苏州港地理位置优越,2002年,港口整合后,加快了发展步伐,改变原先三港各自独立发展的状况,以“苏州港”统一对外,大力推介,打造品牌,扩大影响力和吸引力。各港区发挥各自优势,错位发展,取得了明显的集聚效应。

苏州港是上海国际航运中心集装箱枢纽港重要组成部分,是江苏省最重要的集装箱干线港之一,是长江三角洲对外开放的重要依托,是长江中上游地区和西部大开发的重要平台,是江海河联运,内外贸货物运输、装卸与仓储、多功能综合性港口。

4. 港口改革创新

于敏

2018年12月18日,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授予于敏等100名同志改革先锋称号,颁授改革先锋奖章。

改革先锋名单(100名)

  国防科技事业改革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于敏

  基础教育改革的优秀教师代表 于漪

  农村改革的先行者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

  率先到内地投资的澳门著名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 马万祺

  数字经济的创新者 马云

  “互联网+”行动的探索者 马化腾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优秀人民调解员 马善祥

  “863”计划的主要倡导者 王大珩

  海洋维权的模范 王书茂

  推动汉字信息化的“王码五笔字型”发明者 王永民

  科学治沙的探路人 王有德

  打造寿光蔬菜品牌推动农业产业化的典型代表 王伯祥

  科技兴油保稳产的大庆“新铁人” 王启民

  科技体制改革的实践探索者 王选

  支持国家建设和改革开放的香港工商界优秀代表 王宽诚

  推动依法治国的理论创新者 王家福

  全面从严治党中纪检监察干部的优秀代表 王瑛

  保卫改革开放和平环境的战斗英雄 韦昌进

  基层群众自治制度的探索者 韦焕能

  知识型企业职工的优秀代表 巨晓林

  党员领导干部的楷模 孔繁森

  经济体制改革的积极倡导者 厉以宁

  载人深潜事业的实践者 叶聪

  初心不改的农村的先进模范代表 申纪兰

  外交领域国家利益的忠实捍卫者 史久镛

  三峡移民安置的实践探索者 冉绍之

  港口装卸自动化的创新者 包起帆

  西藏牧区改革的“排头兵” 尼玛顿珠

  扎根牧区、带领牧民脱贫致富的优秀基层干部 廷•巴特尔

  国企改革“邯钢经验”的创造者 刘汉章

  民营企业家的优秀代表 刘永好

  远洋运输体制改革的推动者 许立荣

  践行“工匠精神”的优秀代表 许振超

  我国首位奥运冠军 许海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建设的积极推动者 许崇德

  “复兴号”高速列车研制的主持者 孙永才

  航天科技事业创新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孙家栋

  农村改革的重要推动者 杜润生

  民营汽车工业开放发展的优秀代表 李书福

  电子产业打开国际市场的开拓者 李东生

  讴歌改革开放的歌唱家 李谷一

  开创山区扶贫新路的“太行山愚公” 李保国

  海归创业报国推动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 李彦宏

  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优秀表演艺术家 李雪健

  不忘初心、奉献一生的退休干部楷模 杨善洲

  城市集体企业改革的先行者 步鑫生

  华西村改革发展的带头人 吴仁宝

  人居环境科学的创建者 吴良镛

  乡镇基层党员干部的优秀代表 吴金印

  厦门航空事业的开拓者 吴荣南

  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优秀民警代表 邱娥国

  乡镇企业改组上市的先行者 何享健

  落实干部政策、平反冤假错案的执行者 何载

  深度贫困地区带领村民脱贫攻坚的优秀代表 余留芬

  司法体制改革的“燃灯者” 邹碧华

  民族团结进步的践行者 库尔班•尼亚孜

  对外开放法制建设的积极实践者 张月姣

  注重企业管理创新的优秀企业家 张瑞敏

  创新型一线劳动者的优秀代表 张黎明

  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模范检察官 张飚

  中外合作“平朔模式”的创造者 陈日新

  “一带一路”卫生领域合作推动者 陈冯富珍

  激励青年勇攀科学高峰的典范 陈景润

  社区党建和治理创新的探索者 茅永红

  经济体制改革理论的探索者 林毅夫

  可可西里和三江源生态环境保护的先驱 杰桑•索南达杰

  用生命践行航空报国的优秀代表 罗阳

  农村基层党建“莱西经验”的实践创新者 周明金

  小商品市场“汉正街”模式的主要开创者 郑举选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研究的推动者 郑德荣

  塑造传承“女排精神”的优秀代表 郎平

  改革开放中涌现的优秀农民工代表 胡小燕

  真理标准大讨论的代表人物 胡福明

  “中国天眼”的主要发起者和奠基人 南仁东

  温州民营经济的优秀代表 南存辉

  科技产业化的先行者 柳传志

  公共卫生事件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推动者 钟南山

  资本市场发展的实践者 禹国刚

  谱写改革开放赞歌的音乐家 施光南

  体育领域交流开放的优秀代表 姚明

  “张家港精神”的塑造者 秦振华

  改革开放试验田“蛇口模式”的探索创立者 袁庚

  杂交水稻研究的开创者 袁隆平

  企业“军转民”实践的创新者 倪润峰

  “雷锋精神”的优秀传承者 郭明义

  中医药科技创新的优秀代表 屠呦呦

  “改革文学”作家的代表 蒋子龙

  空军实战化创新战法的优秀代表 蒋佳冀

  三巡苍穹的英雄航天员 景海鹏

  核武器事业的开拓者 程开甲

  乡镇企业改革发展的先行者 鲁冠球

  倾力支持国家改革开放的香港著名企业家 曾宪梓

  助推思想解放、拨乱反正的电影艺术家 谢晋

  义乌小商品市场的催生培育者 谢高华

  鼓舞亿万农村青年投身改革开放的优秀作家 路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践行者 鲍新民

  文物有效保护的探索者 樊锦诗

  量子信息研究的创新者 潘建伟

  为国家改革开放作出杰出贡献的香港著名企业家和社会活动家 霍英东

  航母战斗力建设的实践探索者 戴明盟

5. 天津港管理体制改革

滨海新区位于天津东部沿海,包括塘沽区、汉沽区、大港区三个行政区和开发区、保税区、天津港以及东丽区、津南区的部分区域,规划面积2270平方公里,海岸线153公里,截至2008年底,滨海新区常住人口达到202.88万人。

  这里拥有世界吞吐量第六的天津港,通达全球400多个港湾,服务华北、西北、东北12个省区市;

  天津滨海国际机场,连接国内外30多个世界名城;

  四通八达的立体交通和信息通讯网络,在第一时间与世界相连。

  这里聚集了国家级开发区、保税区、高新区、出口加工区、保税物流园区和中国面积最大、开放度最高的保税港区,是全国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丰富的石油、天然气、海盐和1214平方公里可供开发的土地,滨海新区蕴藏着巨大的发展潜力,吸引着世界的目光。

  新世纪新阶段,党中央国务院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出发,作出了加快天津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重大战略决策。党的十六届五中全会、十六届六中全会、十七大和十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十一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都对加快滨海新区开发开放提出了殷切的期望和要求。国务院2006年20号文件对滨海新区开放开放作出了全面部署。

  坚持改革开放带动、科技创新引领、高端产业支撑、服务能力提升、发展环境保障,滨海新区将努力成为继深圳经济特区、上海浦东新区之后服务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新的增长极,成为科学发展的排头兵。

  这是一片充满希望的新区。项目集中园区,产业集群发展,资源集约利用,功能集成建设。

  沿京津塘高速公路和海河下游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轴,沿海岸线建设海洋经济发展带,在轴和带的T型结构中,建设塘沽、汉沽、大港三个生态城区和八个产业功能区。

  先进制造业产业区、滨海高新区、临空产业区、滨海化工区、临港产业区,重点发展电子信息、航空航天、石油化工、装备制造和高新技术产业,着力打造特色突出的现代制造业集群和我国自主创新的领航区。

  中心商务区、海港物流区、滨海旅游区,以金融、物流、商贸、旅游等现代服务业为重点,汇聚更多人流、物流、资金流和信息流,着力构筑发展的新优势。

  中新天津生态城,是继苏州工业园之后,中国、新加坡两国政府又一个重大合作项目,将创造21世纪人类居住的新模式。

  这是一方改革开放的热土。不断优化的投资环境和完备的配套设施,造就了投资的良好条件;一流的政府服务和完善的法制环境,成为各国投资者创业的理想之地;高效率、低成本为各国企业提供了通往成功的捷径;科技、金融、体制等10个方面的配套改革为企业插上了起飞的的翅膀。

  摩托罗拉、丰田汽车、三星电子、空中客车等120多家世界500强企业在此汇聚,15000多家外资企业生根。

  花旗、渣打、汇丰、瑞穗等一批外资银行纷至沓来,租赁公司、私募基金、产业基金竞相进入,滨海新区成为跨国公司的竞技场。

  这是一个激情创新的舞台。环抱滨海新区的北京、天津科技圈是中国知识最富集的区域,所拥有的科技人员,占全国的四分之一。

  国家生物医药国际创新园、民航科技产业化基地、工业生物技术研发中心等12个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人工细胞、电动汽车、微纳技术等20个省部级工程中心,冶金、化工、医药等10个行业技术研发中心,50多个重大自主创新项目,正在建设之中。30多家国际工程中心、150多家中外企业技术研发中心已建成运营。

  每年有数百家高成长型企业脱颖而出,三千多项专利在这里诞生。空客A320大飞机、新一代运载火箭、百万吨乙烯、300万吨造船等引擎项目构筑起高端化、高质化、高新化的产业结构。滨海新区将成为先进技术的承接地和扩散地、高新技术的原创地和产业化基地。

  这是一座和谐生态的魅力之城。600多平方公里湿地,150多平方公里的水库,构建了独特的基础条件。

  一片片人工森林,一块块绿地草坪,一条条绿色长廊,五条婉延的河流,绘制了滨海新区优美的生态韵律。

  百鸟迁徙,群鸥飞翔,织就了滨海新区人与自然和谐的动感画卷。

  足球场、图书馆、博物馆等大型文体设施相继建设,社区文化中心、体育健身场所、医疗保健网络遍及城乡,中小学校、职业教育、高等院校科学布局。

  世界各地的美食佳肴,一流的购物环境,安全的生活保障,吸引着不同肤色、不同国籍的人们聚集在这里,尽享舒适与惬意。

  节能减排、清洁生产、循环经济,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站在高起点,抢占制高点,达到高水平。滨海新区这个中国最有潜力、最具活力、最富魅力的现代化经济新区,将依托京津冀、服务环渤海、辐射“三北”、面向东北亚,努力建设成为我国北方对外开放的门户、高水平的现代制造业和研发转化基地、北方国际航运中心和国际物流中心,逐步成为经济繁荣、社会和谐、环境优美的宜居生态型新城区!

6. 努力做全省港口一体化改革的

资源整合就是将港口完全合并在一起,一体化就是共同制定经营政策,共同享受客户资源,共同安排航线和集港货物等。

7. 港口的管理模式

  港口使费是指航运公司所经营的船舶在营运期间在装卸港口所发生的各项支出和费用。是航运公司三大营运成本(船期费,燃油费和港口使费)之一,是船公司计算营运成本的重要指数,是核算航次利润的主要依据,也可称之为航次费用或可变费用。船舶进出港口以及在港停泊期间,因使用港口水域、航道、泊位、码头、浮筒、锚地等,装卸和申请港口有关机构提供的各项服务,如引航、拖轮等,按规定要支付的各种费用,统称为“港口使费”。港口使费是运输企业运输成本中的一项重要内容,要节约港口使费。   一、有关船舶的费用   这类费用是向船方征收的费用,通常以船舶的总吨位或净吨位为计费的主要依据。这类费用包括下列方面:   1、船舶吨税   这是国际航行船舶进入港口时,由主权国家海关征收的一种关税。通常按船舶净吨位分为若干级别制定税率,以1个月、3个月或1年为计征期。在一个计征期内,同一船舶不论进港几次,只收一次吨税。凡与港口所在国家签订的贸易、通航协定中,有“优惠国条款”规定者,可享有最惠国待遇,按优惠税率计征。   2、船舶港务费   这是船舶进出港口和在港停泊期间,因使用港口的水域、航道和停泊地点,应按规定向港口当局交付的费用。有的港口把港务费分成多种费目征收,如疏浚费、港口管理局费、水闸费等。船舶港务费通常按船舶吨位总吨位或净吨位,以进出港合并征收一次。   3、引航费   国际航行船舶进出港口时,一般均是被强制引航的,为此船方必须支付按港口引航规定的引航费。各港的引航费计征办法也不一致,有的按船舶吨位计收,有的按船舶吃水和吨位双重因素计收。   4、其他费用   (1)拖轮费、停泊费、系解缆费等。这些费用是由提供这些劳务的管理部门,按规定的费率核收的,除期租船由承租人支付外,一般由船方支付。   (2) 灯标费、检疫费、结关费等。这些费用由有关的行政管理当局规定,并向船方核收。   除上述费用外,与船舶有关的费用还可包括倒垃圾费、交接船检验费、熏舱费、交通费、消防费、代理费等。   二、有关货物的费用   这类费用因货而发生,其数额与货物的种类及数量有直接关系。它包括货物港务费、搬运费、堆装费、平舱费、开关舱费、堆存保管费、驳运费、理货费等。上述费用除货物港务费由货方负担外,其余费用均应按提单或租船合同规定,由船方或货方或承租人负担。   三、其他   1、船员费用。包括船长借支,船员就医遣返费等。   2、杂费。主要包括通讯邮电费,手续费,杂项费等。

8. 港口管理体制改革时间

蛇口港子建成时间:蛇口口岸位于珠江口东岸、深圳市西部南头半岛南端,是我国改革开放后第一个由企业自筹资金建设管理和经营的国家一类口岸,该口岸从1979年8月开始动工兴建,1981年9月经国家批准对外开放。

9. 港口管理制度

交通部发布《京杭运河通航管理办法(试行)》,8月1日起,进入京杭运河山东济宁至浙江杭州通航航段的船舶,其长宽标准、航行规则、停泊要求等都将按新规定执行。运河沿线海事管理机构将建立协调联动机制,制订京杭运河排堵保畅应急预案,建立统一信息发布平台,保障运河通航和船舶安全。

    进入运河的船舶,应当与航道的通航条件相适应。总长大于45米或总宽大于10.8米的船舶,禁止进入四级和三级航段;总长大于67.6米或总宽大于15.4米的船舶,禁止进入二级航段。船队阵形应采用单排一列式,长度不得超过400米,并且静水航速不低于每小时6公里。

    船舶应沿右侧航道航行。船舶对遇或接近对遇,应互以左舷会船。在三级及以下航道内,船舶不得追越正在追越的船舶;在弯窄航段、船闸引航道、桥区等特殊水域,禁止船舶追越、偏缆拖带、并列行驶。由高等级进入低等级航段前,船舶应通过有效通讯方式,向当地海事机构报告船名、主尺度等信息。

    运河沿线的渡船应当避让过往船舶,不得抢航或强行横越。在遇到洪水或恶劣天气时,渡船应停运。

    在未设停泊标志的航段,船舶因紧急情况确需停泊时,不得影响其他船舶正常航行。载运危险货物的船舶应在划定水域停泊;发生堵航时,应选择符合安全要求的航段停泊,并顾及附近其他船舶及港口和近岸设施的安全。

    在船舶待闸、待港期间,船长与大副不得同时离船,轮机长与大管轮不得同时离船,船上的船员数量不得少于最低安全配员的三分之二。

    此外,海事部门将规范设置内河交通安全标志和内河助航标志,设置执勤点,落实巡航制度,加强现场监督。当运河水域因沉船、搁浅等原因发生断航险情时,海事管理机构可以采取强制打捞清除等措施,必要时航道管理部门可以采取疏浚、改道等应急措施,所需费用均由当事船舶所有人或经营人承担。

10. 港口管理的现状与创新改革新思路

珠海港控股集团有限公司(简称珠海港集团)是2008年7月25日组建成立的国有独资企业,主要从事港口、土地及其配套设施的开发、建设、管理和经营,注册资本30亿元人民币。为了深入贯彻落实“以港兴市”发展战略,充分发挥港口的引擎作用和港区的龙头作用,推动西部大开发,实现珠海新一轮大发展,2008年7月,珠海市委、市政府对港口开发和建设管理体制进行改革,组建珠海市港口管理局和珠海港集团,形成港口行政管理、港口经营开发、港区建设发展既分工明确又一体联动的工作格局。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