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网app 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甲板机械 > 美国造船业萎缩的原因(全球造船业现状)
美国造船业萎缩的原因(全球造船业现状)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2-11-14 14:00    点击:276   编辑:admin

1. 全球造船业现状

造船指数是英国著名克拉克松统计公司对每年的世界造船业做出的统计资料,其统计的过程中既按照国家进行统计,也按照造船种类进行统计。对于按国家进行统计的过程中,三大重要指标是该国的造船完工量,心结订单量和手持订单量。

2. 全球造船业现状分析

a.从造船量来看,中日韩三国几乎垄断了全世界的民用造船业(88%的民用市场),2016年年吨位居世界第一,总得来说每年民用造船吨位第一名就是中日韩不断的更替,那美国哪儿去了?军费超多的美国造军用的去了,民用造船业承受不起高昂的人工费。

b.从人均产能效率来看,韩国造船业人均年产量约450吨,韩国造船业的人均年产出为400万人名币左右, 均在我国之上。

c.而从设计,制造和管理技术是体现造船综合技术水平的3个主要方面,从这个角度看,根据韩国产业经济与贸易协会报告显示,通过对中、日、韩的综合技术水平进行评估比较可以发现,如果以韩国的水平为1,中,日则均在1.7至1.8之间。

d.从造船厂排名来看,世界十大造船厂韩国企业占7个,韩国造船业的发展长久以来以 “产业集群”优势在釜山和南海岸一带,创造了世界最大的造船带,并集中赋予了与造船相关的配套企业和研究机构,拥有巨大的集群配合优势。

为何那么强

a.源头还是要归功于美国

70年代末美国开始将他们认为的“低附加值”(包括技术、知识产权、管理经验等的价值在附加值中占次要比重)工业生产转移到日韩,大大提升了日韩经济发展和造船技术储备。

b.和韩国经济体制紧密相关

韩国是外向型经济体,由于需要优先发展出口产品,所以对海运的需求十分巨大,再加之地缘上和中日相邻,引进技术和进口配套零部件,原材料也更加便利。

c.选择中国建造船舶分段

在韩国具备了先进的造船业技术后,国家还提供贷款资金支持,并且一部分船舶的分段建造选择在中国进行,最后在韩国组装,其目的是减少了劳动力成本。

具体强在哪儿

衡量造船强,就要看最有难度的船能不能造,世界公认最具难度的船舶依次是LNG船(液化天然气),航母,豪华邮轮。

而韩国的强项就是建造LNG船,LNG船也被称为“海上超级冷冻车”,该船要求在-162摄氏度低温下运输液化气,其建造难度也是最高的。

韩国三大造船厂:现代重工、大宇造船和三星重工皆可以制造LNG船,全球70%的LNG船订单也都交给了韩国,目前一艘LNG船的造价在2亿美元左右。

而日本则主要有三菱重工、川崎重工,中国沪东中华船厂也具备制造LNG船的实力。

数据显示,2018年现代重工实现133亿美元的订单,大宇造船拿下68亿美元三星重工完成63亿美元的订单。

而航母韩国也能造,只不过没啥实际需求,造得比较小,但实力绝对是有的。

豪华邮轮方面,准确来说邮轮不同于游轮,邮轮通常吨位更大,不过这不是韩国的强项,但并不是不能造,因为豪华邮轮的成功主要取决于内饰而不单单是船体,所以在这方面还是欧洲人的强项。除了民用造船,在军用造船方面韩国也有很强的优势,不仅本国造出了万吨大驱,在海外造船订单也有很强优势,但其原因在于美国处处阻挠中国的发展和公正的出口,在海外船舶订单中,中国不止一次两次被美国的幕后操作而导致中标失败,所以作为盟国的日韩自然脱颖而出,而韩国凭借相比日本的价格优势多次拿下国际订单,最惊讶的是,2012年韩国签下7亿美元的4艘大型综合补给舰合同,是有史以来韩国的第三大军贸出口订单,其客户竟是英国!不过英方也是无奈之选,失去昔日本国造船风光,如今又造了两艘大航母,为了维持大国地位,以及为美国等盟国承担相当责任而选中了韩国大宇造船公司。总得来说,在世界范围内,具有一定造船实力的国家本身就不多,而韩国确是造船产业链非常完善的国家之一,并在某些领域创造过世界第一,造船业专业在韩国也比较受青睐,因为找工作也相对容易,以上就是韩国造船业的简单介绍,希望你们能够喜欢。

3. 国内造船行业分析

没武汉的话你们只能组装民船。。。

4. 世界造船业现状

根据英国克拉克森研究中心公布的全球造船业最新统计数字,中国2005年承接的船舶订单有700万修正吨,以单一国家计算,中国已经超过日本,仅次于韩国,成为世界第二大造船国。

  克拉克森国际交通运输研究中心是世界上最权威的交通研究机构。它此次公布的统计数字显示,韩国、欧盟、中国和日本排在世界造船业的前四位。 韩国造船厂在2005年接获的船舶订单总计1450万修正吨,欧盟为850万修正吨,日本为620万修正吨。

  主管中国造船行业的中国国防科技工业委员会副主任张广钦曾介绍,中国已经连续10年为世界第三大造船国

5. 中国造船业现状是怎样的

2007年10月1日起实施的中国第一部船舶生产企业的行业准入标准——《船舶生产企业生产条件基本要求及评价方法》,首次对全国船舶生产企业的基本生产条件要求进行统一规范。

国防科工委官员称,此举将对中国提高船舶建造质量、保障航运生产安全、促进船舶工业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令世界船舶制造商刮目相看的中国造船产量,已连续12年位居世界第三了。而近几年随着我国船舶工业科技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和竞争实力明显提高,其锐不可挡的发展势头, 显然不光是坐三望二的态势了。专家预测,中国造船业直取世界第一将为期不远了。

6. 造船行业现状

能去的。

船厂现在要的最多的就是船舶工程类的毕业生。今年黄埔到我们学校要了好多,英语六级过了的,直接就签协议。

船舶行业现状仍然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随着物联网,大数据等相关技术的发展,现代船舶将更加智能,对船舶专业需求也逐渐增大,学好船舶技术,未来将大有可为。

船舶专业主要学习机械工程原理,计算机辅助制图,固体力学原理,材料力学原理,结构力学原理,流体力学原理,船舶工程原理,船舶设计方法,计算机辅助船舶设计,船舶制图方法,船舶仿真原理,船舶结构分析,船舶推进技术,船舶运动方法,船舶建造原理等相关知识和内容。

7. 全球造船业现状如何

中国的造船企业新接订单量累计为1059万CGT,约为全球新船订单(2402万CGT)的44.09%,超过韩国,位居世界第一名。而韩国船企获得的订单量为1047万CGT,全球占比43.59%。

即,韩国造船企业在今年上半年,仅以12万吨CGT的微弱劣势,被我国造船企业击败,排名全球第二。我国,是险胜啊!充分说明了在当前全球的民用造船领域是“中韩两国平分天下”。

第三名仍是日本,但在2021年上半年仅获得了182万CGT,约为全球新船订单量的7.59%。

8. 全球造船市场的现状

互联网+”已深入社会各领域,有“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影响下,传统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日益变化,行业生态体系和发展模式遭遇严重挑战。在“互联网+”影响下,船舶业呈十大发展趋势。

船舶生态体系加速重构

能给船舶业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技术已经到来,并趋向成熟,这就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下的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其所引发的不仅仅是生产力的指数级提升,更是生产关系的颠覆,正重新构建、擘画人类生产方式变革和生活方式调整发展新蓝图。航运、造船、配套及相关技术、生产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催生的智能化技术装备、协同化创新体系、柔性化生产方式、集约化资源利用、精准化管理模式不断重塑新时期船舶业竞争新优势,对传统行业生态体系新格局进行颠覆,加之通过生态系统的有效性和用户黏性,逐步建立包含供应商、销售商、客户、竞争对手和科研机构以及政府单位等相关经济协助发展船舶业联合体,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已成为未来船舶业的一张“生死牌”。

管理模式网络量子化

信息化时代,传统行业从单一部件、单机设备、单一环节、单一场景的局部小系统不断向整体大系统、全局巨系统演进,从部门级到企业级、产业链级乃至产业生态级不断演进,并形成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突破地域、组织、机制界限,通过对大规模信息技术数据应用,实现人、财、物资源和要素的高效整合,有计划按比例地提供强有力的革命性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运行调节,对传统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产生颠覆式改变。在目前经济低迷和船舶企业纷纷进行资源优化整合之际,精益管理综合作用凸显,成为推动船舶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管理理念。借助信息化手段改造企业内部每一个流程,将科层制管理模式转为网络式管理模式,构建精简高效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造企业客户间关系,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潜在智慧,“互联网+”式网络量子化管理成为企业新的生产力。

大数据成战略核心力量

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对数据的挖掘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而云计算则是开启大数据应用新领域的“金钥匙”。作为“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涵盖航运、造船、船舶配套以及相关服务等产业链,并涉及机电、钢铁、化工、航运、海洋资源勘采等上下游产业,庞大的人群和应用市场,复杂性高,充满变化,使得船舶业当之无愧成为最复杂的大数据行业。船舶业却是个数据应用贫乏的行业,未来的船舶企业必须学会如何处理及如何使用数据。解决由大规模数据引发的问题,探索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将成为船舶业转型升级、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大数据将成为未来船舶企业的战略核心力量。

万物互联平台模糊产业边界

近年来,互联网不断推动着各行业生态的改变,制造业更是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变,国家战略上的纷纷布局: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中国的“两化融合”,国际巨头更是加快构建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加快全球战略资源的整合步伐,抢占规则制定权、标准话语权、生态主导权和竞争制高点,通过丰富开发工具、开发应用接口、共享数据资源、建设开发社区,构建以自己为中心的星状网络数据处理平台,以形成赢者通吃的市场局面。

智慧航运突破传统航运思维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船舶技术的创新将引发航运管理变革和服务进步。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手段,整合船舶的设计、生产、制造、使用、维护、售后、物流各个环节,在运营公司、设计建造商及设备商等之间建立起更全面的生产关系。将智能系统在船舶设计建造阶段就纳入后期航运运营考虑,引入大数据挖据技术,提高航运服务的标准化和信息化程度,提供更稳定、更易维护、更具弹性的在线订舱服务。运营过程中清晰规划运输船舶航程和航站,推进航运思维、理念及商业模式的“智慧”化。

智能船舶成必争之地

过去船舶更多侧重于船舶基本功能的实现,未来的船舶将在互联网技术下,会更加关注设备的智能化、系统的智能化甚至整体船舶运营的智能化,智能船舶将会应运而生。智能船舶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从环境、能源、材料、空间、电子、机械、导航、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建立实体和虚拟设施,实现操纵系统、航行系统、设备技术、节能技术甚至生产系统等的智能化,逐步形成能自感知、自评估、自预测、自组织、自重构于一体的船舶,实现信息与实体智能耦合全过程。DNV GL集团2014年曾发布一份名为《未来航运业》的报告,提出智能船舶这一新概念。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智能船舶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可见未来智能船舶将决定各国船舶工业在船舶市场的地位,成为各大造船国家现今进行的必争之地也就理所当然了。

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势不可挡

大数据背景下,智能制造已成为船舶制造与航运领域发展的趋势,“互联网+”促使船舶企业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取代封闭的生产制造系统,提高制造系统柔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用IT把设计源头与工厂的各个末端连接起来,实现人、产品、设备完全交互,牵引着传统工业发生革命性的演变。搭建设计、生产、采购等业务“一体化”智能生产流程设施,建立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和车间物流系统,使智能化设备机器代替人工操作的机器,通过云技术把所有生产资源都连接起来,使目前的半自动化、全自动化生产系统向智能化生产系统转变,实现船舶的定制化与规模化、个性化与普适化、虚拟与实体、微观与宏观、当前与未来的结合。

科创模式及资源要素全球化

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下,中国船舶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爬全球价值链高端的这个“坡”,过核心技术这道“坎”。基于此,船舶企业纷纷联合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单位,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船舶实验室,搭建“官、产、学、研、用、检”全产业链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更是打破传统的内部研发模式,跨越组织边界,开始更多地利用和整合外部的社会力量来进行创新。

技术产业化成发展新方向

伴随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船舶业必将迎来跨越式的发展,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为满足未来客户大批量个性化需求,企业设计纷纷转型改制,基于互联网进行全球资源优化整合、科技创新发展和设计模式转变,从封闭型的单纯向企业提供设计向工程技术总承包的开放式模式转变。工程技术公司更是通过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工程EPC能力和国际市场拓展能力运营模式,围绕集约航运、绿色航运、安全航运、智能航运主题,进行新船型开发、船舶性能优化、航运安全、航运效率、节能减排、航运信息化等学术前沿和关键问题研究,为客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输出设计技术,转让设计方案、技术标准、专利技术及科技成果,抢占市场订单赢得市场份额,提升船舶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产融结合重建行业竞争格局

在“互联网+”形势下,针对巨大的船舶业全产业化规模和特色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服务推出明显不足,引导社会资本和商业银行创新面向船舶业构建一种高效快速匹配资源的产融结合经营模式,金融直接投资产业,股权收益补偿,形成合理的收益分享、风险共担机制,愈来愈受到资本和产业的关注和追捧。随着市场发展趋势,船舶业也在实施产业科技和金融融合战略,联合系统内投资企业就某一产业进行研究,评估并实施解决方案利用上海船研所技术优势,借助上市公司资金投入,将重组客户、供应商、销售商以及企业内部组织的关系,重构生产体系中信息流、产品流、资金流的运行模式,重建新的产业价值链和竞争格局。

9. 全球造船业产值

巴黎在法国本来是个小城市,到了6世纪的时候,才成为法国的中心。巴黎发展很缓慢,又过了700年,人口才达到7万1546年以后,巴黎进入了扩建期,很多的宫殿、花园拔地而起,著名的卢浮宫也是这时候建立起来的。经过了50年的扩建,巴黎的面积扩大了一倍,但是巴黎的面积还在不停地扩大。

二战结束后,巴黎又迎来了新的建设期,1977年巴黎建设了购物地下街道,巴黎的东部发展了起来,80年代后,巴黎陆续建设了歌剧院和图书馆等大工程,慢慢的巴黎接近于今天的样子。

巴黎成为了世界上的发达城市,它的面积达到了12000平方公里,巴黎的面积超过了上海和广州,不过比北京小一点,巴黎的城市面积,在世界上也是很靠前的,一个巴黎相当于8个香港大小。

巴黎的人口是1100万,这个城市人口基数在欧洲是很大的,但是和北上广比还是差点。北上广,广州的常住人口最少,但是也是超过了1400万,巴黎从人数上是不占优势的。

巴黎的GDP还是很猛的,它2016年的GDP已经达到了7350.6亿美元,换算成人民币,的话起码超过了4万亿元。巴黎的GDP是秒杀北上广的,上海经济势力最雄厚,GDP刚超过三万亿。当时巴黎发展时间早,上海再发展一些年,是很可能超过巴黎的。

巴黎因为面积大,所以区也很多,竟然拥有20个区,这个数字是让人惊讶的。传统意义上的小巴黎市区只有105.4平方千米,很多著名建筑都在这里。

巴黎作为欧洲的核心城市之一,也是法国的中心城市。巴黎的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发达,巴黎的高端制造业很发达,汽车制造、造船业发达,第二产业占据了巴黎的接近7成的产值。巴黎是个旅游城市,第三产业自然差不到哪儿去。巴黎的第二产业,比广州等城市要发达一些。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