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网app 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航运信息 > 阳江东平船厂渔船图片(广东阳江有哪些船厂)
阳江东平船厂渔船图片(广东阳江有哪些船厂)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2-10-20 17:30 点击:237 编辑:admin

1. 广东阳江有哪些船厂

  鼍山春晓  阳江八景之首是“鼍山春晓”,又名“鼍山春树”。鼍山,位于现在的江城一小和县公安局旧址之后面,以山形似“鼍”而得名。阳江因有此山而名为鼍城,漠阳江亦因流经其西而名日鼍江。此鼍山顶上,有南宋时所植的两棵木棉树,至明清时代,树姿巍峨,枝干挺拔,直插云霄,高达三四十米。树身苍劲雄伟,宽达数十围。  每年仲春二月,两棵木棉树鲜花盛开,花红似火,蕊黄如焰,英姿勃发。特别当朝阳升起之时,阳光与红花交相辉映,云霰尽赤,春满江城。最奇的是,相距三十里外的北津港口,海面上亦映照得一片通红。清人林乙莲有诗云:“木棉千古直撑空,放年年送暖风。曾道火烧天二月,鼍山遥映一当津红。”  几百年来,鼍山顶上的两棵红棉树,一直作为阳江的象征。可惜几十年前的一次暴雷轰击毁损了其中最大的一棵,而致两棵均被砍掉,“鼍山春晓”一景也就从此泯灭。  龙涛秋月  江城北5公里处,有一条龙涛村,漠阳江流经其北。据《清一统志》记载:古时江水流至此处时,颇显汹涌澎湃之气势,水声哗啦直响,涌起堆堆雪白波涛,后浪紧推前浪,上下翻滚,把此处河床冲击成为深渊。仿若蛟龙腾跃其间,故“龙涛”村名由此而来。  这里两岸树影婆娑,远处烟树朦胧,画意诗情,景色宜人。特别是当中秋之夜,碧霄万里,皓月当空,皎洁的月光像水似的倾泻下来,将龙涛村这一段江面照耀得白晃晃一片晶茔。江水银波闪闪,有如蜿蜒白练。这时,天上又大又圆的月亮映照江心,天上江中,形成两轮明月,堪称奇绝!夜半之时,岸边神庙钟声传来,激响清越,更增诗意。民间还有着美丽的传说:当此秋月照临的静夜之时,江中“双石”即化为采莲小船一只,船中承载着仙女数名,各捧琵琶箫管,一边划船玩月,一边合奏吹弹。清风轻拂,仙袂飘飘,乐声起处,音韵悠扬。而两岸村舍,在月色水光的反照之中,光亮如同白昼,即使持针穿线也不感困难。所以还传说古时龙涛村民夜晚是靠月光照明的,不需购买灯油点灯。  南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高中进士的阳江才子曾跃鳞,曾就此景色吟花诗一首曰:“龙涛滚滚饮双虹,凉月清秋万里风。映水挑花丹潋艳,缀林霜月玉玲珑。椎惊落雁催残照,渔傍浮鸥听晚钟。几度临秋耽野趣,无边诗思许谁同?”这是现存的咏赞阳江风景最早的一首诗。此后各个时期均有诗人的佳作传世,如“龙涛秋月烂如银,泛棹前来特问津。万里清风千迭浪,空江何处觅重轮”等等。  石觉禅林  石觉寺位於广东省阳江市区南三里外的漠阳江畔,坐南朝北,占地面积四千平方米。“石觉禅林”,是阳江八景之一。始建於唐开元年间,原名开元寺,与开元塔旧址相连。历代五次重修。清顺治十一年(1554年),邑人陈千胜、陈奇兄弟捐地拓建观音阁,掘出一石,上刻“石觉”二字,故改称“石觉寺”。康熙三年(1664年)增建大佛殿、准提亭。乾隆十三年、嘉庆二十二年两度重修,增建文昌阁。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又重修,民国五年(1910年)住持性坚法师再次重修。民国十二年(1923年)挖建放生池,民国十六年(1927年)建八角亭小拱桥。1945年雪峰法师(涤尘大师)再度重修,加高正殿,增建客房、禅房。寺门横额“漠阳福地”,系明朝本邑仙师朱在参所题;两边石联“漠江水?三摩地;顿钵山呈一指禅”,是清代状元林召棠所书。八角亭石匾“登彼岸”三字,乃苏东坡手迹。“文革”中本寺遭受严重破坏。宗教政策落实後,经过十多年的修葺,寺貌焕然一新。赵朴初先生题“石觉寺”三字,气势雄奇,为寺增辉。千佛塔高耸入云,登塔远眺,十里风光,尽收眼底。寺内碑刻15块,珍藏佛经100部。  罗琴雅操  距离阳江城20多公里的罗琴山,高448米。相传,晋朝尚书朗罗含曾携琴到此山漫游,因而得名。  罗琴山峰峦重叠,有百重岭之称。在南北岭之间一系列巨石自西北向东南垒叠而下。碧水清泉在岩石的裂缝中涌出,滔滔不绝地奔流直泻。岩石凸凹不平,泉水流经其间,与棱起之石急激撞击,水波腾跳,铮琮发声,音韵悠扬,有如琴鸣。“罗琴雅操”之名即由此而来。  阳江古八景才是阳江(县)人心中永远的风景  流泉下面,有一方潭,四周巨石围绕,直径约,水深而清,名日“龙潭”。龙潭上方的山岭有一石刻如琴形,另一石上刻有“捷如形响”四字。历代文人对此一景点题咏颇多。明代著名戏剧家、礼部主事汤显祖,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被贬往广东徐闻县当典史,道经阳江,题罗琴诗中有云:“何得罗琴隐君子,海风吹绝夜弦清。”罗琴山顶有石像棋盘,传说古时有仙人在此处对弈。龙潭涧水下流入石河,解放后已于石河口筑水库,方圆十余里,集雨面积公里。远望石河水库,水中山岭如海中孤岛,别有风光。  北山石塔  东山石塔,又称北山石塔,位于阳江城东半里的东山(今北山公园)上。曾用名有“东山泉石”、“北山耸翠”、“红陵古塔”等。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山石塔建于南宋宝佑年间(1253~1258)光绪二年(1876年)重修,是阁楼花岗岩结构,为省内唯一无灰砌石塔。高18.5米,共九层,由1000多块重达几百公斤的长方石条垒成,塔身往上逐渐缩小,美观大方,造型巧妙。上有“福禄来朝”四字。塔旁有著名的瑞禾石,又叫莲花石,它像一朵巨大的莲花。瑞禾石高、宽各5米,上面刻“瑞禾”两字,直径1米。石塔如健笔一支直撑碧空,是阳江唯一现存的珍贵古代建筑物。  l983年,再重修,以花岗岩石材更换塔刹,于塔基周宽8米铺筑花岗岩条石,筑建双重石雕栏,稳固塔基。再遭雷击,1991年,再重修塔刹,并加筑避雷装置。清人林乙莲有赞石塔诗云:“嶙峋石塔屹城东,怪石苍松点缀工。健笔一枝撑碧汉,独留鼍海作文峰。”  北山石塔旁的烈士陵园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1957年兴建,1984年重修。烈士纪念碑内藏革命烈士骨灰盒多个,是我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山公园内还有摩崖石刻、亭台楼阁等景点。  摩崖石刻位于烈士纪念碑后山,现存“瑞禾”、“恩平歌”、“熙春亭  王母仙踪  阳江城东三里处原有一小山冈,约在鸳鸯湖以西,相传古时王母曾经到此处停留过,故名之曰“王母冈”。  后来,人们就在山冈上建起了一座王母殿,周围种满果树花卉,成为一景。“王母冈”也因此而得名。王母殿前,刻有曾跃鳞的一副对联:翠竹影摇湘浦夜;碧桃香霭武陵春。”清人冯兰阶亦有一联:“不信瑶池嫌寂寞;爱从鼍海辟行宫。”前人还有不少咏赞的诗作,如:寻踪何必向瑶池,东郭番间尚有之”;“仙凡隔绝路难通,王母缘何此驻踪”;“荒山有幸来仙驾”等。  清道光十一(1831年),王母冈上建起了麻风院,从此游人不敢涉足。1934年夏,王母冈上庙宇被焚毁,“王母仙踪”久成陈迹。  金鸡瑞禾  瑞禾石在北山公园内,金鸡瑞禾,是阳江历代著名的景点之一,曾命名为“东山泉石”。瑞禾石状似含苞待放的莲花,面平如镜,北向壁立,高、宽各5米,阴刻“瑞禾”两字。宋咸淳八年(1272),南恩州大丰收,据传郡内出现二穗禾稻,大家认为是天降吉祥之兆,州守涂九大率僚属在此刻“瑞禾”以为纪念。瑞禾石刻,为研究阳江历史和书法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  渔洲唱晚  西浦,本应是整个西濑,但“西浦渔歌”则是指下濑一带。古时阳江城渔洲路和河对岸的下濑都是漠阳江冲积的沙洲,也是当时渔民集中生活的地方。每当夕阳西照,渔舟返航,渔民引吭高歌,此唱彼和。天光、水色、帆影、渔歌,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图景。  每晚的渔歌,总要唱至二更时分止。当时河边沙洲长满榕树,树阴里结网的渔民女眷,也是参加进这渔歌晚唱之中。所唱渔歌多属咸水歌,有着浓郁郁葱葱生活气息和乡土气味。“西浦渔歌”,最早时原名“渔洲晚唱”。后因渔洲这一边已建起了众多店铺,于是渔舟返航时便集中于西濑那边,故又改称为“西浦渔歌”。  历代文化人对此一景点均有赞咏。清人林乙莲诗:“烟笼西浦夕阳过,信宿渔人唱晚多。掩映灯红迷蓼岸,隔江声杂采菱歌。”清人李春元诗:“潮来西浦听渔歌,乘兴江中拨棹过。夜半月高弦索响,问谁携得月明多。”  古时,“西浦渔歌”原址,正是现在阳江船厂和水上学校一带,而今楼台屋宇鳞次栉比,另是一番景象了。

2. 阳江顺利船舶

渔船船证办理证书证件流程:

1、申请人向市县渔业主管部门提出购置渔船申请,被购置渔船必须有船网工具指标。

2、省厅核实市县局提交的同意购置的申请材料,核发购置渔船的渔业船网工具指标批准书。

3、申请人持省厅核发的船网工具指标批准书到被购置渔船船籍所在地市县渔业主管部门注销该渔船相关证件。

4、市县渔业主管部门核发船名核准书。

5、船检部门对购置渔船进行检验,并核发渔业船舶检验证书。

6、市县渔业主管部门为检验合格渔船办理登记证书和所有权证书。

7、渔船下水作业。

扩展资料:

申请渔船船证后还需要申请捕捞许可证才可出海,

根据农业农村部:新修订《渔业捕捞许可管理规定》 第三章 渔业捕捞许可证

第二十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管辖水域从事渔业捕捞活动,以及中国籍渔船在公海从事渔业捕捞活动,应当经审批机关批准并领取渔业捕捞许可证,按照渔业捕捞许可证核定的作业类型、场所、时限、渔具数量和规格、捕捞品种等作业。

对已实行捕捞限额管理的品种或水域,应当按照规定的捕捞限额作业。禁止在禁渔区、禁渔期、自然保护区从事渔业捕捞活动。渔业捕捞许可证应当随船携带,徒手作业的应当随身携带,妥善保管,并接受渔业行政执法人员的检查。

3. 江扬船舶集团公司

优点是材质比较结实,导电性好。

江苏江扬电缆有限公司创始于1988年,是一家专业电线电缆生产企业,属一线品牌,中高端档次。公司主要生产35kV及以下各类电力电缆、控制电缆、计算机电缆、耐高温电缆、阻燃电缆、耐火电缆、架空绝缘电缆、核电站用电缆、环保电线、耐高、低温电线、电子配套电线以及建筑布线等。具有较强的设计、研发及生产能力,在国内同行业中处于领先地位。产品先后通过了CCC、PCCC、美国UL、德国VDE、欧盟CE、南非SABS等国内、国际产品认证,广泛应用于电网、电力、石油、石化、冶金、建材、铁路、造船等行业和部门。公司还拥有自营出口权,产品远销海内外。

4. 阳江市船厂

以古代沉船为原型而建造博物馆,肯定是有它自身的价值。但古代沉船那么多,也不是都能够以此来建造博物馆的。现今,以沉船而建造的博物馆,世界上有三个:英国的玛丽露丝博物馆、瑞典的瓦萨博物馆、中国的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英国

玛丽露丝博物馆

“玛丽露丝”是16世纪英国国王亨利八世时代的舰队中的领航舰,也是亨利八世最喜欢的战舰之一,Mary的名字源自亨利八世最爱的妹妹,Rose象征着都铎王朝的玫瑰标志。战舰“玛丽·罗斯”号曾被人们称为“海上一朵最美的花”,在英格兰与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海战中屡立战功。

1545年,这艘备受亨利八世喜爱的战舰在刚从朴茨茅斯出航驶向索伦特海峡,准备阻击法国侵略军时,遭到法军袭击沉没。

1965年,一组潜水员开始在海底搜寻这艘沉船的残骸。当它终于被发现后,潜水员、科学家和考古学家们立即开始打捞工作。1982年,经过包括查尔斯王子在内的志愿潜水员的工作,整艘船全部被发掘了出来,保存在英国朴茨茅斯的Mary Rose博物馆。

该博物馆面积约为5000平方米,围绕着船骸搭建,并陈列了从船只中发现的1.9万件文物。人们可以在下部和主甲板上的九个展区中透过通高的玻璃幕墙一睹其惊人的全貌,也可以在上层的开放阳台上与船体面对面,近距离感受其魅力。

在项目的核心区域,Mary Rose保存下来的右舷部分被安置在原先的钢制船架上,整个环境受严格监控,保证船体不受损害。其中依据考古研究结果,按照1545年1月19日船沉没时的样貌复原了超过4000个真实部件的位置,由展览用玻璃箱保护,分别展示在三层甲板上,供游客学习和欣赏。人们可以通过展廊清楚地看到Mary Rose的各个部分,了解都铎船只中的生活。

船被保存在博物馆中心

虚拟船体和真实遗迹互为镜像

步道沿船身设置,从船尾一直延伸到船头,船舱内天花低矮,进一步强化了身临其境的感觉。

设计特意不让日光射入展区,保持空间昏暗,只在展品上方和扶手下设置了灯光,让人们可以将注意力集中在展览上,重塑了舱内幽暗封闭的空间氛围。

新博物馆不仅仅是为了纪念这艘战舰,同样也是为了纪念当年船上遇难的约500名战士。在展出的文物中,除了大炮、长弓箭之外,还有很多个人物品,例如衣服、餐盘,还有船上一条2岁狗的骨骼。克里斯托弗·多布斯说这也是新博物馆与众不同的地方。

博物馆中的很多藏品展示了当时船上水手的生活,他们并没有接受过良好教育,不会写字只能将画符刻在箱子上代表是自己的所属品;他们热爱生活,简单的乐器和粗陋的木质酒杯就是全部的娱乐;他们也坚韧辛勤,仅靠人力就拉起极粗的麻绳、装置极重的炮弹。除了对历史的描述,让观众更多地看到了对人的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瑞典

瓦萨沉船博物馆

瓦萨沉船博物馆是众多博物馆中一座独具特色的博物馆,它是专为展览一艘从海底打捞上来的瓦萨号沉船而建立的。瓦萨号是世界上唯一保存完好的17世纪船舶。

瓦萨沉船博物馆瓦萨是一艘古战船之名,它是奉瑞典国王古斯塔夫二世的旨意于1625年开始建造的。这艘战船本来是单层炮舰,可是,国王得知当时瑞典的海上强敌丹麦已拥有双层炮舰,便不顾当时本国的技术条件,下令把炮舰改造为双层。1628 年8月10日,斯德哥尔摩海湾、风和日丽、一艘旌旗招展与威武壮观的大型战舰,在岸上人群一片欢呼声中,扬帆启航。不料刚刚行驶2公里,一阵强风吹来,瓦萨号战舰就摇晃几下,竟立即连人带船沉入30多米深的海底。

3个多世纪过去了,1959 年,有关方面着手进行打捞,直到1961年4月24日,这艘在水底沉睡了333年的战船又重新露出水面,之后,又经过潜水人员与考古人员的艰苦劳动,终于在沉船附近与船体内部找到了大批极为珍贵的实物。1964年,在打捞沉船的现场建起一座颇具规模的水上博物馆,并正式开放。为便于游人就近参观,又可以妥善地保护文物,博物馆的设计者根据舰船本身布局,沿船体四角设双层看台,除去支撑船体下部吃水部位外,观众走进馆内,就可看到舰船底层的内部设施;登上了一层楼后,在高台走廊上,可把船上的景物一览无余。

瓦萨号战舰航行历史虽然很短,但瑞典人仍视为国宝,因其呈现十七世纪瑞典人造船的技术与艺术,尤其船上的木雕功力至今仍令人激赏。

中国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又称南海一号博物馆,主要展出的是沉寂于海底800多年的宋代商贸海船,是沉船博物馆中唯一的和平之船。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沉没于广东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是目前世界上发现的海上沉船中年代最早,船体最大,保存最完整的远洋贸易商船。根据探测,南海一号整船文物有六到八万件。

"南海一号"是在"海上丝绸之路"主航道上的珍贵文化遗产,她所载文物反映了我国宋代的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文化艺术与先进科学技术,为"海上丝绸之路学"研究古代造船技术、航海技术及研究我国古代的"来祥加工"等提供了极好素材,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造船史、陶瓷史、航海史、对外贸易史等而下之都是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成为世界考古界和探险界关注的焦点。

南海一号博物馆的建筑主体由五个不规则的大小椭圆体连环相扣组成,外形犹如古船的龙骨,整体既似起伏的海浪,又如展翅的海鸥。南海一号博物馆2004年12月28日奠基,2005年12月28日动工,2009年12月24日正式向社会公众开放。

南海一号博物馆内主要由“一馆两中心”构成,即: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海上丝绸之路学研究中心和研发中心。馆内以宋代古沉船保护、开发与研究为主题,展示出水文物及水下考古现场发掘动态演示过程为特色的专题博物馆,其船上文物价值连城,国家一级文物之多为世界罕见。

1987年,广州救捞局与英国海洋探测公司合作,在阳江海域搜寻一艘18世纪沉船时,在阳江市东平港以南约20海里处意外发现了一艘南宋木质沉船,并打捞出一批精美文物。这艘古沉船被命名为“南海一号”,古沉船船体保存较好,是迄今世界上发现的年代较早、船体较大、保存较为完好的中国古代远洋商船。

据专家从船头位置推测,这艘古沉船是从中国驶出,赴新加坡、印度等东南亚地区或中东地区进行海外贸易。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海底800多年的古船船体保存相当完好,这艘古沉船的出现对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研究以及木质文物长久保存的科学规律研究,提供了最典型标本。

“随着考古挖掘工作的推进,‘南海I号’的文化价值、经济价值进一步凸显。海丝馆不仅仅是对文物进行展示,我们希望将它打造世界级海丝文化产业带,让文物‘活起来’,不断提升阳江海丝文化影响力。”左章杰表示。2014年,海丝馆参与海上丝绸之路申遗,开展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对“南海I号”历史资料进行全面收集与整理,2016年11月开始闭馆进行改造。

2017年8月15日,海丝馆以全新的姿态试开馆迎接游客。以“归航——‘南海I号’的前世今生”为主题,海丝馆分为扬帆、沉没、探秘、出水、价值、遗珍、成果等7大主题展区,陈列面积12000平方米,展出的文物、展品达2000多件。“水晶宫”向公众开放“南海I号”发掘现场,观众可近距离地观看考古学家发掘“南海一号”全过程,通过多媒体体验“南海I号”扬帆远洋、搏击风浪和货通万国的浪漫故事,感受古代海上丝路恢弘灿烂的历史。

广东海上丝绸之路博物馆建筑特色鲜明,设计创意独特,紧扣海的主题,体现了海洋文化与南方建筑风格的柔美组合。立面由五个大小不一的椭圆体连环相扣组成,整体既似起伏的波浪,又如展翅的海鸥。建筑摈弃传统的梁架结构,把造船的龙骨结构和南方独特的干栏式建筑形式相结合,风格清新独特,堪称中国乃至世界上的地标式建筑 。整个建筑使用层数为地上三层,地下一层。五个拱体包容了博物馆的陈列展示及办公区域,分区明晰。中间最大的椭圆体即是为沉船量身定做的家园——“水晶宫”。右侧两拱为文物展示厅,主要展示“南海Ⅰ号”打捞出水的文物,左侧两拱为办公区域,科研、库存、设备及后勤系统均在此区。

“南海一号”古沉船的发现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它是“海上丝绸之路”的珍贵文化遗产,它所载的文物反映了我国宋代的社会生产、社会生活、文化艺术与先进科学技术,为研究古代造船技术、航海技术提供了极好素材,对研究海上丝绸之路历史、造船史、陶瓷史、航海史、对外贸易史等都是有极为重要的科学价值。

5. 广东阳江有哪些船厂公司

2021船舶补贴政策如下:I,船长小于8米每年补贴0.4万元,每月补贴340元。

2,船长大于8米小于10米,且主机功率9000瓦以上的每年补贴0.6万元,每月补贴419元。

3,船长大于10米,小于12米,且主功率11千瓦以上的每年补贴0.7万元,每月补贴600元。

4,船长大于12米,且主机功率15千瓦以上的每年补贴0.88万元,每月补贴758元。

6. 广东阳江有哪些船厂招聘

南海一号是一艘南宋时期的木质古沉船,1987年在广东阳江海域发现,整艘商船约30米长、10米宽,是目前发现的最大的宋代船只。令人惊奇的是,这艘沉没海底近千年的古船船体保存相当完好,船体的木质仍坚硬如新,敲起来铛铛作响。这艘沉船的出现对我国古代造船工艺、航海技术研究以及木质文物长久保存的科学规律研究,提供了最典型标本。

7. 广东阳江有哪些船厂招工

  鼍山春晓   阳江八景之首是“鼍山春晓”,又名“鼍山春树”。鼍山,位于现在的江城一小和县公安局旧址之后面,以山形似“鼍”而得名。阳江因有此山而名为鼍城,漠阳江亦因流经其西而名日鼍江。此鼍山顶上,有南宋时所植的两棵木棉树,至明清时代,树姿巍峨,枝干挺拔,直插云霄,高达三四十米。树身苍劲雄伟,宽达数十围。   每年仲春二月,两棵木棉树鲜花盛开,花红似火,蕊黄如焰,英姿勃发。特别当朝阳升起之时,阳光与红花交相辉映,云霰尽赤,春满江城。最奇的是,相距三十里外的北津港口,海面上亦映照得一片通红。清人林乙莲有诗云:“木棉千古直撑空,放年年送暖风。曾道火烧天二月,鼍山遥映一当津红。”   几百年来,鼍山顶上的两棵红棉树,一直作为阳江的象征。可惜几十年前的一次暴雷轰击毁损了其中最大的一棵,而致两棵均被砍掉,“鼍山春晓”一景也就从此泯灭。   龙涛秋月   江城北5公里处,有一条龙涛村,漠阳江流经其北。据《清一统志》记载:古时江水流至此处时,颇显汹涌澎湃之气势,水声哗啦直响,涌起堆堆雪白波涛,后浪紧推前浪,上下翻滚,把此处河床冲击成为深渊。仿若蛟龙腾跃其间,故“龙涛”村名由此而来。   这里两岸树影婆娑,远处烟树朦胧,画意诗情,景色宜人。特别是当中秋之夜,碧霄万里,皓月当空,皎洁的月光像水似的倾泻下来,将龙涛村这一段江面照耀得白晃晃一片晶茔。江水银波闪闪,有如蜿蜒白练。这时,天上又大又圆的月亮映照江心,天上江中,形成两轮明月,堪称奇绝!夜半之时,岸边神庙钟声传来,激响清越,更增诗意。民间还有着美丽的传说:当此秋月照临的静夜之时,江中“双石”即化为采莲小船一只,船中承载着仙女数名,各捧琵琶箫管,一边划船玩月,一边合奏吹弹。清风轻拂,仙袂飘飘,乐声起处,音韵悠扬。而两岸村舍,在月色水光的反照之中,光亮如同白昼,即使持针穿线也不感困难。所以还传说古时龙涛村民夜晚是靠月光照明的,不需购买灯油点灯。   南宋孝宗淳熙五年(1178年)高中进士的阳江才子曾跃鳞,曾就此景色吟花诗一首曰:“龙涛滚滚饮双虹,凉月清秋万里风。映水挑花丹潋艳,缀林霜月玉玲珑。椎惊落雁催残照,渔傍浮鸥听晚钟。几度临秋耽野趣,无边诗思许谁同?”这是现存的咏赞阳江风景最早的一首诗。此后各个时期均有诗人的佳作传世,如“龙涛秋月烂如银,泛棹前来特问津。万里清风千迭浪,空江何处觅重轮”等等。   石觉禅林   石觉寺位於广东省阳江市区南三里外的漠阳江畔,坐南朝北,占地面积四千平方米。“石觉禅林”,是阳江八景之一。始建於唐开元年间,原名开元寺,与开元塔旧址相连。历代五次重修。清顺治十一年(1554年),邑人陈千胜、陈奇兄弟捐地拓建观音阁,掘出一石,上刻“石觉”二字,故改称“石觉寺”。康熙三年(1664年)增建大佛殿、准提亭。乾隆十三年、嘉庆二十二年两度重修,增建文昌阁。道光二十七年(1847年)又重修,民国五年(1910年)住持性坚法师再次重修。民国十二年(1923年)挖建放生池,民国十六年(1927年)建八角亭小拱桥。1945年雪峰法师(涤尘大师)再度重修,加高正殿,增建客房、禅房。寺门横额“漠阳福地”,系明朝本邑仙师朱在参所题;两边石联“漠江水?三摩地;顿钵山呈一指禅”,是清代状元林召棠所书。八角亭石匾“登彼岸”三字,乃苏东坡手迹。“文革”中本寺遭受严重破坏。宗教政策落实後,经过十多年的修葺,寺貌焕然一新。赵朴初先生题“石觉寺”三字,气势雄奇,为寺增辉。千佛塔高耸入云,登塔远眺,十里风光,尽收眼底。寺内碑刻15块,珍藏佛经100部。   罗琴雅操   距离阳江城20多公里的罗琴山,高448米。相传,晋朝尚书朗罗含曾携琴到此山漫游,因而得名。   罗琴山峰峦重叠,有百重岭之称。在南北岭之间一系列巨石自西北向东南垒叠而下。碧水清泉在岩石的裂缝中涌出,滔滔不绝地奔流直泻。岩石凸凹不平,泉水流经其间,与棱起之石急激撞击,水波腾跳,铮琮发声,音韵悠扬,有如琴鸣。“罗琴雅操”之名即由此而来。   阳江古八景才是阳江(县)人心中永远的风景   流泉下面,有一方潭,四周巨石围绕,直径约,水深而清,名日“龙潭”。龙潭上方的山岭有一石刻如琴形,另一石上刻有“捷如形响”四字。历代文人对此一景点题咏颇多。明代著名戏剧家、礼部主事汤显祖,于万历十九年(1591年)被贬往广东徐闻县当典史,道经阳江,题罗琴诗中有云:“何得罗琴隐君子,海风吹绝夜弦清。”罗琴山顶有石像棋盘,传说古时有仙人在此处对弈。龙潭涧水下流入石河,解放后已于石河口筑水库,方圆十余里,集雨面积公里。远望石河水库,水中山岭如海中孤岛,别有风光。   北山石塔   东山石塔,又称北山石塔,位于阳江城东半里的东山(今北山公园)上。曾用名有“东山泉石”、“北山耸翠”、“红陵古塔”等。被列为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山石塔建于南宋宝佑年间(1253~1258)光绪二年(1876年)重修,是阁楼花岗岩结构,为省内唯一无灰砌石塔。高18.5米,共九层,由1000多块重达几百公斤的长方石条垒成,塔身往上逐渐缩小,美观大方,造型巧妙。上有“福禄来朝”四字。塔旁有著名的瑞禾石,又叫莲花石,它像一朵巨大的莲花。瑞禾石高、宽各5米,上面刻“瑞禾”两字,直径1米。石塔如健笔一支直撑碧空,是阳江唯一现存的珍贵古代建筑物。   l983年,再重修,以花岗岩石材更换塔刹,于塔基周宽8米铺筑花岗岩条石,筑建双重石雕栏,稳固塔基。再遭雷击,1991年,再重修塔刹,并加筑避雷装置。清人林乙莲有赞石塔诗云:“嶙峋石塔屹城东,怪石苍松点缀工。健笔一枝撑碧汉,独留鼍海作文峰。”   北山石塔旁的烈士陵园占地面积5000多平方米,1957年兴建,1984年重修。烈士纪念碑内藏革命烈士骨灰盒多个,是我市重要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北山公园内还有摩崖石刻、亭台楼阁等景点。   摩崖石刻位于烈士纪念碑后山,现存“瑞禾”、“恩平歌”、“熙春亭   王母仙踪   阳江城东三里处原有一小山冈,约在鸳鸯湖以西,相传古时王母曾经到此处停留过,故名之曰“王母冈”。   后来,人们就在山冈上建起了一座王母殿,周围种满果树花卉,成为一景。“王母冈”也因此而得名。王母殿前,刻有曾跃鳞的一副对联:翠竹影摇湘浦夜;碧桃香霭武陵春。”清人冯兰阶亦有一联:“不信瑶池嫌寂寞;爱从鼍海辟行宫。”前人还有不少咏赞的诗作,如:寻踪何必向瑶池,东郭番间尚有之”;“仙凡隔绝路难通,王母缘何此驻踪”;“荒山有幸来仙驾”等。   清道光十一(1831年),王母冈上建起了麻风院,从此游人不敢涉足。1934年夏,王母冈上庙宇被焚毁,“王母仙踪”久成陈迹。   金鸡瑞禾   瑞禾石在北山公园内,金鸡瑞禾,是阳江历代著名的景点之一,曾命名为“东山泉石”。瑞禾石状似含苞待放的莲花,面平如镜,北向壁立,高、宽各5米,阴刻“瑞禾”两字。宋咸淳八年(1272),南恩州大丰收,据传郡内出现二穗禾稻,大家认为是天降吉祥之兆,州守涂九大率僚属在此刻“瑞禾”以为纪念。瑞禾石刻,为研究阳江历史和书法艺术提供了实物资料。   渔洲唱晚   西浦,本应是整个西濑,但“西浦渔歌”则是指下濑一带。古时阳江城渔洲路和河对岸的下濑都是漠阳江冲积的沙洲,也是当时渔民集中生活的地方。每当夕阳西照,渔舟返航,渔民引吭高歌,此唱彼和。天光、水色、帆影、渔歌,构成了一幅美妙的图景。   每晚的渔歌,总要唱至二更时分止。当时河边沙洲长满榕树,树阴里结网的渔民女眷,也是参加进这渔歌晚唱之中。所唱渔歌多属咸水歌,有着浓郁郁葱葱生活气息和乡土气味。“西浦渔歌”,最早时原名“渔洲晚唱”。后因渔洲这一边已建起了众多店铺,于是渔舟返航时便集中于西濑那边,故又改称为“西浦渔歌”。   历代文化人对此一景点均有赞咏。清人林乙莲诗:“烟笼西浦夕阳过,信宿渔人唱晚多。掩映灯红迷蓼岸,隔江声杂采菱歌。”清人李春元诗:“潮来西浦听渔歌,乘兴江中拨棹过。夜半月高弦索响,问谁携得月明多。”   古时,“西浦渔歌”原址,正是现在阳江船厂和水上学校一带,而今楼台屋宇鳞次栉比,另是一番景象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