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官网app 为船舶与海洋工程行业提供技术支持与动力,是船舶行业最大门户分类网站
全国: | 上海:
水上物流产品分类
主页 > 航运信息 > 2013年3季度国内沿海货运船舶运力情况分析报告(今年海运情况)
2013年3季度国内沿海货运船舶运力情况分析报告(今年海运情况)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2-11-30 20:35 点击:262 编辑:admin

1. 今年海运情况

两个公司都是上交所上市公司。前者比后者要好。中远海运600428一季报每股收益0.147元动态市盈率8.17倍。总股本21.47亿股。主要从事特种船运输及相关业务。

渤海轮渡603167。一季报每股收益0.081元,动态市盈率21.43倍。总股本4.726亿股。是山东的航运企业,从事客滚运输,国际旅游等业务。

2. 近年来中国海运业发展状况

互联网+”已深入社会各领域,有“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在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影响下,传统基础设施和创新要素日益变化,行业生态体系和发展模式遭遇严重挑战。在“互联网+”影响下,船舶业呈十大发展趋势。

船舶生态体系加速重构

能给船舶业带来革命性变化的技术已经到来,并趋向成熟,这就是信息化时代互联网下的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其所引发的不仅仅是生产力的指数级提升,更是生产关系的颠覆,正重新构建、擘画人类生产方式变革和生活方式调整发展新蓝图。航运、造船、配套及相关技术、生产等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催生的智能化技术装备、协同化创新体系、柔性化生产方式、集约化资源利用、精准化管理模式不断重塑新时期船舶业竞争新优势,对传统行业生态体系新格局进行颠覆,加之通过生态系统的有效性和用户黏性,逐步建立包含供应商、销售商、客户、竞争对手和科研机构以及政府单位等相关经济协助发展船舶业联合体,越来越多地表现为产业生态系统的竞争,传统行业的互联网化已成为未来船舶业的一张“生死牌”。

管理模式网络量子化

信息化时代,传统行业从单一部件、单机设备、单一环节、单一场景的局部小系统不断向整体大系统、全局巨系统演进,从部门级到企业级、产业链级乃至产业生态级不断演进,并形成相互作用的复杂网络,突破地域、组织、机制界限,通过对大规模信息技术数据应用,实现人、财、物资源和要素的高效整合,有计划按比例地提供强有力的革命性手段进行社会经济运行调节,对传统的管理思想和模式产生颠覆式改变。在目前经济低迷和船舶企业纷纷进行资源优化整合之际,精益管理综合作用凸显,成为推动船舶企业发展不可或缺的管理理念。借助信息化手段改造企业内部每一个流程,将科层制管理模式转为网络式管理模式,构建精简高效的扁平化组织结构,改造企业客户间关系,充分发挥员工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挖掘潜在智慧,“互联网+”式网络量子化管理成为企业新的生产力。

大数据成战略核心力量

数据,已经渗透到当今每一个行业和业务领域,成为重要的生产因素,一个大规模生产、分享和应用数据的时代正在开启,对数据的挖掘已成为企业竞争力的重要来源,而云计算则是开启大数据应用新领域的“金钥匙”。作为“综合工业之冠”的船舶业,是劳动、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涵盖航运、造船、船舶配套以及相关服务等产业链,并涉及机电、钢铁、化工、航运、海洋资源勘采等上下游产业,庞大的人群和应用市场,复杂性高,充满变化,使得船舶业当之无愧成为最复杂的大数据行业。船舶业却是个数据应用贫乏的行业,未来的船舶企业必须学会如何处理及如何使用数据。解决由大规模数据引发的问题,探索以大数据为基础的解决方案,将成为船舶业转型升级、效率提高的重要手段,大数据将成为未来船舶企业的战略核心力量。

万物互联平台模糊产业边界

近年来,互联网不断推动着各行业生态的改变,制造业更是经历前所未有的转变,国家战略上的纷纷布局:美国的“工业互联网”和中国的“两化融合”,国际巨头更是加快构建工业云和智能服务平台,加快全球战略资源的整合步伐,抢占规则制定权、标准话语权、生态主导权和竞争制高点,通过丰富开发工具、开发应用接口、共享数据资源、建设开发社区,构建以自己为中心的星状网络数据处理平台,以形成赢者通吃的市场局面。

智慧航运突破传统航运思维

信息化技术的应用、船舶技术的创新将引发航运管理变革和服务进步。基于互联网、大数据、云服务等技术手段,整合船舶的设计、生产、制造、使用、维护、售后、物流各个环节,在运营公司、设计建造商及设备商等之间建立起更全面的生产关系。将智能系统在船舶设计建造阶段就纳入后期航运运营考虑,引入大数据挖据技术,提高航运服务的标准化和信息化程度,提供更稳定、更易维护、更具弹性的在线订舱服务。运营过程中清晰规划运输船舶航程和航站,推进航运思维、理念及商业模式的“智慧”化。

智能船舶成必争之地

过去船舶更多侧重于船舶基本功能的实现,未来的船舶将在互联网技术下,会更加关注设备的智能化、系统的智能化甚至整体船舶运营的智能化,智能船舶将会应运而生。智能船舶的发展要充分利用现有条件,从环境、能源、材料、空间、电子、机械、导航、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等多个领域建立实体和虚拟设施,实现操纵系统、航行系统、设备技术、节能技术甚至生产系统等的智能化,逐步形成能自感知、自评估、自预测、自组织、自重构于一体的船舶,实现信息与实体智能耦合全过程。DNV GL集团2014年曾发布一份名为《未来航运业》的报告,提出智能船舶这一新概念。2015年中国政府发布的《中国制造2025》明确将智能船舶作为重点发展的领域。可见未来智能船舶将决定各国船舶工业在船舶市场的地位,成为各大造船国家现今进行的必争之地也就理所当然了。

智能制造发展趋势势不可挡

大数据背景下,智能制造已成为船舶制造与航运领域发展的趋势,“互联网+”促使船舶企业借助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取代封闭的生产制造系统,提高制造系统柔性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水平,通过信息物理融合系统,用IT把设计源头与工厂的各个末端连接起来,实现人、产品、设备完全交互,牵引着传统工业发生革命性的演变。搭建设计、生产、采购等业务“一体化”智能生产流程设施,建立智能化的生产系统和车间物流系统,使智能化设备机器代替人工操作的机器,通过云技术把所有生产资源都连接起来,使目前的半自动化、全自动化生产系统向智能化生产系统转变,实现船舶的定制化与规模化、个性化与普适化、虚拟与实体、微观与宏观、当前与未来的结合。

科创模式及资源要素全球化

在“一带一路”战略规划下,中国船舶业要实现转型升级,必须爬全球价值链高端的这个“坡”,过核心技术这道“坎”。基于此,船舶企业纷纷联合政府机构、科研院所和高校等单位,建立国家级高新技术船舶实验室,搭建“官、产、学、研、用、检”全产业链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体系。越来越多的科技型企业更是打破传统的内部研发模式,跨越组织边界,开始更多地利用和整合外部的社会力量来进行创新。

技术产业化成发展新方向

伴随国家制造业的转型升级,船舶业必将迎来跨越式的发展,在物联网等信息技术的支撑下,为满足未来客户大批量个性化需求,企业设计纷纷转型改制,基于互联网进行全球资源优化整合、科技创新发展和设计模式转变,从封闭型的单纯向企业提供设计向工程技术总承包的开放式模式转变。工程技术公司更是通过全产业链、全生命周期的工程EPC能力和国际市场拓展能力运营模式,围绕集约航运、绿色航运、安全航运、智能航运主题,进行新船型开发、船舶性能优化、航运安全、航运效率、节能减排、航运信息化等学术前沿和关键问题研究,为客户提供技术咨询服务,输出设计技术,转让设计方案、技术标准、专利技术及科技成果,抢占市场订单赢得市场份额,提升船舶国际市场的竞争力。

产融结合重建行业竞争格局

在“互联网+”形势下,针对巨大的船舶业全产业化规模和特色的个性化发展需求服务推出明显不足,引导社会资本和商业银行创新面向船舶业构建一种高效快速匹配资源的产融结合经营模式,金融直接投资产业,股权收益补偿,形成合理的收益分享、风险共担机制,愈来愈受到资本和产业的关注和追捧。随着市场发展趋势,船舶业也在实施产业科技和金融融合战略,联合系统内投资企业就某一产业进行研究,评估并实施解决方案利用上海船研所技术优势,借助上市公司资金投入,将重组客户、供应商、销售商以及企业内部组织的关系,重构生产体系中信息流、产品流、资金流的运行模式,重建新的产业价值链和竞争格局。

3. 今年海运情况分析

(1)地形条件:地形平坦,流速缓,易于航

运;地形崎岖,流速快,不利于航运。

(2)气候(降水和气温)与水文特征:①降降水量大,河流径流量大,航运价值高;降水季节

分配均匀,流量稳定,有利于航运;②冬冬季

气温高于0C,无结冰期,通航时间长。植被覆盖率高,含沙量小。

(3)水系特征:河道宽阔平直,水深,船舶通

过能力强。水系发达,水网密布,联关系区域广。

(4)经济因素:流经区域经济发达,运输需求量大。航运价值除了考虑水运条件之外外,还需要考虑流域的经济状况,即经济发展对对水运的需求量,渭干河河流域人口、城市市稀少,经济落后,对水运需求量较小,故航运价值并不大。

4. 今年海运市场

国际航运运输涉及到国际关系问题,是一项政策性很强的涉外活动,国际运输是中间环节很多的长途运输,国际运输涉及面广,情况复杂多变。

国际运输涉及到国内外许多部门,需要与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货主、交通运输、商检机构、保险公司、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海关、港口以及各种中间代理商等打交道。同时,由于各个国家和地区的法律、政策规定不一,贸易、运输习惯和经营做法不同,金融货币制度的差异,加之政治、经济和自然条件的变化,都会对国际运输产生较大的影响。

5. 2020年海运情况

海关总署新闻发言人、统计分析司司长李魁文:我国国内超大规模市场为扩大进口提供了有力支撑。在疫情影响下,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更加明显,进口需求稳定。中国2020年原油进口5.4239亿吨。

  中国12月原油进口3546.9万吨,11月为4535.6万吨。

6. 2019年海运报告

.马士基大中华区 数字化创新总经理 陈龙

陈龙,2004年毕业于中山大学国际贸易专业,获学士学位,同年,他加入马士基,并于2006年参与马士基航运国际管理培训生(MISE)项目,在客服、销售等部门任职。2015-2016年,他在奥林科技担任华南商务总监,负责产品设计和市场拓展,以及供应商招聘及管理。2016年,他重回马士基,任马士基大中华区数字化创新总经理。他负责主持马士基在线订舱产品MaerskSPOT的孵化,现在Maersk SPOT变成马士基全球数字化产品,并引领了航运业订舱产品线上化的风潮。

2.香港伟马化学品船务有限公司 上海代表处常务副总经理 陈建明

陈建明自2012年加入伟马以来,凭借扎实的专业功底以及对航运事业的敏感性和出色的学习能力,积累了一定的实操经验,2019年起担任香港伟马化学品船务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常务副总经理,成为公司最年轻的高管。此后配合公司组建、自营化学品船队,船队数量从0条发展到16条,航线遍布全球,与EXXONMOBIL、BP、SABIC等世界大油公司合作。截至2020年底,伟马化学品船队总运力排名迅速上升,国内第三,国际第二十九。过去的一年,尽管受疫情影响,他带领团队及时抓住市场低燃油成本机遇,不断创新、控制成本、优化航线,促使公司利润较上年增长134%。

3.中国港湾尼日利亚莱基港有限责任公司 总经理、董事 杜若罡

杜若罡,2007年进入中国港湾工程有限责任公司,2020年1月担任莱基港项目公司董事、总经理。他从事港口建设、投资及运营14年,在港口工程管理、市场开发、商务管理、项目投资领域经验丰富,成功开发喀麦隆克里比深水港、尼日利亚莱基港等投资项目,总投资约11亿美元。其中尼日利亚莱基港项目是几内亚港首个由中资企业控股的现代化深水港,也是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高峰合作论坛的重要成果,2020年莱基港项目共获得包括发改委国际产能合作重点投资项目、2020年路透社“非洲基础设施年度最佳交易奖”、2020年亚太开发性金融协会“杰出发展项目奖”等7项荣誉。

4.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浙江)自贸区仲裁中心/计量争议解决中心 副秘书长 黄晨亮

黄晨亮,现任中国海事仲裁委员会(浙江)自贸区仲裁中心/计量争议解决中心副秘书长一职,兼任最高人民法院国际海事司法浙江基地智库涉外法律专家、上海市航海学会海事法律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法学会海事海商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海事大学研究生校外导师。加入海仲以来,黄晨亮作为案件经办人处理了大量的仲裁案件,经验丰富,主导并参与起草了中国海仲标准定期租船合同疫情条款。

5.新海联船员培训有限公司 总经理 刘欣

刘欣,现任湖北新海联海员培训有限公司总经理,拥有多项培训资质,兼任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鑫裕盛产业学院副院长/理事会理事、武汉交通职业学缘鑫裕盛海事学院理事/副主任、交通运输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航海类专业指导委员会秘书长。刘欣在工作过程中钻研进取,鼓励公司引进西方先进的培训认证课程,自主研发新海联培训管理系统,实现船员培训结果数据化和可视化。

6.山东港口日照港二公司卸船队 团支部副书记 卸船机司机 李路

李路,现任山东港口日照港二公司卸船队团支部副书记、卸船机司机,是日照港卸船机岗位第一位“90后”山东港口技术能手,年卸船作业量近百万吨,曾获山东港口首届技能大比武(卸船机)第四名。除了拥有一手好技术,还善于通过创作内容积极、形式生动的高质量原创网络作品,展示我国港航经济文化建设成果,弘扬青春正能量。

7.克拉克森柏拉图有限公司上海代表处 董事 钱立武

作为克拉克森上海最年轻的董事,钱立武拥有10多年的大宗干散货航运从业经验,致力于长期期租市场,为客户提供不断优化的综合化服务和解决方案,服务客户涵盖国内外的船东、贸易商、船舶经营人、矿山以及金融机构等。在加入克拉克森前,钱立武曾任职于上海航运交易所,期间完成了《FFA发展研究》、《中国航运发展报告》等项目。他是中欧国际工商学院金融MBA,上海市虹口区青联委员。

8. 中远海运集运欧洲钻石快航有限公司 副总经理兼航线经营中心总经理 王海先

王海先,2005年加入中远集装箱运输有限公司,2015年3月外派至中远海运集运(欧洲)公司任商务部副总经理,落实区域航线战略,2021年2月起,担任欧洲钻石快航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兼航线经营中心总经理。在过去的6年时间里,他积极落实区域航线战略,通过航线规划及合作谈判,将中远海品牌自有欧洲区域航线网络覆盖拓展至26个国家、50多个港口码头,区域船队运力排名从20名提升至第4名,亚洲背景船公司排名第一。

9. 山东海运股份有限公司 党委委员、董事会秘书、总法律顾问 王振伟

王振伟,2011年加入山东海运,现任山东海运党委委员、董事会秘书、总法律顾问。参与创建山东海洋集团气体船队,负责公司境外资产股权架构设计、设立工作;带领团队完成公司“十三五”、“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的编制工作。顺利完成公司业务板块多项股权资产优化、引进战略投资者工作,并带领团队完成集团内部航运由业务板块资产重组工作,为山东海运后期资本运营工作打下坚实基础。2016年,成功运作山东海运登陆新三板市场,2019年为公司成功引入战略投资者,完善公司治理结构,助力公司高质量发展。目前带领团队启动公司上市筹备工作,克服疫情困难,全力推进公司资产证券化进程。

10. 上海瀛泰律师事务所 合伙人律师 伍健鸿

伍健鸿,2008年加入上海瀛泰律师事务所成为合伙人律师,长期专注于航运、船舶、港口所涉各项法律事务,专业处理各类物流和海商事案件的诉讼及非诉事宜。同时担任多家大型跨国航运物流企业公司法顾,提供公司日常业务运作、合同审查修改、律师见证及合规等多方面法律服务,曾多次在该领域以独创性的视角和经验代理委托人并最终胜诉,主要客户为境内外知名船东、跨国物流企业、保赔协会、保险公司及互联网航运企业等。此外,他还能够及时洞察航运市场变化,凭借缜密的法律专业思维及良好的沟通能力,获得业内及同行的高度评价。

7. 海运市场规模

10、日本邮船株式会社(NYK)

日本三大航运公司之一和世界上最古老、最大的航运公司之一,由日本早期的三菱FB创立。

公司总部位于日本千禧区,拥有约800艘船只,包括集装箱船、游轮、游轮等。

9、日本商船三井MOL

日本航运公司,世界十大航运公司中的第二大,是日本经济贸易协会的一部分。它的鳄鱼标志可以在世界主要港口的集装箱上看到。

8、中国台湾阳明海运集团

远洋运输公司,位于中国台湾基隆,成立于1972年。它可以追溯到清朝。

公司拥有85艘船舶,载重量420万吨,吞吐量34.6万标准箱,服务于全球70多个国家。

7、中国香港东方海外货柜航运公司

世界上最大的综合性国际集装箱运输公司之一,在70多个国家设有320个办事处。该公司有57艘不同级别的船只,包括极端天气下的冰级船只。

6、中国长荣海运是一家集装箱运输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台湾桃园市,主要路线从远东到北美、中美洲和加勒比海。该公司在全球80个国家拥有240个港口。

5、赫伯罗特船舶公司,德国跨国航运公司成立于1970年,由两家德国航运公司和175艘集装箱船合并而成。

4、中国远洋运输(集团)公司

中国最大的航运公司,到2011年覆盖全球160多个国家的1600多个港口。到2016年,总舰队规模将是世界上最大的。

3、法国达飞海运集团成立于1978年,总部设在马赛。它是法国的第一家,也是世界十大航运公司中的第三家。该公司在150多个国家的420个港口拥有200条航线。

2、地中海航运公司,瑞士航运公司成立于1970年,是世界第二大航运公司,在全球拥有350个组织、28,000多名员工和471艘集装箱船。

1、马士基航运有限公司

丹麦最大的航运企业集团和世界最大的航运公司,总部设在丹麦哥本哈根,在130个国家设有办事处,员工超过88,000人,服务网络几乎遍布全球。

8. 海运发展趋势

一方面,有货运不出的外贸企业们如坐针毡,不断抱怨“直观”上班舱公司航线、舱位供给太少,甚至有在特殊时期“奇货可居”之嫌,另一方面,运营商则表示供应链困境超出了控制范围,舆论的指责是片面与错误的。您认为,造成当下国际海运运力不足,效率降低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中国船东协会常务副会长张守国:主要原因还是由供需快速变化导致的供需失衡,以及新冠疫情引发的一系列供应链堵点导致的。

从需求侧看,2020年至今,货量呈现前低后高走势。去年上半年疫情在海外蔓延的时候,当时海外零售商态度非常悲观,预计需求将会严重下滑,因此大幅减少进口,避免风险。但是经过各国持续不断地出台财政刺激政策,货主争相补库存、抢运防疫物资等,海外消费需求旺盛程度超出了预期,去年上半年的运输需求被挤至了下半年以及今年,产生了叠加效应。根据集装箱贸易统计局(CTS)的数据,2020年全球约500万标准箱的货量从上半年转移到了下半年出运。

中国高效的疫情管控使国内企业获得了产能恢复的先发优势,在外国政府推出经济刺激计划、消费者采购增加时,中国地区产能恢复的先发优势帮助中国出口企业实现新订单的增长。中国快速、成功的应对疫情也让采购商愿意相信,中国工厂更能够保障供应链安全,因此更倾向于从中国采购。

从运量方面就可以看出中国出口集装箱运输市场的巨大需求。2021年1-4月份主要班轮公司中国大陆至北美西航线的运量为292万TEU,分别较2020年、2019年增长103%和53%;中国大陆至北美东航线运量为145万TEU,分别较2020年、2019年增长72%和30%。中国大陆至欧洲航线的运量为275万TEU,分别较2020年、2019年增长50%和16%。

从供给侧看,据Alphaliner统计,截至2021年4月1日,全球全集装箱船舶数量为5415艘、运力2414万标准箱,运力较去年同期增长3.6%。现有市场运力除个别在船厂大修以外,几乎已全部投入航线运营。

2021年1-4月份主要班轮公司中国大陆至北美西航线的运力舱位为295万TEU,分别较2020年、2019年增长81%、36%;中国大陆至北美东航线运力舱位为151万TEU,分别较2020年、2019年增长55%和20%。中国大陆至欧洲航线的运力舱位为284万TEU,分别较2020年、2019年大约增长41%和9%。

而国外主要集装箱码头受当地所在国家疫情影响,拥堵情况非常严重,大大降低了运输效率,也消耗了宝贵的运力资源。比如在英国费利克斯托港,船舶到港后等待靠泊的时间在14天左右,欧洲第一大港荷兰鹿特丹港为7天左右;北美长滩、洛杉矶、温哥华等港等泊时间也长达7天以上。尽管班轮公司在回程航次采取跳港、换船位等方式努力赶回班期,但部分航次仍然脱班超过7天,远东出口不断出现运力缺失,使原本就已紧张的运力供给进一步恶化。

9. 近期海运情况

答,海运市场受疫情影响很大,疫情期间商品进出口业务受影响而减少,从而海运市场比较清淡。随着世界各地的疫情防控,疫情会逐步消去,各地工厂恢复生产,对商品的需求会逐步增加,海运市场会随着疫情结束而繁荣起来。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