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我国关于海洋有哪些成就(我国海洋领域的成就)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7-21 08:09   点击:202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我国海洋领域的成就

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国产自主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和测井技术装备海试任务”近日顺利完成海试作业,标志着我国海洋天然气水合物,也就是可燃冰的钻探和测井技术取得重要进展。

天然气水合物,又称可燃冰,是最具商业开发前景的战略资源之一。在我国主要赋存于800米以深的海底,其具有地层非成岩、非均质性强、易遇滑塌和浅层气风险等特殊难题。

中海油研究总院负责人 米立军:

本次海试作业以低成本、高效率的优势获得了高质量的测井数据,验证了国产自主深水技术装备的可靠性,打破了我国依靠自主力量进行海洋水合物钻井作业深度和作业水深两项纪录。

2021年6月,中海油研究总院以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海洋天然气水合物试采技术和工艺”为项目支撑,依托国产自主“海洋石油708深水工程勘察船”和国产深水钻井系统、新一代随钻测井工具,在1758米水深预定海域,开展了为期两周的两口水合物评价井的海底井场调查、钻探作业和随钻测井作业,取全取准了包括自然伽马、电阻率、声波、井径、井温、地形地貌等第一手资料,顺利完成目标任务。

本次海试成功使我国在深水、超深水天然气水合物钻探取样领域,具备了船舶、钻探、测井、取芯、在线分析检测全套国产化技术和全过程作业能力,标志着我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自主掌握该项技术的国家。

我国海域天然气水合物资源量约800亿吨油当量,经过钻探验证圈定了2个千亿方级矿藏。我国也是全球首个海域可燃冰试采获连续稳定气流的国家,并实现海域连续稳定产气60天,累计产气量超30万立方米,创造了连续产气时长和产气总量两项世界纪录

2. 我国海洋领域有什么成就

沿海各地根据自身区位优势和特点,发展出形式多样的产业集群。如胶东半岛的海水养殖和海产品精深加工产业集群,舟山、福州等地的远洋渔业产业集群,天津、青岛等地的海水淡化及综合利用产业集群,环渤海、长三角、珠三角的海洋工程装备制造业集群和涉海金融服务业集群等等。

在过去的40年中,我国已经形成了以海洋环境监测技术、海洋资源勘探开发技术、海洋通用工程技术为主,包含20多个技术领域的海洋高新技术体系,海洋基础研究覆盖海洋各个学科并取得了一系列成就。

其中“‘向阳红10’号大型远洋调查船的制造”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中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调查研究报告”等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蛟龙号共完成158次安全高效下潜作业,获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我国的海洋勘探事业蒸蒸日上,这对于所有人来说都是好事,愿祖国繁荣昌盛。

3. 我国海洋领域最新成就

1、我国在海底油气开采、深海矿产资源勘探和评估、海水增养殖、海底隧道及海上人工岛等一类的海洋空间利用方面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

2、海洋开发是海洋及其周围环境(大气、海岸、海底等)的资源开发和空间利用活动的总称。

4. 中国海洋领域成就

1992年到2002年,中国航天人用10年时间,完成神舟一号到四号4次无人飞行任务,全面验证各系统功能性能、系统间接口协调匹配性,健全完善了研制试验组织指挥体系和相关基础条件建设,为执行首次载人飞行任务奠定了基础。

2003年到2012年,神舟五号、六号、七号、九号4次载人飞行,以及神舟八号与天宫一号交会对接任务分别执行,我国突破掌握天地往返、空间出舱、交会对接等关键技术,跨越了发达国家近半个世纪才能完成的发展历程。

2013年神舟十号任务之后,从2016年6月至2017年4月,长征七号、天宫二号、神舟十一号、天舟一号任务密集执行,建成我国首个空间实验室,开展了大量空间科学实验和技术试验,突破掌握航天员中期驻留、空间站货物运输、推进剂在轨补加等关键技术。

2020年5月,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首飞成功,拉开空间站阶段飞行任务的序幕。随后,从2021年4月天和核心舱发射起,20个月内,我国密集实施11次发射、3次飞船返回、2次舱段转位、7次航天员出舱,4个飞行乘组12名航天员接续在轨驻留,突破掌握航天员长期在轨驻留、空间站组装建造等关键技术,创造了世界航天史上空间站组装建造最快纪录。

5. 我国海洋领域取得哪些成就

中国对世界航海技术做出了极大的贡献,甚至是像指南针这样的决定性的贡献。

中国人在战国时期即对二十八星宿和一些恒星进行了定星观测,并把海上航行定位与天文学相结合,利用北极星定向进行航海活动,中国人很早就发现了磁极定向原理。

到秦汉时,中国航海者的导航技术已有了进一步提高,而且开始自觉利用季风航海,并掌握了西太平洋与北印度洋的季风规律应用于航海活动。

汉时,中国人已能利用“重差法”精确测量海上地形地貌。

西汉时中国人对潮汐的认识,已不仅局限于水面的涨落,找出了潮汐与月球运动的规律。

唐代,中国航海家已能熟练利用信风航行。唐代领航员已掌握利用北极星的高度而进行定位导航。

两宋时期航海技术的提高,最突出的是指南针的广泛应用。

在两宋时期,有关海图的记述已十分明确,如徐兢的《宣和奉使高丽图经》和汉奸刘豫献于金主亶的海道图等,

元代航海中,把指南针许多针位点联结起来,以标明航线,称为针路。指南针应用的技术进一步提高。以天干、地支和四卦作为航海罗盘上编排的航路方位,这样,海船航行更能精确地确定航向,把握航线。

元朝海上交通,已能熟悉地掌握与利用季风规律。元朝航海家在长期的海上交通实践中,总结经验,编成有关潮汛、风信、气象的口诀。而有关的口诀据称“屡验皆应”,说明了元朝对海洋气象变化规律,已有非常正确的认识与掌握。

到了明代,中国古代的航海技术终于大成,过去指南针的运用,主要是单针与缝针之法。但明人《顺风相送》中已经有“定三针方法”“定四针方法”。

6. 我国海洋领域的成就是什么

以下是一些世界上海洋探索的重要成就:

深海探测:人类通过潜水器和遥控器等技术,成功探测了世界各大洋的深海区域,包括马里亚纳海沟、波罗的海深渊等。深海探测揭示了深海生物、地质构造和海底资源等方面的重要信息。

海底地形图绘制:通过声纳和卫星遥感等技术,绘制了全球海底地形图,揭示了海底山脉、海沟、海岭等地质特征,对地球科学研究和海洋资源开发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生物研究:通过深海探测和生物采样,发现了许多新的深海生物物种,如巨型水母、深海鱼类等。这些研究对于了解生物多样性、生态系统功能以及生物适应深海环境的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海洋资源开发:通过海洋勘探和开发技术,人类成功开发了海洋石油、天然气等能源资源,同时也开展了海洋矿产资源的勘探和开发,如锰结核、多金属硫化物等。

海洋环境保护:世界各国加强了海洋环境保护的合作,建立了一系列国际公约和机构,致力于减少海洋污染、保护海洋生态系统和物种多样性,推动可持续海洋发展。

这些成就不仅推动了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也为人类认识和保护海洋提供了重要的基础。然而,海洋探索仍然是一个不断发展的领域,未来还将有更多的成就和发现。

7. 我国的海洋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

自20世纪90年代末起,中国在深海勘查方面获得了一批创新性成果。这些成果具体体现在5个方面:

第一,深海生物资源探测与保藏取得显著成效,彻底改变了我国在国际海底基因资源研发领域的状况。获得大量深海微生物资源,分离了近1万株微生物,建立了第一个深海菌种库,目前库藏海洋微生物2.2万株,涵盖3400多个种,国际领先;构建了第一个深海微生物宏基因组大片段基因库,完成了近300株海洋微生物的基因组测序;构建了国内第一个深海微生物代谢物库与信息库,库藏馏份达1.5万份。

第二,系统开展资源应用潜力评估,获得一批深海知识产权,在医药、环保、工业、农业等领域展现了良好的应用前景。完成了4000多株微生物资源在海洋药物、生物农药、环境保护、生物技术、工业酶应用等方面的潜力评估,申请国际国内发明专利200多项;建立有海洋微生物中试平台;多项研究成果已经完成应用示范,部分实现了产业化应用。

第三,深海生物基础研究硕果累累。发表SCI论文500多篇;完成100多个海洋微生物新物种分类与系统进化研究,使我国成为国际上深海微生物新物种发现与分类的重要力量;在深海微生物功能与代谢机制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其“海洋石油降解菌研究”成果入选“2014年中国海洋十大科技进展”。

第四,大洋生物勘探技术显著提高,形成了“三龙”深海探测,微生物海底长期原位培养等系列创新性深海装备。目前,我国海洋调查船队已增加至近40艘,逐步形成了以“蛟龙”“海龙”“潜龙”为代表的“三龙”深海装备体系。特别是载人潜水器蛟龙号的应用,显著提高了精确获取生物样品的可能性和准确性。此外,还形成了完善的深海生物实验室研究平台,为我国海洋生物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撑。

第五,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国际影响力日益提升。推进与法国、日本、美国、德国等国家在大洋生物资源探测方面的合作交流,我国科研人员在某些领域逐渐发挥主导作用。由大洋协会支持发起的国际深海微生物研讨会,目前已在中国、法国、日本、韩国等国家举行了6届。中国海洋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中心已加入世界微生物联盟,充分展示了我国在海洋微生物资源管理方面的贡献。

8. 我国海洋领域的成就有哪些

没人请,自己搬小板凳过来的,人生处处是惊喜,有很多发明都是与海洋动物们学习的!

这类叫做仿生学。

一、鱼

聪明的人们,看着鱼和海豚的形体发明了船与潜艇。

二、水母

人类仿照水母耳朵的结构和功能,设计了风暴预测仪,能今早对风暴做出预报,为航海业的安全有着重大意义。

三、蓝藻

人们看着蓝藻的不完全光合器,设计了仿生光解水的装置,以此获得大量的氧气。

9. 我国海洋领域取得的成就

一、2018年12月8日,嫦娥四号发射成功,开启人类首次月球背面探测之旅。

二2018年11月19日,北斗三号系统布署完成,正式迈入全球时代。

三.2018年2月2日,中国成功发射首颗电磁试验卫星张衡一号。

四、2018年10月29日,首颗中法海洋卫星成功发射。

五、截止201812月31日,中国航天发射次数跃居世界首位。

一.2019年中国再次成为全球年度航天发射次数最多的国家。

二.2019年11月3日,嫦娥四号在月球背面成功致着陆。

三.2019年12月27日,长征5号遥3重型运载火箭成功发射,把8吨重的实践20号卫星送入地球同步轨道。

·

'

10. 我国海洋取得了哪些成就

1970年4月24日,中国第一颗人造卫星“东方红一号”发射成功,继美国、苏联、法国和日本之后,我国成为第五个能制造和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1987年8月,中国返回式卫星为法国搭载试验装置,这是我国打入世界航天市场的首次尝试;

1999年11月20日,中国第一艘载人航天实验飞船神舟一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发射升空,完成空间飞行试验之后,在内蒙古中部地区成功着陆,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飞行实验成功;

2003年10月15日至16日,神舟五号载人飞船成功升空并安全返回,首次载人航天飞行获得圆满成功,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

2007年10月24日,我国首颗探月卫星“嫦娥一号”顺利升空;

2011年11月3日,“天宫一号”与“神舟八号”飞船成功完成我国首次空间飞行器自动交会对接任务;

2012年6月18日,“天宫一号”与“神舟九号”飞船成功进行首次载人交会对接;

2013年4月26日,中国高分辨率对地观测系统的首发星——“高分一号“卫星发射升空并顺利进入预定轨道,开启了中国对地观测的新时代;

2015年12月17日,“悟空号”发射升空,是目前世界上观测能段范围最宽、能量分辨率最优的暗物质粒子探测卫星;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号”实现了人类探测器首次成功在月球背面软着陆;

2019年7月25日,由北京星际荣耀空间科技有限公司研制的双曲线一号运载火箭发射成功,实现了中国民营运载火箭零的突破;

12月27日20时45分,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在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约2220秒后,将实践二十号卫星准确送入近地点192千米、远地点6.8万千米的预定轨道,发射飞行试验取得圆满成功;

2020年5月5日,长征五号B运载火箭搭载新一代载人飞船试验船等载荷从中国文昌航天发射场点火升空,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宣布,载人航天工程空间站阶段任务首战告捷;

2020年6月23日,第55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7月31日,我国向全世界宣告,中国自主建设、独立运行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全面建成;

2020年7月23日, “天问一号”火星探测器成功发射升空,这是我国首次自主的火星探测任务,是中国迈向深空的重要一步;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