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简述世界海洋海水温度(世界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7-20 23:13   点击:148  编辑:jing 手机版

1. 世界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海水温度越高,蒸发越强,水中的盐分并没有蒸发,所以同纬度海区暖流经过的海区盐度较高。

世界大洋的平均盐度是从副热带海区向南北两侧的低纬和高纬递减。原因是副热带海区水温高,降水少,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所以盐度高。赤道附近水温虽然高,但降水量大,所以盐度较低。高纬海区温度低,蒸发弱,盐度低。

海水密度从低纬向高纬递减,原因是低纬度海区水温高,海水受热膨胀,密度变小。高纬度海区水温低,海水密度大。

2. 世界海洋的水温变化一般在什么之间

  海水温度的变化,主要取决于太阳辐射,因此低纬度海区水温高,高纬度海区水温低,高低之差可达30℃。三大洋表面年平均水温约为17.4℃,其中以太平洋最高,达19.1℃,印度洋次之,达17.0℃,大西洋最低,为16.9℃。水温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深度1000米处的水温约为4~5℃,2000米处为2~3℃,深于300D米处为1~2℃。占大洋总体积75%的海水,温度在0~6℃之间,全球海洋平均温度约为3.5℃。海水温度还有日、月,年、多年等周期性变化和不规则变化。海水温度常作为研究水团性质、鉴别洋流的基本指标。研究海水温度的时空分布及其变化规律,不仅是海洋地理学的重要内容,而且对渔业、航海、气象和水声等学科也有重要价值。  温度:温度(temperature)是表示物体冷热程度的物理量,微观上来讲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温度只能通过物体随温度变化的某些特性来间接测量,而用来量度物体温度数值的标尺叫温标。它规定了温度的读数起点(零点)和测量温度的基本单位。国际单位为热力学温标(K)。目前国际上用得较多的其他温标有华氏温标(°F)、摄氏温标(°C)和国际实用温标。从分子运动论观点看,温度是物体分子运动平均动能的标志。温度是大量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含有统计意义。对于个别分子来说,温度是没有意义的。根据某个可观察现象(如水银柱的膨胀),按照几种任意标度之一所测得的冷热程度。

3. 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八月份世界海洋表层水温的分布呈现出有赤道附近海域向南北两极附近海域降低的特点;同纬度海域,中低纬度海域西部水温高于东部;较高纬度海域大洋东部水温高于西部。 影响海洋表层水温分布的主要因素是纬度位置和洋流。

低纬度海洋正午太阳高度比较大,太阳辐射强,海水温度高,高纬度海洋太阳辐射弱,水温低。

同纬度海洋中低纬度大洋西部是暖流,东部是寒流;较高纬度海洋大洋东部是暖流,西部是寒流。暖流水温高于同纬度寒流水温。

4. 世界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图解

应当分类讨论,在不同的季节、不同的纬度海水温度的变化规律是不同的。

在高纬度地区,海面温度一般是海面低,往下的海水温度相对较高,比如南极、北极地区;在赤道和低纬度地区,由于海水吸收太阳的辐射热,因此海面海水的温度最高,越往下越低。

当然,有很多因素影响到海水的温度,比如海底火山的活动会导致深海海底的海水处于高温。此外,洋流的运动也会造成海水温度的巨大差异,著名的暖流比如墨西哥暖流湾流、北大西洋暖流、黑潮、对马暖流、东澳大利亚暖流、莫桑比克暖流…… 寒流比如亲潮(千岛寒流)、北太平洋的加里福尼亚寒流,南太平洋的秘鲁寒流,北大西洋的加那利寒流,南大西洋的本格拉寒流,南印度洋的西澳寒流等等。

5. 世界海水温度分布规律表

大洋表层水温特点主要受大洋洋面上气温的影响,大洋表层水温的分布和变化过程基本与洋面气温一致。大洋表层水温日变幅一般不超过0.5℃,年变幅比日变幅大,但也只有几度。太平洋表层水温为19.37℃,比世界大洋表层平均水温(7.54℃)高出近2℃,是最温暖的大洋。

太平洋表面水温分布随纬度增高而降低。在赤道附近年平均水温为25—28℃,南北纬10°—20°之间为25—26℃,南北纬40°—50°之间为5—10℃。水温变化除受纬度影响外,还受海陆分布、洋流运行、海上气象、入海河水温度等影响。2月和8月表层水温分布状况,就综合反映这种影响。

8月,整个北太平洋的表层水温在零度以上,最高温度在中美附近,水温为29℃或更高。赤道附近为26—28℃。最低温度在阿留申群岛附近(6—8℃)。因受寒、暖流的影响,在40°N以北的水温,西部低于东部,东西温差达10—18℃。40°N以南的水温,西部高于东部,东西温差为6—7℃。8月在60°S以北水域温度在零度以上,水温随纬度自高纬向低纬逐增。在40°S以南,水温变化在0—12℃之间。30°S附近,太平洋西部水温高于东部,东西岸温度相差达10℃左右,10°S附近,东西温差达11—12℃。总之,8月的南太平洋,东西两岸水温差异随纬度降低而增大(图11-4)。

2月在北太平洋,大部分水域的水温在零度以上,最低处在千岛群岛附近(0—2℃)。中纬海区,东西温差达8℃左右,低纬海区东西温差为2—4℃。在南太平洋,60°S以北都在零度以上,赤道附近可达28℃。

根据太平洋表层水温分布图,太平洋的水温变化有如下的特点:

1)由于太平洋面位于低纬热带海域的面积最广,冬夏大部分水域温度都在零度以上,其中年平均表层水温高于25℃的海域面积为66×106km2,约占整个洋面的35%;水温高于20℃的面积为96×106km2,约占整个洋面53%。因此,使洋面年平均水温高于其他大洋,成为世界上最温暖的海洋。

2)太平洋受太阳辐射热的影响,水温自低纬向高纬递减,等温线分布呈明显的纬向地带性。南太平洋洋面辽阔,受陆地影响较小,水温分布的纬向地带性规律比北太平洋更明显。

3)受大洋环流性质的影响,沿岸海域发生局部增温或降温,使南太平洋热带和亚热带水

表层海水平均温度(℃)

纬度  

       

  北太平洋   南太平洋

       

0—10 27.02   26.01

10—20 27.27   25.86

20—30 22.82   22.78

30—40 20.12   17.44

40—50 12.64   12.44

50—60 8.19   5.43

60—70 -   -0.17

>70 -   -0.86

       域以北的大洋东西岸发生水温差异。一般在赤道以南热带海域至40°N以南,西暖东寒,40°N以北,西寒东暖。局部增、降水温使与纬度平行的等温线走向产生弯曲和偏斜。

4)太平洋面赤道横贯,北太平洋水域大于南太平洋,因此,北部接受太阳辐射的面积大。加上北太平洋为陆地环抱,仅通过狭窄的白令海峡与北冰洋联接,使北方冷水团的影响受到限制,所以北太平洋比南太平洋表面水温高1—2℃,全大洋高温中心多分布在北太平洋(表11-2)。

5)大洋西部是世界上面积最大的亚洲大陆,沿岸季风发育。季风一方面助长沿岸洋流势力加强;另一方面使沿岸大陆注入海洋的径流具有季节变化特点,促使沿岸水温具有夏高冬低,冬夏温差大的特点。

大洋盐度主要受大气降水和蒸发的影响。太平洋表面的大量降水降低了海水的盐度,特别是在赤道带和中纬西风环流带盐度最低。在亚热带,盐度最高(35.5—35.6‰)。因为这里降水少,蒸发强烈。太平洋表层水的盐度分布特点是:

1)赤道附近最低。在赤道逆流区有一低值带,盐度一般在34—34.5‰;南北纬20°处盐度最高,这一高盐区的中心盐度都在35.5‰;然后盐度又随纬度增加而降低,最低值在高纬海区。

2)在亚热带高盐区与极地之间,有一盐度随温度很快减少的区域,南半球45°—50°之间尤为明显,盐度的经向梯度很大的现象是由大洋环流造成的。这里盐度略低于34‰。

3)极地寒带海区,由于受融冰影响,暖季表面盐度较低,一般都在30‰左右。

4)寒暖流交汇处盐度梯度大,这是因为寒暖流盐度差值大,尤其在太平洋的西北部表现得很突出。

大洋表层水的密度随温度和盐度而变化,因此影响温度和盐度的各种因素都会影响密度的分布和变化。随着纬度的增高,密度增大。赤道地区温度很高,盐度很低,因而表层水密度很小,约1.023。亚热带海区盐度虽然很高,但温度也很高,所以水的密度仍然不大,一般在1.024左右。极地海区由于温度很低,所以密度最大。在南极海区,密度可达1.027以上。在有洋流的地方,水的密度的梯度很大。

6. 海水温度水平分布

400米左右。

海水温度是反映海水热状况的一个物理量.世界海洋的水温变化一般在-2℃—30℃之间,其中年平均水温超过20℃的区域占整个海洋面积的一半以上.海水温度有日、月、年、多年等周期性变化和不规则的变化,它主要取决于海洋热收支状况及其时间变化.

经直接观测表明:海水温度日变化很小,变化水深范围从0—30米处,而年变化可到达水深350米左右处.在水深350米左右处,有一恒温层.但随深度增加,水温逐渐下降(每深1000米,约下降1°—2℃),在水深3000—4000米处,温度达到2°—-1℃.海水温度是海洋水文状况中最重要的因子之一,常作为研究水团性质,描述水团运动的基本指标.研究海水温度的时空分布及变化规律,不仅是海洋学的重要内容,而且对气象、航海、捕捞业和水声等学科也很重要.

7. 世界海洋表层海水温度分布规律

海水温度

反映海水热状况的一个物理量

海水温度是反映海水热状况的一个物理量。海水温度有日、月、年、多年等周期性变化

海水温度(sea-watertemperature)是表示海水热力状况的一个物理量,海洋学上一般以摄氏度(℃)表示,测定精度要求在±0.02℃左右。海水温度体现了海水的热状况。太阳辐射和海洋大气热交换是影响海水温度的两个主要因素。海流对局部海区海水的温度也有明显的影响。在开阔海洋中,表层海水等温线的分布大致与纬圈平行,在近岸地区,因受海流等的影响,等温线向南北方向移动。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一般是随深度之增加而降低,并呈现出季节性变化。

分布规律

1、表层海水温度的水平分布规律

(1)海水表面平均温度的纬度分布规律:从低纬向高纬递减。这是因为地球表面所获得的太阳辐射热量受地球形状的影响,从赤道向两极递减。

(2)海水表面温度的变化特点:海水表面温度受季节影响、纬度制约以及洋流性质的影响。

2、海水温度的垂直变化

海水温度的垂直分布规律是:随深度增加而递减。表层海水到1000米,水温随深度增加而迅速递减,1000米以下,水温下降变慢。其原因主要是海洋表层受太阳辐射影响大,在海洋深处受太阳辐射和表层热量的传导、对流影响较小。

世界海洋的水温变化一般在-2℃—30℃之间,其中年平均水温超过20℃的区域占整个海洋面积的一半以上。经直接观测表明:海水温度日变化很小,变化水深范围从0—30米处,而年变化可到达水深350米左右处。在水深350米左右处,有一恒温层。但随深度增加,水温逐渐下降(每深1000米,约下降1°—2℃),在水深3000—4000米处,温度达到2°—-1℃。

影响因素

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

(1)纬度:不同纬度得到的太阳辐射不同,则温度不同。全球海水温度分布规律:由低纬度海区向高纬度海区递减。

(2)洋流:同纬度海区,暖流流经海水温度较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较低。

(3)季节:夏季海水温度高,冬季海水温度低。

(4)深度:表层海水随深度的增加而显著递减,1000米以内变化较明显,1000米——2000米变化较小,2000米以常年保持低温状态。

8. 世界海水温度分布规律是什么

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规律:从海洋表面至1000米深,水温迅速下降,在深度1000米处的水温约为4~5℃,2000米处为2~3℃,深于3000米处为1~2℃。1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经常保持低温状态。

海洋水的热量收入来源于太阳辐射,表层海水接收的太阳辐射多,水温高。

由海面向下随着深度增加,海水接收的太阳辐射迅速减少,水温迅速降低。

水深超过1000米的海区太阳光基本不能照射,海水温度保持恒定,并且温度低。

9. 全球海水温度变化规律

1.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规律:海水温度随深度增加而变化。通常情况下,表层水温最高。1000米以内的海水温度随深度变化幅度较大,而1000米以下的深层海水温度变化幅度较小。

2.海水温度随纬度变化规律:表层水温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同一纬度,暖流流经,海水温度偏高,寒流流经,海水温度偏低。同一海区,夏季表层水温高,冬季表层水温低。

10. 世界海水温度图

三大洋表面年平均水温约为17.4℃,其中以太平洋最高,达19.1℃,印度洋次之,达17.0℃,大西洋最低,为16.9℃。水温一般随深度的增加而降低,在深度1000米处的水温约为4~5℃,2000米处为2~3℃,深于3000米处为1~2℃。占大洋总体积75%的海水,温度在0~6℃之间,全球海洋平均温度约为3.5℃。海水温度还有日、月、年,多年等周期性变化和不规则变化。

11. 世界海水温度分布规律图

大西洋水温范围广泛,因地理位置和季节变化而有所不同。通常,大西洋的水温在赤道附近较高,北侧和南侧较低。

大西洋赤道附近的水温可以达到28°C到30°C,属于热带水温。这里的水温受到热带气候和太阳辐射的影响,是夏季雨季的理想海滩和潜水地。

随着赤道向北或向南移动,大西洋的水温逐渐变凉。在副热带地区,水温通常在18°C到24°C之间,适合进行游泳、冲浪和钓鱼等水上活动。

接近北极圈的北大西洋水域,水温较低,通常在4°C到9°C之间。这里的水温主要受到北大西洋流和极地冰盖的影响,是寒冷的海域。

总的来说,大西洋水温在不同地区和季节变化较大,但整体上可分为热带、副热带和温带等不同区域,每个区域都有适合不同水上活动的水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