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地理海洋沙漠化效应(海洋沙漠化名词解释)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7-20 22:49   点击:106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沙漠化名词解释

自然原因:太阳辐射的改变、太阳黑子、间冰期、大气层透明度的变化、流域状况、下游补给、上中游补给;

人为原因:森林覆盖率低和水土流失严重、人口和经济迅速发展耗水量剧增、水资源管理不协调、水费偏低和农业灌溉方式原始水资源浪费惊人、水体污染严重和水体质量不佳、温室效应、海洋沙漠化、人为热释放、沿海城市气候的截流。

2. 海洋沙漠效应

空白效应指的是在某个刺激物或任务中间留出空白时间时,实际上会提高人们对后续刺激物或任务的注意力和反应速度。

心理学研究表明,留出一段较长的间隔时间,再进行后续任务或刺激物,可以促进人们更好地认知、处理并储存这些信息。同时,当人们在间隔时间中没有接受任何刺激时,他们也会更容易集中注意力和更快地反应。这种现象被称为“空白效应”。

另一方面,较短的间隔时间却可能会影响后续任务或刺激物的表现。过短的间隔时间可能会影响我们认知、处理和储存信息的能力,导致出错率和反应时间的增加。

总之,空白效应强调了在进行任务或刺激物时留有适当的空白时间,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处理、认知和储存信息,提高我们的注意力和反应速度。

3. 海洋沙漠化对气候的影响

谢谢邀请,“海洋中的沙漠”当然是一种形象的说法,海洋中都是海水水体,不不可能存在沙漠的,这里借用陆地中沙漠的“荒芜”,在表达海洋中某些地区海洋生物十分稀少,就像是陆地上荒芜的沙漠一样。我们都知道,海洋是生命的摇篮,海洋中拥有巨大的生物量和物种,是人类食物的重要来源地,比如世界著名的北海道渔场、纽芬兰渔场、北海渔场和秘鲁渔场等,都拥有丰富的渔业资源。

但是,海洋中也不是到处都有大量的鱼类分布的,一般来说海洋生物丰富的区域,都是拥有比较多浮游生物(包括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海域,而浮游生物的多少,主要取决于海水中营养物质的多少。海水中营养物质的来源主要有两方面,分别是海底的淤泥和入海径流,所以全球沿海地区的大陆架海区,通常拥有较多的营养物质,鱼类等海洋生物也较为丰富。如果通过寒暖流交汇或者上升性寒流,把海底的淤泥上泛,通常可以增加表层海水的营养物质。

北海道东部海域的浮游生物带

而在广阔的大洋中部地区,由于远离陆地缺少地表径流带来的营养物质,同时海水深度较深,海底营养物质难以上泛,通常表层海水中营养物质十分稀少,导致浮游生物也很少,鱼类等海洋生物也少,真所谓“水至清则无鱼”,就像是海洋中的沙漠。科学研究发现在1997年至2007年的十年时间内,太平洋和大西洋的海洋沙漠面积扩大了15%,扩大的面积约为660万平方千米。

在热带南太平洋地区,大约有一半的面积(比整个欧洲的面积还要大)成为了海洋之中的不毛之地,也就是海洋沙漠。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据研究和“全球变暖”有关系,由于地处热带的大洋海区,本身表层水文很高,而冷海水位于大洋底部,冷暖海水对流十分困难,难以把海底的营养物质上泛。全球变暖导致了表层海水的温度更高,也就更加抑制了海水的对流运动,导致营养物质更少,也就扩大了海洋沙漠的面积。

4. 海洋沙漠分布图

有两种洋流:寒流和暖流。

受寒流影响的,沿岸干燥寒冷:

受暖流影响的,沿岸温暖潮湿。

你说的海洋边上是沙漠就是因为受寒流影响。在非洲北部西海岸(撒哈拉沙漠),澳大利亚西海岸(西部沙漠),南美洲西南海岸(阿塔卡马沙漠),都是因为受寒流影响。

5. 海洋沙漠化的主要分布区

可可托海,北纬47℃12’42.12’东经89℃48’06.88”。

很长一段时间,人们在地图上找不到这个无名的北疆小镇。

  事实上,可可托海不是无名的,她的无名是一座丰碑,一座新疆为中华民族复兴崛起奠基的物质财富与精神价值交相辉映的丰碑,守护着惊世宝藏和秘密。

  山路九十九道弯,初秋的北疆已经略有凉意。石钟山形似座钟,巍峨高耸;夫妻树相依相伴。行驶在蜿蜒盘旋的山间小道,远处的绝崖峭壁上似乎刻着上古时期先民们狩猎劳作的岩画,简约几笔,像写实派的大师,勾勒出对腾格里天,对狼、熊、鹿、羊的崇拜。这远古时代的生命气息安静、幽秘、深邃,先民们在远古时代的呼唤、放牧渔猎的场景,仿佛就从这层峦叠嶂深处传来……

  穿出蜿蜒曲折的山路,冲上隘口,眼前突然豁然开朗。放眼望去,是一片辽阔的盆地。可可托海,东延伸入大山的深处。这里是额尔齐斯河的上源,绵延向西向北,流域300多万平方公里,奔腾呼啸,汇入北冰洋。河水寒凉,虽夏日不得下水。这条冷水河之品性,正如同草原民族含蓄劲节的性格,不善言辞而又胸怀博大,时而沉默舒缓,时而粗犷辽放。

  可可托海,西向通过山谷间的通道(俗称西沟)连接阿尔泰山脉的主脉腹地,毗邻富蕴县,这个纬度横跨蒙古大草原,与之对称的是大兴安岭的加格达奇。两个袖珍县城有很多相似之处,都有北方小城的独特韵味,以及非常相近的地形和植被。在这个纬度的东北方向,是鲜卑人的发源地嘎仙洞,洞口还立着北朝时期刺史李崇代皇帝朝圣的碑刻。从可可托海隘口向东南方向望去,那是青河方向。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和新疆考古所正在青河三道海子开掘古老的草原文明遗迹。青河县境还遗留着上世纪30年代从中国甘肃延伸到前苏联境内西伯利亚地区的地震大断裂带,造化鬼斧神工。

  我们可以想象,这片森林茂密、河流奔腾的谷地曾经是古人类生活的乐园。曾经的沧海,退潮之后形成辽阔的原野。在山谷之外,是恐龙、猛犸象的领地,一直延伸到今天的卡拉麦里野马保护区、将军戈壁和五彩湾、古海温泉。在山谷深处,早期的人类开始在这片土地上繁衍生息,渔猎、钻木取火、缝衲皮草、饲养驯化野猪野马野狼。人类古老文明的香火从“野蛮”蒙昧时代,一步一步地走向“文明”新时代,走向外部世界。

  经可可托海向西、向南,都是草原民族经行的大通道:向南直趋北庭故地、达坂城南天山北坡游牧大通道,向东南经吐鲁番去敦煌故地及楼兰罗布泊;向西则经富蕴、福海乌伦古湖过阿勒泰南缘乌尔禾大通道奔伊犁河谷。放马草原,奔驰戈壁,狼奔豕突,象走虎啸。人类草原文明是一部交响曲,时而高亢激越,时而陷入近于无声的孤寂与沉默。而今,古老的文明湮灭在脚下的草丛和碎石堆中。可可托海突然消失在文明的视线外,只有额尔齐斯河咆哮流淌在这亘古以来的山川峡谷中。

  19世纪末20世纪初,前苏联人踏足这里,发现了这里无穷的宝藏,开始垂涎觊觎这块天赐宝地。

  从苇子湖 (可可苏里)过海子口(伊雷木湖),进入可可托海镇。过一座小桥,界分南北:桥北,上世纪主要是矿区生活区;桥南就是闻名遐迩的三号矿坑和阿依果孜洞。可可托海有河南人、河北人之说,其实就是桥南北之分。小镇东西向是个长条形,以可可托海博物馆(礼堂)为中心,镇的最东头一个小山丘下是过去的医院,据说时有鬼神出没,医院往东过另一座小桥,进入额尔齐斯河上游景区。

  从苇子湖出发,穿过一条气势宏伟的、长长的穿山隧道,是过去的一处绝密工程,一座建在山中的发电站。在当时的技术条件下,它设计之奇思妙想,施工之艰难复杂,都是今人无法想象的,很多地方的施工是靠人力一钎子一钎子凿出来的。清偿了中国当时欠苏联47%债务的三号矿坑,矿石都是一筐一筐从几百米深的地下一步一步艰难地背上来的一样。每一次,站在可可托海发电站的深洞里,看着墙上留下的当年的革命乐观主义标语,想象着他们的快乐——劳动者的快乐,精神都会得到一次洗礼;每一次,站在三号矿坑的高坝上,都会为那些寂寂无名的建设者所感动,为这座伟大的矿坑所蕴含的精神震撼。

  曾经,古老的沧海古原和人类工业文明后机器的喧嚣在这里碰撞交汇;今天,我们既看不到古老的遗迹,也看不到生产者的艰辛,可可托海在北疆的山峦怀抱中独自享受着大江流日月,天近星辉灿的光阴流转,安静得如同江南旖旎水乡的处子。清晨,漫步在小镇的街道上,炊烟袅袅,奶茶的香味从邻家的院子里飘逸出来,混合着牛粪特有的芬芳,在北疆清冷的空气中弥漫。小镇气温相对要高,据说冬天也很少有风,早晚温差大,仍然是典型的北方气候。

  这样一座小镇,没有车水马龙,一切都很安静优雅。哈萨克族勤劳的牧民一大早赶着羊群和马儿出发了,哒哒的马蹄声和树梢鸟儿的鸣叫混合在额尔齐斯河川流不息的河水声中。那些上世纪50年代以来把自己的青春奉献在这里的大科学家、技术人员、爆破工人、地质工作者、医生、老师,各行各业的建设者们,来自大江南北,赋予了这座小镇特有的人文情怀。她曾经是科学与文明的高地,拥有当时最先进的发电站和选矿业、采矿业。所有的伟大精神,都是由人类的杰出而又貌似平凡的人们用血汗浇筑的,这是一条漫长而又艰辛的道路,这是一条充满乐观主义与理想主义的道路。

  进出可可托海镇,今有两条道。新修的路更宽更平整,新路要经过一处陵园,这里既埋葬当地的牧民,也安葬着在可可托海建设过程中的牺牲者和后继去世的人们。同行有人提议离开时祭奠这些无名的建设者,清酒一杯,心香一柱,缅怀那些长眠在这里的人们。

  长歌当哭,他们已化作夜空的星辰。

6. 海洋沙漠化对自然环境的影响

1、人为活动: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另外,不合理灌溉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

2、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

(1)(最主要的自然因素)干旱,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四周高山环绕,有青藏高原阻挡。

(2)多大风天气。

(3)接近冬季风源地(西伯利亚),地形起伏小,无高山阻挡,使大风长驱直入。

(4)植被稀少,植被覆盖率低。

(5)土质疏松,多沙漠(此为荒漠化的基础)。

(6)寒流流经减温减湿。

7. 海洋沙漠化的成因和危害

一、人为活动

人口增长对土地的压力,是土地荒漠化的直接原因。干旱土地的过度放牧、粗放经营、盲目垦荒、水资源的不合理利用、过度砍伐森林、不合理开矿等是人类活动加速荒漠化扩展的主要表现。另外,不合理灌溉方式也造成了耕地次生盐渍化。

二、地理环境因素和气候因素

1、(最主要的自然因素)干旱,蒸发量大于降水量,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四周高山环绕,有青藏高原阻挡。

2、多大风天气。

3、接近冬季风源地(西伯利亚),地形起伏小,无高山阻挡,使大风长驱直入。

4、植被稀少,植被覆盖率低。

5、土质疏松,多沙漠(此为荒漠化的基础)。

6、寒流流经减温减湿。

8. 海洋沙漠指什么

沙漠和沙滩都是由沙子构成的地貌,但它们有以下区别:

1. 地理位置不同:沙漠一般位于内陆地区,而沙滩则位于海岸线附近。

2. 气候条件不同:沙漠通常是干旱或半干旱气候,而沙滩则受到海洋气候的影响,通常比较潮湿。

3. 沙子颗粒大小不同:沙漠中的沙子颗粒通常比较大,而沙滩上的沙子颗粒相对较小。

4. 植被覆盖不同:沙漠中几乎没有植被,而沙滩上通常会有一些海滨植物。

5. 用途不同:沙漠一般无法进行农业生产,而沙滩则可以用于旅游、休闲等活动。

9. 产生海洋沙漠化效应的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

沙尘暴的由来:

沙尘暴是风蚀荒漠化中的一种天气现象,它的形成受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的共同影响。自然因素包括大风、降水减少及其沙源。人类活动因素是指人类在发展经济过程中对植被的破坏以后,导致沙尘暴爆发频数增加。

沙尘暴的危害:

1、环境污染:

出现沙尘暴天气时狂风裹的沙石、浮尘到处弥漫,凡是经过地区空气浑浊,呛鼻迷眼,影响环境。

2、影响生产生活:

沙尘暴天气携带的大量沙尘蔽日遮光,天气阴沉,造成太阳辐射减少,能见度低,使地表层土壤风蚀、沙漠化加剧,覆盖在植物叶面上厚厚的沙尘,影响正常的光合作用,造成作物减产。

3、财产损失:

沙尘暴的到来会影响人们的正常生活,严重的沙尘暴还会使人们的财产受到危害。

沙尘暴的出现要符合两个条件:一是有沙尘,即大范围的戈壁或者沙漠;二是有强风,即推动沙尘飘游四方的力。因此,当地球出现戈壁沙漠再配上强劲的风,就会有沙尘暴出现。

10. 海洋性沙漠气候

1.热带雨林气候大多分布在赤道附近,南北纬10度之

2.热带草原气候大多分布在南北纬10-20度,大陆西岸

3.热带沙漠气候大多分布在南北纬20-30度,大陆西岸

4.地中海气候气候大多分布在南北纬30-40度,大陆西岸

5.温带海洋性气候大多分布在南北纬40-60度,大陆西岸

6.热带季风气候大多分布在南北纬15-25度,大陆东岸

7.亚热带季风气候大多分布在南北纬25-35度,大陆东岸

8.温带季风气候大多分布在南北纬35-55度,大陆东岸

9.温带大陆性气候大多分布在中纬度大陆内部

10.苔原气候主要在在北冰洋沿岸;

11. 冰原气候主要分布在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

12.高山高原气候大多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的山地高原地区

11. 海洋沙漠化效应名词解释

1、沙漠化程度不同

沙漠化是狭义的荒漠化,沙漠化的程度比荒漠化要小。

2、成因不同

沙漠化:自然因素,它是人类不合理经济活动和脆弱生态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全球变暖、北半球日益严重的干旱、半干旱化趋势等都造成荒漠化加剧。气候因素,赤道地区的气候在气象学上称为“副热带高压带”。这一地带除亚欧大陆东岸季风气候区外,其他地区气候干燥,云雨少见,而成为主要的沙漠分布区。人类活动,人口增长和经济发展使土地承受的压力过重,过度开垦、过度放牧、乱砍滥伐和水资源不合理利用等使土地严重退化,森林被毁,气候逐渐干燥,最终形成沙漠。

荒漠化:热带荒漠,成因:位于热带沙漠气候区。受副热带高压控制,盛行下沉气流,降水少。温带荒漠,成因:位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区,深居内陆距海远,海洋水汽难以到达。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