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碳汇渔业固碳(海洋碳汇渔业固碳工作总结)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7-17 20:53   点击:241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碳汇渔业固碳工作总结

提升生态碳汇潜力最大的是农田土壤固碳

农田土壤固碳潜力是指在一定环境条件下土壤所容纳碳的最大能力,受人类活动、土壤特性和自然环境的共同影响

2. 海洋碳汇方案

季风增强会提高海洋碳汇能力。

海洋在全球气候变化和碳循环过程中发挥着基础性的重要作用,维护发展海洋蓝色碳汇、稳步提升海洋碳汇能力是助力我国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重要工作。

在海洋碳汇建设上,生态环境部采取了多项措施一方面发布实施《关于统筹和加强应对气候变化与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指导意见》,明确积极推进海洋及海岸带生态保护修复与适应气候变化协同增效、推动监测体系统筹融合等一系列重点任务。

一方面,将提高海洋应对和适应气候变化有关工作纳入《全国海洋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规划》,系统部署相关重点任务。另外,结合渤海综合治理攻坚战等重大治理行动,生态环境部还督促地方加快实施海洋生态恢复修复,组织实施海洋碳汇监测评估,开展海岸带碳通量监测,加强有关监测评估能力建设

3. 海洋固碳概念

“碳汇,一般是指从空气中清除二氧化碳的过程、活动、机制。” 以林业碳汇为例:森林碳汇是指森林植物吸收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将其固定在植被或土壤中,从而减少该气体在大气中的浓度。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碳库,在降低大气中温室气体浓度、减缓全球气候变暖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独特作用。 相应的还有草地碳汇、海洋碳汇、生物碳汇,本质上只要能产生固碳作用,降低大气中的二氧化碳,都可以称为碳汇,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应对气候变化。 此外一个对应的词语是碳源。自然科学研究中会经常问森林是是碳汇,还是碳源? 理解碳汇简单的说就是吸收的碳或者固定的碳。碳源一般是相对于碳汇而言,对于一个项目或者研究主体,吸收的碳减去排放的碳,就是净碳汇,这个值为正就是碳汇,为负就是碳源。所以理解碳汇一定要看研究的目的和场景。 要理解这个问题得从不同的角度和行业需求去理解。碳汇的碳就是化学元素C, 严谨的科学表述,一个数据后面总会有其单位,吨碳、吨二氧化碳当量。 相应的在碳交易市场,碳汇就是指碳汇项目产生的减排量。这个需要结合不同的参与市场与核算方法学具体理解。

4. 海洋碳汇渔业固碳工作总结报告

固碳和碳封存是两种不同的概念,它们存在一定的区别。固碳是指通过以化学反应为基础的方法,将二氧化碳转化为有机物,并将其存储于土地或者水域等中的一系列环境工程技术。与之不同的碳封存是指通过把多余的二氧化碳存储在人工容器中,以减少其大气中的浓度,从而抑制气候变化的一系列技术。固碳和碳封存的应用领域和效果也有所不同。固碳主要应用于农业、林业和渔业领域,以降低二氧化碳排放并控制气候变化;而碳封存主要应用于能源工业领域,以减少化石燃料的二氧化碳排放。虽然二者都可以减少二氧化碳浓度,但其根本目标和应用领域不同,因此在实际使用过程中需要具体分析应用场景,进行选择。

5. 碳汇渔业发展现状

湿地退化将使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下降或丧失。从湿地丧失与退化对区域农业和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分析,其主要危害有以下方面:

01 加剧了洪涝与干旱灾害

湖泊湿地因围垦和泥沙淤积,调蓄湖面大大萎缩,调蓄功能下降,导致洪涝灾害加剧。沼泽的草根层和泥炭层,持水能力大,有“生物贮水库”之称,但由于大面积开垦沼泽,三江平原蓄水和均化洪水的功能被削弱,加大了洪涝灾害造成的损失。

02 湿地污染加剧了水资源短缺,给工农业生产带来巨大损失。

我国的水资源总量虽较大,河川径流量达27115亿立方米,但因人口众多,耕地面积大,因此,人均占有水量仅相当于世界人均水量的26%。 农业增产在很大程度上与发展灌溉有关,而增加有效灌溉面积又受制于水资源。湿地的水质污染,使许多河段和湖泊沦为劣V类水质,丧失了使用功能,形成了水量越少、水污染越重的恶性循环,加剧了水资源紧缺状况。

3,湿地萎缩使渔业资源受损

渔业是大农业的重要部门,长江中下游是我国淡水渔业生产基地,但围垦、污染和江湖阻隔破坏了湖泊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水产资源的自然增殖,导致渔业资源衰退。水生植物是湖泊湿地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者,在维持湖泊生态系统健康发展中有重要作用。围垦不仅直接导致菱、莲、芡、苇等水生经济植物分布面积骤减,同时也使鱼类赖以繁衍的空间缩减。

4,土壤侵蚀和海岸侵蚀加剧

 湿地植被的破坏导致土壤侵蚀加剧,土地生产力下降。 三江平原沼泽在开垦过程中,平原区的岛状林几乎被砍伐殆尽,加上沼泽、草甸植被的破坏,风行无阻,风蚀日益加剧,平原区约有近百万公顷农田遭受风蚀危害。在松花江以北的窠北、绥滨地区,植被破坏后还出现局部沙化。

海岸侵蚀是我国滨海湿地区存在较为普遍的问题。植被破坏、开采砂石和矿物,以及受台风、潮流的袭击是造成海岸侵蚀的主要因素。 在沙质海岸区,采挖建筑用沙已使许多沙质海岸遭受破坏,海岸侵蚀加剧。一些沿海湿地的破坏使许多沿海城镇严重地受到海水的侵蚀和渗透,海水对淡水系统的影响直接威胁着当地的淡水资源,尤其是地下水超采导致海水大范围倒灌。

6. 海洋 固碳

红树林。红树林(Mangrove)是生长在热带、亚热带海岸潮间带,由红树植物为主体的常绿乔木或灌木组成的湿地木本植物群落,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固碳储碳、维护生物多样性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美誉,也是珍稀濒危水禽重要栖息地,鱼、虾、蟹、贝类生长繁殖场所。中国红树植物分布在广东、广西、海南、福建、浙江等省区。

红树林是热带、亚热带海岸带海陆交错区生产能力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在净化海水、防风消浪、维持生物多样性、固碳储碳等方面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近年来,中国红树林保护修复取得积极进展,初步扭转了红树林面积急剧减少的趋势,但红树林总面积偏小、生境退化、生物多样性降低、外来生物入侵等问题还比较突出,区域整体保护协调不够,保护和监管能力还比较薄弱。

根据2019年红树林专项调查结果,中国有红树林分布的自然保护地共52处(不包括港澳台),包括自然保护区、湿地公园、海洋特别保护区等类型。在这些保护地中,红树林面积为15944公顷,占中国红树林的55%以上。从保护级别看,国家级自然保护地内的红树林有9800公顷,占中国红树林面积的34%;地方级自然保护地内的红树林有6144公顷,占中国红树林面积的21%。

7. 海洋碳汇渔业固碳工作总结范文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深刻总结人类文明发展规律,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林业是重要的基础产业,又是重要的公益事业,具有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三大效益,发达的林业是经济繁荣和社会文明进步的重要标志。

笔者认为,林业具有以下十大功能:

第一,生态功能。2009年,首次中央林业工作会议明确了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森林是陆地生态系统的主体,有“地球之肺”之称,森林具有保持水土、涵养水源、净化空气、吸尘降燥、抑制蒸发、增湿降温、固碳释氧、蓄水防涝、防风固沙、稳定径流、减少泥石流、调节气候等多种功能作用或生态效益。

第二,屏障功能。稳定的森林生态系统对人类不利环境因素如风沙、污染等有阻滞作用,同时对有利因素具有保育、涵养、调节等作用,从而形成对人类赖以生存环境的保护效应。

第三,经济功能。林业工作既是生态工程,也是民生工程、富民工程。林业除了能提供木材等林产品和林副产品外,还可以发展种苗、花卉、经济林果等林业产业和生态旅游产业,帮助百姓增收致富。林业在推动地方经济发展、维护经济安全中具有极为重要的作用。

第四,历史文化功能。百年以上的古树和名木承载的是历史和文化,有一种历史的沧桑感和厚重感,是珍贵的活文物,具有重要的观赏价值和科研价值。一棵古树名木就是一部自然环境发展史,蕴涵着丰富的文化。有的古树名木赋予了人文情怀和精神寄托、精神追求。古树名木又具有安定祥和、健康长寿、不屈不挠、积极向上、爱情长久等多种象征意义。

第五,德政工程。“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植树造林,荫及子孙”“功在当代,利在千秋”这些名言充分说明,自古以来,人们将修桥筑路、栽树绿化看作是行善积德的事,植树造林是崇德向善的好事善事实事。

第六,造景功能。造林绿化是一门艺术,植树造林即是营造风景,给人们视觉以美的享受,给人们提供旅游观光休闲的去处。

第七,健体功能。林业工作是一项健身的工作,检查工作、验收造林、开展普查等,都要艰苦跋涉,也是一项体力活,但同时也是有氧运动,锻炼了身体,强健了体魄。

第八,养生功能。绿色可养眼,给人视觉以平和、放松、愉悦、惬意的心情和美的精神享受。干林业工作,看着绿色,享受着天然氧吧,陶冶性情,利于身心健康。

第九,光荣的成就感。林业工作比较辛苦,但苦中有乐。一分耕耘、一分收获,林业职工看着自己亲手栽的树或规划栽植的树、管护的树一天天长大长好,感觉很有成就感。

第十,生态共享功能。植树造林,生态效益是全社会的。造林绿化是公益事业,良好的生态环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其资源其生态功能人人享用、大家享用、全社会享用。

生态直接决定着一个地方的品位和形象,决定着一个地方的投资环境,反映着一个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水平能力和文明程度。

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在历届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和重视支持下,定西人民发扬“三苦”精神,满怀战天斗地、改造山河的豪情壮志,坚持不懈抓造林绿化。尤其是近年来,全市上下坚持生态立市战略,着力实施林业重点生态工程,大力开展全民义务植树,绿化定西,建设家园,全市林业生态建设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和辉煌的成就。

8. 渔业碳汇龙头股

四大生态环境是指森林生态环境、草原生态环境、湿地生态环境和海洋生态环境四个方面的生态环境。

森林生态环境:森林生态环境涵盖了我国森林资源保护和管理的方方面面。森林覆盖率不仅与生物多样性、水源涵养、防沙治沙等生态问题有关,还与气候调节、碳汇等全球环境问题相关。

草原生态环境:草原生态环境涉及自然草原和人工草原两个主要类型。草原在草畜平衡和半点、五点改变中担负着司空见惯的重要作用,在实现可持续发展过程中具有不可或缺的功能。

湿地生态环境:湿地生态环境具有优异的水文、生物、气候等多重作用,维系着生态系统的稳定与健康。在农业、渔业、旅游、水资源等方面也扮演着越来越关键的角色。

海洋生态环境:海洋生态环境涵盖海洋生态系统、界限和交界区等多个方面。海洋生态环境的破坏将导致珊瑚礁枯死、鱼群大量死亡、海岸线退缩、垃圾进入海洋等问题,并直接影响到沿海地区的生产和生活。

9. 海洋碳汇渔业固碳工作总结汇报

耕地碳汇:耕地固碳仅涉及农作物秸秆还田固碳部分,原因在于耕地生产的粮食每年都被消耗了,其中固定的二氧化碳又被排放到大气中,秸秆的一部分在农村被燃烧了,只有作为农业有机肥的部分将二氧化碳固定到了耕地的土壤中 。

农作物的碳汇功能对气候变化也起着重要的调节作用。农作物的生产过程既是碳源也是碳汇。

主要农作物农作系统的相关碳排放参数,估算了农田碳汇碳源效应及其动态变化特征,对作物生产系统的碳投入产出进行定量评价。发展低碳农业规划、政策制定提供了依据,并提出了我国农田碳汇结构的优化途径。

10. 海洋碳汇渔业是什么意思

振兴乡村计划有以下扶持项目:

1、农业产业化联合体项目

根据农业农村部乡村产业发展司印发《乡村产业工作要点》部署要求,扶持并推介一批主导产业突出、原料基地共建、资源要素共享、联农带农紧密的农业产业化联合体,可细分为:①支持以多主体参与、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带动力强的大型产业化联合体;②支持以产业园区为单元,园区内龙头企业与基地农民合作社和农户分工明确、优势互补、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中型产业化联合体;③支持以龙头企业为引领,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跟进,广大小农户参与,采取订单生产、股份合作的小型产业化联合体。

2、农业产业强镇项目

2023年,认定一批成效显著的农业产业强镇。

依托镇域资源优势,聚集资源要素,健全利益联结机制,建设一批基础条件好、主导产业突出、带动效果显著的农业产业强镇,培育乡村产业“增长极”。

目前2018年和2019年各认定一批,2020-2021年第三批产业强镇项目,已经申报。

3、农村一二三产业

融合发展先导区项目

2023年,认定一批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

以资源集聚区和物流节点为重点,促进产业前延后伸、横向配套、上承市场、下接要素,构建紧密关联、高度依存的全产业链,培育生产、加工、流通、物流、体验、品牌、电商于一体的产业集群,打造乡村产业发展高地,建设乡村产业集群。

4、农产品初加工项目

2023年,继续支持实施农产品产地初加工设施建设补助;鼓励和支持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等新型经营主体发展保鲜、储藏、分级、包装等设施建设,促进农产品顺利进入终端市场和后续加工环节。

同时支持发展粮变粉、豆变芽、肉变肠、奶变酪、菜变肴、果变汁等初级加工产品项目;农产品初加工补助项目,每个地方每年都有补贴,一定要积极申报。

5、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

2023年,创建和认定一批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

引导各地梯次推进国家、省、市县产业园建设;同时,总结不同区域、不同产业类型的产业园范例,发布产业园发展报告。

目前全国已批准创建四批107个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2021年农业农村部、财政部继续支持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

6、数字农业建设试点项目

根据《发展规划司2021年工作要点》,2021年,制定《数字农业农村发展规划(2019-2025年》实施分工方案,开展数字农业建设试点,打造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和数字农业创新中心。

2023年,继续实施数字农业农村规划,整合资源建设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建设重要农产品全产业链大数据和数字农业创新中心,开展数字农业试点,加快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集成应用。

7、农村产业融合

发展示范园项目

2023年继续组织认定一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此项目由国家发改委负责组织实施。

8、绿色循环优质

高效特色农业项目

2023年,建设一批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

引导各地建设特色粮、油、薯、果、菜、茶、菌、中药材、养殖、林特花卉苗木等种养基地。创新发展绿色循环优质高效特色农业,建设绿色化、标准化、规模化、产业化特色农产品生产基地,完善仓储加工物流等全产业链条,加强质量管控和品牌宣传,提升优势特色产业的质量效益水平。

9、现代种业提升工程项目

2023年继续实施现代种业提升工程,加快国家农业种质资源库(圃、场、区)建设,落实制种大县奖励政策,提升优势制种基地建设水平,扶持创新型种业企业发展。推进重要粮食作物和畜禽水产良种联合攻关,强化植物新品种保护。

10、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项目

支持发展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加强对中小养殖场户帮带和技术服务。落实好环评、用地、信贷等各项扶持政策,加快清理超范围划定的限养禁养区,及时监测生猪补栏增养情况,加快优化猪肉供应链,引导屠宰加工向养殖集中区转移,促进“运猪”向“运肉”转变。推动生猪扶持政策拓展覆盖畜牧业,支持禽类、牛羊生产。

11、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项目

继续开展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创建;全面落实养殖水域滩涂规划制度,依法核发养殖证;重点发展池塘工程化、工厂化循环水养殖,稳步发展稻渔综合种养和大水面生态渔业,鼓励发展碳汇渔业,支持深远海养殖业发展。规范有序发展远洋渔业。

12、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

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为重点,完成8000万亩高标准农田和2000万亩高效节水灌溉建设任务。

建设旱作梯田,加快三江平原地下水超采田间配套工程建设。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清查,建设农田管理大数据平台,加快推进统一上图入库。

修编全国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分区域、分类型制定建设标准。持续开展耕地质量监测评价,推动建立健全高标准农田设施管护机制。

13、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项目

2023年,认定第五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14、国家农业绿色

发展先行区项目

开展绿色技术综合试验,布局建设一批长期固定观测试验站,探索建立绿色农业技术、标准、产业、经营、政策、数字体系,总结形成一批不同生态类型不同作物品种的农业绿色发展典型模式。

15、“一村一品”示范村镇项目

认定第十一批“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优化特色产业布局,建设一批产值超100亿元的特色产业集群,打造一批产值超50亿元的特色产业强县、超10亿元的特色产业强镇、超1亿元的特色产业强村。形成“一村一品”“一镇一特”“一县一业”“一省一业”发展格局。

16、信息进村入户项目

2023年,深入推进信息进村入户,实施“互联网 ”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

17、农机购置补贴项目

2023年,完善优化农机购置补贴,加大对畜禽水产养殖、设施农业、农产品初加工和丘陵山区贫困地区机械设备补贴力度。

加快建设农机具库棚及烘干机塔,遴选推广生猪生产机具装备,建设饲草料加工、饲喂、环境控制、粪污处理等设施。

18、农产品仓储保鲜

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

2023年,农业农村部实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项目;以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鲜活农产品主产区为重点,通过以奖代补、贷款贴息、落实优惠电价等措施,支持农民合作社、家庭农场建设一批田头仓储保鲜、分拣包装、产后初加工等设施,提升农产品产地商品化处理能力。结合“菜篮子”工程,支持在大中城市建设一批农产品骨干冷链物流基地,打造区域农产品冷链物流枢纽,提升肉奶、蔬菜水果等鲜活农产品供应能力。

19、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

基地和深加工示范基地项目

2023年,大力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发布农产品加工业100强企业。

鼓励和引导工商资本和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在农畜产品优势区,建立标准化原料基地,打造“第一车间”“原料车间”和“粮食车间”;提升加工深度,引导龙头企业建设农产品加工技术集成基地和精深加工示范基地,增加精深加工产品种类和产品附加值,推动加工企业由小变大、加工程度由初变深、加工产品由粗变精。

20、区域性农产品加工园项目

2023年,建设并推荐一批产值超100亿元的农产品加工园。支持粮食生产功能区、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建设一批各具特色的农产品加工园区。支持河南驻马店、黑龙江肇东建设国际农产品加工产业园,引导地方建设一批区域性农产品加工园,形成国家、省、市、县四级农产品加工园体系,构筑乡村产业“新高地”。

21、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项目

农业农村部开展全国休闲农业重点县建设。按照区域、国内、世界三个等级资源优势要求,建设一批资源独特、环境优良、设施完备、业态丰富的休闲农业重点县。

22、休闲农业和乡村

旅游精品工程项目

认定一批“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美丽休闲乡村;开展“最美乡创、乡红、乡艺、乡厨、乡贤、乡社、乡品、乡园、乡景、乡居”等“十最十乡”推介活动。

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园区、乡村民宿、农耕体验、农事研学、康养基地等,打造特色突出、主题鲜明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

23、国家农村创业创新项目

培育并认定一批国家农村创新创业导师。实施农村创新创业带头人培育行动。支持本地农民兴业创业,引导农民工在青壮年时返乡创业,将返乡创业农民工纳入一次性创业补贴范围。

24、新型经营主体

培育工程项目

遴选并推介全国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100强,推介一批龙头企业典型案例和全国优秀乡村企业家。培育一批有基地、有加工、有品牌的大型农业企业集团。

25、果菜茶有机肥

替代化肥试点项目

2021年有机肥替代化肥试点项目实施范围向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等区域倾斜。

试点作物:从苹果、柑橘、蔬菜、茶叶向其他具有地方特色、节肥潜力大的园艺作物拓展。在果菜茶优势产区内的畜禽养殖大市开展替代试点。

26、粮改饲试点项目

根据农业农村部2021年一号文件部署要求,2021年,以北方农牧交错带为重点扩大粮改饲面积达到1500万亩。

27、现代农业科技

示范展示基地项目

全国建设100个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

28、耕地轮作休耕试点项目

实施轮作休耕试点面积3000万亩以上,以轮作为主、休耕为辅,扩大轮作、减少休耕。稳定东北地区玉米—大豆为主的轮作面积,重点扩大长江流域和黄淮海地区水稻—油菜、玉米—大豆或花生等轮作规模,适当扩大西北地区小麦—薯类或豆类、玉米—豆类等轮作规模。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