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上海洋楼博主名单(上海洋楼最多的街道)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7-14 17:43   点击:64  编辑:jing 手机版

1. 上海洋楼最多的街道

上海有好多个古玩市市场如:华宝楼等,详细还是到城隍庙先看看,其他下面还有好多,可先看以下参考资料吧。  相传,辛亥革命的炮声推翻了大清王朝后,设在南京的江宁织造厂一下子没了方向,原先为紫禁城里皇子皇孙们御制的龙袍,顿时成了“坑子货”。艺匠们为了生计,只得将那些龙袍贱价处理了,有的送到旧货市场,有的卖给了洋人,还的转让给戏班子。后来,就有那么一件历经风风雨雨的五爪金龙皇袍沦落戏班,再后来,不知怎么流落到古玩市场,因为龙袍贴里盖了某戏班的印章,谁都当它是一件戏服。某日,有位寻宝人慧眼识出了它的来历,以数百元的低价买下了龙袍,后来转手便是5、6万,据说还卖贱了。这个故事就发生在华宝楼开张不久的时候。  华宝楼作为上海最负盛名的古玩市场之一,于1994年8月作为豫园商城一期工程中的精品竣工建成,对外开放。大门面向上海老街,毗邻老城隍庙大门,“华宝楼”的匾额是已故大学者周谷城的墨宝,这幢三层仿明清建筑飞檐翘角,雕花镂纹,正门楼额有著名古籍泰斗顾廷龙先生的“金声玉振”题匾,楼内侧还建有仿古的戏台。整幢建筑金碧辉煌,气度华丽。  华宝楼市场的大名叫“豫园商城工艺品公司”,最早开设在城隍庙的大殿内,华宝楼建成,原先的名称渐渐淡漠了,华宝楼成了朗朗上口的俗称。华宝楼地上三个楼面,铺面经营黄金首饰、珠宝玉器、文房四宝、陶瓷器皿等。二楼以软工艺品为主,如中国丝绸、各地名绣、蓝印花布、工艺服饰与挂毯等。三楼主营冬家字画、雕塑,不定期地举行各种艺术联谊活动。古玩市场设在华宝楼地下室。1994年8月开张时叫“旧工艺品市场”,1995年初更名为华宝楼古玩市场。经营模式为室内店铺式,每家店铺都有自己的经营特色,面积从几平方米到数十平方米,经营品种包罗万象,传统的古玩在此都能找到踪影。现代化的设施与管理堪称一流:自动扶梯、中央空调、电脑监控、外币兑换、刷卡收银、外语导购,并代办国际托运。  东台路古玩市场  东台路古玩市场的正式名称叫“浏河路旧工艺品市场”。东台路(南北向)与浏河路(东西向)相交,因东台路长且名气大,故人们俗称这里为东台路古玩市场,简称“东台路”。  东台路古玩市场是上海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批准的第一个属其监管的旧工艺品市场,在海内外名声颇大,被人们誉为上海的琉璃厂。这里原先是个花鸟市场,大约成市于1983年,后渐冷落。1986年春,隔着西藏南路对面的会稽路自发形成了上海最早的地摊文物市场,几经取缔,又死灰复燃。1988年,在市文管会、市工商局与市公安局等部门的主办下,将会稽市场上的古玩个体商贩引进冷落的东台路花鸟市场,并在此创立了“浏河路旧工艺品市场”。在该市场设摊的个体经营户约有140家,以马路货亭与店铺相结合,透过那些玻璃货亭的玻璃可以看到五光十色的古玩文物,再加之货亭外挑挂的古董,形成了一道上海滩独特的古玩风景线。天天有市,主要观顾者有驻沪外籍人士及旅游团队。经营项目千姿百态,既有传统的陶瓷器、金银器、玉石器、雕刻器、书画碑拓,也有近代的图书、邮票、货币、生活器物、工艺美术品等,更有上海开埠以来的老钟表、留声机、刀叉银盘。近年来,拥进不少外地经营者,以经销当地特色工艺为主。在这里拥有为数不少的上海最早下海经营古玩的行家,在沪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力,故这里不仅是旅游者光顾之地,亦是收藏行家聚集之处。但是,到这里来寻宝,得讲究点门道。  藏宝楼  “藏宝楼”的名称很俗,但几乎所有的寻宝人,不论是本地的还是外来的,宾蚕蓝眼睛高鼻子的老外,都觉得这个名称很好听,藏着宝贝的商楼,正是寻宝人梦寐以求的胜境。  “藏宝楼”的真名叫“福佑路工艺品市场”,它的前身是福佑路古玩地摊市场。。福佑路古玩市场原在河南路以西的福佑路与旧仓街一带,鼎盛时达近千个地摊,与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齐名,有“南福北潘”之说。这个至今仍为寻宝人念念不忘的地摊市场,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后期,它是当年会稽路市场的延伸产物,政府部门在对会稽路市场久冲不亡的情况下,便因势引导出两个著名的古玩市场,一是货亭为主的“东台路古玩市场”,另一便是地摊式的“福佑路古玩市场”。那时,每逢周六、周日,天不亮就嘈杂起来,各地的古玩小贩摆开了地摊,天一亮就更不得了,满街满巷流动着人潮,挤得你没处伸脚,这才叫风光呢!  到了1997年,上海的“引场入室”工程,没有遗忘这个角落。为此还引发了一场几乎是一边倒的大讨论,这道风景线不能消失,理由是,世界上再发达的国家,都有地摊跳蚤市场。讨论归讨论,“福佑路古玩市场”还是被迁入了百米之外的“藏宝楼”,为了寻宝人能有点安慰,“藏宝楼”挂上了“福佑路工艺品市场”的招牌。“藏宝楼,,原是一座停产的“沪南电表厂”,六层厂房被乔装打扮成仿古建筑,从而成为上海滩至今还是最为气魄的古玩交易楼,时问一久,寻宝人昔日的情愫移向了这座仿古楼宇。  目前,“藏宝楼”共设四个层面,其中一、二楼的面积约2100平方米,设固定铺位近400个,三楼为固定摊位,四楼沿袭了福佑路地摊市场的传统,每逢周六与周日摆地摊,并仿照旧时的“鬼市”特色,当人们还沉浸在睡梦中的时候,这里就人声鼎沸了,摆摊的,寻宝的,先在楼前』一场与马路上热闹起来,然后再拥进“藏宝楼’’的四层楼,设摊交易。遍地是古玩旧物,从陶瓷玉器、竹木雕刻、文房四宝、新旧字画、历代钱币,一直到老爷扇、古董钟表、美女月份牌、发黄的老照片,无所不有,真真假假,令寻宝人如醉如痴,不来,一个星期睡不好觉,这是寻宝人的情趣,也是“藏宝楼”的迷人之处。据说,双休日人流量要达数万之多,有人说这里是寻宝人的天堂,也是寻宝的迷魂阵。  南京西路奇石古玩市场  有位搞影视的艺术家,想觅一件古代磁州窑的瓷枕,跑遍了上海滩,最后在南京西路上海电视台对面的一个市场里如愿以偿。这个市场便是南京西路奇石古玩市场。  这个市场的名称有点奇怪,奇石原来是古玩这个大概念中的小概念,结果小概念走到了大概念的前面。反正淘宝者也不计较,亲昵地叫之“南京西路”。这个市场南面南京西路,北至风阳路,南半是古玩市场,北半是花鸟市场。古玩市场以铺面为主,经营着所有古玩的项目,有新有旧。中央有个圆形展厅,用于不定期抬卖活动。最为热闹的是星期五,这一天设地摊,里里外外摆得满满实实的,有时要多达_二百个,来此淘觅者也多,因为这里是南京西路,市口好,交通方便,听说,有人还真的觅到不少好东西,就像前面提到的那位影视艺术家。  泰康路古玩市场  这个古玩市场坐落在泰康路东端路口附近,原是一幢三层楼的厂房,随着泰康路艺术街的兴起,2002年元月被开辟成一个铺位式古玩市场,共三楼,营业面积近2000平方米,上上下下有74个铺位。这里虽是新开张的,但经营却颇有特色,有着不少收藏家入驻:“百履堂”三寸金莲收藏家杨韶荣,“藏鉴阁”古铜镜收藏家陈学斌,还有“兄弟古玩店”与“何永华古玩店”等。另外,老红木家具、西洋古玩摆件、浙江龙泉古瓷等,都具有特色.  云洲古玩地摊市场  这里是上海目前少数几个持有许可证的地摊市场,它坐落于大木桥路上的一t云洲钱币古玩交易市场”的室外走道上,每逢周六、日有市。  云洲古玩地摊市场源于上海太原路邮市,原设在肇浜路的街心花园里,形成于上世纪80年代初,1997年2月迁至附近的大木桥路88号云洲商厦的五、六楼,后为适应市场需要,利用商厦室外四周空地开设地摊市场。这个地摊市场以古钱币为主,另外一个特色是各种纸质类的收藏品,如烟标、火花、股票、报刊、连环画、老照片、老明信片、老地图等。也有各种旧工艺品,但纯文物的东西不多。  多伦路古玩市场  在四川北路多伦路口,矗立着一座仿民国时期牌楼,牌楣上刻写“上海旧里,,字迹,进入这座牌楼,就来到多伦路文化名人街。 这条特色街,也是一个古玩市场,它散落在沿街的洋楼宅里,宛如一个露天的艺术博物馆,在欣赏街景的同时,你又能领略到中外艺术品的奇丽风采。在这里既有像“上海文物商店分店”这样国营老字号的店铺,也有像“三百砚斋”、“寒博堂”这样展馆式古玩店,还有像全国规模最大的金泉古钱币博物馆。另外,沿街布满了大大小小的古玩店,什么龙珠轩、藏友舍、博古斋、慎德堂、古雅轩、银文阁、美石林等,这些店铺并非拥挤在一起,而是点缀在一种历史风味环境中,这便是多伦路古玩市场的魅力。  珍宝馆  珍宝馆紧贴着藏宝楼的西侧,它也是上海老街上的一个租铺位式的古玩市场。成立于1997年底。  虽说珍宝馆只有平面一层,铺位也只有数十个,规模远不如藏宝楼大,但这里的业主所经营的品种与门类却比藏宝楼多得多(藏宝楼的特色是周六与周日的地摊),经营的业主大多是从福佑路地摊市场起家的,资格颇老,经营之道老到,经营古玩的品位也较高,旧的要比新的多。  南丰文物交易市场(华宝楼古玩分场)  在上海老城隍庙地区开古玩店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有人称之为上海古玩市场的大本营,此话一点不错,在这里既有最早最大的地室市场华宝楼,也有最大的古玩集散地藏宝楼,还有上海古玩公司、珍宝馆等,南丰文物交易市场就是最新开出的古玩市场。  南丰文物交易市场开设在旧校场路上的南丰商厦地下室,其面积规模与华宝楼相仿,2001年才开张。这里的经营项目已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例如少数民族古玩就有藏族的古旧家具、藏族服饰、新旧唐卡、新疆的古董地毯,内蒙的银器茶具等。另外,还有真丝绣品、青田石雕、根雕、皮影、佛像、瓷器等。  江阴路花鸟市场  对于沪上花鸟奇石的玩家来说,江阴路花鸟市场可以称得上是最早的启蒙学校。因坐落于江阴路,故名a。2001年9月,江阴路花鸟市场易地开张,新址在老西门附近的黄家阙路上。  “文革”后,在东起黄陂路,西至重庆北路问的江阴路,自发形成了一个花鸟市场,1979年9月正式成立江阴路花鸟市场。1992年后有固定地摊200余个,终年人流如云,最高全年交易额高达近千万元,名扬国内,经营者来自全国各她。2001年9月这个著名的市场迁址到黄阙路,虽然保留了‘‘江阴’’的品牌,但在经营规模上已非昔比。新市场为店铺式市场,尽管规模不如以前,但仍保持原有的风格奇石、印石、玉器、果核雕刻等经营特色比以前更为精彩,从而成为上海人淘宝的好去处。  静安寺珠宝古玩城  静安寺珠宝古玩城,2004年9月 25日开张,现系上海地区最大的室内古玩市场,也是沪上最年轻的淘宝胜地。古玩城共四楼,总面积达12 000平方米。  该古玩城仿照北京古玩城的格调,商铺设计古朴而明亮,尽显典雅风范,气派非凡,所经营品种涵盖了翡翠珠宝、玉器瓷器、木雕石刻、古玩字画、文房宝以及杂项等各个大类。经营者大多为沪上经营有方的古玩商,以销古玩,档次较高。古玩城毗邻地铁二号线,连接南京西路、华山路与愚园路等著名商业文化街。距今1750多年的静安古寺,以及闻名海内外的“百乐门”等人文景观,造就了该地区的文化底蕴。  天山茶城  天山茶城是一座新建的茶叶市场,地处本市西区的天山地区。饮茶与品古玩,息息相连,旧时的古玩市场就常常设在茶楼里。天山茶城的古玩铺开设在茶城的三楼,也有数十家之多,主要经营古陶瓷器、明清玉器、文房四宝、古玩杂件等。据这里的业主说,生意还可以,因为在附近的虹桥地区,居住着不少白领阶层或还有港台商人,闲时逛逛市场,捎带几件古器也是常事。逛茶城还有一个乐趣:品茗听戏。茶馆很大,戏台是新近从浙江山区移建来的,据说还是清代嘉道年间的老古董。

2. 上海洋房一条街

上海是一座经济强大的城市,同时也是一座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城市,在上海也有许多值得一去的老街,每一条老街都是了解这座城市过往的最佳去处。同时上海也是一枚时尚城市的标签,这里充满了多元文化的因子,中西方文化在这里相互碰撞形成的时效性,兼容性,多元性,商业性,市民性的深层内涵,在上海表现的淋漓尽致。

多伦路——文化名人街,近代上海的印记和文化缩影。

多伦路是上海滩一道气质独特的人文风景,在近现代中国文化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19世纪30年代,鲁迅矛盾,郭沫若,叶圣陶等文学巨匠以及丁玲柔石等爱国文人作家居住在此,留下了不少著作,使这条窄窄的小街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的重要聚集地。现在这条绿荫清幽的安静,小街边开设了不少画廊,咖啡茶艺术吧,各种各样的小型博物馆展览室和文博古董小店充满了悠闲雅致的海派文化气息。

上海新天地

坐落在市中心,位于淮海中路南侧,黄陂南路和马当路之间,总面积3万平方米。以上海独特的石库门建筑为基础,将上海传统的石库门里弄与现代的新式建筑结合起来。外表保留着老上海的历史风情和文化底蕴,内部却依旧按照21世纪现代都市人的生活方式生活节奏,情感世界和消费体验量身定做,体现出闲适生活的氛围和格调。

武康路,位于上海徐徐汇区,37处历史建筑的“中国历史文化名街”,被誉为上海中心城区最具欧陆风情的街区之一。这里也是名副其实的“名人路”,文学巨匠巴金、宋庆龄等都曾居住于此。除了名人故居,西班牙式、法国文艺复兴式等风格的建筑极富特色,两旁的古树郁郁葱葱,适合散步拍照。

3. 上海小洋楼在哪条街

非常值得去

在我国有很多著名的老街,例如苏州的山塘街、北京的烟袋斜街等等,这些都是最为出名的景点之一。上海同样是一个有着众多老街的城市,今天小编就为大家介绍一处上海值得一去的老街,一起来看看吧!

这里就是山海武康路,位于山海徐汇区,是一处有着深厚历史文化的老街,始建于1907年,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了,武康路原名为福开森路,是以一位英国传教士的名字来命名的。武康路被誉为“浓缩了上海近代百年历史”的“名人路”,沿线有优秀历史建筑总计14处,保留历史建筑37处。

整条老街长1183米,是一条南北走向的弧形路线,而且这里是一条有着许多近代名人故居的老街,北起华山路,可见晚清李鸿章的丁香花园,南至淮海中路接天平路、余庆路,在这里可以看到宋庆龄故居,而且还不仅仅有这些,有约30处的名人旧居。沿线西班牙式、法国文艺复兴式等风格的建筑极富特色,是上海中心城区最具欧陆风情街区之一。

在老街中有一座武康大楼,原名为858号东美特公寓,这里是老街的标志性建筑之一,武康大楼外形就像是起航的巨轮般,以前曾叫诺曼底公寓。这座公寓由法商万国储蓄会于1924年投资建造,请匈牙利设计师邬达克设计。这是一座典型的法国文艺复兴建筑式样的大楼,也是上海最早的外廊式公寓建筑。

在老街之中还有一处巴金故居,这里是巴金在上海最后的住所了,也是在上海住的时间最久的地方了,这座小楼始建于1923年,曾为苏联商务代表处,从1955年起,巴金和女儿李小林一家就住在这幢三层小洋楼里,巴金在此楼居住了40多年,并且在几十年之中写下了无数的巨作,是一处非常有意义的建筑。

总之这条武康路是非常值得一去的,这里这里有着深厚历史文化,还有许多古老的建筑,是上海市少有的老街,而且这里还是免费开放的,是上海旅游必去景区。那么你去过这里吗?你对这条老街有什么看法呢?

4. 上海洋楼图片大全集

外滩江边的大楼,自然归国家所有。因为它是解放时期,由国家向侵略方收回国有的。因为外滩房子有它的特殊性,所以是不能进行买卖的。只能进行租借。所以历年来外滩大楼经过几次修缮,它的外貌始终没有改变。因为这历史房是不能任意改动

5. 上海有名的洋房街道

康平路,原名麦尼尼路,1922年法租界公董局修建以国侨民命名,1943年汪伪政府接收后改名康平路,东起高安路西至华山路,全长999米。

又到了秋高气爽的时节,对大家来说是什么样的秋天,是食欲之秋、运动之秋、艺术之秋还是有其他选项?对于水缸来说是个适合一个人闲逛的风景之秋,漫步在旧时法租界的梧桐道下,感受与闹市毗邻的幽静小马路,用镜头记录此刻的温暖与平静。好了介绍就到这里,跟着水缸的镜头开始逛马路吧~

从交大地铁站出来,沿着华山路往南,发现一家蛮有趣的咖啡馆。

老洋房里生活的人家,内部环境可能没外面看上去那么美好。

康平路上的西班牙风格洋房,建筑立面门楣、山墙有花雕装饰。

这里是旧北平市长袁良旧居,建于1925年。

继续往前走,走过165号上海的中南海,来到147号,这个不起眼的建筑是上海市决策咨询委员会,拉花外墙、绿色铁门和窗花,还有红色砖瓦,让水缸想起了麒麟午后红茶的BGM,来自SPITZ的《Robinson》。

141号,旧上海市长吴铁城旧居,这个门的设计有点意思,两个圆墩墩的凸出。

107弄,藏在梧桐树后的洋房。

103和105号,也是比较有辨识度的房子。

不似今日住宅的四四方方工整格局,更像多了份随意,任由建筑师挥洒。

71号的荣家住宅,为康平路上最具代表性的住房,花园面积最大,也是附近面积最大最气派的宅地。荣家三代人声名显赫,可以说中国近代历史上一个商业传奇,上世纪50年代,毛泽东评价说:“中国在世界上真正称得上是财团的,只有荣家一家。” 荣德生,荣毅仁,荣智健三代商人中最出名是曾被陈毅副总理誉为“红色资本家”的荣毅仁,后又历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副主席。

4弄的西洋式平房,是上海法租界内十分罕见的平房式洋房,室内卫生设备、上下水的管道、壁炉等一应俱全,此刻正沐浴在午后的阳光下。

对面的3号,已经从破旧的民居改造成充满艺术气息的办公建筑,屋顶似乎还被打造成了可以欣赏风景喝喝下午茶的露台。

窗户中倒映出梧桐的绿色。

秋日午后的阳光照射在外墙上。

此时此刻,停放在路边的车辆也被绿色环绕。

康平路短短1公里,很快就走到底了,现在水缸绕到高安路,往建国西路方向出发。

这一带的建筑总是不按常理出牌,有着建筑师独特的风格。

高安路25号,也是一栋有故事的老房子。

建于1939年,独立式花园住宅,形体简洁,砖木结构,南立面起居室呈六边形突出墙面,上部为露台。红瓦双坡顶,开棚式老虎窗。方形门窗,屋顶烟囱呈锯齿状,清水红砖外墙。房前有花园。原国民政府国防部保密局局长毛人凤曾在此居住。

现在是上海人事综合咨询服务部的办公场所。

作为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之一,康平路一路逛下来观感还是不错的,这里有岁月留下的痕迹,也有建筑师的各种发挥。不过短短1公里实在是让水缸没走够,那下期就是往不远的建国西路前进!

6. 上海洋楼最多的街道是

宁波老外滩位于宁波市三江口的江北岸,是进入宁波古城的门户。

宁波在唐代即为中国四大港口之一,鉴真东渡的起始点就在宁波,在南宋时期为中国三大港口之一,并设立市舶司专门负责管理对外贸易的。

虽然清政府一直采取闭关自守的对外政策,但宁波与日本、南洋各地一直保持着藕断丝连的贸易往来。

清初中国缺铜,政府铸铜钱和民间制铜器多通过宁波从日本进口铜及银等;而日本也从宁波进口江南的丝绸、棉布、瓷器等。

在清代实行全面闭关之时,宁波是唯一保留了对外贸易的特殊港口。

这种特殊的港口地位从1644年到1684年左右,时间长达约40年。

1842年鸦片战争后,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 宁波作为五口通商口岸之一,各国商人蜂拥至宁波,英、法等国采用夺取主权,建立据点,霸占海关、控制海口,垄断航运,推行洋化等一系列手段,把宁波港扭曲成半殖民地性质的港口。

1844年正式开埠。

不久,江北岸便发展成为英、法、美三国侨民居留区域。

是中国最早的“租界”之一,历史上也称为“外滩”,其开埠历史比上海外滩还要早上20年,是目前中国最古老的外滩之一,一直到上海口岸崛起,宁波口岸的地位才被逐渐削弱。

1927年,中国政府收回了江北岸外人居留地的行政管理权江北外滩也在岁月的洗礼中完整地记录下了近代宁波的历史变化,体现西方工业文明的器物与各类设施集中在这里出现,如宽敞的马路、整洁的街面以及电灯、自鸣钟、脚踏车、洋房、教堂、医院、银行等首先在这里出现,在客观上也推动了宁波城市的近代化进程。

成为了浙江省唯一现存能反映港口文化的外滩。

宁波商帮作为中国近代史上著名四大商帮之一(晋、徽、宁绍、潮汕),利用外滩这一通商口岸所带来的发展机遇以及对内、对外的航运贸易优势,纷纷创办轮船公司,其中以宁波帮的商人——虞洽卿、朱葆三、李云书创办的宁绍轮船公司和三北运输公司最为出名,在三江口到下白沙一带修建码头,从事宁波至上海等地的运输,特别是从事对外经济活动,宁波商帮便以上海、宁波为基地,经商足迹遍及长江流域和天津等商埠。

《鄞县通志》称:“至五口通商后,邑人足迹遍履全国、南洋、欧美各地,财富日增。”

从最近一次文物普查情况来看,宁波外滩的54处文物建筑中至少有31处与宁波商帮有关, 在这些十九世纪末至二十世纪初的建筑物,反映了丰富多彩的西式和中西结合的建筑风格。

从建筑功能看,既有办公和宗教活动场所,又有金融、贸易和豪华住宅。

为此,外滩历史文化保护区作为宁波近代历史标志性地段,被《宁波市城市总体规划》确定为6片历史文化保护区之一。

本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范围为:东滨甬江,南接新江桥,西界人民路,北至轮船码头。

在目前开发改造范围内,巡捕房、宏昌源号、朱宅和严氏山庄四幢建筑被列为市级文保建筑。

规模

杭州有新西湖,上海有新天地,宁波有老外滩。

建筑面积8万平方米的老外滩面积,却囊括了个性消费的所有功能,包括城建展馆、国际酒店、世界美食、城市公寓、行业会馆、生活天地,一

举成为宁波最顶级的社交平台,一个高档次、多元化的商业街区。

经过百年落寞,2005年1月1日,投资6亿元的宁波老外滩重新开埠,将形成新的商业区,和宁波天一广场成犄角之势。

沿着江边,外国领事馆、天主教堂、银行、轮船码头一字排开,几乎记录了宁波开埠的整段历史。

这些建筑,至少有100多年历史。

目前保存下来的文物建筑有:英国领事馆、巡捕房、侵华日军水上司令部、浙海关、天主教堂、江北耶稣圣教堂、宁波邮政局、通商银行等还有一些民房,如老“宏昌源号”、商人私宅“严氏山庄”、“朱宅”等建筑,这些建筑具有浓郁的欧陆风格,代表了英、法、德、荷等多国建筑风格。

与中国传统民居形成鲜明对比。

欧陆风情的建筑长廊

江北外滩一带的建筑有着浓郁的欧陆风格。

此外,还有一些民房,如严氏山庄、朱宅、老商铺“宏昌源号”等。

这些建筑具有中西合璧的风格,与中国传统民居形成鲜明对比,极具观赏价值。

宁波近代商帮的起航地

宁波的近代商帮利用外滩这一通商口岸所带来的发展机遇,利用身处当时中国对外开放前沿地带及对外贸易的先天优势,纷纷创办轮船公司,从事宁波至上海等地的运输,特别是从事当时颇有风险的对外经济活动,从而大大促进了宁波商帮的近代化进程。

据查宁波外滩的54处文物建筑中至少有31处与宁波商帮有关。

近代商业文化的展示区

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外滩是宁波的商业中心。

这是一个围绕港口而兴起的特色商业区。

整个外滩区块可以分为三层,各街区的功能非常清晰:第一层是外马路生产作业区,第二层是中马路消费区,第三层是后马路居住区。

新事物、新观念的实验场

近代宁波外滩是新观念、新事物不断萌芽,新旧观念不断碰撞的地方,吃穿住行玩乐等方面都浸润了西化的色彩,西式糕点、西洋电影、夜总会、舞厅等进入了当地百姓的生活,住洋楼、吃洋菜、点洋灯都成为了时尚。

宁波的老百姓正是从外滩这一窗口看到了世界,接触了西方文明。

富有开创性的教育中心

近代宁波外滩还是一个教育中心。

像斐迪(现在的宁波三江中学)、斐德、正始、毓才中学等都是当时最好的学校,教会为了笼络人心,在外滩一带相继办起了一批公益性的教育机。

这些学校不仅吸纳了一批外国人充当老师,还把当时西方先进的教育理念渗透到了日常教学之中,当时许多生动的教育活动即使在今天看来,仍然有相当的借鉴意义。

外来宗教的集散地

1844年1月1日,宁波五口通商开埠,指定江北岸为外国人通商居留地。

1860年前后,外国领事、商人、教士、外侨侨眷等多数居住在江北岸槐花树下至桃花渡法国天主堂沿江一带。

宁波外滩附近的宗教基本上是外来的,在这块区域内,修道院、耶稣堂、天主堂遍布。

目前尚存的外来宗教的一个实物标志就是建于1872年的法国哥特式建筑———天主教堂,建筑面积4380平方米。

2002年,宁波城建投资控股有限公司出资6亿元对老外滩进行了改造。

如今的老外滩,经过重建,基本保持了当初十里洋场的风貌,成为宁波新的时尚风标,成为新的商业区,和天一广场成犄角之势。

由于宁波三江口的三条江形似英文字母“Y”,所以开埠之初如今的老外滩地区就被称之为Y-Town“,音译过来即为”外滩“。

而后上海外滩则继用了这一名称。

7. 上海洋楼最多的街道是哪个

风格上包括意式、西班牙式、德式、法式、英式等,类型涵盖古典主义、折中主义、巴洛克、文艺复兴等,是当之无愧的“万国建筑博物苑”,和上海外滩的西洋建筑群有得一比,不同的是上海外滩的洋楼更有奢华感,五大道的洋楼更有居家气质。

8. 上海洋楼最多的街道排名

不是全部是洋楼。因为止园新村是按照现代化住宅理念建设的综合性小区,其中除了一些欧式洋楼外,还有类似中式、日式等风格的建筑,所以并非全部是洋楼。此外,止园新村的规划也充分考虑了居民的生活需求,配套设施比较完善,包括商场、幼儿园、学校等,为居民提供便利和舒适的居住环境。

9. 上海洋房最多的区

上海的建筑不仅可以观赏,也是可阅读的。街区漫步其间,辗转于这个城市的每条马路,探寻这座城市不一样的历史故事。

在上海众多的马路中,愚园路就像一名年长的绅士,混合着复杂的高贵气质。这里弄堂深处有说不尽的历史往事,愚园路是上海花园弄堂最多的一条马路,一路上豪宅和名楼隐约其间。这些花园弄堂没有显赫的弄名,也没有华贵的弄门,但一旦进入,便足以惊艳你的视线。

在愚园路上有一条藏着3幢“神秘别墅”的弄堂,它就是曾经居住过上海滩商贾、政要的愚园路749弄。也是有名的“特务迷城”,日伪期,伪上海市长周佛海和前黑社会老大吴四宝,三个大汉奸就住在这条像迷宫般的弄堂里。

749弄,这条原本普普通通的弄堂,因为这浑浊而沉重的一段往事,注定了它的不同寻常。抛开之前那段历史不说,如果单纯欣赏建筑的角度来说,这些老洋房还是非常值得一看的。

749弄的建筑大多建于1935年前后,共有各种风格的两、三层花园洋房22幢,它们的规格和档次介于私家豪宅和新式里弄之间,这些住宅南面有花园,有的建筑还有地下室。房子外观精致小巧,什么英国乡村式、巴洛克式、城堡风格都有。风格各异却又整整齐齐排列在一起。

749弄最妖的是主弄连着侧弄,侧弄又连着小侧弄,在小侧弄最末端近乎你无法相象的地方居然有一个暗道,通过那暗道之后,眼前柳暗花明,居然又是一个更为开阔的侧弄,进去后可以见到连续3栋造型各异的别墅,门牌号分别是63号、65号和67号。让来访者不得不惊叹,在这曲曲折折的的小弄堂里,居然还有这样一番天地,在这里居然能看到完整的上海西区老洋房。

这3幢3层欧式装饰艺术风格的建筑,也是红瓦坡屋面,局部泰山砖贴面,钢窗、木门,并且都是前二后三的变层建筑,南面形成一大露台。在汪伪时期,这里弄内有弄,弄口设道由门卫看守,院内有院,住宅和办公处院院相通。

先从吴四宝曾经住过的宅子来看,但从外面上看过去。外表就像一个死胡同,可穿过铁门,却别有洞天。房屋构造非常的考究,设计的非常的诡异,大小弄的排列存在一定的规律:主弄堂—侧弄堂—小侧弄堂,然后在小侧弄堂最末端近乎无法想象的地方有一个暗道,通过暗道后,你会大大惊讶眼前柳暗花明竟又是一个新的主弄堂。这样的迷宫构造,让在749弄的潜逃和藏匿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