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绵动物门的海洋动物(海绵动物门有哪些动物)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7-12 20:21   点击:280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绵动物门有哪些动物

动物界共分12个门:

1.原生动物门:

原生动物门(Protozoa)是动物界的1门,为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原生动物门种类约有30000种。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细胞内有特化的各种胞器,具有维持生命和延续后代所必需的一切功能,如行动、营养、呼吸、排泄和生殖等。每个原生动物都是一个完整的有机体。

2.多孔动物门:

多孔动物(Porifera)主要是在海洋中营固着生活的一类单体或群体动物,是最原始的一类后生动物,具有重要分类地位。形态结构表现出很多原始性特征,也有特殊结构。身体是由多细胞组成,但细胞间保持着相对的独立性,还没有形成组织或器官。身体由两层细胞构成体壁,体壁围绕一中央腔,中央腔以出水口与外界相通。体壁上也有许多小孔或管道,并与外界或中央腔相通。所以海绵动物也被称为海绵动物门(Spongia)。

3.腔肠动物门:

刺胞动物门(Cnidaria)又称刺细胞动物门,过去称为腔肠动物门,因为它的含义适用于刺胞动物及栉水母动物,所以现多已废弃不用;刺胞动物体呈辐射或两辐射对称,仅具二胚层,是最原始的后生动物。体壁由外胚层、内胚层和中胶层组成。内胚层围成身体的整个内腔称消化循环腔,腔肠一端为口,他端闭塞,无肛门。体壁中有刺细胞。腔肠动物的骨骼主要为外骨骼,具有支持和保护功能。多由几丁质、角质和石灰质构成。在很多珊瑚虫中具有骨针或骨轴,它们存在于中胶层,或突出于体表面。

4.扁形动物门:

扁形动物门(Platyhelminthes)是动物界的一个门,无脊椎动物,是一类两侧对称,三胚层,无体腔,无呼吸系统、无循环系统,有口无肛门的动物。已记录的扁形动物约有15000种。生活于淡水、海洋等潮湿处,体前端有两个可感光的色素点(眼点)。体表部分或全部分布有纤毛。

5.园形动物门:

圆形动物门曾为动物界的一门,为具假体腔的后生动物,又称袋形动物门。包括构造不同、现已独立成门的类群,如腹毛动物门、轮虫动物门等。此名称现已不用。

6.环形动物门:

环节动物门Annelida为两侧对称、分节的裂生体腔动物。已描述的约17000种,常见种有蚯蚓、蚂蟥 、沙蚕等。体长从几毫米到3米。栖息于海洋、淡水或潮湿的土壤,是软底质生境中最占优势的潜居动物。少数营内寄生生活(花索沙蚕科Arabellidae)。

7.节肢动物门:

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通称节肢动物,包括人们熟知的虾、蟹、蜘蛛、蚊、蝇、蜈蚣以及已绝灭的三叶虫等。全世界约有120万现存种,占整个现生物种数的80%。节肢动物生活环境极其广泛,无论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们的踪迹。有些种类还寄生在其他动物的体内或体外。

8.软体动物门:

软体动物(Mollusca)是三胚层、两侧对称,具有了真体腔的动物。软体动物的真体腔是由裂腔法形成,也就是中胚层所形成的体腔。

9.拟软体动物门:

拟软体动物门软体动物门在地质历史时期中有很多可作为指示沉积环境的指相化石。

10.毛腭动物门:

毛腭动物门是动物界体腔动物的一个小门,因头部具有颚毛而得名。毛颚动物体细长,一般1~3厘米,最长可达12厘米以上。具有掠食性动物的典型结构。

11.棘皮动物门

棘皮动物门(Echinodermata)是一类后口动物(deuterostomes),在无脊椎动物中进化地位很高。大多底栖,少数海参行浮游生活;自由生活的种类能够缓慢移动。从浅海到数千米的深海都有广泛分布。

12.脊索动物门:

动物界最高等的一门动物,也是其发展得最成功的一类之一。其共同特征是在其个体发育全过程或某一时期具有脊索、背神经管和鳃裂(即脊索动物门的三大特征)包括尾索动物、头索动物和脊椎动物。

2. 海绵动物门的分类检索表

动物学将动物界分为如下34门:原生动物门、中生动物门、多孔动物门、扁盘动物门、有刺胞动物门、栉水母动物门、扁形动物门、纽形动物门、颚胃动物门、轮虫动物门、腹毛动物门、动吻动物门、线虫动物门、线形动物门、鳃曳动物门、棘头动物门、内肛动物门、兜甲形动物门、环节动物门、螠虫动物门、星虫动物门、须腕动物门、被腕动物门、缓步动物门、有爪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腕足动物门、外肛动物门、帚虫动物门、毛颚动物门、棘皮动物门、半索动物门、脊索动物门。参考资料

3. 海绵 动物

海绵动物可以被认为是最原始,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这是因为海绵动物的细胞结构非常简单,只有两种基本细胞类型,即内质细胞和表皮细胞,并且它们没有真正的器官和组织。海绵动物的身体呈现中空的管状结构,其外部覆盖着微小的凸起,称为肉刺,这些肉刺可以过滤食物颗粒并保护海绵动物。另外,海绵动物不是真正的组织器官,没有神经和肌肉组织,也不能进行运动。虽然海绵动物在生物进化的长河中位于最低端,但它们在生态系统的平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海绵动物可以吸收水中有机物,从而净化海水。此外,它们也提供了许多其他生物的栖息地,是我们海洋生态系统中的重要成分。

4. 海绵动物又称什么动物

海绵是一种多孔动物。海绵是属于动物界下门支中的腔肠动物门的一种生物。它们的身体内部由许多小孔和通道组成,使用水流来获取食物和氧气。此类生物在早期鄂霍次克文化地层就有化石记录,因此可以被看作是晚前寒武纪地球上的早期动物。

5. 海绵动物门有哪些动物组成

是界,门,纲,目,科,数,种吗?

界:类病毒界、病毒界、古细菌界、细菌界、蓝藻界、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 门:脊索动物门 纲:哺乳纲、鱼纲、鸟纲、哺乳纲 目:食肉目、灵长目、雁形目、鸡形目 科:犬科、猫科、猩猩科、人科 属:猫属、豹属、犬属、黑猩猩属、人属 种:人、猫、虎、豹、狼、黑猩猩、狗 在动物界之下,共38个门如下:

1 原生动物门 全都是单细胞动物,是最原始的动物,其中我们熟悉的有眼虫、草履虫 2 中生动物门 结构简单的内寄生动物,有记录的种类不多 3 多孔动物门 又称海绵动物门。

海绵是原始的多细胞动物 4 扁盘动物门 到目前为止,此门被丝盘虫一种动物独占~~~厉害,不得不服~

~ 5 古杯动物门 顾名思义,“古”意思是此类动物已灭绝了,“杯”就是说它们长得像杯子 6 腔肠动物门 这里有水螅、水母、海葵和珊瑚,很熟悉吧,不多说了 7 栉水母动物门 也有人把这个门归入腔肠动物门,作为栉水母纲 8 扁形动物门 有涡虫、吸虫、绦虫等我们常听说的寄生虫 9 螠虫动物门 海洋底栖动物,身体呈柱形或长囊形 10 舌形动物门 全都是“吸血不眨眼”的寄生虫,分类地位尚难确定 11 奇怪动物门 在1994年新发现的一类动物,人类对它们所知甚少 12 纽形动物门 比扁形动物略高等的类似动物 13 颚胃动物门 体形很小,生活在浅海的细沙中,人们了解得不多 14 线虫动物门 一个庞大的家族,包含有很多人肚子里长过的——蛔虫 15 腹毛动物门 身体腹面长有纤毛的一类动物 16 轮虫动物门 很小,与原生动物类似 17 线形动物门 与线虫动物类似的一类动物 18 鳃曳动物门 生活在靠近两极的冷水中的海洋底栖动物,有记载的种类极少 19 动吻动物门 和鳃曳动物类似 20 棘头虫动物门 身体前端有吻的一类动物 21 铠甲动物门 1983年才发现的一个新门,目前没有准确分类 22 内肛动物门 苔藓状的小动物 23 环节动物门 蚯蚓、蚂蟥、沙蚕……都是身体呈环节状,这还用说? 24 星虫动物门 与前面说的螠虫动物相似 25 软体动物门 包含有大量常见动物,我将在后面详细解说 26 软舌螺动物门 已灭绝 27 缓步动物门 很强的一类动物,能忍受高温、绝对零度、高辐射真空和高压 28 有爪动物门 身体呈蠕虫状,足呈圆柱形,末端有爪,近乎灭绝 29 节肢动物门 动物界中种类占三分之二以上的动物,留到下面介绍这个庞大的家族 30 腕足动物门 有时你会在街头地摊上看见一些像贝壳的化石就是这类动物留下的 31 外肛动物门 曾经与内肛动物为同一门合称苔藓动物,现已分开 32 帚虫动物门 又一个很小的门,又是只有10几种动物,又都是海洋底栖动物 33 古虫动物门 在5.3亿年前的生命大爆发中早就灭绝了,在近几年才发现 34 棘皮动物门 一个我们熟悉的门,有海星、海胆、海参和海百合 35 须腕动物门 没有嘴和消化管的非寄生动物,生活在深海中,分类地位有争议 36 毛颚动物门 只有50种左右,还是海洋动物 37 半索动物门 身体呈蠕虫形,有人将它们归入脊索动物门

6. 海绵动物门分类

动物界分为十二个门,即原生动物门、多孔动物门、腔肠动物门、扁形动物门、圆形动物门、环形动物门、节肢动物门、软体动物门、拟软体动物门、毛腭动物门、棘皮动物门、脊索动物门。

1、原生动物门:为最原始、最简单、最低等的单细胞动物。

2、多孔动物门:主要是在海洋中营固着生活的一类单体或群体动物,是最原始的一类后生动物,具有重要分类地位。

3、腔肠动物门:腔肠动物体呈辐射或两辐射对称,仅具二胚层,是最原始的后生动物。

4、扁形动物门:无脊椎动物,是一类两侧对称,三胚层,无体腔,无呼吸系统、无循环系统,有口无肛门的动物。

5、圆形动物门:为具假体腔的后生动物,又称袋形动物门。

6、环形动物门:为两侧对称、分节的裂生体腔动物。

7、节肢动物门:是动物界最大的一门,通称节肢动物,包括人们熟知的虾、蟹、蜘蛛、蚊、蝇、蜈蚣以及已绝灭的三叶虫等。

8、软体动物门:是三胚层、两侧对称,具有了真体腔的动物。

9、拟软体动物门:在地质历史时期中有很多可作为指示沉积环境的指相化石。

10、毛腭动物门:是动物界体腔动物的一个小门,因头部具有颚毛而得名。

11、棘皮动物门:是一类后口动物,在无脊椎动物中进化地位很高。

12、脊索动物门:动物界最高等的一门动物,也是其发展得最成功的一类之一。

7. 海绵动物门的分类及重要类群

目前已知物种有140万左右,差不多96%都是无脊椎动物

无脊椎动物

一、原生动物(约3万种) 原生动物门代表——大草履虫

二、多孔动物(海绵动物门,约1万种)

三、腔肠动物(约1万种) 腔肠动物门代表——水螅

四、扁形动物(约2万种) 扁形动物门代表——涡虫、绦虫

五、线形动物(约1.5万种) 线形动物门代表——人蛔虫

六、环节动物(约1.7万种) 环节动物门代表——环毛蚓

七、软体动物(约13万种) 软体动物门代表——无齿蚌、乌贼

八、节肢动物(约110万种以上)

甲壳纲 代表动物:虾、蟹

蛛形纲 代表动物:圆网蛛、蝎、蜱

多足纲 代表动物:蜈蚣、蚰蜒、马陆

昆虫纲

九、棘皮动物(约6000种) 海星纲、海胆纲、蛇尾纲、海参海、百合纲

顺序是按进化等级排列的,棘皮动物是无脊椎动物中最进化的。

8. 海绵动物门有什么特征

【天然海绵】天然海绵是海绵动物门某些海绵的内骨骼,是动物制品,主要成分是角质,石灰质,矽石质等。

它的特点是:作为洁具时耐用,干燥时坚挺不变形,湿润时超柔软的天然纤维,强吸水性,富含海底矿物质,抗静电,不易长霉菌等。【人工海绵】又叫合成海绵,化学海绵。人工海绵一般指聚氨酯软发泡橡胶,是一种化工产品。比起前者来价格低廉,广泛使用于工业生产和民用等。【区分】二者区别在于:天然海绵有非常好的不规则毛孔,纤维和形状;人工海绵小孔的大小、形状基本一致,而且有化工物质独有的气味。

9. 海绵动物门有哪些动物图片

脊椎动物的肾脏有三种主要类型:前肾、中肾和后肾。

脊椎动物在胚胎时期都有前肾,但只有鱼类和两栖类的胚胎时期前肾才有作用。前肾的位置靠近体腔的前段,由许多肾小管组成。肾小管的一端开口于体腔,开口处膨大成漏斗状,这就是肾口,可以直接从体腔内收集代谢废物。在肾口附近还有由毛细血管形成的血管球,它们利用滤过血液的方式把血液中的废物送入肾小管,肾小管的另一端与一个总的管道相连,这就是前肾导管,末端通到体外。

鱼类和两栖类成体以中肾执行排泄功能。中肾位于前肾的后方,其肾小管一般不能与体腔相通,靠近肾口附近的肾小管外凸成为小支,小支末端膨大内陷成为双层的囊状结构,叫肾小囊(包曼氏囊),把毛细血管球包入其中,形成肾小体,它与肾小管一起形成肾单位。尿液由中肾管排出。

爬行类、鸟类和哺乳类成体的后肾位于体腔后段。后肾的肾小管末端形成典型的肾小体,肾口已完全消失。肾单位的功能进一步完善,当血液流过肾小球时,除血液中的血细胞和大分子的蛋白质外,血浆中的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尿素。尿酸等物质,都可以由肾小球过滤到肾小囊腔内,形成原尿。原尿流过肾小管时,其中对机体有用的物质,如大部分水、全部葡萄糖、部分无机盐等,被肾小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废物,如尿素、尿酸以及一部分无机盐和水等,由肾小管流出,形成尿液。尿液汇入肾盂,通过输尿管进入膀胱(有的脊椎动物如鸟类无膀胱),再排出体外。

肾脏是由中胚层的中节(mesomere)形成的生肾节(nephrotome)组成的。在无羊膜动物,肾脏的发生要连续经过前肾(胚胎期)和背肾(成体)两个阶段;在羊膜动物则需经历3个阶段,即前肾、中肾和后肾阶段(图10-59)。这3个阶段的肾脏在发生顺序、所在位置和结构特点等方面均不相同。

脊椎动物的肾脏总共可分为全肾、前肾、中肾、背肾和后肾5种类型(图10-60)。

(一)全肾(holonephros)或称原肾(archinephros)从比较解剖学和胚胎学上的研究资料推断,最早期的脊椎动物肾脏是由沿体腔全长并按体节排列的肾单位组成的。每一肾小管的一端以带有纤毛的漏斗形开口,即肾口(nephrostome),开口于体腔,另一端汇入原肾管,原肾管的后端通向体外。体腔液中的代谢废物即由肾口汇入原肾管,最后排出体外。这种理论上的最原始肾脏称为全肾或原肾。在现代生存的动物中,仅盲鳗幼体和蚓螈幼体中具有全肾。

(二)前肾(pronephros)(图10-61)(表10-6)脊椎动物在胚胎期都要经历前肾的阶段,但只有某些圆口类及少数硬骨鱼在成体时,仍保留残存的前肾,称为头肾,其位置相当于全肾的前部。

前肾位于体腔前端背中线两侧,呈小管状分节排列,这些小管称前肾小管(pronephrictubules)。各类脊椎动物中,前肾小管的数目并不多,例如蛙为3个,位于Ⅱ、Ⅲ、Ⅳ体节处;鸡是12个,由第Ⅴ体节开始;人的胚胎是7个,位于Ⅶ到XIII体节处。每一前肾小管的一端开口于体腔,开口处呈漏斗状,其上有纤毛,称肾口(nephrostome),小管的另一端汇入一总的导管,称前肾管(pronephric duct),末端通入泄殖腔。在肾口的附近有血管丛形成的血管球(glomerulus),它们以过滤的方式将血液中所含的代谢废物排入体腔中,借助于肾口处纤毛的摆动,将体腔中的废物收集入肾小管中,再经前肾管由泄殖腔排出体外。这种一端开口于体腔,一端通体外的前肾小管,和无脊椎动物中环节动物的肾管是相近似的。

(三)中肾(mesonephros)和背肾(opithonephros)(图10-61)(表10-6)中肾,或称吴氏体(Wolffian body),是指羊膜类胚胎时期在前肾之后依次出现的肾,位于体腔中部;背肾是指无羊膜类成体的肾,位于体腔中部和后部,相当于前肾后面的其余全肾部分。在一些无羊膜类,背肾的前面部分基本上失去了泌尿的功能,在雄体则被迂回盘旋的输精管所占据(如雄鲨)。从结构上来说,背肾和中肾是基本相同的,下面所谈的中肾结构特点也可以代表背肾的情况。

当前肾执行功能的阶段结束后,血管球失去和背大动脉的连系并开始退化。前肾小管的退化较慢,有些鱼类一直到成体阶段还保留着遗迹。在前肾的后方,一系列生肾节形成新的肾小管,即中肾小管(mesonephric tubules)。中肾小管向侧面延伸,与纵行的前肾管相通,这时前肾管就改称为中肾管(mesonephric duct)。

中肾小管的一端开口于中肾管,另一端膨大内陷成为一个双层的杯状囊,即肾球囊(Bowman′s capsule),把血管球包在囊中,共同形成一个肾小体。这种包在囊中的血管球称为内血管球,以区别于前肾悬浮在体腔中的外血管球。内血管球由血液排出的废物不是排到体腔借肾口收集入肾小管,而是直接进入肾球囊,经肾小管而至中肾管。这种联系称血管联系,以区别于前肾的体腔联系。由体腔联系到血管联系是动物排泄的一大进步。

中肾小管的发生过程最初也是分节的构造,和前肾小管之间有一个过渡,这些靠近前肾的中肾小管还保留有肾口。随同胚胎的发育,中肾小管不断以出芽方式增加,每一个体节的初级中肾小管分生出次级、三级中肾小管,它们各自形成自己的肾小体和迂回盘旋的小管,失去了肾口,也不再呈现分节现象。

当形成中肾时,原来的前肾管纵分为2管:一为中肾管,或称吴氏管(Wolffian duct);另一为牟勒氏管(Müllerian duct),在雌体即为输卵管,这种情况见于软骨鱼和有尾两栖类。其它大多数脊椎动物的情况是前肾管不纵裂为二,待前肾退化时,前肾管即转为中肾管,牟勒氏管的形成是由靠近中肾腹外侧部的腹膜先内陷形成一槽,再包卷成一条管子。

人的胚胎在4周龄时开始出现中肾小管,2月龄时最为发达,肾小体的数目达到80个,但仅30个左右具有泌尿功能。当后端的中肾小管形成的时候,前面最早出现的中肾小管已开始退化。当胚胎达到40mm时,中肾小管即已退化。

(四)后肾(metanephros)(图10-61)(表10-6)后肾是羊膜动物成体的肾脏,其发生时期和生长的部位都在中肾的后面。后肾在发生上具有双重来源:一部分来源于后肾芽基(metanephric blastema),另一部分来源于后肾管芽(ureter bud or metanephric bud)(图10-62)。

后肾芽基接在中肾小管的后面,也是由肾小管构成。后肾小管数量多,比中肾小管长,迂回也较多,其数量可达450万条之多。后肾小管一端为肾小体,完全不具肾口,另一端和集合管连通。

后肾管芽是由中肾管基部靠近泄殖腔处伸出的一对突起,其末端向前延伸连接正在分化的后肾芽基,在肾内末端一再分支,形成大量的集合管。

后肾发生以后,中肾管(吴氏管)失去了导尿功能,在雄性完全成为输精管,在雌性则退化。牟勒氏管在雌性成为输卵管,在雄性则退化。

综上所述,脊椎动物肾脏的进化趋势是:肾单位的数目由少到多,肾孔由有到无,由体腔联系到血管联系。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