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爬虫海洋生物有哪些(爬行海洋动物)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7-12 07:48   点击:138  编辑:jing 手机版

1. 爬行海洋动物

地球虽然广袤无际,但现代航行技术、航天技术已经很发达了,基本上到了地球上每一个角落,不过有的地方特殊,人类还无法完全掌握,如深海海沟,南极冰川等,都有很多不为人知的秘密。最近有报道,科学家在南极冰下发现“巨型”海洋生物!有的科学家说可能是“薄板龙”,那么这种生物究竟是什么动物呢?下面我们来看看。

科学家在南极冰下发现“巨型”海洋生物!

据俄罗斯卫星网11日援引《国家地理》杂志报道,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在恶劣的天气条件下,历经十年努力,在南极洲的一个小岛上挖掘并识别出了人类目前已知质量最重的远古海洋生物遗骸。

据报道,此前,科学家们在南极发现了该动物的遗骸,但因恶劣的天气条件,挖掘工作直到2017年才完成。此后,研究人员又花了很长时间来识别该动物。

据悉,研究人员找到了它的大部分骸骨,但却没有头骨。这个还没有命名的动物遗骸重11.8至14.8吨,从头到尾身长约12米。目前,它是在考古工作中所发现的最重的动物。

据研究人员介绍,他们认为该动物是薄板龙(又名“薄板蜥蜴”),是蛇颈龙类的代表。此前,科学家们曾发现过5吨重的薄板龙和重达11吨的极泳龙。目前,研究人员还暂时谨慎地称,这个被发现的“薄板龙”可能还是属于极泳龙类,也不排除发现了未知物种的可能。但已经查明的是,该动物应该生活在恐龙大灭绝前3万年。

据悉,薄板龙是白垩纪最大的海洋动物之一,属于远古海洋爬行类动物,与恐龙生活在同一时代。

“薄板龙”究竟是什么动物?

薄板龙是与恐龙同时代生活在大海中的巨大爬行类,脖子长达8米,超过了它身体全长的一半。分类:蛇颈龙目薄板龙科。薄板龙是已知身体最长的蛇颈龙,一般长15米以上,脖子的长度就达8米。它的颈部有超过70节脊椎骨,超过了任何动物,它的头部、颈部极可能有控制方向的功能。长长的颈部可使鱼群不容易发现它。它还可以通过摆动长颈扩大攻击范围,从而猎食动物。

与恐龙同时代生活在大海中的巨大爬行类,长颈和尖脚是其特征。它是已知最长的蛇颈龙,颈椎骨多达71节,头部相对较小, 口中排列着锋利的利齿,通过摆动长颈增加攻击范围从而猎食动物薄片龙一般长15米以上,光脖子就有8米了。

它的颈部几乎是僵硬的,只能做小角度的弯曲,因此科学家分析它主要是把长长的脖子伸进鱼群里,而庞大的身体就留在远处,这样鱼群不会受到惊吓,它就能趁机大开杀戒了;薄片龙的眼睛结构还可以看到立体图像,这可是很了不起,利于捕食鱼类;同时它脖子可能也起到了转舵的作用。长脖子也有不少坏处,导致了薄片龙活动缓慢,而且难以逃避其他猛兽的突然袭击,这就是为什么很多薄片龙化石都是没有脑袋的:它们经常遭到沧龙的进攻,因为反应迟钝而身首异处。薄片龙看起来巨大,其实对于比它嘴巴大的动物来说根本不是什么威胁。此外,它不可能是上岸产卵的,它太重了,上岸会喘不过气而憋死,所以估计薄片龙是胎生动物。

另外有趣的是,它似乎更喜欢高纬度的冷水,在美国大陆的内海里几乎没有分布。

薄片龙的出现,显示蛇颈龙已经陷入了进化牛角尖,特化的生物往往最容易灭绝。果然蛇颈龙没能逃过白垩纪最后的考验,与恐龙成了难兄难弟。蛇颈龙也许是消失了,但是它留给了人类无限的遐想,至今还有不少"海怪"、"湖怪"打着它的幌子在世界上游荡···也许蛇颈龙真的没有灭绝,它仍然在我们广沃的思想海洋里遨游,自由自在。

2. 海洋里的爬行动物有哪些运动方式

海洋的爬行动物是由两栖动物进化来的。

3. 海洋爬行动物的运动方式

大部分海底动物是游泳,还有很多都像蜗牛那样爬 ,在动物世界看有点像陆地上昆虫的爬 。海参靠肌肉伸缩爬行,每小时只能前进四米。当海参遇到敌害进攻无法脱身时,通过身体的急剧收缩,将内脏器官迅速地从肛门抛向敌害。失去内脏后的海参,经过几个星期的生长,体内会重新长出内脏

乌贼和章鱼能突然向前方喷水,利用水的反推力迅速后退。

有些贝类自己不动,巴在轮船底下做免费旅行。

海马直立游泳 海马体型奇特头和身体成直角象马头一样它在海里的游泳速度很慢它游泳的姿态非常特别头部向上体稍斜面直立于水中依靠背鳍运动在水中游行自如。

4. 爬行海洋生物

1.巨齿鲨

巨齿鲨这种鲨鱼的体型通常在14米长,可达40吨的重量,是目前地球历史上发现的咬合力最强的生物之一,经推测,最大的咬合力可达20吨,口腔撕咬力量已经超过了霸王龙,被很多古生物学家誉为是地球史上最强悍的生物。

2.沧龙

沧龙是一种体长近20米,体重可达24吨的中生代海洋中体型和体积最大的顶级掠食者,通常以蛇齿龙、海龟、薄片龙和金厨鲨为主要食物来源的海陆两栖动物,是远古海洋中的霸主。

3.邓氏鱼

邓氏鱼是一种生存于古生代泥盆纪时期,平均体长在6米左右,体重平均在1吨左右的世界十大凶猛古生物之一,因咬合力最高可达5000千克,因此被古生物学家认定为是咬合力最大的史前鱼类,是一种处于顶层的海洋掠食动物。

史前十大最强悍的海洋生物,海洋中最多的生物是什么

4.梅尔维尔鲸

梅尔维尔鲸是利维坦鲸属中体型最大的海洋十大霸主之一,头骨样本最早在南美洲秘鲁南部科罗拉多山丘的1200万年至1300万年中新式岩层中发现,而因化石样本较少,科学家也仅能推断出是与巨齿鲨同是顶级掠食者。

5.龙王鲸

龙王鲸又被称为械齿鲸、帝王蜥蜴,是一种曾生存于4500万至3600万年前晚始新世的拥有最强咬合力的哺乳动物,体长在18至21米之间,被现代学者认为是现代鲸的祖先,是人们已知的原始鲸类之一。

6.刺甲鲨

刺甲鲨是一种生存于白垩纪晚期的海洋中体型、体积最大的最令对手望而生畏的捕食者之一,因有着满嘴利齿可以迅速将猎物切成薄片或小块因此还可猎食沧龙、蛇颈龙类古生物,而根据化石显示,它们的身长最高可达24英尺。

7.上龙

上龙是一种生存于2亿至1.45亿年前侏罗纪晚期的已灭绝海生爬行动物,是一种以鱼类、鱿鱼及其他海洋爬行生物为主要食物来源的大型掠食性动物,也是那一段时间海洋中的高级掠食者。

8.蛇颈龙

蛇颈龙是一种于三叠纪晚期出现并在白垩纪末灭绝的蛇颈龙属海生爬行类古生物,因适应浅水环境、体型庞大、有着较长的脖颈而得名,在存在期间曾与鱼龙类生物一同统治着中生代的海洋。

9.奇虾

奇虾是一种诞生于5.3亿年前海洋中,并在4.4亿年前灭绝的体型庞大且身体造型奇特的寒武纪古生物,目前在中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国家的寒武纪沉积岩中均有发现这种寒武纪大爆发最具代表性的明星动物之一。

10.Thalattoarchon saurophagis

这种史前海洋生物的中文名为食蜥海帝鱼龙,生物的化石最早于2013年发现,根据研究发现体长接近9米,与一辆公交汽车的长度差不多,与它相似生态位的海洋物种为大白鲨和逆戟鲸,而这种顶级掠食性动物根据研究发现是于二叠纪时期灭绝后800万年出现。

5. 爬行的海洋动物

玳瑁是珍稀爬行动物(生活在海洋里的)又称十三鳞。古名瑇瑁,文甲。

分布于大西洋、太平洋和印度洋。中国北起山东、南迄广西沿海均有分布。头部有前额鳞2对;吻侧扁,上腭钩曲如鹰嘴。背甲呈心形,盾片如覆瓦状排列,老年个体趋于镶嵌排列。椎盾5片;肋盾每侧4片;缘盾每侧11片,在体后部呈锯齿状;臀盾2片,中间有1缝隙,不相切。四肢桨状,前肢较长大,各具2爪;后肢较短小,各具1爪。尾短小,通常不露出甲外。背甲红棕色,有淡黄色云状斑,具光泽;腹甲黄色。

6. 海洋爬行动物有哪24种

玳瑁

玳瑁是海龟科中的海洋爬行动物。主要生活在各种浅水礁湖和深海底。表面光滑呈褐色和淡黄色的花纹,而背面主要呈角质板覆瓦状排列。

长期以来由于人们对玳瑁产卵筑巢的海滩的过度开发,巢生境的退化,幼体和成年的成活率均大大降低。所以玳瑁已被列为濒危物种进行保护。

保护级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Ⅰ、附录Ⅱ和附录Ⅲ》2019年版;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2008年极危;列入中国《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2021年)一级。

7. 海洋爬行类动物的运动方式

1. 游泳

游泳是海底动物最常见的活动方式。它们通过不同的游泳方式来移动,如金枪鱼和鲨鱼使用尾鳍快速游泳,海豚和鲸鱼则通过背鳍和尾鳍协同运动来游泳,而章鱼和海星则通过柔软的触手或管足来游动。

2. 爬行

有些海底动物不会游泳,它们通过爬行来移动。比如海龟和海蛇,它们可以在海底或海面上缓慢地爬行。

3. 挖掘

一些海底生物通过挖掘来生活,如蚯蚓和蜈蚣。它们可以通过挖掘泥沙和岩石来寻找食物和生活空间。

4. 悬浮

有些海底生物可以通过悬浮在水中来移动。比如水母和海葵,它们可以利用水流来漂浮和移动。

5. 粘附

一些海底生物可以通过粘附在海底物体上来移动。比如海藻和珊瑚,它们可以通过附着在岩石或其他海底物体上来生长和繁殖。

6. 潜藏

一些海底生物可以通过潜藏在海底沙土中来隐藏自己。比如海星和蟹类,它们可以通过挖掘沙土并钻入其中来躲避天敌。

8. 海洋中爬行动物

1、鲨鱼

鲨鱼平时向前移动时是以优雅的S形摆动全身,其中以尾部摆动的弧度最大。流经胸鳍的水流便自然产生上升力量,保持身体不下沉。但是鲨鱼在高速行动下,身体则几乎不动,只有尾部摆动。在发动攻击或恐吓时会特别将背拱起、胸鳍朝下。

2、虾

虾是游泳的能手,能用腿做长距离游泳,它游泳时那些游泳足像木桨一样频频整齐地向后划水,身体就徐徐向前驱动了。受惊吓时,它的腹部敏捷地屈伸,尾部向下前方划水,能连续向后跃动,速度十分快捷。也有的虾不善于游泳,大龙虾多数时间在海底的沙石上爬行。

3、比目鱼

比目鱼的绝大多数是生活在海洋中的,但是也有一些种类能够生活在淡水中。欧洲比目鱼经常从海洋迁徙到河流捕食,在夏天可以沿着河流上溯到65千米处的内陆,当秋天到来时,它们会返回海洋产卵。

4、海龟

海龟,在龟类“家族”中堪称最大的,厚厚的背甲长达一米以上,体重可达150-180公斤。它在海里游行时,主要是靠前面两只脚同时划动,就像是船上的两只桨,借助水的力量一起一伏往前行。海龟主要吃海藻等植物性食物,有时也吃鱼、虾一类的动物性食物。

5、海胆

海胆大多生活于海底,喜欢栖息在海藻丰富的潮间带以下的海区礁林间或石缝中,以及坚硬沙泥质浅海地带,具有避光和昼伏夜出的特性。

9. 爬行海洋动物有哪些

1.云南闭壳龟

  云南闭壳龟是金分布于中国云南昆明和云南与广西交界处的龟科闭壳龟属爬行动物,于1906年被发现,成年的中国特有龟类物种背甲呈橄榄色或奶栗色,目前自然野生数量极为稀少,2009年云南科考时发现有三雌一雄成体,并人工养殖培育下一代,但人工养殖情况也十分不乐观。

2.斑鳖

  斑鳖又被称为斯氏鳖,是一种背盘在36-57厘米间,头、颈、四肢上分布有不规则大小的黄色斑纹的龟类中最濒危物种之一,也是中国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数量极为稀少且珍贵,目前全球一直存活仅有三只。

3.缅甸星龟

  缅甸星龟是一种具有较大体型,有着呈绛红色椭圆形背甲、淡黄色腹甲的陆龟科象龟属爬行动物,主要栖息在相对干燥些的林地和山地灌木丛中,并因过度开发利用的原因而成为极度濒危动物。

4.安哥洛卡陆龟

  安哥洛卡陆龟又被称为马达加斯加陆龟,是体长在41厘米左右,土黄色的背甲上具有褐色斑纹的陆龟科马岛陆龟属动物,以植物茎叶和果实为主要食物来源的完全草食性动物,而因栖息地的不断减少,使得这种动物目前野外数量估计仅有100-400只之间。

5.金头闭壳龟

  金头闭壳龟是主要分布于丘陵地带山沟或山区池塘中的龟科闭壳龟属动物,是仅分布在中国,以蜻蜓幼虫、鱼虾、蝌蚪和各种昆虫为主要进食来源的中国特有种,目前全国野外数量加上家庭饲养的数量总数也不过1000只。

6.四爪陆龟

  四爪陆龟是一种主要分布在哈萨克斯坦南部荒漠、黑海东岸、伊朗西部、天山西南部和印度西北部,背甲长在95-130毫米的爬行纲陆龟科动物,在野外分布数量极为稀少,不仅是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还是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确定的易危动物。

7.肯氏海龟

  肯氏海龟是一种体长在60至90厘米之间,以每年的4至8月为繁殖季节的龟鳖目海龟科动物,以软体动物、水母、藻类等为主要食物来源,因近些年这种乌龟的孵卵点急剧减少使得一度达到濒临灭绝的边缘,1985年就已经从原本89000只下降至7702只。

8.麦氏长颈龟

  麦氏长颈龟是于1891年被发现,从新几内亚长颈龟中分列出来的独立物种,主要分布于帝汶西南部罗地岛地区的早则、梯田和细小湖泊中的极危物种,目前世界上现存的数量极为稀少。

9.潮龟

  潮龟这种成年龟壳背甲呈椭圆形,甲面光滑的亚洲体型最大的淡水龟类之一,主要栖息于各种河口和潮间带的红树林区,并以红树和其他沿海树种的种子为主要进食来源,而因近些年的过度不杀,目前数量逐年锐减,并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

10.中美洲河龟

  中美洲河龟是一种历史可追溯至生活在6500万年前的乌龟家庭,这种独特物种的龟壳最长可达60厘米,而这个主要分布在墨西哥东南部、危地马拉、伯利兹大河及大湖中的生物目前已经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极危物种。

10. 爬行海洋动物图片大全

NO.10∶滑齿龙

滑齿龙(学名:Liopleurodon,别名:平滑侧齿龙),上龙科滑齿龙属动物。其粗壮的身影在四片中等大小桨鳍的驱动下四处游荡;长颚里满部尖锐的牙齿;它生存于中侏罗纪的卡洛夫阶,约1亿7000万年前到1亿5500万年前。滑齿龙身长6.6米,体重2吨

一些保存相当完好的滑齿龙骨骼化石,清楚显示牙齿的排列及其头部的形状。但这些头骨并不一定就属于片中威胁牛津夏(oxford shire)附近水域,长达二十五公尺的滑齿龙。但在国家历史博物馆中,有一些头骨碎片似乎属于滑齿龙,就算不是,也是属于一种与滑齿龙极其类似的生物。其中一块骨骼碎片特别属于一种长二十公尺的生物。经由计算电脑中滑齿龙的模型,及其该有的漂浮能力,其合理的体长与体重上限分别为二十五公尺与一百五十公吨。

NO.9∶喜马拉雅鱼龙

喜马拉雅鱼龙是一种大型海生鱼龙,全长10米以上,最长可达18.5米,鱼龙中体型仅次于沙尼龙。体重30-50吨,脊椎动物,古爬行动物, 鱼龙类。

NO.8∶西卡尼萨斯特鱼龙

西卡尼萨斯特鱼龙,是已命名的海洋爬行动物中最大的。新西兰大鱼龙因为化石不足暂时不计。西卡尼萨斯特鱼龙保守体长估计20米,体重40吨,已经超过了最大的沧龙霍夫曼沧龙和最大的上龙克柔龙以及过去被认为的最大鱼龙秀尼鱼龙。激进体长21米,一些复原可以达到50吨的水平。是海洋爬行动物中的巅峰!过去认为西卡尼萨斯特鱼龙是秀尼鱼龙的一种,但随着化石的发现,现认为西卡尼萨斯特鱼龙是萨斯特鱼龙科的成员

西卡尼萨斯特鱼龙生活于三叠纪晚期的诺利期,至今约2.27~2.085亿年前。三叠纪晚期是鱼龙家族的巅峰时期,最大最强的鱼龙都在这个时期。不仅西卡尼萨斯特鱼龙是最大的海洋爬行动物,它的近亲同为萨斯特鱼龙科的喜马拉雅鱼龙也是最强大的海洋爬行动物。

NO.7∶蛇颈龙

蛇颈龙是已灭绝的蛇颈龙属海生爬行类的统称,体长约3.5米,是一类适应浅水环境中生活的类群,个体较大,且长颈,因以得名。从三叠纪晚期开始出现,到侏罗纪已遍布世界各地,白垩纪末灭绝。蛇颈龙体型硕大无比,是海洋中的霸王,与鱼龙类一起统治着中生代的海洋。

蛇颈龙主要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长颈蛇颈龙,另一 种是短颈蛇颈龙。

长颈蛇颈龙看上去像一只蛇穿过一个乌龟壳,它们的头部很小,身躯像乌龟一样宽而扁,颈部修长,可以弯曲,尾巴较短,呈锥状。

短颈蛇颈龙的头部较大,颈部很短,长长的嘴巴里长满了尖锐的牙齿,身体十分粗壮。

在白垩纪末期,蛇颈龙逐渐失去了海洋霸主的地位,比蛇颈龙更凶猛、更强大的沧龙逐渐成 为了海中强大的掠食者。为了能在水中捕到足够 的猎物,蛇颈龙不得不改变自己的猎食方 式,它们逐渐放弃了猎食游水鱼类,而是来到海底觅食软体动物和贝売类动物。

NO.6∶泰曼鱼龙

泰曼鱼龙(属名:Temnodontosaurus)又名切齿鱼龙,是种已灭绝鱼龙类,化石在英国与德国被发现,生存年代为早侏罗纪的赫唐阶到托阿尔阶。泰曼鱼龙是种大型鱼龙类,身长超过10米

  外形和现代 海豚极为相似,体型适合游泳,而且速度非常快。它的体长一般在6米以上,头部两侧有一对圆圆的大眼睛,眼睛直径最大可达30厘米泰曼鱼龙的嘴巴长而尖,上下颌上各长着一长排锥状的牙齿。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可以在夜间或漆黑的深海里追捕 乌贼、 鱼类等猎物

N0.5∶克柔龙

克柔龙(属名:Kronosaurus)又名克诺龙、长头龙,是种海生爬行动物,属于蛇颈龙目的上龙亚目,上龙类的明显特征是短而粗厚的颈部。克柔龙是以希腊神话中泰坦巨神中的克罗诺斯为名

克柔龙是世界上最大的上龙类之一,生存于白垩纪早期的阿普第阶/阿尔比阶

NO.4∶海王龙

Tylosaurus)又名瘤龙、节龙,意为“鼻部呈球状的蜥蜴”,属于沧龙科,是巨型的沧龙类,它们与现代巨蜥、蛇有接近亲缘关系

海王龙的主要食物是蛇颈龙、白垩刺甲鲨、剑射鱼、菊石、黄昏鸟与其他小型沧龙类,从它的胃部发现相当多样化的当时海洋动物的化石,海王龙在晚白垩纪的西部内陆海道里面是顶级掠食动物。为了保持顶级海爬的优势,海王龙还特化出其它沧龙没有的有圆筒状的前上颌骨,可用来撞击、打昏猎物

NO.3∶大眼鱼龙

大眼鱼龙属(属名:Ophthalmosaurus,意为“眼睛蜥蜴”),是种生存在侏罗纪中到晚期的鱼龙类,以其特大的眼睛而闻名,大眼鱼龙主要的化石发现于欧洲、北美洲与阿根廷

大眼鱼龙的嘴部几乎没有牙齿,是为了捕食鱿鱼、菊石、鹦鹉螺等头足类而适应的结果,它们拥有海豚形状的优美外形,身长6米

NO.2∶梅鲸(不是爬行动物)

梅尔维尔鲸(学名:Livyatan melvillei)是一种在南美洲发现的中新世时期的已灭绝的齿鲸,为大型肉食性鲸鱼,又叫麦氏利维坦鲸、麦尔维尔鲸,是利维坦鲸属中最大的物种。

梅尔维尔鲸生活在1300万年前,长16米,60吨重,以《白鲸记》的作者、美国著名作家赫尔曼·梅尔维尔的名字命名。

唯一的头颅化石长3米,牙齿最长36公分,全身估计长13.5-16.5米。体型与外貌与现代抹香鲸相似。但与现代抹香鲸只在下颚有具功用的牙齿比较,梅尔维尔鲸两颚都长有牙齿,而且比现代抹香鲸的牙齿大得多:是目前所发现最大的鲸齿。它们据信是积极的掠食者,可能以须鲸为食

NO.1∶大牙(不是爬行动物)

Carcharocles megalodon),一般直接称作巨牙鲨或巨齿鲨,学名源自希腊语,意指巨大的牙齿

巨齿鲨只是从牙齿化石及一些脊椎化石中推断出来的生物。与其他现代鲨鱼相似,它的骨骼是软骨而非硬骨,形成骨骼化石纪录的缺乏。

据估计,巨齿鲨最大的体型为18米,平均体型为13-16米

它预估平均每天需要摄取它体重三十分之一(即4,500磅)的食物。从已知的史前食物链来看,一般推断它会以鲸作为粮食。巨齿鲨的咬力是古今动物之最,咬合力达28-36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