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什么岩石指示海洋环境(岩石圈向海洋伸展变薄)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7-09 08:35   点击:207  编辑:jing 手机版

1. 岩石圈向海洋伸展变薄

地壳结构的主要特点是地壳厚度不均,大陆地壳较厚、大洋地壳较薄,地壳上层的硅铝层在大洋地壳中缺失,而下层的硅镁层则是完整的。

硅铝层在大陆部分较厚,在海洋底部则显著变薄,甚至缺失,但并不是只分布在大陆部分

2. 岩石圈怎么影响水圈

大气圈的底部:老鹰、麻雀水圈的大部:鲸、鲨鱼岩石圈的表面:人类、骆驼生物圈是一个有机整体例子:鸟类不可能永远都在天上飞它飞了一段时间后一定会到陆地上来休息

3. 岩石圈形成的原因

五大圈层是水圈、岩石圈、生物圈、大气圈和土壤圈。

顺序是 :岩石圈→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土壤圈

1、海平面至以下10000米的范围为水圈2、地壳和上地幔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为岩石圈。

3、全球性有机体层,或有机体生活和与之相互作用的地球表面环境称之为生物圈。

4、大气圈是地球外圈中最外部的气体圈层,包围着海洋和陆地,没有确切的上界。

5、土壤圈是大气圈、水圈、生物圈、岩石圈相互作用的产物。

4. 岩石圈向海洋伸展变薄的原因

大锅煮石头成玉是一种不可能实现的化学反应,历史上曾有人试图煮石头变成玉,但是失败了。根据物理学规律,将石头煮沸,将石质物质转变成结晶体的玉石,是不可能的。石头煮沸后会变薄,但仍然是石头,并不会变成玉。

5. 岩石圈向海洋伸展变薄了吗

土壤薄:自然原因:成土母质,成土母质少,发育程度低;枯枝落叶少,腐殖质少,地形坡度大;降水集中形成冲蚀作用,导致土壤薄

人为原因:不合理利用土壤导致水土流失,或者沙漠化,土壤变薄。⼀切影响⼟壤形成的因素,均对⼟层厚度产⽣影响,以地形、母岩母质.以及植被状况的影响最直接和最明显。

盆地、⾕地、洼地(包括岩溶地区的落⽔洞)可以接纳来⾃上⽅的沉积物、冲积物、坡积物,所以⼟层深厚;⼭地上部、⾼丘顶部、盆地周边的⾼岗地、陡峻⼭体的坡旁,均属于成⼟物质输出区,⼟层较浅薄。

不同母岩抗凤化的能⼒不同,所形成的⼟坡⼟层厚度也不⼀样,在成⼟时间相同情况下,⼀般泥页岩、泥岩易形成厚层⼟,纯质⽯灰岩、⽯英砂岩、硅胶结的砂岩难以形成厚层⼟壤。

⼟壤侵蚀是造成薄层⼟的重要原因,⽽植被,包括⼈⼯植被和⾃然植被的覆盖程度与⼟壤浸蚀⼤⼩息息相关。凡植被保存完好,覆盖度⼤的地段,同样的坡度条件下,其⼟层厚度较覆盖度⼩纳地段⼤得多。⼜如同样在较平缓的地形条件下,发育于同⼀母质的红⾊粘质⽼风化壳上,红织的林草地均为厚⼟层⽽⽆植被,被冲刷,表⼟侵蚀严重的红粘⼟PqfJ均为薄层⼟或中层⼟。

6. 岩石圈为什么会变形

构造运动(tectogenesis)是一种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

由地球内动力引起岩石圈地质体变形、变位的机械运动。构造运动是由地球内力引起地壳乃至岩石圈的变位、变形以及洋底的增生、消亡的机械作用和相伴随的地震活动,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构造运动产生褶皱、断裂等各种地质构造,引起海、陆轮廓的变化,地壳的隆起和拗陷以及山脉、海沟的形成等。构造运动在造成地壳演变的过程中起着重大作用。

7. 岩石圈的变化会对什么产生影响

第一,大气圈与水圈之间存在着热能、动能、化学能和势能的传输与交换。由于大气与水体之间温度的差异,大气圈与水圈之间热能交换一直在不停地进行着。如冷空气经过的水面会发生降温现象,热流对大气有增温、增湿作用。由于大气与水面之间的摩擦作用,大气运动往往影响和带动水体的运动,如风吹拂水面会产生波浪,信风作用于洋面产生洋流。

当然,水体的运动也会影响和改变大气的运动,如在静风天气时,来到瀑布或快速活动的河流四周,立即感到风的存在,这是大气圈与水圈动能交换的结果。大气与水体(主要是海洋)之间在不断地进行着物质的交换,在交换过程中也会发生某些化学反应,因此两者之间也存在化学能的交换。气压代表了大气势能的大小。

当大气压力不同或发生变化时,会改变水体的分布与位势。如气压偏低时,海平面就会升高;当气压偏高时,海平面就会相应降低。如台风经过的海面,由于台风中心气压比较低,往往会导致海平面高出四周几十厘米至几米。当水体分布发生变化时,同样也会引起气压的变化。又如,高山、高原冰川以及中高纬度地区冰盖的发育,将会使这些地区的近地面气压升高,导致区域间的气压差增大。

第二,大气圈与岩石圈之间存在着热能、化学能、动能的交换。地面与大气之间通过长波辐射、大气逆辐射在进行着热能的交换。大气圈与岩石圈之间也在进行着物质的交换,发生着某些化学反应,如风化作用从大气中吸收CO2,同时也使岩石中的某些元素开释出来,因此两圈之间存在着化学能的交换。

通过大气与地面之间的接触与摩擦作用,岩石圈的动能可以传递给大气圈,大气圈的动能也可以传递给岩石圈。如地球自转速度变化,通过地面摩擦动能从岩石圈传递给大气圈,从而导致大气运动速度的改变。研究表明,在厄尔尼诺年,由于地球自转速度的减慢,在赤道四周的大气可以获得1cm/s 的向东相对速度。当然,大气运动的动能也可以通过地面摩擦传递给固体地球。

第三,水圈与岩石圈之间存在着热能、动能、势能与化学能的交换。在水与岩石接触的界面上,由于岩石与水温度的差异,导致两个圈层之间的热能交换。最明显的例子是海底火山、海底熔岩的溢出(如洋中脊),加热了海水。

热流不仅热和所经过地区的大气,而且还热和四周的岩石与土壤,冷流则对经过区域的大气和岩石具有冷却作用。岩石圈的变动往往引起水体分布的变化,水体分布的变化也会反过来通过均衡作用引起地面岩石高程的调整。如当山地隆升到一定高度,冰川开始发育,使原来分

8. 岩石圈减薄的原因

裂谷型火山是板块构造术语,两侧以高角度正断层为边界的窄长线状洼地。裂谷是伸展构造作用的产物,它使岩石圈减薄和破裂,地壳完全断离,有时新生的洋壳就会在其间产生,因此它代表了大陆裂解、洋盆产生的初期过程。

裂谷以其线状形态及碱性双模式火山杂岩的发育为特点。在地质历史时期中,古裂谷系还出露下伏的环状碱性杂岩群。这些都是鉴别裂谷系的重要标志。.地球上主要的大型裂谷有东非大裂谷、莱茵河裂谷等。

9. 岩石圈可以移动的原因

1 有震感是指人体感受到地震时的震动和摇晃感。2 震感的原因是地震造成的地壳运动会传导到地表,导致地面产生震动和摇晃,人体感受到这种震动和摇晃就是震感。3 如果地震震级较小或距离较远,人体感受到的震感可能较轻微,但如果地震震级较大或距离较近,人体感受到的震感可能会非常强烈,甚至会导致身体不适或受伤。因此,在地震发生时,应该尽快采取适当的防护措施,确保自身的安全。

10. 岩石圈海洋部分的厚度

地球地壳的厚度约为33千米。

1、地壳是地球表面的一层薄壳,其厚度大致为地球半径的1/400,但各处厚度不一,大陆部分平均厚度37km多,而海洋部分平均厚度则只有约7km。一般说来,高山、高原部分地壳最厚,如我国青藏高原地壳最厚可达70km。

2、地幔 地壳和地核之间的中间层。平均厚度为 2800 余千米。1914年,B.古登堡根据地震波走时测定地核和地幔之间的分界面深度为2900千米,这个数值相当准确,与新近算得的数值只差15千米。地幔又分为上地幔( 350千米深度以上)和下地幔。上地幔中存在一个地震波的低速层,低速层之上为相对坚硬的上地幔的顶部。通常把上地幔顶部与地壳合称岩石圈。全球的岩石圈板块组成了地球最外层的构造,地球表层的构造运动主要在岩石圈的范围内进行。

3、地核 地球的核心部分,主要由铁 、 镍元素组成 ,半径为3480千米 。1936 年 ,I.莱曼根据通过地核的地震纵波走时,提出地核内还有一个分界面,将地核分为外地核和内地核两部分。由于外地核不能让横波通过,因此推断外地核的物质状态为液态。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