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中没有尾巴的动物(海里没有尾巴的动物)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7-09 05:55   点击:222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里没有尾巴的动物

北美负鼠的尾巴没有毛是白色的。

北美负鼠是栖息在北美洲格兰德河以北唯一的有袋类动物。它是独行及夜间活动的动物,约有家猫的大小。它们分布在中美洲及北美洲,由哥斯达黎加至加拿大都有它们的踪迹,但似乎仍在向北扩展。它们的祖先在南美洲开始演化,并在300万年前借南北美洲生物大迁徙而进入北美洲。它们一般在近城市出没,或是在垃圾堆中翻寻,或躺在路边,甚至成为车下亡魂。

2. 海里没有尾巴的动物叫什么

尖尖的嘴巴,没有尾巴的动物是几维鸟。

世界上有一种鸟儿,长得很萌,身子圆滚滚胖乎乎,却没有翅膀,也没有尾巴,尖尖的嘴,只生活在新西兰,是新西兰人的国鸟。其实,并不是它们不愿意离开,但是它们没办法走出新西兰这个岛国。

这种鸟叫做几维鸟,英文名是kiwi,也叫鹬鸵、奇异鸟,体型和公鸡差不多,没有翅膀、没有羽尾,虽然叫鸟,一生却只能在地面行走。有个时候,几维鸟连鸡都不如,鸡还能飞一会儿。毛利猎人移居新西兰时,首先发现了这种奇特的鸟类,叫声很尖,发出类似“几维,几维”的叫声,最后毛利猎人就给它取名为几维鸟了。

3. 海里没有尾巴的动物有哪些

哺乳动物除了人以外,蹄兔目、灵长目中的长臂猿科、猩猩科,以及袋鼠目中的树袋熊都没有尾巴。

另外猬形目、披毛目、袋鼠目袋熊科的尾极短,近似没有,所有脊椎动物的祖先都是有尾巴的.在漫长的进化过程中,有的动物的尾退化了,比如人类.但他们不是没有尾巴,在脊椎的末段,有一段尾椎,那就是退化的尾巴.哺乳动物的胚胎期也会出现尾巴.要说没有尾巴,那就是无脊椎动物了.

4. 没有尾巴的大型动物

人类是不是唯一没有尾巴的哺乳动物

尾巴对于大型爬行动物来说可以用来维持身体平衡,对于大型哺乳动物来说只能赶赶苍蝇,对于前肢发达的灵长类特别是大型灵长类来说完全是多余的,而对于小型灵长类以及其他小型哺乳类来说长长的尾巴还是能发挥平衡作用的。

  人类和猿类都是没有尾巴的,但是他们的祖先猴子却是有尾巴的。尾巴从有到无,是一种退化现象。如何解释退化现象,曾经让达尔文颇为苦恼。他提出了两个机理:一是由于不使用或者说“废退”,二是由于自然选择。

  我们从现代进化论的角度来看看达尔文提出的这两个机理。“用进废退”应该拆开来看:“用进”,即认为动物频繁地使用某个器官,就能导致这个器官在后代中变得越来越发达,这是用后天获得性遗传解释适应环境的进化,是与现代进化论相冲突的。但是“废退”却未必跟现代进化论相冲突。在现代进化论看来,“废退”其实是在自然选择不起作用之后,有害突变累积的结果。以尾巴的消失为例,与尾巴有关的基因从长远地看总是会发生突变的,而绝大部分突变都是有害的。但尾巴具有功能的时候,自然选择就会把有害的突变淘汰掉,避免它们累积下来。但是一旦尾巴失去了功能,它是发达还是退化都对个体的生存、繁衍没有影响,自然选择就不再去管,有害的突变得以保留、累积,尾巴也就越来越小、越短,直至消失。

  如果尾巴的消失是由于自然选择引起的呢?那是因为没有尾巴要比尾巴更有生存优势。但是,仅仅这么说是毫无意义的,如果以“生存优势”一语来解释一切,自然选择倒真的成了同义反复了。关键是要找出究竟有什么样的“优势”。尾巴也是由骨肉组成的,也会受伤、流血。在尾巴有功能的时候,受伤、流血只好忍受。但一旦尾巴成了可有可无的累赘,它会受伤、流血就成了一种生存劣势了。更重要的是,组成尾巴的细胞要新陈代谢,需要有营养供应;拖着尾巴走路,也要消耗额外的能量。如果能省下给无用尾巴的营养、能量,分给更重要的器官,比如说大脑,岂不是更好?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自然选择就有利于无尾巴的,而要淘汰掉有尾巴的。

5. 海里没有尾巴的动物是什么

鲎,音[hòu],sb(horseshoe crab),属于肢口纲(Merostomata)剑尾目(Xiphosura)的海生节肢动物。

鲎的身体分为以关节相连的3部分:

宽阔 马蹄形的头胸部,小得多的分节的腹部和一根长而尖的尾剑(尾节)。头胸部上表面光滑,隆起,侧面有一对 复眼,中脊前端有一对能感受紫外线的单眼。头胸部的腹面有6对附肢:第一对称为 螯肢,专门用以捕捉蠕虫、薄壳的 软体动物和其他猎物;其他5对附肢围绕于口周围,其功能为步行和进食(步足),每个步足的基节内侧有长刺,用以剥离食物并将其滚入口中。最后一对步足基节後面有一对退化的附肢,称为脣瓣。

食物进入磨胃( 砂囊)后被磨碎。体内有一个大型的器官,称为肝胰腺,可将消化酶分泌入长形的胃肠内;主要的排泄器官为一对长形的 基节腺,开口于第4对步足的基部。头胸部的神经节愈合成环状,围绕食道。生殖腺多分支,分布于体内大部分区域。头胸部附肢之後有一个横行的板状片( 厣),覆盖著 书鳃。书鳃有节奏的拍动并激起水流,以进行呼吸。

6. 海里没有尾巴的鱼

没有鱼鳞的鱼独尾巴的鱼是海鳗、海鳝、黄鳝等。

无鳞鱼是指天生无鳞和鱼鳞很小的鱼种,并不是单指一点鱼鳞都没有的鱼。海里的无鳞鱼大部分生活在500米以上深度的深海里,主要为鳗鲡目的鱼种,比如海鳗和海鳝等;淡水无鳞鱼有泥鳅,黄鳝,鲶鱼,银鱼等。无鳞鱼含有较高的胆固醇,所以老年人和肥胖的人应该尽量少吃。

7. 海里没有尾巴的动物图片

动物界中有很多种没尾巴的动物,比如蜗牛、河蚌、蜘蛛、螳螂、海星、毛毛虫、蝴蝶、大猩猩、黑猩猩、长臂猿、蚂蚁、蜻蜓、苍蝇、蜜蜂、蚊子、树袋熊等等。

1、蜗牛是没有尾巴的。蜗牛有甲壳,形状像小螺。头有四个触角,走动时头伸出,受惊时则头尾一起缩进甲壳中。蜗牛身上有唾涎,能制约蜈蚣、蝎子。六、七月热时会自悬在叶下,往上升高,直到唾涎完了后自己死亡。

2、蜘蛛没有尾巴。蜘蛛目是节肢动物门、螯肢亚门、蛛形纲、柄腹亚的一目。该目种类体长从0.5毫米到9厘米不等,身体分头胸部和腹部。截至2010年底,全球已知蜘蛛100科5420属42055种,中国大陆有67科约3800种。

3、一般的陆生螳螂是没有尾巴的,个别的水生昆虫如蝎蝽,长得和螳螂很像,尾部有类似呼吸管的部分,看起来像是尾巴。螳螂亦称刀螂,无脊椎动物,属肉食性昆虫。除极地外,广布世界各地,尤以热带地区种类最为丰富。

4、树袋熊体形肥胖,毛又乱又厚,没有尾巴。成年树袋熊体长约70-80厘米,体重10千克左右,身体为浅灰色到浅黄色,腹部周围的颜色相对较亮,鼻子光秃秃的,大而圆,脑袋圆滚滚的,耳朵上的毛十分蓬松,前肢具有非常强壮的爪,善于攀缘。

5、蚂蚁属昆虫,昆虫的特点是分头、胸、腹三部分,不包括尾巴,所以蚂蚁没有尾巴。一般体形小,颜色有黑、褐、黄、红等,体壁具弹性,且光滑或有微毛。口器咀嚼式,上颚发达。前足的距离大,梳状,为净角器(清理触角用)

8. 没有尾巴在水里游的动物

  乌龟属半水栖、半陆栖性爬行动物。主要栖息于江河、湖泊、水库、池塘及其它水域。白天多陷居水中,夏日炎热时,便成群地寻找荫凉处。性情温和,相互间无咬斗。遇到敌害或受惊吓时,便把头、四肢和尾缩入壳内。  乌龟属变温动物,不能维持恒定体温,很大程度上受环境温度影响,环境温度过低或过高均不适宜。龟在严寒的冬季和炎热的夏季都表现在蛰伏状态,称为冬眠和夏眠。  龟的耐饥、耐渴能力极强,十天半月不喂无妨,但时间不宜过长。当然,也有几年不吃而不死亡的。  当龟遇到外界撞击、敌害袭击时,会迅速将头、尾、四肢缩进硬壳内,以避免伤害。陆栖龟能在陆地上爬行,可承受较大压力。半水栖龟能在陆地爬行,指趾间有蹼又可在水中游泳。水栖龟呈流线型,四肢呈桨形,在水中能游动。  龟的食性可分草食性、肉食性和杂食性三种类型。  陆栖龟大多为草食性,以植物、谷物、果菜等为食,如陆龟亚科龟。平胸龟科龟多属肉食性,以其他动物如鱼、虾、蚌、螺、蜗牛、蠕虫或肉类为食。龟亚科及海龟类龟草食、肉食和杂食的种都有  乌龟在野外,通常都是小鱼,偶尔吃点水草,大型乌龟,向鳄龟有时还会吃鸭子。居住在加拉巴哥群岛的象龟以仙人掌为主食。  乌龟的背甲之所以使圆弧状是有原因的,根据实验发现,同体积的圆弧体能承受重量是其他物体的两倍。就是因为这个原因,所以从恐龙时代开始,乌龟的壳就没什麼改变。  幼龟公母要靠气温来决定。如果孵化时的温度在36.5度以上的话,通常就是母的;36.5度以下通常就是公的。所以一窝蛋上面部分晒的太阳比较多,就会是母的;而下面晒的太阳比较少,就会是公的。  乌龟为变温动物。水温降到10℃以下时,即静卧水底淤泥或有覆盖物的松土中冬眠。冬眠期一般从1月到次年4月初,当水温上升到15℃时,出穴活动,水温18℃-20℃开始摄食。  养龟龟朋友注意:科学的管理是人工养殖龟的重要环节。主要的措施为:  ①水深应控制在龟头能伸出水面为准,一般池水冬季宜浅,夏季宜深。夏天每天换水一次,春秋可间隔3~4天换水一次,水温差不宜过大,通常换水一半;  ②应严格控制水温、室温等环境温度,以维持其活动所需的相对的稳定温度(20~30℃),过高或过低的环境温度都能影响龟的生活;  ③水池、玻璃容器内的食物残渣、污秽物应每天清除,并每周用软刷刷洗一次,以保持水质清洁。

9. 没有尾巴的陆地动物

答:没有脚的动物有很多,陆地上的,海洋里的都有,陆地上除了蛇以外,还有,如蚯蚓,蜗牛。等等。蚯蚓大部分是雨后出现,由于有了蚯蚓,土壤增加了透气性和透水性,增加土地的营养,被人们成为自然的耕地机。

水里的鱼,海豚也是没有脚的。他们在水里游动主要是靠尾巴的摆动前进。

10. 海底没有尾巴的鱼叫什么

蝠鲼    【名称】蝠鲼  【学名】devil ray   【读音】fú fèn  【别名】亦译毯魟。亦作manta ray。   【科属】脊索动物门(Phylum Chordata)  脊索动物亚门  鱼纲  软骨鱼纲(Selachii)    软骨鱼亚纲(Chondrichthyes)   鳐鱼(ray)底部 下孔总目(鳐总目)  (Superorder Hypotremata)  鳐目Rajiformes  电鳐目Torpediniformes  锯鳐目Pristiformes  燕魟目(鲼形目)Myliobatifomes  蝠鲼科(Mobulidae)  【种类】3属约10种,中国有2属4种  【分布区域】暖温带及热带沿大陆及岛屿海区  【形态特征】软骨鱼纲、蝠鲼科几个海产属鱼类的统称。体平扁,宽大于长,可达6米,体重3000千克。体盘菱形,一头宽大平扁;吻端宽而横平;胸鳍长大肥厚如翼状,头前有由胸鳍分化出的两个突出的头鳍,位于头的两侧;尾细长如鞭,具一小型背鳍,一些种类的尾上具一个或更多的毒刺;口宽大,前位或下位;牙细而多, 近铺石状排列;上、下颌具牙带,或上颌无牙;鼻孔恰位于口前两侧,出水孔开口于口隅;喷水孔较小,三角形,位于眼后,距眼有一相当距离;鳃孔宽大;腰带深弧形,正中延长尖突。卵胎生。化石见于第三纪至近代。   【生存现状】蝠鲼是一种生活在热带和亚热带海域的底层的软骨鱼类,被当地人称为“水下魔鬼”。它的身体略呈菱形。尽管蝠鲼有一张50厘米宽的大嘴,可蝠鲼却是一种非常温和的动物。它们主要以浮游生物和小鱼为食,经常在珊瑚礁附近巡游觅食。它缓慢地扇动着大翼在海中悠闲游动,并用前鳍和肉角把浮游生物和其它微小的生物拨进它宽大的嘴里。当游泳时,头鳍从下向外卷成角状,向着前方;有时成群游泳,雌雄常偕行。主要食浮游甲壳动物,其次食成群的小型鱼类。鳃耙多少角质化,呈一系列羽状筛板,起滤水留食作用。在它的头上长着两只肉足,是它的头鳍,头鳍翻着向前突起,可以自由转动,蝠鲼就是用这对头鳍来驱赶食物,并把食物拨入口内吞食。由于它的肌力大,所以连最凶猛的鲨鱼也不敢袭击它。在英语中,被错称为“魔鬼鱼”,主要是其形状吓人。 蝠鲼游泳时,扇动着三角形胸鳍,拖着一条硬而细长的尾巴,象在水中飞翔一样。蝠鲼成鱼的体长可达7米,体重有500千克,可是它能作出一种旋转状的跳跃。随着旋转速度越来越快,蝠鲼迅速上升,跳出海面。蝠鲼一般能跳出水面1.5米。在繁殖季节,蝠鲼有时用双鳍拍击水面,跃起在空中翻筋斗,在离水一人多高的上空“滑翔”,落水时,声响犹如打炮,波及数里,非常壮观。至于,蝠鲼为什么要跳出水面?至今仍是一个谜。 蝠鲼是鳐鱼中最大的种类。虽然,它没有攻击性,但是在受到惊扰的时候,它的力量足以击毁小船。它的个头和力气常使潜水员害怕,因为一旦它发起怒来,只需用它那强有力的“双翅”一拍,就会碰断人的骨头,致人于死地。  蝠鲼的习性也十分怪异。它性情活泼,常常搞些恶作剧。有时它故意潜游到在海中航行的小船底部,用体翼敲打着船底,发出“呼呼,啪啪”的响声,使船上的人惊恐不安;有时它又跑到停泊在海中的小船旁,把 肉角挂在小船的锚链上,把小铁锚拔起来,使人不知所措;又或是它又用头鳍把自己挂在小船的锚链上,拖着小船飞快地在海上跑来跑去,使渔民误以为这是“魔鬼”在作怪,这实际上是蝠鲼的恶作剧。  最小的蝠鲼是澳大利亚的无刺蝠鲼(Mobula diabolis),体宽不超过60公分(2呎)。大西洋的前口蝠鲼(Manta birostris)是本科中最大种类,宽可达7米(23英尺)。体黑或褐色,强大但不伤人。   【生长繁殖】母体子宫壁上具乳头状突起,分泌营养液以滋养发育后期的胎儿。胎儿体盘宽0.41米,仔鱼体盘宽1.13米;幼体体盘宽1.44米。  凶猛 鲨鱼也让它三分   据专家介绍,蝠鲼在海洋中已有1亿年历史,为原始鱼类的代表,虽然它们都是大家伙,但它们主要以浮游生物和小鱼为食,经常在珊瑚礁附近巡游觅食且性情温和。虽然,它们没有攻击性,但是在受到惊扰的时候,它的力量足以击毁小船。蝠鲼看上去令人生畏,其实它是很温和的,仅以甲壳动物或成群的小鱼小虾为食。在它的头上长着两只肉足,是它的头鳍,头鳍翻着向前突出,可以自由转动,蝠鲼就是用这对头鳍来驱赶食物,并把食物拨入口内吞食。由于它的肌力大,所以连最凶猛的鲨鱼也不敢袭击它。蝠鲼喜欢成群游泳,有时潜栖海底,有时雌雄成双成对升至海面。在繁殖季节,蝠鲼有时用双鳍拍击水面,跃起在空中翻筋斗,能跃出水面,在离水一人多高的上空“滑翔”,落水时,声响犹如打炮,波及数里,非常壮观。至于,蝠鲼为什么要跳出水面?至今仍是一个谜。蝠鲼在南海整年可见到,每年6月-7月洄游至福建、浙江沿海,于8月-9月去黄海。10月-11月返浙江沿海,12月至翌年2月-3月沿原来路线洄游南返。肉可食、肝可制油,内脏和骨骼可制鱼粉。  最大的蝠鲼  最小的蝠鲼体长不超过60厘米,而最大的则可超过7米。如大西洋毯魟。大西洋毯魟也叫巨蝠鲼,它们体力强大,连凶猛的鲨鱼也不敢对它怎么样。蝠鲼也称毯魟,英文的意思是魔鬼魟。一是人们觉得它们的头部太怪,二是人们传说它们会吃人。其实这是冤枉了它们的。我国福建、浙江和黄海一带可见某些种类的踪影。因为它们有洄游的习惯,所以在一个地方不会常年见到它们。每年6~7月在福建、浙江沿海,8~9月又到黄海。10~11月再回到浙江沿海,12月到来年2~3月沿原来路线洄游南下。  双吻前口蝠鲼  [形态特征]: 双吻前口蝠鲼又称鬼蝠魟,属于蝠鲼科,本科包含的种类在一打左右。这些鱼尺寸最小的为大洋洲蝠鲼,两翼张开的长度为60厘米,最大的为鬼蝠魟,两翼张开可达6.7米,体重为1820千克,虽然鬼蝠魟尺寸极大,但它通常是一种无害的鱼,以小鱼及甲壳动物为食,它以头鳍(头上的一对“角”)将这些食物引到嘴部。鬼蝠魟漫游于中层水域及表层水域之间,经常跳到空中,可能是想除去身上的寄生虫,也可能只是为了好玩。   [产地]: 全世界暖温带及热带水域。   [钓法]: 大部分的魟为底栖或底食鱼,因此底钓为最好的钓法。鬼蝠魟通常在中层水域或水面附近摄食,因此有时亦可用拖钓法来钓。它们可能非常危险,上钩时很难处理。   [钓具]: 钓棘背魟、斑点魟及圆扁魟时,用一根重型岸钓得志或9.1千克级船钓竿、4/0-6/0强力卷线器、11.3千克单纤母线及一根13.6千克单纤引线、2/0-4/0号钓钩及一个子弹形铅锤。钓锯鳐及鬼蝠魟时,可用36.3-59千克级钓竿、36.3-59千克单纤母线及一根粗钢丝或尼龙线,及8/0-14/0号钓钩。   [钓饵]: 软蟹、海蚯蚓及鲭鱼等鱼条。

11. 没有尾巴的物种

许多种动物没有尾巴,例如鸟类、爬行动物、蚂蚁、蚯蚓、蜗牛等。其中,鸟类的尾巴演化成了羽毛美丽的鸟尾,通过它们展示繁殖能力、平衡飞行姿态、制造声音等功能。而爬行动物没有尾巴的主要原因可能是为了适应不同的生境及掩护自身,同时也能用爪子和身体进行动作。

蚂蚁和蚯蚓没有显著的尾巴,这是因为它们不需要尾巴进行平衡,而其身体上的节肢和肌肉组织也能够帮助它们前进。另外,蜗牛的身体上也没有尾巴,这是因为其壳已经成为了身体的一部分,壳的形态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不需要尾巴起到平衡作用。综上所述,世界上存在很多没有尾巴的动物,这些动物适应着自己的生境,生活着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