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用于海洋遥感的中国卫星(用于海洋遥感的中国卫星是什么)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7-07 15:24   点击:143  编辑:jing 手机版

1. 用于海洋遥感的中国卫星是什么

这个问题需要具体指明是哪颗卫星。因为每颗卫星都有自己的名称和任务。

举例来说,2020年12月27日中国成功发射新的海洋观测卫星,它的名字叫"海洋一号C"。这颗卫星是用于海洋环境监测和预警、海洋资源与环境调查等领域,具有高精度、高灵敏度、高时效性、高协同性的观测能力。

再比如,2021年5月17日,中国发射的一颗新遥感卫星名叫高分03E号卫星。它是我国高分辨率遥感卫星系列的新成员,用于图像获取、空间探测、数据传输等多项任务,可广泛应用于农业、森林、城市规划、水利等领域。

因此,各家卫星都有自己的名称和用途。具体情况要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

2. 卫星遥感海洋遥感

以下是卫星影像遥感影像区别:

卫星影像和遥感影像在一定程度上是等效的。它们都是通过卫星技术获取的地面图像。但有时候我们可以将卫星影像视作一类遥感影像,从遥感技术的应用范围上分析二者的区别。

遥感影像是指通过感知和记录地面、水面、大气和空间物体的电磁波能量和辐射,利用遥感技术获得的图像信息。遥感技术根据不同的目的,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领域,比如农业、林业、环境监测、地质勘探、城市规划等等。遥感影像的获取方式既可以是通过卫星技术,也可以通过无人机、飞艇、飞机等设备进行。

而卫星影像通常指通过卫星采集和传输的地球表面的图像。它是遥感技术的一种应用,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资源管理、环境保护等领域。卫星影像的获取成本较低,数据量大,能够获取大面积的地理信息,从而在相关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

综上所述,卫星影像通常是遥感技术应用中获取图像信息的一种手段,而遥感影像是广义的用遥感技术获取的图像信息,包括通过卫星、无人机、飞艇等手段获取的图像信息。两者都是用来观察地表及环境状况,但应用场景不完全相同。

3. 海洋遥感卫星发展及其应用

原理:海洋不断地向周围辐射电磁波能量,同时,海面还会反射(或散射)太阳和人造辐射源(如雷达)照射其上的电磁波能量,利用专门设计的传感器,把这些能量接收、记录下来,再经过传输、加工和处理,就可以得到海洋的图象或数据资料。

特点:

①具有同步、大范围、实时获取资料的能力,观测频率高。这样可把大尺度海洋现象记录下来,并能进行动态观测和海况预报。

②测量精度和资料的空间分辨能力应达到定量分析的要求。

③具备全天时(昼夜)、全天候工作能力和穿云透雾的能力。

④具有一定的透视海水能力,以便取得海水较深部的信息。

4. 我国海洋遥感卫星有哪些

“风云”卫星系列实现对台风、雨涝、森林与草原火灾、干旱、沙尘暴等灾害的有效监测,气象预报和气候变化监测能力明显提升。

  “海洋”卫星系列实现对中国海域和全球重点海域的监测和应用,对海冰、海温、风场等的预报精度和灾害性海况的监测时效显著提高。  “资源”卫星系列在土地、地质矿产、农业、林业、水利等资源及地质灾害调查、监测与管理和城市规划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遥感”、“天绘”卫星系列在科学试验、国土资源普查、地图测绘等领域发挥了重大作用。  “环境与灾害监测预报小卫星星座”为地表水质与大气环境监测、重大环境污染事件处置以及重大自然灾害监测、评估与救援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北斗”不是。

5. 海洋卫星遥感技术

海洋卫星是专门用于海洋观测和监测的卫星,其主要特点包括:

1. 能够实现海洋全球覆盖。海洋卫星的轨道设计能够覆盖全球范围内的海洋区域,可以实现对全球海洋的观测和监测。

2. 具有高精度的观测能力。海洋卫星搭载了各种遥感传感器和测量仪器,可以对海洋表面的温度、盐度、海浪、海流、海面高度等多种参数进行高精度的观测和测量。

3. 具有实时数据传输能力。海洋卫星可以将观测数据实时传输回地面站,使得地面用户可以及时获取最新的海洋环境信息。

4. 具有多种应用功能。海洋卫星可以应用于海洋资源勘探、海洋环境监测、海洋灾害预警、海洋气象预报等多个领域,对于保障海洋安全和促进海洋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 具有长期稳定的运行能力。海洋卫星的设计寿命一般为5-10年,可以长期稳定地运行,为海洋观测和监测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6. 用于海洋遥感的中国卫星是什么名字

2020年12月27日23时44分,长征四号丙遥三十五运载火箭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点火升空,成功将遥感三十三号卫星和搭载的一颗微纳技术试验卫星送入预定轨道,发射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至此,我国长征系列运载火箭“十三五”期间发射任务圆满收官。

本次发射的两颗卫星均由中国航天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八院抓总研制,遥感三十三号卫星主要用于科学试验研究、海洋和陆地资源普查等任务。遥感三十三号卫星和微纳技术试验卫星成为中国2020年和“十三五”的收官之星。

7. 卫星海洋遥感系统

海洋卫星的用途主要包括:

 

  (1)是为海洋专属经济区(EEZ)综合管理和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服务。海洋卫星一方面可为EEZ划界的外交谈判提供海洋环境和资源信息,尤其是那些调查船及飞机难以进入的敏感海域;

 

  (2)提高海洋环境监测预报能力。我国地处西北太平洋西岸,该海域是全世界38%热带风暴的发源地。我国深受其害,平常年份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为60亿元左右,严重年份超过100亿元。1997年的“9711”特大风暴袭击浙江沿海,仅浙江省直接经济损失达170多亿元;

 

  (3)为海洋资源调查与开发服务。海洋资源主要是海洋油气、海洋渔业和海岸带资源。中国40多个近海渔场普遍出现衰竭现象,迫切需要发展远洋渔业。全球渔场信息困乏制约了远洋渔业的进一步发展;

8. 列举中国海洋遥感卫星

遥感卫星,是用作外层空间遥感平台的人造卫星。用卫星作为平台的遥感技术称为卫星遥感。通常,遥感卫星可在轨道上运行数年。卫星轨道可根据需要来确定。

遥感卫星能在规定的时间内覆盖整个地球或指定的任何区域,当沿地球同步轨道运行时,它能连续地对地球表面某指定地域进行遥感。所有的遥感卫星都需要有遥感卫星地面站,从遥感集市平台获得的卫星数据可监测到农业、林业、海洋、国土、环保、气象等情况,遥感卫星主要有气象卫星、陆地卫星和海洋卫星三种类型。

9. 海洋卫星遥感特点

遥感,就是从不同的角度、不同的高度探测地面目标的特性,从目标上可以分为陆地资源遥感、海洋遥感和气象遥感,包括地面、海洋、大气等,主要是对地面观测。从高度上讲有航空遥感和卫星遥感,航空遥感的高度一般在3000米到5000米之间,卫星遥感一般从500公里到900公里。

  按遥感的物理波段来分的话,又可以分为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和微波遥感。   遥感最主要的特点就是覆盖范围宽、频率快、信息量大。比如用人的肉眼来观察事物,一般都是从前后左右四个方向进行,但遥感不一样,它现在已经能从200多个角度观察某一个物体。

  用一个形象点的比喻,现在普遍使用的可见光遥感就像一个灵敏度和精度都非常高,而且覆盖范围也很大的照相机。   目前,遥感技术已在高科技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又如气象卫星在太空中俯瞰空间大气的分布状态,应用可见光遥感、红外遥感等遥感技术获取相关的气象信息,为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提供许多可靠的依据。

  高分辨率卫星遥感影像:卫星遥感图像资料具有很多优势,例如:遥感图像资料覆盖区域大,一景卫星遥感图像所包含的面积少则几千平方公里,多则上万平方公里;遥感图像资料获取周期短,例如TM、SPOT遥感图像资料分别每16天或26天重复一次,特别SPOT遥感图像目前有三颗卫星在轨道上运行,并且卫星上两套扫描设备可以编程控制以及进行不同倾斜角度的扫描,可以实现每天能获取某个指定地点的遥感图像,故资料现势性好;由于卫星运行的轨道基本不变,能获取同一地区不同时相的遥感图像资料;同时获取卫星遥感图像资料的经费投入相对比航空摄影的投入要小得多。

  卫星遥感图像资料的空间分辨率从最初的80m,已提高到30m、20m、10m甚至2m,在不久的将来,可以获取优于1m的空间分辨率的高分辨率的卫星遥感图像,每隔3~5天为人类提供反映地表动态变化的详实数据。

  卫星遥感图像资料被广泛应用于城市规划、地图制作、资源调查、土地利用、环境保护等等方面。由于卫星遥感图像资料本身的特点,其信息覆盖面宽广,更适合区域性范围内的综合调查,尤其适合人员难以到达、气候环境恶劣、资料几乎空白的地区。

  例如:河口泥沙沉积规律研究、农作物病虫灾害与植被生长态势分析、区域范围内农作物产量估计。 海量数据的存储: 数字地球的数据不仅要有全球中小比例尺的空间数据,还要有区域大比例尺的空间数据;不仅包括地球的多光谱、多时相、高分辨率的航天遥感影像、航空影像,不同内容的专题地图,还要以文本形式表现的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据有关专家初步估计,数字地球将需要存储1015 字节的信息。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