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怎样调节大气温度(海洋怎样调节大气温度高低)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7-04 00:42   点击:117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怎样调节大气温度高低

测量或查资料。

海水的盐度、温度和密度是海水的 3个状态参数。海水的密度随盐度、温度和压力而变化。因为压力一般可用深度表示,所以对固定深度来说,海水的密度只随温度和盐度而变。海水的多种运动,与海水密度的分布和变化密切相关;海水的温度对大气温度有很大的影响,能使地球的气候发生变异;海水的盐度是研究海洋中许多物理过程、化学过程和地质过程的重要指标。因此,研究盐度、温度和密度在海水中的分布规律,是海洋科学的一项基本内容。

2. 海洋温度上升的原因

海水运动有三种主要形式:波浪、潮汐和洋流1、波浪 波浪按成因分类,风浪是最常见的一种波浪,受风力作用而产生。

风吹拂海面时,海水会不断起伏形成波浪,风力风速越大,波浪的规模、能量越大。

海啸--一种特殊性质的波浪,它规模巨大,破坏力相当强。

它可分为两类:一类是由海底地震,深海地震或火山爆发而引起的地震海啸;另一类是由风暴而产生的气象海啸,也叫风暴潮。掀起形成的滔天巨浪几十米高,可以吞没整个海岸地区,摧毁建筑、村镇,造成重大灾害。

海啸能以每小时800km以上速度横扫海面。

潮汐--在海岸边,能看到涨潮、落潮,海面上升、下降。

潮汐是海水在月球和太阳引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涨落现象,涨潮时,海面上升,落潮时海面下降。

日、地月成直线 日月引力叠加,形成大潮(朔、望)日、地月成直角关系 日、月引力分散形成小潮(上弦月、下弦月) 海水受到引力较分散 一天中海水涨落两次?一天有两次涨潮和两次落潮?

地球每天自转一周,地球上各个地方在一天里面,向着月球时,形成涨潮、落潮,背着月球时也会形成涨潮落潮(例A、B)。潮汐的影响,潮水会淹没潮间带,使海底泥沙迁移。

潮间带:退潮时露出水面,涨潮时被潮水淹没的海岸地带。

由于航海和海岸 工程建设比如筑港要利用潮间带,因而要掌握潮汐和潮流的特性.潮汐现象还与地形有关系。

钱塘江大潮在浙江海岸一带,能与杭州湾地形有关,由于杭州湾地形是三角形海湾,外部开口大,内部狭窄,每当潮水涌入三角形海湾中,潮位堆高,潮差增大,海水在海湾中叠加暴涨。

第二个原因是气象条件:每年夏秋季节,夏季风(东南季风)盛行,在东南季风作用下形成的风浪,加剧了潮势。

第三个原因是天文因素:当日、地、月成一直线时(朔望月),潮差较大,所以有“八月十八观潮”之说。针对杭州湾受潮影响的特点,一方面我们选择好时机,可以观赏钱塘潮壮美景象;另一方面还要采取防御潮水入侵措施—修筑海堤。

洋流--海水常年大规模的定向流动,例墨西哥湾暖流(具有相对稳定的流速流向,非常大的规模)时间方向稳定。

在三种形式中,主要研究洋流,洋流是海水主要的运动形式,按照洋流形成原因,可以分为三类:

1、风海流 大气运动和近地面风带,是海洋水体运动的主要动力。

盛行风吹拂海面 ,推动海洋水随风漂流,并使上层海水带动下层海水,形成规模很大的洋流,叫做风海流。

2、密度流由于各海域海水的温度、盐度不同,引起海水密度的差异,导致海水的流动,叫做密度流。

密度流不只分布在直布罗陀海峡一处,再比如,(曼德海峡)红海与印度洋,红海与地中海,波罗的海与北海,地中海与黑海。

密度流分布规律:在封闭海区与开阔海洋之间的海峡,密度流的分布一般都很明显。

3、补偿流—海水的连续性,补偿流失由风力和密度差异所形成的洋流,使海水流出的海区海水减少,由于海水连续性要求,补偿流失,相邻海区的海水便会流来补充,这样形成的洋流叫做补偿流。

补偿流形成与风海流,密度流紧密联系。可分 垂直补偿流主要发生在沿岸地区,在海岸附近,海水受风力作用发生运动,受离岸风或迎岸风的影响。

受离岸风影响 由于离岸风吹送,表层海水离岸而去,导致邻近海区海水流速来补偿海水缺失,下层海水也上升到海面,来补偿流去的海水,形成上升流(低纬信风带大陆两岸)寒流。

当表层海水遇到海岸或岛屿阻挡时,海水聚集在水平方向上发生分流,在垂直方向上产生下降流。影响:上升流能把底层的营养盐类物质带到表层,使浮游生物大量生长,为鱼类提供饵料,因此,上升流海区往往形成重要的渔场,比如秘鲁渔场得益于秘鲁寒流(上升补偿流)。洋流的形成除了受上面这些因素影响外,还受到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影响,陆地形状和地转偏向力会迫使洋流在运动过程中,洋流的流动方向发生改变。洋流形成是受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使洋流的分布很复杂,但也是有一定规律的。

3. 海洋怎样调节大气温度高低呢

这是因为海水吸收热量的本领要比陆地强得多,辐射到海洋上的太阳热量很少被反射回去,大部分被海水吸收,并通过海水的波动,把热量存贮在海洋内部。夏天,海水温度低于气温,所以就吸收空气中的热量,使周围地区气温下降,凉爽宜人。

到了冬季,虽然太阳辐射减少了,但海洋里所贮存的大量热量开始稳定地释放出来,海水温度高于气温,从海中向空气中散发热量,使周围地区气温上升,空气湿润。

因此,海洋犹如一个巨大的温度自动调节器,使附近地区的气温形成了冬暖夏凉的特点。

由于海洋的调节作用,在地球上纬度相同的地方,多数沿海地区夏季比较凉爽,冬季比较暖和。这说明海洋对大陆气候具有调节作用,是一个名符其实的大空调。

4. 海洋对大气温度的调节

海洋是地球上决定气候发展的主要因素之一。它通过与大气的能量物质交换和水循环等作用在调节和稳定气候上发挥着决定性作用,被称为地球气候的“调节器”。

海洋的气候调节功能

地球上的气候变化莫测,其最主要的原因是大气受热的状况和大气中所含水汽的多与少。地球上的热量来自太阳,这种说法并没有错。但前提条件是,它必须要经过海洋这个“调节器”才能影响地球气温,使地球温度发生变化。

太阳光以短波辐射的方式照到地球,当它通过大气时,只能一小部分被大气直接吸收,大部分则照射在地球表面,使地球表面温度增高。地球表面增温后,会不断向外发出辐射,这种辐射和太阳的短波辐射不同,不发光,只发热,属于长波辐射,也叫热辐射。这种长波辐射正是大气层容易吸收的,因而大气温度提高。

海洋占地球面积的2/3,它是大气热量的主要供应者;同时,海水的热容量比空气大得多,1cm3的海水温度降低1℃放出的热量,可使3000cm3的空气温度升高1℃。海水是透明的流体,太阳可以照射到较深的地方,使相当厚的水层贮存着热量。如果全球100米厚的表层海水降温1℃,释放的热量就能够使全球大气增温60℃。所以,海洋长期积蓄着的大量热能就像是一个“锅炉”,通过能量的传递,对天气与气候产生一定的影响。

大气中的水蒸气主要来自于海洋。海水在蒸发时,会将大量水汽散发到大气,海洋的蒸发量占地表总蒸发量84%左右,海洋平均每年可以把3.6万亿立方米的水化为水蒸气。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多了,就会使空气变得轻薄、新鲜些。

同时,海洋能够吸收大气中40%左右的二氧化碳,降低人类活动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能够有效抑制全球变暖。

根据以上所述不难看出,海洋是地球大气热量和水汽的主要供应者。海洋的热状况和蒸发情况,直接影响着大气的热量和水汽的含量与分布。因此,说海洋是地球气候的“调节器”一点都不夸张。

5. 海水调节大气温度

1. 准备工作:在海水缸臭氧机中添加足够的臭氧,以确保足够的臭氧释放到海水中。在投放臭氧之前,需要确认海水缸的水质、水温和盐度等信息,以便正确地配置臭氧和海水。

2. 臭氧的投放:将臭氧均匀地投放到海水缸中。一般来说,每次投放臭氧的数量应该是海水体积的1% - 5%之间,具体取决于海水缸的大小和臭氧的释放量。投放臭氧后,需要等待一段时间以确保臭氧完全分解。

3. 调节水质:海水缸臭氧的作用是净化水质并去除水中的氯和氨等化学物质。因此,在投放臭氧之前,需要对海水水质进行适当的处理。可以使用过滤器、紫外线杀菌器等工具来净化水质。

4. 观察效果:在使用海水缸臭氧的过程中,需要观察臭氧在水中释放的效果,并根据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可以定期测量海水的PH值、水质硬度等指标,以便调整臭氧的投放量和其他水质处理工具。

需要注意的是,使用臭氧处理海水时需要注意安全和防护措施,避免臭氧泄漏对环境和人员造成危害。同时,需要根据当地法律法规,合法合规地使用臭氧机器和臭氧处理海水。

6. 海洋调节作用是什么

属于太平洋西海岸。

概述

威海,中国山东省地级市,位于山东半岛东端,北、东、南三面濒临黄海,北与辽东半岛相对,东与朝鲜半岛隔海相望,西与山东烟台接壤。东西最大横距135公里,南北最大纵距81公里,总面积5797平方公里,其中市区面积777平方公里。海岸线长985.9公里。辖环翠区、文登区、荣成市、乳山市。

气候环境

威海市属于北温带季风型大陆性气候,四季变化和季风进退都较明显。与同纬度的内陆地区相比,具有雨水丰富、年温适中、气候温和的特点。威海市大陆度为54.1%,由于濒临黄海,受海洋的调节作用,表现出春冷、夏凉、秋暖、冬温,昼夜温差小、无霜期长、大风多和湿度大等海洋性气候特点。

海岸线

威海市的海岸类型属于港湾海岸。港湾海岸是由伸入海中的坚硬岩石组成的岬角和向内凹进的海湾所构成的岸段,因此又把它称为“岬湾海岸”或“基岩海岸”。威海海岸的轮廓,主要受冰后期海面抬升以前原始地形的控制。山地、丘陵突入海中,形成海岬和岛屿,而沿海低地、局部平原、小河入海口,则形成海湾,原始地形的高差,形成了岬湾交错的岸线。海岸受NE—SW向及NW—SE向构造线控制,同时,它又受X型断裂以及沿断裂活动的块断运动的影响,从而造成了具有NE及NW向的海岬与海湾。

7. 海洋是如何调节地理环境中的热量和水分的

海洋中有丰富的资源。在当今全球粮食、资源、能源供应紧张与人口迅速增长的矛盾日益突出的情况下,开发利用海洋中丰富的资源,已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目前,人类开发利用的海洋资源,主要有海洋化学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和海洋能源四类。

海水可以直接作为工业冷却水源,也是取之不尽的淡化水源。发展海水淡化技术,向海洋要淡水,是解决世界淡水不足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有80多种。目前,海洋化学资源开发达到工业规模的有食盐、镁、溴、淡水等。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丰富的海洋化学资源,将广泛地造福于人类。

海洋中有20多万种生物,其中动物18万种,包括16000多种鱼类。在远古时代,人类就已开始捕捞和采集海产品。现在,人类的海洋捕捞活动已从近海扩展到世界各个海域。渔具、渔船、探鱼技术的改进,大大提高了人类的海洋捕捞能力。海洋中由鱼、虾、贝、藻等组成的海洋生物资源,除了直接捕捞供食用和药用外,通过养殖、增殖等途径还可实现可持续利用。

在大陆架浅海海底,埋藏着丰富的石油、天然气以及煤、硫、磷等矿产资源。在近岸带的滨海砂矿中,富集着砂、贝壳等建筑材料和金属矿产。在多数海盆中,广泛分布着深海锰结核,它们是未来可利用的潜力最大的金属矿产资源(图3.14《深海锰结核》)。

海水运动中蕴藏着巨大的能量,它们属于可再生能源,而且没有污染。但是,这些能量密度很小,要开发利用它们,必须采用特殊的能量转换装置。现在,具有商业开发价值的是潮汐发电和波浪发电,但是工程投资较大,效益也不高。

海洋渔业生产

海洋渔业资源主要集中在沿海大陆架海域,也就是从海岸延伸到水下大约200米深的大陆海底部分。这里阳光集中,生物光合作用强,入海河流带来丰富的营养盐类,因而浮游生物繁盛(图3.15《大陆架剖面示意》)。这些浮游生物是鱼类的饵料,它们在海洋中分布很不均匀,一般在温带海区比较多。

温带地区季节变化显著,冬季表层海水和底部海水发生交换时,上泛的底部海水含有丰富的营养盐类,这些营养盐类来自海洋中腐烂的生物遗体。暖流和寒流交汇处或有冷海水上泛的地方,饵料比较丰富。这些地方通常是渔场所在地(图3.16《世界主要渔业地区的分布》)。因此,尽管大陆架水域只占海洋总面积的7.5%,渔获量却占世界海洋总渔获量的90%以上。

世界主要渔业国都分布在温带地区,这些温带国家鱼产品消费量高,市场需求大。中国和日本是世界海洋渔获量较多的国家。中国在充分利用近海渔场(图3.17《舟山渔场的沈家门渔港》)和浅海滩涂大力发展海洋捕捞和海水增养殖业的同时,远洋捕捞也获得了较大的发展。日本可耕地有限,人口密度高,因此海洋水产品在食品结构中比重较大。

8. 海洋怎样调节大气温度高低的原因

按照物理学的原理,温度越低,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越高;温度越高,二氧化碳在水中的溶解度越低。由于人类活动,二氧化碳含量急剧上升,导致气候变化,全球变暖,海水表面温度上升,而大气二氧化碳浓度高,大量二氧化碳溶解于海洋,使海洋酸化

9. 海洋怎样调节大气温度高低的方法

海气温差指的是海水表面温度与其上空的空气温度之间差值。是海雾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大量的观测事实表明,当气温高于海面水温左右时,雾出现最多。在气温高于水温的情况下,雾次数随着气温与水温差值的增大而逐渐减少,当差值大于一定值后,雾就很少发生。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