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法紧追权英文(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紧追权)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7-02 10:17   点击:140  编辑:jing 手机版

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紧追权

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公海是指各国内水、领海、群岛水域和专属经济区以外的全部海域。

公海是不受任何国家主权管辖和支配的海域。公海的各项规章制度是国际法所规定的,各国在公海行使的权利和自由受国际法的支配和制约。根据公海公约第11条第3款条约,除船旗国之机关外,任何机关不得命令逮捕或扣留船舶,纵使借此进行调查亦所不许。23条第7款.倘船舶在公海上被迫停船或被逮捕,而按当时情形紧追权之行使并无正当理由,其因而所受之任何损失或损害应予赔偿。

2.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

海洋维权执法是为了维护国家主权和海洋权益而产生的一种行政执法职能,它必须有一定的法律依据。海洋维权执法以维护我国海洋权益为宗旨,而《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是确定我国海洋权益的重要标准。然而,该公约却不能直接作为海洋维权执法的法律依据。

对此,我国应该加紧完善国内立法,唯此才能通过海洋维权执法真正实现(但不限于)该公约所确认的海洋权益。

3.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成员国

海上公约是指国际社会为维护海洋秩序、保护海洋环境、促进国际合作所签订的一系列国际公约和协定。以下是一些重要的海上公约:

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该公约于1982年签署,规定了各国在海洋领土、边界、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权利和义务。

2. 国际海事组织公约:该公约于1948年签署,旨在推动全球航运业的安全和效率。

3. 国际海上避碰规则公约:该公约于1972年签署,规定了船只相遇时应采取的行动。

4. 国际防止污染条例公约:该公约于1973年和1978年分别签署,旨在防止船只对海洋环境造成污染。

5. 国际渔业管理和保护公约:该公约于1995年签署,旨在促进可持续渔业发展,并保护渔业资源。

6. 国际制止非法捕捞条例公约:该公约于2009年签署,旨在打击非法捕捞活动,并保护渔业资源。

以上是一些比较重要的海上公约,当然还有其他一些公约和协定。

4.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公海

公海(国际公共海域)海底的能源矿产归属权不属于任何国家,也不允许擅自开采归为己有。

公海在国际法上是指各国内水、领海、群岛水域和专属经济区以外不受任何国家主权管辖和支配的海洋部分。公海供所有国家平等地共同使用。它不是任何国家领土的组成部分,因而不处于任何国家的主权之下;任何国家不得将公海的任何部分据为己有,不得对公海本身行使管辖权。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了六项公海自由:

1、航行自由:

任何国家的船舶都可以悬挂其旗帜在公海中自由航行。任何国家不得对在公海中合法航行的别国船舶加以阻碍。在公海中航行的船舶必须在一国进行登记并悬挂该国国旗,登记国称为该船的国籍国或船旗国。在公海航行的船舶必须并且只能悬挂一国旗帜,悬挂两国或两国以上旗帜航行或视方便而换用旗帜的,可视为无国籍船舶。船旗国应与船舶有真正的联系,并向依其国内法进行登记因而悬挂其国旗的船舶发放船籍文件。

2、建设自由

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自由,但受关于大陆架的规定的限制。所有国家都有权在公海铺设海底电缆和管道。在铺设时,不应影响其他国家已铺设的电缆和管道,包括其正常使用和维修。如果因铺设海底电缆或管道使他国的电缆或管道受到损害,则应承担赔偿责任。

3、捕鱼自由

由各国都有权由其公民在公海中捕鱼,在捕鱼中应遵守本国根据有关条约和协议就鱼种、数量、方法、区域等方面承担的义务。

4、科学研究自由

但须遵守公约中关于大陆架和海洋科学研究两部分的规定。各国均享有在公海进行科学研究的自由。研究活动应遵守《海洋法公约》或其他国际法的规则,顾及其他国家的利益。

5、飞跃自由:公海上空,如同公海一样,也是自由的。所有国家的航空器都有飞跃公海上空的自由。在公海上空飞行的航空器受其登记国管辖,其他国家不得加以干预和阻碍。

6、建造国际法所容许的人工岛屿和其他设施的自由:所有国家都有在公海上建造和使用为国际法所容许的人工岛屿和其他设施的权利,在必要时,还可以在这种人工岛屿和设施的周围设置其宽度为一般接受的国际标准所许可的安全地带。人工岛屿和设施及其周围的安全地带不得设在对公认海道可能有干扰的地方。在公海上航行的一切船舶都必须尊重这些人工岛屿和设置及其周围的安全地带,并应遵守关于在人工岛屿、设施和安全地带附近航行的一般接受的国际标准。

海洋环境保护是海洋法中的一项重大课题,也涉及沿海国的管辖权问题。海底资源的开发,陆上工业的发展,核能的利

5.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重要意义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82年获得通过。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对内水、领海、临接海域、大陆架、专属经济区、公海等重要概念做了界定。对当前全球各处的领海主权争端、海上天然资源管理、污染处理等具有重要的指导和裁决作用。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于1982年12月10日在牙买加的蒙特哥湾召开的第三次联合国海洋法会议最后会议上通过,1994年11月16日生效,已获150多个国家批准。公约规定一国可对距其海岸线200海里(约370公里)的海域拥有经济专属权。

6.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缔约国

有因为沙特是一个拥有海岸线的国家,具有领土主权,其海上领土也被广泛承认。沙特拥有面积较大的红海和波斯湾海域,并建有众多港口和码头。此外,沙特还是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缔约国之一,根据该公约规定,国家可以宣称其领海的宽度为12海里。领海是指一国从其基线到外海的12海里水域内对其他国家和人的管辖权。各国领海的产生通过国际法和国际法规制,其目的在于保护国家的主权和海洋资源。除了领海,各国还可以宣称专属经济区、大陆架等海洋区域的主权,这些区域的产生也具有相应的法律依据。

7.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地位

第12条 泊船处

通常用于船舶装卸和下锚的泊船处,即使全部或一部位于领海的外部界限以外,都包括在领海范围之内。

8.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附件7

简述:与浮力有关的历史条约主要包括阿基米德原理、普朗克公约和国际海洋法公约等,这些条约规定了浮力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保护了海洋环境和资源。

深度解析:

1. 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是与浮力有关的最基本原理之一,它由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在公元前3世纪提出。该原理指出,当一个物体浸入液体中时,它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这个原理为浮力的应用提供了基础,也为后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 普朗克公约

普朗克公约是一项国际条约,于1909年在德国柏林签署。该公约规定了浮力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条件,为浮力的研究提供了标准化的方法和条件。这项公约对于浮力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来的国际科学合作奠定了基础。

3. 国际海洋法公约

国际海洋法公约是一项国际条约,于1982年在联合国总部签署。该公约规定了海洋领土、海洋资源、海洋环境和海洋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规定,其中也包括了与浮力有关的规定。该公约规定了海洋国家对于海洋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也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操作建议:

1. 学习阿基米德原理,了解浮力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了解普朗克公约的内容和意义,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条件。

3. 学习国际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了解海洋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以及海洋科学研究的保障和支持。

4. 关注海洋环境和资源的保护,积极参与相关的环保活动和科学研究。

9.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法

根据目前的实际情况,已经加入国际海洋法的公约成员国包括了中国、美国、俄罗斯、英国、法国、德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日本、韩国、尼日利亚、瑞士、芬兰、新加坡、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瑞典、亚美尼亚、格鲁吉亚、乌克兰、爱沙尼亚、立陶宛以及文莱。

10.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中的术语

第十二部分 海洋环境的保护和保全 第一节  一般规定 第一九二条 一般义务 各国有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义务。 第一九三条 各国开发其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 各国有依据其环境政策和按照其保护和保全海洋环境的职责开发其自然资源的主权权利。 第一九四条 防止、减少和控制海洋环境污染的措施 1.  各国应适当情形下个别或联合地采取一切符合本公约的必要措施,防止、减少和控制任何来源的海洋环境污染,为此目的,按照其能力使用其所掌握的最切实可行方法,并应在这方面尽力协调它们的政策。 2.  各国应采取一切必要措施,确保在其管辖或控制下的活动的进行不致使其他国家及其环境遭受污染的损害,并确保在其管辖或控制范围内的事件或活动所造成的污染不致扩大到其按照本公约行使主权权利的区域之外。 3.  依据本部分采取的措施,应针对海洋环境的一切污染来源。这些措施,除其他外,应包括旨在在最大可能范围内尽量减少下列污染的措施: (a)  从陆上来源、从大气层或通过大气层或由于倾倒而放出的有毒、有害或有碍健康的物质,特别是持久不变的物质; (b)  来自船只的污染,特别是为了防止意外事件和处理紧急情况,保证海上操作安全,防止故意和无意的排放,以及规定船只的设计、建造、装备、操作和人员配备的措施; (c)  来自在用于勘探或开发海床和底土的自然资源的设施装置的污染,特别是为了防止意外事件和处理紧急情况,促请海上操作安全,以及规定这些设施或装置的设计、建造、装备、操作和人中配备的措施; (d)  来自在海洋环境内操作的其他设施和装置的污染,特别是为了防止意外事件和处理紧急情况,保证海上操作安全,以及规定这些设施或装置的设计、建造、装备、操作和人员配备的措施。 4.  各国采取措施防止、减少或控制海洋环境的污染时,不应对其他国家依照本公约行使其权利并履行其义务所进行的活动有不当的干扰。 5.  按照本部分采取的措施,应包括为保护和保全稀有或脆弱的生态系统,以及衰竭、受威胁或有灭绝危险的物种和其他形式的海洋生物的生存环境,而有很必要的措施。 第一九五条 不将损害或危险或转移或将一种污染转变成另一种污染的义务 各国在采取措施防止、减少和控制海洋环境的污染时采取的行动不应直接或间接将损害或危险从一个区域转移到另一个区域,或将一种污染转变成另一种污染。 第一九六条 技术的使用或外来的或新的物种的引进 1.  各国应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以防止、减少和控制由于在其管辖或控制下使用技术而造成的海洋环境污染,或由于故意或偶然在海洋环境某一特定部分引进外来的或新物种致使海洋环境可能发生重大和有害的变化。 2.  本条不影响本公约对防止、减少和控制海洋环境污染的适用。

11.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

第19条 无害通过的意义

1.通过只要不损害沿海国的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就是无害的。这种通过的进行应符合本公约和其他国际法规则。

2.如果外国船舶在领海内进行下列任何一种活动,其通过即应视为损害沿海国的和平、良好秩序或安全:

(a)对沿海国的主权、领土完整或政治独立进行任何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或以任何其他违反《联合国宪章》所体现的国际法原则的方式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

(b)以任何种类的武器进行任何操练或演习;

(c)任何目的在于搜集情报使沿海国的防务或安全受损害的行为;

(d)任何目的在于影响沿海国防务或安全的宣传行为;

(e)在船上起落或接载任何飞机;

(f)在船上发射、降落或接载任何军事装置;

(g)违反沿海国海关、财政、移民或卫生的法律和规章,上下任何商品、货币或人员;

(h)违反本公约规定的任何故意和严重的污染行为;

(i)任何捕鱼活动;

(j)进行研究或测量活动;

(k)任何目的在于干扰沿海国任何通讯系统或任何其他设施或设备的行为;

(l)与通过没有直接关系的任何其他活动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