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法公约对海湾(海洋法公约意义)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7-02 07:09   点击:59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法公约意义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设定了船旗国、港口国和沿海国管辖的性质、程度和不同海域,领海、公海、专属经济区、国际海峡等的法律地位。公约在“海上安全和防止、减少和控制污染”、“船舶设计、构造、人员配备或装备 ”、“海上避碰 ”、“指定或制定海道和分道通航 ”、“核能船舶”等方面都建立了一般原则,同时又清楚地建立了各缔约国的义务。

2. 海洋法公约中英文对照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规定,每一国家专属经济区外部界线至领海基线不应超过200海里(370.4公里)。

专属经济区是指领海以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从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量起,不应超过二百海里,除去离另一个国家更近的点。200海里专属经济区属于国家管辖范围。

专属经济区所属国家具有勘探、开发、使用、养护、管理海床和底土及其上覆水域自然资源的权利,对人工设施的建造使用、科研、环保等的权利,对其专属经济区的渔业资源和矿产资源拥有开发利用或准许它国利用的专有权。

3. 海洋法公约意义是什么

1.海洋权益是国家、民族或个人在海洋上或海洋中的合法权益。其主要包括领海权、毗连区权、专属经济区权、大陆架权、高海洋自由权等。

2.领海权是指一个海岸国自其基线起向外延伸12海里的海域,该海域内该国享有主权和管辖权。

3.毗连区权是指海岸国在其领海以外、毗连它岛屿及其附属岩礁所处的区域内,该国可以在纵向方向上实行渔业、水文设备设置等活动,并未限制该区域内的水域使用权。

4.专属经济区权是指海岸国自其基线起向外延伸200海里的海域,该海域内该国享有特殊权利,在该专属经济区内的该国可以开采、利用该海域属于该国的自然资源,包括渔业资源、能源资源、矿产资源等。

5.大陆架权是指海岸国自其领海起12海里到大陆架边缘以处的区域,该国可以在该区域内开展海洋科学研究,并有权在该区域内勘探、开发和管理该区域的矿产资源。

6.高海洋自由权是指所有国家都可以在高海洋自由航行、飞越、悬停、焚烧、船辆以及其他使用高海洋的自然权利活动。

7.为了保护和维护海洋权益,各国需要加强海洋法制建设,加强各种海洋法规、条约的制定与执行,并加强海洋环境保护等工作。此外,各国应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推进海洋经济的发展和利益的共享。

4. 海洋法公约生效时间是哪一年

国际法院与国际海牙法庭主要有成立时间、功能和管辖范围的区别:

1、成立时间的不同,海牙国际法庭(简称是联合国国际法院),根据《联合国宪章》于1945年6月成立。

国际海洋法法庭(ITLOS)自1994年11月16日《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生效后便存在。

2、功能的不同,国际法院 是联合国六大主要机构之一和最主要的司法机关,是主权国家政府间的民事司法裁判机构。

国际海牙法庭是依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设立的特别法独立司法机关,旨在裁判因实施(解释和适用)《公约》所引起的争端。

3、管辖范围的不同,国际法院是具有明确权限的民事法院,没有附属机构,国际法院没有刑事管辖权(与海牙国际刑事法院无关),因此无法审判个人。

国际海牙法庭管辖权包括根据《公约》及其《执行协定》提交法庭的所有争端,以及在赋予法庭管辖权的任何其它协定中已具体规定的所有事项。

5. 海洋法公约可以保留吗

根据国际法,人造岛可以被认为是领土,但前提是它必须符合联合国海洋法公约(UNCLOS)的规定。

UNCLOS规定,人造岛必须位于一个国家的领海内,且不能对其他国家的领土主权造成侵犯。此外,人造岛的建设和使用也必须符合国际法的其他规定,如环境保护和海洋资源利用等方面的规定。因此,只有符合这些规定的人造岛才能被国际法承认为领土。

6. 海洋法公约对海域的划分

划分海洋领土有三种方法:

1.邻海基线:确定方法是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一般有3种确定沿海国领海基线的方法:一种是正常基线法,一种是直线基线法,还有一种是混合基线法。正常基线是指沿海国官方承认的大比例尺海图所标明的沿岸低潮线。

2.大陆架: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通常被认为是陆地的一部分。又叫“陆棚”或“大陆浅滩”。它是指环绕大陆的浅海地带。

3.专属经济区:专属经济区是指从测算领海基线量起200海里、在领海之外并邻接领海的一个区域。这一区域内沿海国对其自然资源享有主权权利和其他管辖权,而其他国家享有航行、飞越自由等,但这种自由应适当顾及沿海国的权利和义务,并应遵守沿海国按照《联合国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和其他国际法规则所制定的法律和规章。

7. 海洋法公约的生效时间

国际海峡(International Straits),一般是指经常用于国际航行构成国际航道的海峡。

按照《海洋法公约》的规定,在国际海峡,所有船舶和航空器、包括军舰以及运载核武器的船舶(一般不能断言其航行是无害的)都享有通过性航行权(right of transit passage)。这里所说的通过性航行,指仅以迅速而不间断的通过为目的的航行。这里所说的通过性航行权,是指海峡两岸的国家或地区有义务不得妨碍或者阻止通过性航行。可以说,在通过性航行制度成立之后,发达国家提出的关於国际海峡应具有与公海同样的航行自由和飞越自由的主张基本上得到了国际社会的承认。 台湾海峡的两端没有一端是领海,台湾岛的外侧也不能具备同样方便的可替代性航线,而且台湾海峡本身又正在用于(which are used for)国际航行,因此按照对中国有效的《海洋法公约》,在台湾海峡不能适用传统的无害通航制度,而只能适用新的通过性通航的制度.

根据《海洋法公约》定义,国际海峡是夹在公海与公海等之间的领海中,用于国际航行的重要海峡。通过时被赋予的“通过通行权”与领海内的“无害通过权”相比,活动的自由度更高。

8. 最详尽的海洋法公约

简述:与浮力有关的历史条约主要包括阿基米德原理、普朗克公约和国际海洋法公约等,这些条约规定了浮力的基本原理和应用,保护了海洋环境和资源。

深度解析:

1. 阿基米德原理

阿基米德原理是与浮力有关的最基本原理之一,它由古希腊学者阿基米德在公元前3世纪提出。该原理指出,当一个物体浸入液体中时,它所受到的浮力等于它排开的液体的重量。这个原理为浮力的应用提供了基础,也为后来的科学研究奠定了基础。

2. 普朗克公约

普朗克公约是一项国际条约,于1909年在德国柏林签署。该公约规定了浮力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条件,为浮力的研究提供了标准化的方法和条件。这项公约对于浮力的研究和应用具有重要意义,也为后来的国际科学合作奠定了基础。

3. 国际海洋法公约

国际海洋法公约是一项国际条约,于1982年在联合国总部签署。该公约规定了海洋领土、海洋资源、海洋环境和海洋科学研究等方面的规定,其中也包括了与浮力有关的规定。该公约规定了海洋国家对于海洋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也为海洋科学研究提供了保障和支持。

操作建议:

1. 学习阿基米德原理,了解浮力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2. 了解普朗克公约的内容和意义,掌握浮力的计算方法和实验条件。

3. 学习国际海洋法公约的规定,了解海洋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以及海洋科学研究的保障和支持。

4. 关注海洋环境和资源的保护,积极参与相关的环保活动和科学研究。

9. 海洋法公约内容

联合国海洋法公约

(1982年12月10日订于蒙特哥湾)1982年12月1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代表签署本公约。

   第一部分 用语和范围

    第一条 用语和范围

    1.为本公约的目的:

    (1)“区域”是指国家管辖范围以外的海床和洋底及其底土。

    (2)“管理局”是指国际海底管理局。

    (3)“‘区域’内活动”是指勘探和开发“区域”的资源的一切活动。

    (4)“海洋环境的污染”是指:人类直接或间接把物质或能量引入海洋环境,其中包括河口湾,以致造成或可能造成损害生物资源和海洋生物、危害人类健康、妨碍包括捕鱼和海洋的其他正当用途在内的各种海洋活动、损坏海水使用质量和减损环境优美等有害影响。

    (5)(a)“倾倒”是指:

      (一)从船只、飞机、平台或其他人造海上结构故意处置废物或其他物质的行为;

      (二)故意处置船只、飞机、平台或其他人造海上结构的行为。

    (b)“倾倒”不包括:

      (一)船只、飞机、平台或其他人造海上结构及其装备的正

    常操作所附带发生或产生的废物或其他物质的处置,但为了处

    置这种物质而操作的船只、飞机、平台或其他人造海上结构所

    运载或向其输送的废物或其他物质,或在这种船只、飞机、平

    台或结构上处理这种废物或其他物质所产生的废物或其他物质

    均除外;

      (二)并非为了单纯处置物质而放置物质,但以这种放置

    不违反本公约的目的为限。

    2.(1)“缔约国”是指同意受本公约拘束而本公约对其生效的国家。

    (2)本公约比照适用于第三百零五条第1款(b)、(c)、(d)、(e)和(f)项所指的实体,这些实体按照与各自有关的条件成为本公约的缔约国,在这种情况下,“缔约国”也指这些实体。

 

            第二部分 领海和毗连区

    

            第一节 一 般 规 定

    第二条 领海及其上空、海床和底土的法律地位

    1.沿海国的主权及于其陆地领土及其内水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在群岛国的情形下则及于群岛水域以外邻接的一带海域,称为领海。

    2.此项主权及于领海的上空及其海床和底土。

    3.对于领海的主权的行使受本公约和其他国际法规则的限制。

 

    第二节 领海的界限

    第三条 领海的宽度

    每一国家有权确定其领海的宽度,直至从按照本公约确定的基线量起不超过十二海里的界限为止。

    第四条 领海的外部界限

    领海的外部界限是一条其每一点同基线最近点的距离等于领海宽度的线。

    第五条 正 常 基 线

    除本公约另有规定外,测算领海宽度的正常基线是沿海国官方承认的大比例尺海图所标明的沿岸低潮线。

    第六条 礁 石

    在位于环礁上的岛屿或有岸礁环列的岛屿的情形下,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是沿海国官方承认的海图上以适当标记显示的礁石的向海低潮线。

    第七条 直 线 基 线

    1.在海岸线极为曲折的地方,或者如果紧接海岸有一系列岛屿,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的划定可采用连接各适当点的直线基线法。

    2.在因有三角洲和其他自然条件以致海岸线非常不稳定之处,可沿低潮线向海最远处选择各适当点,而且,尽管以后低潮线发生后退现象,该直线基线在沿海国按照本公约加以改变以前仍然有效。

    3.直线基线的划定不应在任何明显的程度上偏离海岸的一般方向,而且基线内的海域必须充分接近陆地领土,使其受内水制度的支配。

    4.除在低潮高地上筑有永久高于海平面的灯塔或类似设施,或以这种高地作为划定基线的起讫点已获得国际一般承认者外,直线基线的划定不应以低潮高地为起讫点。

    5.在依据第1款可以采用直线基线法之处,确定特定基线时,对于有关地区所特有的并经长期惯例清楚地证明其为实在而重要的经济利益,可予以考虑。

    6.一国不得采用直线基线制度,致使另一国的领海同公海或专属经济区隔断。

    第八条 内 水

    1.除第四部分另有规定外,领海基线向陆一面的水域构成国家内水的一部分。

    2.如果按照第七条所规定的方法确定直线基线的效果使原来并未认为是内水的区域被包围在内成为内水,则在此种水域内应有本公约所规定的无害通过权。

    第九条 河 口

    如果河流直接流入海洋,基线应是一条在两岸低潮线上两点之间横越河口的直线。

    第十条 海 湾

    1.本条仅涉及海岸属于一国的海湾。

    2.为本公约的目的,海湾是明显的水曲,其凹入程度和曲口宽度的比例,使其有被陆地环抱的水域,而不仅为海岸的弯曲。但水曲除其面积等于或大于横越曲口所划的直线作为直径的半圆形的面积外,不应视为海湾。

    3.为测算的目的,水曲的面积是位于水曲陆岸周围的低潮标和一条连接水曲天然入口两端低潮标的线之间的面积。如果因有岛屿而水曲有一个以上的曲口,该半圆形应划在与横越各曲口的各线总长度相等的一条线上。水曲内的岛屿应视为水曲水域的一部分而包括在内。

    4.如果海湾天然入口两端的低潮标之间的距离不超过二十四海里,则可在这两个低潮标之间划出一条封口线,该线所包围的水域应视为内水。

    5.如果海湾天然入口两端的低潮标之间的距离超过二十四海里,二十四海里的直线基线应划在海湾内,以划入该长度的线所可能划入的最大水域。

    6.上述规定不适用于所谓“历史性”海湾,也不适用于采用第七条所规定的直线基线法的任何情形。

    第十一条 港 口

    为了划定领海的目的,构成海港体系组成部分的最外部永久海港工程视为海岸的一部分。近岸设施和人工岛屿不应视为永久海港工程。

    第十二条 泊 船 处

    通常用于船舶装卸和下锚的泊船处,即使全部或一部位于领海的外部界限以外,都包括在领海范围之内。

    第十三条 低 潮 高 地

    1.低潮高地是在低潮时四面环水并高于水面但在高潮时没入水中的自然形成的陆地。如果低潮高地全部或一部与大陆或岛屿的距离不超过领海的宽度,该高地的低潮线可作为测算领海宽度的基线。

    2.如果低潮高地全部与大陆或岛屿的距离超过领海的宽度,则该高地没有其自己的领海。

    第十四条 确定基线的混合办法

    沿海国为适应不同情况,可交替使用以上各条规定的任何方法以确定基线。

10. 海洋法公约三大机构

第12条 泊船处

通常用于船舶装卸和下锚的泊船处,即使全部或一部位于领海的外部界限以外,都包括在领海范围之内。

11. 《海洋法公约》

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一个远洋小岛可划属的领海和专属经济区面积:领海可达1500平方公里(12海里,22公里,半径平方乘以3.14),专属经济区43万平方公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