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如何研究海洋经济生态发展(海洋经济如何健康发展)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7-02 04:35   点击:92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经济如何健康发展

第三十三章 积极拓展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坚持陆海统筹、人海和谐、合作共赢,协同推进海洋生态保护、海洋经济发展和海洋权益维护,加快建设海洋强国。

第一节 建设现代海洋产业体系

围绕海洋工程、海洋资源、海洋环境等领域突破一批关键核心技术。培育壮大海洋工程装备、海洋生物医药产业,推进海水淡化和海洋能规模化利用,提高海洋文化旅游开发水平。优化近海绿色养殖布局,建设海洋牧场,发展可持续远洋渔业。建设一批高质量海洋经济发展示范区和特色化海洋产业集群,全面提高北部、东部、南部三大海洋经济圈发展水平。以沿海经济带为支撑,深化与周边国家涉海合作。

第二节 打造可持续海洋生态环境

探索建立沿海、流域、海域协同一体的综合治理体系。严格围填海管控,加强海岸带综合管理与滨海湿地保护。拓展入海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范围,保障入海河流断面水质。加快推进重点海域综合治理,构建流域-河口-近岸海域污染防治联动机制,推进美丽海湾保护与建设。防范海上溢油、危险化学品泄露等重大环境风险,提升应对海洋自然灾害和突发环境事件能力。完善海岸线保护、海域和无居民海岛有偿使用制度,探索海岸建筑退缩线制度和海洋生态环境损害赔偿制度,自然岸线保有率不低于35%。

第三节 深度参与全球海洋治理

积极发展蓝色伙伴关系,深度参与国际海洋治理机制和相关规则制定与实施,推动建设公正合理的国际海洋秩序,推动构建海洋命运共同体。深化与沿海国家在海洋环境监测和保护、科学研究和海上搜救等领域务实合作,加强深海战略性资源和生物多样性调查评价。参与北极务实合作,建设“冰上丝绸之路”。提高参与南极保护和利用能力。加强形势研判、风险防范和法理斗争,加强海事司法建设,坚决维护国家海洋权益。有序推进海洋基本法立法。

2. 海洋经济如何健康发展起来

第一,深入实施区域重大战略。具体到京津冀协同发展,重点是要稳妥有序的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要高标准、高质量的建设雄安新区。长江经济带发展,要继续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要推动高质量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重点是要打造富有活力和国际竞争力的一流湾区和世界级城市群。长三角一体化,重点是要提升一体化发展水平,要率先形成新发展格局,要在全国高质量发展当中起到重要的支撑和示范引领作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点是要开好局、起好步,确保“十四五”时期要有明显的进展。

第二,持续推进区域协调发展战略。西部地区要提高政策的精细化水平,推动区域内部能够互促协调,形成大保护大开放高质量发展的新格局。东北地区,要使全面振兴取得新的突破,加强政策统筹,维护好国家国防、粮食、生态、能源、产业安全。中部地区,要加快崛起,构建以先进制造业为主体的现代产业体系。东部地区要加快推进现代化,以科技创新能力的提升来带动产业升级,在更高层次参与国际经济合作。与此同时,还要加强陆海统筹,发展海洋经济,推动建设海洋强国。支持国家级新区等功能平台在深化改革、扩大开放过程中起到带头作用,要成为实体经济发展的高地。

第三,着力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重点是要完善区域协调发展的体制机制,支持各地区发挥比较优势,促进各类要素合理流动和高效集聚,增强创新发展动力,构建高质量发展的动力系统,增强中心城市和城市群等经济发展优势区域在经济和人口等方面的承载能力,支持其他地区增强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生态安全、边疆安全方面的功能,通过这些努力,推动我国区域发展更加协调、更有效率、更高质量。

3. 海洋经济怎么发展

我国东部沿海地区滨海平原面积较大;气候温暖湿润;海岸线曲折,多港湾;大陆架宽阔,海洋资源(海洋生物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旅游资源)丰富。

城市、人口密集,市场需求大;经济发达,资金、科技力量雄厚;基础设施完善,交通和物流业发达;国家重视,政策大力支持;适合发展发展海洋经济。

4. 发展海洋经济措施

1、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建立海洋自然保护区可以保留自然资源的丰富性和海洋天然的本底。

2、污水排放治理: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会带给海洋大量的病菌和有毒物质,导致海水富营养化。

3、禁止对海洋的过度开发:填海造陆、能源开采等过度开发会破坏生物的栖息地,使生物面临灭绝的威胁。

5. 海洋经济发展空间

中国海洋经济发展的四大战略意义

1.能够缓解中国陆地资源紧张状况,拓展国土开发空间,海洋蕴藏着丰富的生物、油气和矿产等资源,海洋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掌握更多的资源和空间,增强在世界各国经济发展中的主导地位。

2.能够促进新兴产业发展,中国的海洋战略性新兴产业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与其他产业联系较为紧密,能够推动其他产业的升级发展,海洋尖端科技的突破有利于新兴产业的形成,为经济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3.海洋历来是中国对外交往的重要通道,“海上丝绸之路”的建设有助于推动与周边国家的交流合作。

4.海洋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增强海洋意识,提高对深远海资源的开发利用水平,避免他国侵占中国海洋权益,并为海军建设提供坚实的经济支撑。

6. 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路径

今年以来,经济社会呈现总体稳定、稳中有进、稳中有忧的运行态势。主要经济指标增幅保持在合理区间,但受宏观环境复杂多变、困难挑战显著增多等影响,部分指标下行压力依然较大。

一、全市经济运行主要特点

上半年,全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885亿元,同比增长6.4%,增速列全省第9位,比一季度放缓0.7个百分点,低于目标0.1个百分点。

(一)从三次产业看,结构调整进一步优化

1.农业生产总体稳定,高效农业发展势头强劲

我市积极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不断调整优化农业结构。上半年,全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48.8亿元,同比增长3.1%,较一季度提高0.2个百分点,其中农林牧渔业服务业25亿元,同比增长4.7%,较一季度提高0.5个百分点。上半年,全市共调减低效粮食作物70.3万亩,新增设施农业面积15.2万亩。全市已建成农业产业化联合体30家,总数达1169家。新招引125个项目落户现代农业产业园,投资额达25.8亿元。

2.工业回升迹象显现,机械装备引领工业增长

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困难,依然保持住相对稳定的发展态势,优势产业贡献明显,新旧动能实现有序转换。上半年,全市规上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5.2%,虽然较一季度仍回落2.6个百分点,但较5月份提高0.5个百分点,回升迹象开始显现。机械装备制造业实现产值1349.5亿元,同比增长21.5%,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145.2%;电子信息产业实现产值332.3亿元,增长37.4%,对全市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54.8%。中小企业贡献不断增强。全市3004户规上工业企业中,中小微企业有2673户,实现产值1878.6亿元,同比增长10.8%,占全市产值比重达59.1%,对全市规上工业产值增长贡献率达到111.8%。

3.服务业发展态势良好,新兴行业拉动作用明显

服务业发挥经济增长的主引擎作用,上半年实现增加值1316亿元,同比增长8.1%,增速列全省第3位,较一季度提升3位。1-5月份,全市规上服务业企业实现营业收入279.3亿元,增长8.4%;其他营利性服务业收入96.4亿元,增长30.2%。其中互联网和相关服务业、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租赁业和商务服务业等新兴行业营业收入增速明显快于传统行业,分别达到17.6%、16.3%和34.5%,营业利润分别增长57%、74%和19.8%。

(二)从三大需求看,增长基础进一步巩固

1.投资结构继续优化

上半年,全市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751.1亿元,同比增长7%,比一季度提升1.2个百分点,列全省第3位。其中工业投资1050.8亿元,同比增长7%,比一季度提升0.5个百分点;服务业投资677.6亿元,同比增长6.3%,比一季度提升1.9个百分点。全市高新技术产业完成投资296.2亿元,同比增长17.8%,高于全市投资10.8个百分点,占工业投资的比重为28.2%。基础设施投资完成327.3亿元,同比增长8.3%,高于全市投资增速1.3个百分点。民间投资持续向好,完成1363.3亿元,同比增长9.9%,高于全市投资2.9个百分点。

2.消费回稳态势趋于明显

全市消费市场运行总体平稳,自年初开始保持稳步上升态势。上半年,全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73.3亿元,同比增长8.9%,列全省第2位,苏北第1位。从商品类别看,消费升级类商品增速较快。受“国六”标准提前执行影响,车企加大对“国五”车型促销力度,6月汽车类商品零售额增长18.7%,累计增长9.7%。化妆品类、书报杂志类、电子音像制品类商品分别增长100.1%、38.3%和32.4%。

3.外贸进出口难中求进

尽管外部市场需求持续低迷,外贸形势复杂严峻,全市对外贸易仍取得积极成效,上半年,进出口和出口增速均居全省前2位,全市实现进出口总额48亿元美元,同比增长2.4%。其中出口31.6亿美元,同比增长8.3%。注册外资实际到账4.1亿美元,同比下降21.3%。

(三)从三大收入看,质量效益进一步提升

1.财政收支运行步伐稳健

上半年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16.8亿元,同比增长2.1%,剔除减税政策因素,实际增长8.5%。其中税收收入173.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的比重80%。全市支出均衡性持续加强,上半年全市实现一般公共预算支出510.9亿元,同比增长5.6%。其中重点民生实事工程支出增长显著,教育、医疗、社保等民生领域支出达408.3亿元,占一般公共预算支出的比重达79.9%。

2.企业经济效益增势不减

今年以来,尽管全市经济承受了较大压力,但企业效益仍在预期范围内,稳速发展的基础仍然比较牢固。上半年全市实现规上工业开票销售2383亿元,同比增长8.4%。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增长面达64%。其中,机械装备制造业增长面最高,达70.2%;建材行业增长面68.7%;食品行业增长面达到67.8%。1-5月份,全市规上工业企业利润增长97亿,利润率维持在3.8%的水平上,总体处于保持盈利的稳定区间。

3.居民收入继续稳步增长

上半年,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255元,同比增长8.8%,列全省第5位。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589元,同比增长8.3%,列全省第7位;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455元,同比增长9.3%,列全省第1位。农村居民收入快于城镇1个百分点,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

(四)从发展环境看,政策扶持进一步加大

1.减税降费红利加速显现

全市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各项政策,深化增值税改革、个税改革等一系列减税降费政策集中发力,切实为企业减负,促进实体经济发展。上半年,全市已累计减轻企业负担28.53亿元,其中新增减税27.26亿元,新增减税降费明显增加,对激发市场活力、应对经济下行压力、稳定就业等发挥了重要作用。

2.金融支撑作用显著增强

全市紧紧围绕服务实体经济,加强防控金融风险,充分发挥金融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作用。截止6月末,全市金融贷款余额5557亿元,同比增长20.1%。其中,工业贷款余额为908亿元,同比增长13.7%,贷款总量列苏北第1位,增速列全省第3位。制造业贷款余额为656亿元,同比增长16.1%,总量列苏北第1位,增速列全省第2位。

3.市场主体活力持续激发

全市将简政放权、放管结合、优化服务作为优化营商环境的关键措施,促进了市场预期改善和发展活力进一步增强。上半年,全市新增各类市场主体4.8万户。其中新增企业1.76万户,列全省第6位;新增个体工商户3万户,列全省第9位。截至6月末,全市共有各类市场主体66.85万户,比去年期末增长2.8%,其中企业总数18.87万户,比去年期末增长1.6%,个体工商户46.89万户,比去年期末增长3.4%。

(五)从发展动能看,转型发展进一步加快

1.创新驱动发展日益提速

全市坚持把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全面加强创新能力建设。上半年,全市实现高新技术产业产值1169亿元,同比增长2.4%,剔除化工影响,实际增长13.7%;占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比重36.8%,较上年末提高1.7个百分点。新能源、电子通讯设备和智能装备制造业均实现较高增长,分别同比增长60.4%、19.3%和8.9%。今年以来,全市企业新申请专利5804件、发明专利1422件,专利授权4987件、发明专利授权405件,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增幅全省第一。

2.城市综合功能日臻完善

5月1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审议《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盐城作为长三角一体化区域集群的27座城市之一,主动作为,加速发展。今年以来,市区内环高架三期工程加紧施工,徐盐铁路盐城段正线已经铺轨完成,盐城高铁综合客运枢纽下月即将封顶,将于年底通车运营。从6月1日起,作为江苏境内重要的南北高速通道盐靖高速正式提速,群众出行更加便捷舒适、经济高效。盐城机场自去年T2航站楼建成投运后,迎来了新的发展机遇,今年首次引入驻场飞机,实现过夜航班零突破;新增5条航线,极大提升了机场的通达性。随着高速铁路、高速公路、航空、港口等综合交通网络进一步完善,盐城在承接长三角区域的各类要素资源转移方面更具优势,承载力进一步增加。

3.绿色发展取得积极成效

全市大力推动能源转型发展,持续推进节能减排,打好污染防治“三大”战役,整体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上半年,全市新能源装机容量达753.62万千瓦,同比增长26.2%,占全省新能源装机容量30%,列全省第1位。全市新能源发电企业累计发电71.52亿度,同比增长17%,占全省新能源发电量的33.1%。一季度,全市单位GDP能耗下降7.9%,降幅居全省前列,苏北第1位。上半年,全市六大高耗能行业综合能源消费量同比下降3.2%;高耗能行业投资呈现持续下降态势,同比下降4.6%。全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例达69.6%,列全省第4位。全市创新河流治理模式,打破过去碎片化治理,全面启动对全流域118条河流统筹整治。

二、下半年经济形势判断及对策建议

下半年,全市经济发展虽然面临较大的困难,但发展机遇与挑战并存,总体仍将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从积极因素看,虽然化工事件对我市经济发展造成了较大的影响,但随着市委、市政府一系列举措实施,面临的困难正逐步解决。《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规划纲要》正式审议通过,给盐城发展带来新机遇。国家出台的系列减税政策效益正逐步显现,7月1日起新一轮降费举措实施,进一步为企业和群众减负。从不利因素看,国际形势仍然复杂多变,对外经济形势压力不减。全市PMI指数仍低于荣枯线,6月盐城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为48.7%,自今年来,已连续5个月在收缩区运行。产业结构转型压力依然较大,全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大项目不多,总体仍然偏小。

7. 海洋经济发展建议

1、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海洋生态环境保护的意识。

2、沿海农田、林场施用化学农药,必须执行国家农药安全使用的规定和标准。

3、加强建设项目对海洋生态环境影响的整体评价。

4、坚决抵制某些工厂向海洋中投放各种化学废水,如果不尽快阻止,海洋会由蓝色变为死气沉沉的灰色。

5、严格管理乱扔垃圾的现象,乱扔垃圾者应被批评教育和罚款相结合。

6、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的排放,会带给海洋大量的病菌和有毒物质,导致海水富营养化。要想改善海洋环境,必须重视排放问题。

7、当离开海滩时带走自己的垃圾,并且帮助收走他人遗留的废弃物,积极参与全球性的海滩清洁、海洋无垃圾的活动。

8、建立渔民准入制度,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从事海上捕捞作业,在优先渔民入渔的情况下,严格控制把关附近农民加入渔民队伍。

9、不要将贝藻养殖业作为影响旅游环境的障碍来清除,而要鼓励其发展。

10、不要破坏珊瑚礁,海藻丛等海洋生物生活的地方,破坏它们可能会破坏海洋生命链。

8. 海洋经济发展趋势

  地球作为一颗行星在浩瀚的宇宙中是微不足道的,但它独有的特点令宇宙中大多数天体黯然失色,那就是,它是太阳系中唯一拥有大量液态水的星系。如果乘航天飞机俯看地球,你会清楚地看到,人类居住的地球是一个淡蓝色的水球,而陆地只不过是浩瀚大洋中的一个个岛屿,所以,地球的称谓可能是古人对自己居住星球的一种误解。

  把地球称做水球或者是海洋之球,似乎更为贴切些。然而,我们今天已经没有必要做这种更正了。

  地球的表面积为5.1亿平方千米,其中海洋的面积为3.67亿平方千米,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70.8%;而陆地面积为1.49亿平方千米,仅占整个地球表面积的29.2%。

  海洋对自然界、对人类文明社会的进步有着巨大的影响,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一直与海洋息息相关。没有人不认为,人类的文明与进步直接受益于海洋。

  海洋是生命的摇篮,它为生命的诞生进化与繁衍提供了条件;海洋是风雨的故乡,它在控制和调节全球气候方面发挥有重要的作用;海洋是资源的保护,它为人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和无穷尽的资源;海洋是交通的要道,它为人类从事海上交通,提供了经济便捷的运输途径;海洋是现代高科技研究与开发的基地,它为人们探索自然奥秘,发展高科技产业提供了空间。

  在人类进入21世纪的今天,海洋作为地球上的一个特殊空间,无论是它的物质资源价值,或是政治经济价值,都远远超出人们原有的认识。人们对海洋的需求不再只是渔人之利、舟楫之便了。科学技术的高速发展,使人类有条件以进军姿态走向海洋。

  然而,谁也不可否认,20世纪全球环境的恶化,经济的畸形发展,使能源、粮食和水危机的阴影重重笼罩在人们的头上。陆地已不堪重负,而海洋有可能是人类第二个生存空间。

  但是不要忘了,我们只有一个地球,地球上只有一捧海水。洁净明亮的海水,对于我们人类,对于地球上所有的生灵是多么的重要呀?

  让我们记住一位哲人曾经说过的话:海洋养育了我们,我们要感谢海洋。作为生命最初的摇篮中的后代,我们光滑的皮肤,我们血管里的血,我们体内循环的水,都是海洋的所有,我们只是海洋的一份子。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