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海洋生态环境的发展(海洋生态环境的发展历程)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6-28 17:59   点击:167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生态环境的发展历程

就目前的开采技术而言,基本上无论是哪种方法,都是促使可燃冰中天然气与水的分离,要促使其分离,必然要改变其温度及压力环境,这样就可能会产生一系列不可预知的环境问题,如温室效应的加剧、海洋生态的变化及引起地质灾害的可能。

可燃冰的成分主要是甲烷,甲烷是一种强温室气体,对大气辐射平衡的影响仅次于CO2。

目前探明全球可燃冰储量的甲烷是大气圈中甲烷的5000倍,在开采的过程中,即使如此巨大的甲烷总量哪怕是0.5%进入大气层,对全球变暖的影响也是难以估量的,如果开采中稍有不慎,则必然会加剧温室效应。在海洋中开采可燃冰带来的环境问题更多,一方面甲烷如果直接进入海水中,则会很快发生微生物的氧化反应,从而会改变海水的化学属性,如果大量进入,其氧化过程中会消耗海水中大量的氧气,使得海洋缺氧,这样势必会加速海洋生物的死亡;

另一方面大量直接进入海洋的甲烷还可能会加速海洋气化及海啸,导致海水加速流动及气压卷吸,会严重危害海面船只及作业平台的安全,甚至强对流的海水会直入空中,影响航空及陆地建筑的安全。

在开采可燃冰的过程中,会分解大量的水,这些水会稀释岩层空间,使得地层结构稳定性变差,容易引发地质灾害。

在海洋环境中,无论是减压分解还是激热分解,都会导致海底陆坡区的稳定性下降,严重则会发生海底坍塌,如毁坏海底输电或通信电缆和海洋石油钻井平台等设施。

就目前的开采方法来看,无论是哪种方法都不能单独实施,必须是几种方法的结合,如果使用二氧化碳置换法、化学试剂减压法与其他方法的结合实施,则势必会产生新的问题,这些化学试剂及二氧化碳注入到地下后,会严重污染地下水源。

2. 海洋生态环境的发展历程简述

海洋无脊椎动物的全盛时代——奥陶纪,是古生代第二个纪,约4.9亿年前开始,结束于4.4亿年前。在奥陶纪,陆地地区海侵范围逐渐扩大,多次海退过程穿插,火山活动和地壳运动比较剧烈,气候分异,冰川发育;海洋无脊椎动物真正达到繁盛的时期,这些生物发生明显的生态分异。

在奥陶纪后期,各大陆上不少地区发生重要的构造变动、岩浆活动和热变质作用,使得这些活动区的部分地区褶皱成为山系,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地壳构造和古地理轮廓。

3. 海洋生态环境的发展历程包括

本文介绍了在近一个世纪中海洋通信发展的历程和现状。

20世纪初,无线电报通过点火花式发射机产生的高频振荡电波向外广播,走出人类历史上无线电通信的第一步。

1898年美国“圣·保罗”号轮船首先装置了上述收、发信机,跨出无线电在海洋通信上应用的第一步再到由于海上航行的船舶越来越多,为了能达成世界统一的规则以提高海上航行的安全性和效率而制订国际海上人命安全公约(International Conventionfor the Safety of life of Sea,简称SOLAS)并明确船舶无线电装置的配备和值班制度。

讲述了现在常用的一些通信设备,如窄带直接印字电报、中频无线电装置、高频无线电装置、甚高频无线电装置、单边带和海事卫星电话以及卫星移动通信的终端组成、设备配置要求、使用中的优缺点和使用范围。

根据海上通信的发展趋势提出将GPS和移动通信组合起来构成GPS通信导航系统,提高海上通信的现代化管理水平,为海洋经济发展提供服务。

4. 海洋生态现象

  如果污染超过了海洋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或者说自净能力,它就很难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生态系统保持自身稳定的能力被称为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的强弱是多方因素共同作用体现的。一般地:成分多样、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途径复杂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强;反之,结构与成分单一的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就相对更弱。热带雨林生态系统有着最为多样的成分和生态途径,因而也是最为稳定和复杂的生态系统,北极苔原生态系统由于仅地衣一种生产者,因而十分脆弱,被破坏后想要恢复便需花费很大代价。

5. 海洋生态现状分析

1、海洋垃圾污染至少影响了全球约260个物种。海洋动物经常错把塑料垃圾当成食物吞食,大块的塑料垃圾会卡在动物的食道、胃部,或划破器官造成感染、死亡,或使海洋动物无法觅食直至饿死。

2、海洋垃圾还会缠绕在某些海洋生物如鲸类身上,使其无法挣脱,严重时甚至致死。

3、海洋垃圾抑制了海洋植物的光合作用,使其产氧量减少,导致海洋生物的可用氧也随之减少,大大抑制了海洋生物的活动与生命活力。随之而影响的就是整个海洋生态系统,破坏了海洋生态系统的平衡稳态。

6. 有关海洋生态环境现状,环保现状,海洋生物知识

因为全球变暖,两极冰化,海洋水温升高,改变了海洋长期的环境,所以海洋生物面临困境。

7. 海洋生态环境的发展历程图

陆权和海权是具有结构性区别的两大地缘政治形态,两者的文化、文明和社会经济制度演进具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差别容易引发海权与陆权的矛盾。

在某种意义上,人类文明史就是海权和陆权竞争的历史,在希腊和罗马时代,海权优于陆权。

大航海时代以来海洋大国的崛起也证明了海权对陆权的优势,20世纪的两次世界大战、冷战等,都可以看作海权与陆权的对抗,而海权取得了最终的胜利。

近代以来,真正的世界大国如荷兰、英国、美国都是海洋性国家,在海陆对抗中,海洋国家大都在竞争中占优势并最终获胜。

分析和总结海洋大国崛起的特点和规律,主要包括以下六个方面的经验。

一、民族国家的形成是前提条件

历史经验表明,民族国家和政治稳定是经济发展的基础,也是大国崛起的首要前提。在15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就形成了民族国家和中央集权政府,这是葡萄牙和西班牙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只有形成民族国家,并有中央政府的支持,才能促进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进而开展旷日持久的探险和殖民活动。16世纪末,荷兰形成民族国家,建立了历史上第一个资产阶级掌权的共和制国家,实现了国内政治稳定和经济迅速发展,进而实现大国崛起。

英国在“光荣革命”后建立了稳定的君主立宪制,为经济发展和全面崛起创造了有利的政治环境。1776年美国独立以后,除了1860年代的内战,国内政治和社会稳定,实现了经济发展和技术创新,并逐步成为全球霸主。德国是在实现国家统一之后,通过制度和技术创新,逐步成为世界强国。日本也是结束幕府统治,通过“明治维新”等一系列制度改革走上强国之路。

国内政治不稳定使一些海洋大国走向衰落。17世纪后期,国内各方势力为争夺继承权闹得不可开交,葡萄牙开始在走向衰落。频繁战争的失败导致西班牙、德国和日本走向衰落。

国内政治的不稳定,甚至内乱和分裂,导致俄国衰落。从这些大国崛起和衰落的过程可以看出,国家崛起的首要前提是独立的民族国家形成和政治环境稳定。

二、技术进步加速海洋力量发展

科技进步、经济等因素在海洋大国崛起中也发挥了关键作用。工业发展和技术进步使造船的成本下降。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提高了航行速度。

同时减少了船员数量和人员风险,对军事、经济贸易发展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使全球规模的专业化和国际分工成为可能。

8. 近年来海洋生态的变化

回答如下:核辐射排放的时间长度与许多因素有关,包括辐射类型、放射性物质的半衰期、海洋环境和气象条件等。一些放射性物质,如碘-131,具有较短的半衰期(约8天),因此它们的辐射排放会迅速减少。其他物质,如锶-90和钚-239,具有更长的半衰期(分别为28年和24,000年),因此它们的辐射排放可能需要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才能消失。

此外,海洋环境和气象条件也会影响辐射排放的消失速度。例如,海洋中的水流和混合会将辐射物质分散到更广泛的区域,从而减少其浓度。风和海浪也会将辐射物质推向更远的地方,使其更容易被分散。

总的来说,核辐射排放的消失时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取决于多种因素。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辐射排放的浓度会逐渐降低,直至达到安全水平。

9. 海洋生态环境恶化

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国厦门着手开展红树林的保护和恢复种植,并且科学管理海岸带。他对该做法“印象非常深刻”。汤姆森指出,红树林是生物多样性的堡垒,与湿地和海草栖息地一样,对健康的沿海生态系统至关重要。

汤姆森说,在世界各地,大多数海洋污染来自陆地上的人类活动。中国越来越重视从源头加强管控,注重从源头到海洋的管理,开展有效的海洋污染治理。

汤姆森在2017年担任第71届联合国大会主席期间,主持召开了首届联合国海洋大会,以期扭转海洋状况恶化趋势,推动落实有关海洋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他在当年9月卸任联大主席后即被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任命为海洋事务特使,以推动落实联合国海洋大会成果,保护海洋及其资源,促进可持续发展。

汤姆森在采访中说:“随着气候变化和海洋状况恶化,阻止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是我们时代的巨大挑战。生物多样性的丧失意味着这个星球上生命形式的减少和灭绝,这种现象正以令人担忧的速度加速发生。”

“这个星球上的多数生物是水生生物,它们的家园在湖泊、河流、湿地和海洋中。像气候变化和海洋状况恶化一样,我们失去地球生命形式的惊人速度主要是人为造成的。我们必须停止对自然的‘战争’,否则就太晚了。”汤姆森说。

谈到对即将在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COP15)的期待时,汤姆森说,将要制定的“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涵盖范围广泛,这对保护地球生命至关重要。“根据我在联合国的经历,我认为中国是多边主义和国际公约执行的拥护者。因此我坚信关于明年通过‘2020年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的谈判将得到中国的大力帮助。”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