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首页

330公斤的海洋样子(海洋重量)

来源:www.ascsdubai.com   时间:2023-06-24 18:20   点击:86  编辑:jing 手机版

1. 海洋重量

一块大洋不重,因为大洋是液体。大洋是水体,而水体的物态是液体。液体是没有固定形态和重量的,所以一块大洋不能被称为重量。人们通常用“大洋”来表示海洋,它是地球上最广阔的海洋,占地球表面积的70%以上。大洋是地球上最重要的自然资源之一,包含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矿产资源。

2. 海洋生物重量

应该是蓝鲸1头长27.1米、重136.4吨的蓝鲸,仅舌就有3.09吨,心脏0.43吨,肝有1吨。

体长20~25米,雌鲸可长达31米,为世界上现存的最大动物。1头长24.4米的蓝鲸,体重约有81吨。体通常为蓝灰色,有白色斑点。背鳍较低,远在体后方,喉胸部有58~120条褶沟,口中每侧有黑色鲸须270~395片,多数为320~330片。呼吸时喷出的雾柱高达10~15米。在近海岸处食浮游性甲壳类,几乎完全是磷虾,因此,磷虾被称为鲸食(Krkll),磷虾多的水域,蓝鲸也多。经济价值居鲸类之冠,分布甚广,从北极到南极的海洋中都有。但北半球的蓝鲸比南极海域中同龄个体小1.5米,两半球间的蓝鲸互不交流。北半球的一部分可进入我国沿海。脂肪、鲸须、皮、骨、肌肉、内脏都可利用,因此,世界各地竞相猎捕,且又易捕,致使其数量锐减,甚至濒临灭绝,现世界已全面禁捕。蓝鲸又称“剃刀鲸”。

3. 地球海洋重量

地球拥有的总水量约为136亿亿吨,其中,含盐的海水约为132.2亿亿吨。

由于盐份问题,海水不能被陆地上的生命作为水源来利用。

地球上水量的分布大致是:海洋占97.2%,极地冰山占2.15%,地下水占0.632%,湖泊与河流占0.017%,云中水蒸气占0.001%。

4. 海洋总质量

地球上的海洋总面积达到3.6亿平方千米,占据地球表面积的71%,海洋中的储水量超过13亿立方千米,大约占据地球水资源总量的97%,由此可见,海洋是地球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甚至将地球称为“水球”也不过分。虽然总量如此巨大,但海洋并不是在地球一开始形成就存在的,而是日积月累的产物。

地球刚形成的时候,总是会受到来自宇宙中各种陨石和小行星的撞击,再加上地球内部放射性元素产生了很多热量,所以当时的地面上到处都是喷发的火山和流动的熔岩,地球基本是一个被熔岩覆盖着的大火球。等到撞向地球的小行星减少了,地球表面的温度降低了,岩浆慢慢固化、结块,形成了坑坑洼洼的原始地壳。

原始地壳的形成过程遍地的岩浆-岩浆逐渐冷却-坑坑洼洼的原始地壳)

伴随着岩浆喷出的,是大量的气体和尘埃,由于质量比较轻,这些气体逐渐上升,因为地球引力包裹在地球外层,久而久之形成了原始的大气层。原始大气层中的各种物质混合在一起发生各种化学和物理反应,使得大气层开始降雨。这些雨水在地壳的低洼处流淌,最后顺着地势汇聚到一起,大约在35亿年前,形成了原始海洋。

质量轻的气体上升-原始大气层-降雨

原始海洋的形成过程岩浆喷出

质量重的岩浆、尘埃下沉-原始地壳-积水-原始海洋

——以上内容参考米莱童书《生命简史》

5. 海洋容量

在太阳系的行星中,地球处于“得天独厚”的位置。地球的大小和质量、地球与太阳的距离、地球的绕日运行轨道以及自转周期等因素相互的作用和良好配合,使得地球表面大部分区域的平均温度适中(约15℃),以致它的表面同时存在着三种状态(液态、固态和气态)的水,且绝大部分是以液态海水的形式形成一个全球规模的含盐水体——世界大洋。因此,我们的地球又称为“水的行星”。

全球海洋总面积约3.6亿平方公里,约占地表总面积的71%。全球海洋的平均深度约3800米,最大深度11034米。全球海洋的容积约为13.7亿立方公里,占地球总水量的97%以上。如果地球的地壳是一个平坦光滑的球面,那么就会是一个表面被2600多米深的海水所覆盖的“水球”。

世界海洋每年约有50.5万立方公里的海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被蒸发,向大气供应87.5%的水汽。从海洋或陆地蒸发的水汽上升凝结后,又作为雨或雪降落在海洋和陆地上。陆地上每年约有4.7万立方公里的水在重力的作用下,或沿地面注入河流,或渗入土壤形成地下水,最终注入海洋,从而构成了地球上周而复始的水文循环。

海水是—种含有多种溶解盐类的水溶液。在海水中,水占96.5%左右,其余则主要是各种各样的溶解盐类和矿物,还有来自大气中的氧、二氧化碳和氮等溶解气体。世界海洋的平均含盐量约2.5%,而世界大洋的总盐量约为4.8亿亿吨。假若将全球海水里的盐分全部提炼出来,均匀地铺在地球表面上,便会形成厚约40米的盐层。

目前在海水中已发现的化学元素超出80种。组成海水的化学元素,除了构成水的氢和氧以外,绝大部分呈离子状态,主要有氯、钠、镁、硫、钙、钾、溴、碳、锶、硼、氟等11种,它们占海水中全部溶解元素含量的99%;其余的元素含量甚微,称为海水微量元素。

溶解于海水中的氧、二氧化碳等气体,以及磷、氮、硅等营养盐元素,对海洋生物的生存极为重要。海水中的溶解物质不仅影响着海水的物理化学特征,而且也为海洋生物提供了营养物质和生态环境。

海洋对于生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海水中主要元素的含量和组成,与许多低等动物的体液几乎一致,而一些陆地高等动物,甚至人的血清所含的元素成分也与海水类似。研究证明,地球上的生命起源于海洋,而且绝大多数的动物生活在海洋中。在陆地上,生物集中栖息在地表上下数十米的范围内,可是在海洋中,生物栖息范围可深达一万米。因此,研究生命起源的学者把海洋称作“生命的摇篮”。

海洋作为地球水圈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大气圈、岩石圈以及生物圈相互依存,相互作用,成为控制地球表面的环境和生命特征的一个基本环节。

由于水具有很高的热容量,因此世界海洋是大气中水汽和热量的重要来源,并参与整个地表物质和能量平衡过程,成为地球上太阳辐射能的一个巨大的储存器。在同一纬度上,由于海陆反射率的固有差异,海面单位面积所吸收的太阳辐射能约比陆地多25~50%。因此,全球大洋表层海水的年平均温度要比全球陆地上的平均温度约高10℃。

由于太阳辐射能在地球表面上分布的固有差异,赤道附近的水温显著地高于高纬度海区,因此,在海洋中导致暖流从赤道流向高纬度、寒流从高纬度流向赤道的大尺度循环。从而引起能量重新分布,使得赤道地区和两极的气候不致过分悬殊。

海面蒸发产生的大量水汽,可被大气环流及其他局部空气运动携带至数千公里以外,重新凝结成雨雪降落到所有大陆的表面,成为地球表面淡水的源泉。由此可见,海洋对全球天气和气候的形成,以至地球表面形态的塑造都有深远的影响。

海洋中的动物约16~20万种,植物一万多种。海洋中的生物,如同整个生物圈中的生物一样,绝大多数直接地或间接地依赖于光合作用而生存。海洋生物由海洋光合植物、食植性动物和食肉性动物逐级依赖和制约,组成了海洋食物链。

海洋作为一个物理系统,其中发生着各种不同类型和不同深度的海水运动和过程,对于海洋中的生物、化学和地质过程有着显著的影响。海水运动按其成因,大致分为:海水密度变化产生的“热盐”运动,如海面蒸发、冷却和结冰,以及海水混合等;海面风应力驱动形成的风生运动,如风海流和风生环流等;天体引力作用产生的潮汐运动;海水运动速度切变产生的湍流运动;各种扰动产生的波动,如风浪、惯性波和行星波等。

海洋是生物的生存环境,海水运动等物理过程会导致生物环境的改变。因此,不同的流系、水团具有不同的生物区系和不同的生物群落。海水运动或波动是海洋中的溶解物质、悬浮物和海底沉积物搬运的重要动力因素,因此,海洋中化学元素的分布和海洋沉积,以及海岸地貌的塑造过程都是不能脱离海洋动力环境的。反过来,海水的运动状况也与特定的地理环境、化学环境有关。这就是海洋自然环境的统一性的具体表现。

大洋地壳作为全球地壳的一个结构单元,具有不同于大陆地壳的一系列特点。陆壳较轻、较厚,比较古老;洋壳较重、较薄(缺失花岗岩层),相对年轻。在地壳的均衡作用下,陆壳质轻而浮起,洋壳质重而深陷。地球之所以存在着如此深广的海洋,是与洋壳的物质组成有关的。

由于海水的覆盖,海底地壳是难以直接观察的。近半个世纪以来,深海考察发现了海洋中有深度超过万米的海沟,长达上千公里的断裂带以及众多的海山:而给人印象最深的是存在着一条环绕全球、纵贯大洋盆地、延伸达80000公里的水下山脉体系。这条水下山脉纵贯大西洋和印度洋的洋盆中部,所以称为大洋中脊。在大洋中脊顶部发育有一条被断裂带错开的纵向的大裂谷,称为中央裂谷。

20世纪70年代以来,海洋学者乘坐潜水器考察大洋中脊和裂谷,发现从裂谷底喷涌出来的热泉。原来,冷海水沿裂隙渗入炽热的新生洋壳内部,变成热海水,热海水和洋壳玄武岩之间发生强烈的化学反应。玄武岩中的铁、锰、铜、锌等被淋滤出来进入热海水,从而喷出富含金属的热泉。由河流带入海洋中的镁、硫酸根,在上述过程中也大部分被中脊轴部的洋壳所吸收。据估计,沿着八万公里长的大洋中脊只需800~1000万年,与世界海洋等量的海水就可以经过脊轴洋壳循环一遍。这对于海水化学成分的演化,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

总之,海洋中发生的各种自然过程,在不同程度上同大气圈、岩石圈和生物圈都有耦合关系,并且同全球构造运动以及某些天文因素密切相关,这些自然过程本身也相互制约,彼此间通过各种形式的物质和能量循环结合在一起,构成一个具有全球规模的、多层次的海洋自然系统。正是这样一个系统,决定着海洋中各种过程的存在条件,制约着它们的发展方向。

海洋科学研究的目的,就在于通过观察、实验、比较、分析、综合、归纳、该绎以及科学抽象方法,去揭示这个系统的结构和功能,认识海洋中各种自然现象和过程的发展规律,并利用这些规律为人类服务。

6. 海洋的计量单位

海洋一千公尺等于1000米。

距离换算中无论陆地或是海洋1000公尺都等于1000米。

公尺、公分是旧时的叫法,现在已经废止,不过民间仍有人在使用。

按标准计量单位换算,1公尺=3市尺=1米、1公分=1厘米,因此1000公尺换算成通用计量单位的话就是1000米。

7. 海洋总重量

海底最深处10000米是类似于一片黑暗的荒芜之地,没有阳光、没有植被、没有动物,只有寒冷的水流和极致的压力。 原因是海水在深度超过2000米后就会变得极其寒冷,并且压力也会不断增加,而到达10000米深度时,水温可低至0℃以下,而压力可达到1100个标准大气压以上,这种极端环境不存在适宜维持生命的条件。 此外,深海生物也适应了这样的环境,并且有着独特的生态系统和特殊的生物特征,是深海科学研究的一个重要领域。

8. 海洋体重

十大寿命最长的动物排名

1、灯塔水母

  要问世界上最长寿的动物是什么,灯塔水母一定是位居榜首的,灯塔水母是一种主要生活在热带海域的小型水母,因形似灯塔而得名,它们是目前已知的唯一能够从成熟阶段恢复到幼虫阶段的生物,从而获得无限的寿命,所以也被称为“长生不老的水母”。

2、南极洲海绵

  南极洲海绵是一种海绵动物,它们主要生活在异常寒冷的南极洲海底,是海底非常古老的生物,极低的温度让它们的新陈代谢也变得缓慢,所以寿命非常长,最长的可以活到1550年。

3、明

  明是一种蛤类动物,它们主要生活在冰岛海底,因生长初期处于明代而得名,它们也是世界上活得最久的生物之一,根据贝壳上的纹理显示它们已经存活了405年,位列十大寿命最长的动物排名第三名。

4、格陵兰睡鲨

  格陵兰睡鲨是一种主要分布在格陵兰岛和冰岛附近海域的一种凶猛鲨鱼,它们体型庞大,体长可达7米,可与大白鲨媲美,寿命可以达到400岁,也是目前世界上最长寿的动物之一

5、管状蠕虫

  管状蠕虫也被称为海底玫瑰,是一种生活在海洋中的大型动物,体长可达1-2米,它们的上端是一片红色的肉,下端是白色的管,寿命可达250岁,也是世界上活得最久的动物之一

6、红海胆

  红海胆是一种体型较小的海洋无脊椎动物,它们主要生活在太平洋的部分海域,以海中的海生植物为食,红海胆的寿命也很长,相关研究表明它们可以以存活200年或更长。

7、加拉帕戈斯象龟

  加拉帕戈斯象龟是仅分布于加拉帕戈斯群岛14个岛屿上的世界上体型最大的陆龟,它们不仅体型庞大,食量也非常恐怖,每天平均32-36公斤,它们的寿命也很长,可以达到200岁。

8、弓头鲸

  弓头鲸是一种主要分布在北极及附近水域的鲸类,因有着巨大的弓状头颅而得名,它们的体型非常庞大,长成后体长可达21米,是全球最大的十种海洋动物之一,同时它们的寿命也很长,部分可以活到150-200岁。

9、新西兰大蜥蜴

  新西兰大蜥蜴是一种仅生活在新西兰地区的蜥蜴,它们出现的时间非常早,曾和早期的恐龙一起在地球上生存,是非常古老的动物,它们的寿命可以超过100年,也是非常长寿的动物。

10、太平洋潜泥蛤

  太平洋潜泥蛤也被称为象拔蚌,是一种主要生活在太平洋海域的大型贝类,它们生活在海底的泥沙中,体重连壳可达3.6千克,肉还可以食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它们的寿命也可以达到100多年。

9. 海洋鱼类总重量

常规来说,一条鱼的重量是500克。就是一斤。常买鱼的人知道。一条500克的鲫鱼,加上鸡蛋,瘦肉清蒸,蛋白质含量高。味道鲜美。是病人饮食的首选。特别是手术后的病人,能促进刀口的愈合。500千克的鱼,应该在大海之中,像鲸鱼,鲨鱼之类。我们一般是看不到的。要想看的话可以到海洋馆一睹芳容。

10. 海洋有多重

地球上被水覆盖的面积估计为36208.2万平方公里,约占地球表面积的70.89%。海洋的平均深度估计为3553.97米,地球上水的总重量估计为1.32X1018吨,海水的体积估计为1284643.137立方公里,而淡水的体积为34990280.04立方公里。

顶一下
(0)
0%
踩一下
(0)
0%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