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海洋持有的碳比大气多多少倍
由于海洋碳库效应,陆地生物的放射性碳含量和海洋生物的放射性碳含量是不一样的。全球各大洋的海洋碳库效应校正因子已经在数据库中建立并记录。大气、海洋和生物圈是浓度不同的放射性碳库。
大气中形成的放射性碳以二氧化碳的形式溶解于海洋中,并通过光合作用在同一时间被植物吸收,进入食物链。
这也是陆地生物在自身的系统中吸收碳14的方法。
海洋生物和以它们为食的生物通过碳14(以二氧化碳的形式)的交换过程吸收大气和海洋或任何水体中的碳14。
然而,表面混合层的碳14含量和深海的碳14含量是不一样的,因此,并不是所有的海洋生物都具有相同的放射性碳含量。
2. 海洋对碳的吸收
海洋碳循环可以分为三个方面。
第一方面是“碳酸盐泵”,就是大气中的CO2气体被海洋吸收,并在海洋中以碳酸盐的形式存在;
第二方面是“物理泵”,即混合层发展过程和陆架上升流输入,它与海洋环流密切相关;
第三方面是“生物泵”,即生物净固碳输出,
3. 海洋是最大的碳汇
地理学中与碳排放相关的知识点包括:
1. 碳排放概念:指在生产、消费以及能源利用等过程中,由于燃烧化石能源、森林砍伐或土壤管理等人类活动而释放出来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
2. 碳源和碳汇:碳源是指释放碳的地方,如城市、交通工具等;碳汇是指吸收碳的地方,如森林、湿地和海洋等。
3. 人类活动对碳排放的影响:人类活动通过能源消耗、工业生产、交通运输等方式,大量排放了温室气体,加剧了全球气候变化。
4. 低碳经济和碳交易:低碳经济是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环境质量的一种经济发展模式;碳交易是指在实现温室气体排放权的交易时,通过政府机构或第三方机构核实、登记和审核,进行交易的方式。
5. 减少碳排放的措施:包括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推广清洁能源、加强碳捕集和封存技术、推广低碳生活方式等。
以上是地理学中与碳排放相关的一些知识点,需要注意的是,碳排放问题是一个全球性的重要问题,需要全球范围内合作共同解决。
4. 海洋中碳的存在形式
珊瑚礁是生产力水平最高,同时也是最脆弱的海洋生态系统之一。由气候变化及人类活动导致的珊瑚礁全球衰退,已经影响到珊瑚礁的钙化和碳循环过程,也加大了长期悬而未决的珊瑚礁二氧化碳“源-汇”争议。尽管珊瑚礁的钙化过程伴随 CO2 释放,但考虑到珊瑚礁生态系统内部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过程,以及造礁珊瑚特殊的混合营养特性,其作为碳汇功能的属性也不容忽视。
珊瑚礁是生物多样性最高的海洋生态系统,在全球尺度上预计每年可固定 9 亿吨碳。海洋中来自珊瑚礁的初级生产力高达 300—5 000 g C·m-2·a-1,而非珊瑚礁系统只贡献 50—600 g C·m-2·a-1。虽然珊瑚礁潜在的碳汇功能早已被发现,但由于其钙化过程伴随 CO2 释放,珊瑚礁在很长时间一直被定义为碳源属性。
目前,珊瑚礁的碳源/碳汇属性仍然存在争议,还没有被纳入以滨海湿地生态系统(如红树林、盐沼、海草床等)为代表的海岸带蓝碳收支中。因此,厘清珊瑚礁生态系统的“源-汇”机制、探索将珊瑚礁由碳源向碳汇转变的生态调控方式和途径,是当前最为紧迫的珊瑚礁生态修复之举,也是服务好国家碳中和目标与绿色发展战略的应有之义。
5. 海洋是最大的碳库
海洋是地球上最大的活跃碳库,是陆地碳库的 20 倍、大气碳库的 50 倍。海洋每年吸收约 30% 的人类活动排放到大气中的二氧化碳,并且海洋储碳周期可达数千年,在气候变化中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因此,海洋负排放潜力巨大,是当前缓解气候变暖最具双赢性、最符合成本-效益原则的途径。
6. 海洋持有的碳比大气多几倍
2倍。全球海底“可燃冰”所含的有机碳总量相当于全球已知煤、石油和天然气总和的2倍以上。可燃冰在陆地和海洋中都有分布。在陆地上,主要分布在冻土带中。所谓冻土带,简单说就是在一些高寒地区,土壤在某些季节会因低温而被冰冻,甚至有些地方是常年冰冻的,这就是永久冻土带。比如我国的青藏高原就有可燃冰。
在海洋中,目前的资料看,可燃冰主要集中在靠近陆地附近的大陆坡,以及一些海洋盆地、海沟附近。所以看起来,海洋可燃冰的形成可能与斜坡地形是有关系的。可燃冰的形成条件受温度和压力的影响比较大,关于它形成的机理,现在仍在摸索中。
7. 海洋中含碳量高于大气圈
可以燃烧
可燃冰是一种甲烷气体的水合物。在深海中高压低温的条件下,水分子通过氢键紧密缔合成三维网状体,能将海底沉积的古生物遗体所分解的甲烷等气体分子纳入网状体中形成水合甲烷。这些水合甲烷就象一个个淡灰色的冰球,故称可燃冰。这些冰球一旦从海底升到海面就会砰然而逝。
可燃冰最初被发现,并不是在海底。早在20世纪30年代,工程技术人员就发现,一些输气管经常会被奇怪的冰块堵塞。化学家对这些冰块进行分析后得知,这是甲烷等气体被关在冰晶体中形成的。当时,这些甲烷水合物被视为一种麻烦,而不是一种新型的能源。
直到60年代,苏联科学家才意识到,在自然界也许存在这种水合物,并预测到它作为一种可利用的新能源的前景。1972年,在开发北极圈内的麦雅哈天然气田时,人类第一次发现了这种以矿藏形式存在的天然气水合物。之后,美国科学家在地震研究中证实,在海底600米处就存在这种水合物。
1996年夏天,德国科学家搭乘一艘海洋考察船对北太平洋水域进行考察,以寻找这种神秘的冰晶体。结果,水下摄像机在800米深的海底拍摄到了晶莹的亮光。科学家们迅速从海底取出了样品。为了证实这就是充满甲烷的冰晶体,一位科学家从这种冰块上取下一小块,用火柴点燃:冰雪般的东西开始燃烧,发出魔幻般淡红色的火焰,直至冰块变成了一滩水。
后来的实验证明,1立方米这种可燃冰燃烧,相当于164立方米的天然气燃烧所产生的热值。据粗略估算,在地壳浅部,可燃冰储层中所含的有机碳总量,大约是全球石油、天然气和煤等化石燃料含碳量的两倍。有专家认为,水合甲烷这种新型能源一旦得到开采,将使人类的燃料使用史延长几个世纪。
8. 海洋含碳量
三角煤市是中国山西省临汾市尧都区一个历史悠久的煤炭市场。该市场位于临汾市城西约11公里处的汾西三角地带,因煤产地所在地为汾西三角而得名。三角煤区的煤炭储量丰富,具有历史悠久的开采历史,清代时期即有煤炭开采和交易的记录。三角煤市因其地理位置优越,在20世纪80年代时曾是全国最大的煤炭批发市场之一,每天交易的煤炭量可达数万吨。然而,随着国内煤炭市场的逐渐调整和发展,三角煤市的地位逐渐下降,如今已不再是全国重要的煤炭交易中心。
9. 海洋含碳量高于大气吗
201不锈钢:
一般来说,200系列的不锈钢外观与304并无太大差异,成本较低,导致不少黑心商贩“以次充好”,所以在挑选的时候要注意技巧。201不锈钢本身含碳量高,广泛的被应用于各类桌面、台面,装饰管,工业管等。但是它的耐腐蚀性较差,我们在做菜的时候难免要使用很多酸碱制品,这就是很多人不选用201餐具的原因。
不锈钢201、304、316有啥区别?差别很大,别再被糊弄了
304不锈钢
304被广泛的应用于耐蚀性的餐具,家具装饰等。适用于食品的加工、存储和运输,超市里面的不锈钢盆,很多都是这种304级别的,相比200系列,具有较强的耐酸、耐碱性,价格也适中,家里用足够了,316反而有点奢华。
不锈钢201、304、316有啥区别?差别很大,别再被糊弄了
316不锈钢
耐腐蚀性要比304不锈钢好,耐高温性可达1200-1300度,可用在严苛条件下使用,光泽度也较好,价格因此较高。对于316,很好的应用于海水里的设备和医疗器具,日常生活中如果用它来做餐具就有点大材小用了,完全就是图一个心里作用。
不锈钢201、304、316有啥区别?差别很大,别再被糊弄了
如何区分“不锈钢201”和“不锈钢304”?
光泽度略有差异,从肉眼上肯定是较难区分的,但是目前市面上有卖不锈钢检测药水的,用来检测不锈钢种类,使用的原理就是材料中的元素与药水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的颜色加以辨别。真真假假,要我说,餐具用品还是选择大品牌的304
10. 为什么海洋含碳量高于大气
煤、石油和天然气是三种常见的化石燃料。它们有许多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相同点:
化石燃料: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从地下开采的,形成于很久以前植物、动物或海洋遗体腐烂而成的化石燃料。
能源来源:这些化石燃料都可以用作能源来源,通过燃烧产生热能来发电或加热建筑物等。
不可再生:这些化石燃料都是有限的资源,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难以开采。而且由于它们需要数百万年才能形成,因此被认为是“不可再生”的资源。
不同点:
资源类型:煤是一种固体燃料,石油是一种液体燃料,而天然气是一种气体燃料。
化学构成:煤是碳的混合物,含有其他元素如氢、氧、硫和氮。石油主要由碳和氢组成,并含有少量硫和氮。天然气主要由甲烷组成,是碳和氢的混合物,通常含有少量乙烯、丙烷和丁烷。
用途:虽然它们都可以用作能源来源,但它们具体的用途略有不同。例如,煤主要用于发电,石油用于制造汽油、柴油等燃料,而天然气主要用于加热和烹饪。
污染程度:煤燃烧会释放出大量二氧化碳和其他废气,对环境影响较大。而石油和天然气燃烧产生的废气比煤少,对环境的污染也相对较低。
总之,尽管煤、石油和天然气都是化石燃料,但它们在资源类型、化学构成、用途和污染程度等方面存在差异。